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

“軍屯當然是不免糧的,籽粒照舊徵收。至於民田,若用的是闖軍提供的耕牛、農具,則是在原本明朝的基礎上,將一應錢糧徵收減半。而其他百姓自力開墾的田地,則從崇禎十五年正月起,實行免賦。”

籽粒就是明朝衛所軍制下對軍屯稅賦的稱呼,所以李自成的屯田之法,其實只不過是照搬了明朝的衛所軍屯。

只是不必說現在崇禎年間的情況,早到一百多年前,大明的衛所軍制就已經敗壞不堪。不僅屯田往往受到多方的侵佔,而且籽粒的徵收也很成問題,上面收不到籽粒,下面的軍戶攤派卻越來越重,也不知道錢糧都在中間一層跑去了哪裡?

“這是啓翁提出的主意吧?他是河南舉人,所想的方略都切合中原時局,應時而定,很有見地。我在湖廣雖然也有一些規模上的建設,但到底不如啓翁這樣高屋建瓴。”

中原闖軍在河南執行的徵糧辦法,其實依舊逃脫不出“照舊納糧”這四個字,在制度規模上,當然不能同湖廣方面相比。

不過李來亨想到這一定是李自成和牛金星深思熟慮以後,纔想方設法定製出來的方略。李自成只是驛卒出身,牛金星也只是落魄的舉人,當然不能要求他們在體制的革新上具有何等的天才。

更何況中原闖軍略定河南,也只不過一年而已。即使是真的具有經營天才的孫可望,他在雲南真正搞出制度革新,那也是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

而且雲南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雖然是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可是這種落後,也就使得舊有的土地制度力量十分脆弱,更便於孫可望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中原地區比之滇黔富庶太多,那它的舊制度於慣性上的力量,當然也就遠遠在滇黔之上。

所以牛金星雖然幾次對李來亨在湖廣的經營進行干涉,給他製造了一點點不爲足道的小麻煩,但李來亨聽完劉體純的講述以後,還是誇讚了一番牛金星,又向着開封城的方向拱手說道:

“大元帥天資神武,英明非常,他重用牛啓東,才使得今天的闖軍、今天的河南,有了這樣的一番局面。二虎叔,我到開封以後,一定要先上啓翁的門上,好好拜訪求教一番。”

劉體純哈哈笑道:“小老虎,你以前在闖軍裡說話就是文縐縐的。現如今又在湖廣做了一年的節度使,爲人氣度更加和我們這班老粗人不一樣了,嗨,這樣的好孩子,過哥真是有福氣呀!吶,開封城就要到啦,小老虎,大夥都等着你回家呢!”

開封城曾經是中原最爲繁華的一座城市,經過兩次激烈的開封攻防戰以後,它的元氣已經大爲損傷。可是因爲嚴雲京和黃澍終歸沒有成功挖掘開黃河,開封沒有像歷史上那樣,遭遇到一場洪水淹沒的滅頂之災,這座城市還算得以保留了較多的民力。

它雖然不比嘉萬年間的繁榮,但城內還是房屋櫛比,店鋪林立,有幾處街坊市井幾乎可以與燕京、南都媲美,繁盛過於襄陽,不在武昌之下。

因爲開封靠近黃河,又是闖軍現在的軍事中心所在地,作爲第一線的要塞城市,這座城市在繁華之外,還散發着濃厚的軍事氣息。

城外密壘深溝,城廂內外巡邏頻繁,盤查緊嚴。越靠近開封城,探騎和崗哨就越多,氣象十分森嚴,使得這座城池猶如鋼鑄鐵澆一般。

開封曾經是北宋的首都,它的市民擁有一種古怪執着的驕傲。經歷了嚴酷的開封圍城戰以後,闖軍用抄沒的周王王府金錢,以工代賑,對殘破的開封城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修復、大刷新。

城市的道路都被重新平整了一遍,幾條主幹道還被加寬,破損的城牆也都被招募來的饑民很快修補完善。雖然仔細觀察,還能看出之前那一場圍城戰爭的戰火,對這座城市造成的沉痛傷害,可是遠遠望去,城牆似乎就是煥然一新的,城市內部更是平靜安然的。

李來亨在劉體純的陪同下,來到了開封城的東門之外。李自成雖然沒有親自來迎接,可是李來亨的義父李過已經率領一大批闖軍部將、僚屬,遠出東門好幾里路迎接了。

除了李過以外,還有很多李來亨的老熟人,有他的師傅劉芳亮,也有曾和他聯手作戰過的騎將張洪,還有劉汝魁、馬世耀等人,當然還有當年在竹溪縣城裡,把李來亨帶進闖營的大哥李雙喜。

