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

李來亨在做了一番審慎的考慮以後,還是決定聽從李自成的調令,孤身返回開封。

這當然不是因爲羅顏清的美色所誘惑,而實在是楚闖現在既沒有和李自成徹底切割來的必要,而且現在的局面,即便進行切割,對於楚闖也完全沒有一丁點的好處。

闖軍的老營家眷,很多都在湖廣做鄉官。李來亨手下的基層軍官,雖然越來越多是出自於隨營學堂的一盤農夫,可是中層以上將領,還是以陝北元從爲主。

更不要說李來亨現在身處豫東,和他的三楚根據地距離千里之遙。何況李自成對他一向信賴有加,李來亨自己雖然常常在心裡打一些“分裂革命”、“另立中央”的陰暗小心思,可具體到實際作爲上,他絕對沒有做過任何一件危害闖軍的事情。

如此情況,李自成絕不可能對他做出任何不利的行爲來。

抱着這種想法,李來亨才把歸德的軍務全部交給谷可成、顧君恩、方以仁和馬寶幾人處置。他自己則只帶着張皮綆的一標親軍,從歸德西行,前往開封,準備拜見剛剛取得新安大勝的闖王。

在歸德和開封之間,尚有寧陵、考城等幾個州縣城鎮,還沒有被闖軍佔領。但是這些城市,現在也沒有任何官軍駐守。原先居住在這裡的那些土著官紳,也大多都在聽說了歸德大敗的消息以後,迅速逃離往其他安全的地方。

李來亨就在前往開封的半道上,命張皮綆率領親軍標,將這幾處州縣一體攻佔,又留下幾百名闖軍士兵駐守當地。

留守兵力雖然薄弱,不過因爲寧陵、考城等地的官紳已經逃亡殆盡,所以倒也沒有叛亂風險。如此,即便只留數百人控制數城,亦不釀成什麼危險。何況這幾座城鎮,都毗鄰歸德府城,之後自然還會轉交給谷可成等人接管。

只是從歸德府城商丘向西走出不遠,一路上的景象就已經是孤墳荒草的末世零亂氣象。直到靠近開封地界,鄉間才漸漸恢復了人煙生氣。

李來亨過了桃源集以後,進入開封府境內,很快就發現,開封府和歸德府雖然相鄰,可是一府之隔,氣象卻有天差地別的變化。

親軍標的探馬輕騎從前方奔回,他們已經望見了許多村莊,人煙雖然不能說是稠密,可也能夠復見得幾分太平時的隱約摸模樣。

最吸引李來亨注意力的是,他們在道路兩旁看到了不少被開墾出來的新田,從田壟的樣子來看,應該是牛耕所成。

這讓李來亨想起了他當初跟隨李自成進攻洛陽時,在前往洛陽的大道上見到的景象。當時河南十室九空,大部分田地都被拋棄,長久無人耕種,以至於雜草橫生,淪爲荒地。

百姓易子相食,可道路兩旁又全是無人耕種的荒地,荒地中滿是黃茅白草。那些荒地過去也曾是出產無數糧食的耕田,田壟標界都還存在,卻因爲無人耕種淪爲荒地。與此同時又有數不清的百姓變成無地的流民,這種強烈的衝突,是河南動盪的根本原因。

天災對河南、陝西的大饑荒,當然造成了很大影響,但是天災只是起因,使得這種大饑荒擴大、蔓延並延續下來的根本原因,卻不是饑荒。

那些被荒廢的田地,難道就不交稅了嗎?當然還要交。可是既然還要交稅,又爲什麼沒人耕種?不種地又如何交稅?

李來亨那時候就曾問過道旁的流民,有饑民告訴他答案是因爲沒有耕牛,靠人拉犁累死累活一年,打出來的糧食,根本連交稅都不夠,種地也是餓死,還不如直接逃荒。

逃荒、逃荒,逃的不是饑荒,而是因爲逃使得田地成爲了荒地,荒地又造成了饑荒。

可爲什麼又沒有牛呢?