張皮綆也見到了很多熟人,他對李來亨雀躍道:“大帥,全是我們的熟人呀!大元帥真是有心了。”

李來亨關注的卻是李自成和牛金星兩人都沒有到此迎接,他心中明白以大元帥現在的身份地位之高,確實沒有出城數裡迎接自己一人回汴的道理。

可是牛金星也沒有來,羅汝才也沒有來,事情就比較微妙了。

但李來亨看着衆人的神情,李過因爲剛和他在襄陽分別不久,還看不出些什麼。他的劉師傅劉芳亮,就完全不同了,劉芳亮臉上閃着紅光,眼中滿滿都是長別重逢以後的激動和興奮,這個闖軍裡武藝最高超的驍將,若不是被李過按住,現在就已經衝上來把李來亨抱住了。

包括李雙喜在內也是一樣,闖營諸將對李來亨的歸來是非常歡迎的。他們不會輕易忘記一個朋友,不會隨便改變對一個朋友曾經有過的良好印象。這羣耿直的漢子,他們用着笨拙的,看起來不是那麼動情的動作和語言招呼了李來亨,意思卻是殷勤的,真正是在歡迎他,好像跟他昨天還在一起,好像他們之間從來沒有分過手一樣。

這種感覺讓李來亨產生了一種異常輕鬆的喜悅心情,恨不得在拜見過大元帥以後,馬上遍跑全城,遍訪所有老朋友,重敘舊情。

“來亨!”

“小老虎!”

李來亨終於走到了開封城的城下,城牆高聳巍峨,護城河裡的水流泛着光輝,古老的城市閃爍着年輕新奇的魅力。

東門外的闖軍衆將,從人羣裡發出了一個接着一個的呼喚聲:李過沉穩嚴肅的聲音,是讓李來亨感到最爲熟悉的;劉芳亮的聲音則清脆明亮,好像還能想起他當初是怎麼樣悉心教導自己槍棒武藝的;李雙喜的聲音,裡面則充滿了一種朋友間纔有的調侃味道。

“義父、劉師傅、雙喜哥!我回來了!”

近鄉情更怯,在開封城門前,在李過、劉芳亮、李雙喜幾人的歡迎下,李來亨終於可以暫時放下那些無謂的算計和那些深沉的思緒。

他從戰馬上跳了下來,身子輕飄的更像是一根微風中搖曳不斷的羽毛,足下也像是乘着清風一樣,用比在戰場上更快、更靈躍的動作衝向了人羣裡。

李過走了過來,劉芳亮和李雙喜也靠了過來。李來亨還看到了許許多多認識的、相熟的、不那麼熟悉的,還有全然陌生的面孔,這些面孔樣貌各異,可都帶有一種簡單的共同點,就是都具有一種令人如沐春風的歡迎之色。

李來亨驟然感到,他不是一個處心積慮分裂闖營的陰謀分子,而是屬於這個在歷史上曾經十分偉大,可由於戰略的失誤未能在歷史上發揮出本應起到的作用的團體。

於今,這個團體已經把歷史上它最光輝的事情做完了大半。再接下去,除了繼續把孫傳庭的殘部徹底打垮,除了繼續衝進北京城裡意外,它就會面臨到一個最可怕、最強大的挑戰,一個在歷史上將這個團體砸進無底深淵的挑戰。

可現在,它——不,是我們。

我們還會輸嗎?

李來亨被衆人簇擁在人羣的中心時,是這樣想的。

“義父,我回來了。”

李來亨和李過抱在了一起,上一回他在出山鎮和李過重逢時,是李過流露出了久別重逢的哽咽和顫抖。

到了這一回,等到李來亨回到闊別已久的闖軍團體內時,終於輪到他流露出了那種難得的脆弱之色。

崇禎十二年時,在竹溪縣城裡形如餓殍的李重二,那個十六歲的路倒少年。三年多過去了,他變成了掌握一省,掌握十萬兵馬潛實力的一方諸侯,已有資格爭鼎於天下,可說到底,其實也只是個未滿二十歲的少年人而已。

前世今生,加在一起,扣除那些矇昧之中的孩童時光,李來亨還是一個更接近少年的人物。

來到開封城下重聚的這短暫一刻,他允許自己暫時放下心防,雙眼微紅着對李過笑着重複道:

“我回來啦。”

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三章 林貓貓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