那自然就是因爲楊嗣昌提議攤派三餉以後,崇禎皇帝在大明朝行政官僚組織腐爛透頂的情況下,居然還真敢相信楊嗣昌的說辭,以如此重典追比重稅。

此即崇禎皇帝所謂的“暫累吾民一年”了——當然,實際上軍事局面既然不能好轉,反而不斷惡化,就不可能只“暫累一年”,而是隻好一年又一年地加派下去。

如此,徭役太重,一旦被攤派上徭役,負擔不起就得賣牛。牛一賣,地也種不成了,那就只能扔下田地去逃荒。可是人逃了,稅還在,就得本村的人一起賠,逃的人越多,沒逃的人稅就越重,稅越重,逃的人就越多。一開始是窮人逃,後來連富人也扛不住了,直到全村逃光爲止。最後大半個縣的人都逃了,這大路邊的村子就都成了廢墟了,田地也都荒了。

逃亡的人甚至沒法在逃走前把田地賣掉,因爲買了地就把稅也買回家了,田地成爲惹禍的根苗,自然無人耕種,如此惡性循環下去,纔是造成河南社會經濟徹底破產的根本原因。

所以陝西、河南,雖然也受到了小冰河期氣候的影響,出現了惡劣的災害。但災害只是起因,逃荒纔是使得秦豫無藥可救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的治政手腕並不高明,他起用的一些官員,也只是牛金星舉薦來的同鄉和同年,無非是一些在明朝官場混不出頭的落魄士人。

可他依舊能夠在控制河南以後,迅速扭轉了嚴重的逃荒現象,使得瀕臨總破產的中原總體社會經濟,慢慢走上了恢復的道路。

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牲,務農桑,爲久遠之計。

這是牛金星爲李自成獻上的持久之策,其中並無制度上的創新,也沒有技術上的突破。可只要能夠停止中原大地上可怕的逃荒浪潮,只要有一個簡潔合格的普通政權,河南,就可以恢復它的經濟能量,成爲闖軍的一大策源地。

“據河洛以爭天下……沒有了黃泛區,闖軍在河南的經營,難道真的要實現啓翁的方略?”

李來亨揚起馬鞭,遙指遠處,對張皮綆笑道:“你們看,有人來接我們啦。大元帥的消息可真靈通,咱們快過去瞅瞅,是哪一個老熟人、老朋友?”

李自成沒有在制度上對河南土地的分配情況進行革新,但是他沒收了大量藩王王府和皇莊的莊田,再加上河南極度嚴重的逃荒潮,本身也已經破壞了原有的土地分配情況。

所以李自成雖然沒有在主觀上自覺地推行土地改革,可他招徠民衆重新開墾荒田,又派闖軍老弱士卒和老營家屬開發軍屯屯田,都在無形中形成了重新分配土地的既成事實。

李來亨和張皮綆這一隊親軍,進入開封府地界以後,他們的動靜就很快被附近軍屯的人發現。所以沒過多長的時間,就有闖軍將領帶着一支部隊前來迎接。

張皮綆近來越發成長爲一個英氣勃發的青年將領,他身穿揚武藍染料製成的罩袍,從同樣色澤的馬鞍邊上取出一支“千里眼”——那是湖廣闖軍在武昌府繳獲到的一支望遠鏡,大約是耶穌會傳教士贈送或者出售給武昌達官貴人的東西。

“大帥,是二虎將軍!”

“小老虎!”

劉體純飛馳而來,幾滴汗水從二隻虎的額頭上慢慢滑落下來,看來他這一路急忙趕來,心情同樣是十分激動和興奮。劉體純長年和李過並稱爲劉李二將軍,李過是一隻虎,他的諢號則是二隻虎,心中當然將李過這唯一一個義子李來亨,當成了自己的子侄。

李來亨和劉體純的交情雖然不深,但對這個爲人誠摯的闖軍中堅將領,也懷有十分的尊重。或者說除了牛金星這樣總給李來亨增添額外麻煩的人以外,他對闖營所有的人物,都是至少爲他們的耿直和無他腸感到敬佩的。

從李來亨南下隨州以後,湖廣闖軍與中原闖軍分開已有很長的時間了。李來亨的親軍標內,多有一些資歷很深的陝北元從,他們中不少人還和劉體純手下的闖軍老本勁兵是相熟的遠親、族兄弟、同鄉。

這樣長時間的分別,又是在雙方都取得大勝以後的重逢,外無強敵的壓力,內有越來越繁盛的烈火烹油發展勢頭。

兩隊人馬,當然就都懷着十足的雀躍之情,簇擁成了一團。戰士們和戰士們擁抱在一起,老熟人們都在談起自己近來的勝績,這一年來新近入伍的士兵則都在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對方。

李來亨眯着眼睛,臉上掛滿了笑容,劉體純親自前來迎接,還有陝北老兄弟們重新團聚的感人場面,都讓人李來亨更加確信,這一趟大元帥召自己回汴,應當是沒有絲毫不利的。

“二虎叔,我回來啦!”

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三章 李天下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