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

懇德記的大掌櫃蕭維崧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他經商經驗特別豐富,又是江西籍貫出身,在漢東一帶頗有人脈。

如今湖廣闖軍的情報探查、商業流通、商鋪經營、對外銷售戰利品……各項事務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由紅隊辦理,剩下三分之二幾乎都是由懇德記負責。

近來李來亨強迫黃麻士紳以田息入股闖軍經營的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的政策。公私合營的產業,多數都是由懇德記負責具體的經營,蕭維崧也因此掌握了巨大的實權。

但他精力畢竟有限,無法親自處理方方面面、如此之多的細務,而懇德記的經營事務對專業性的要求又比較高,並非一般老卒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能夠勝任。所以蕭維崧才向李來亨建議,從湖廣各個州府中招募一批能夠識字斷文之人,幫忙協理懇德記事務——湖廣生員顧君恩就是這樣進入到懇德記的體系之中。

顧君恩現在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在隨州與南陽府、汝寧府接壤的地方,招引流民、安置農桑。權力不大,事務卻不少,加上顧君恩自負有天縱之才,豈能甘心於小吏之職?他一心想要立下大功,好在李來亨體制中獲得飛速的升遷,因此便挖空心思,想從北來流民之中揪出官軍的奸細來。

未曾想到奸細還沒抓到,先發現了謝徵這樣的一條大魚。

謝徵本身倒無甚奇異之處,但在顧君恩看來,謝徵南下隨州,來觀看李來亨的施政,說明了楚、豫士人內心的動搖。恰巧現在湖廣闖軍的攤子越鋪越大,不管是營田系統還是學堂系統亦或者是懇德記的商號系統,到處都缺少人手,而且最緊要的是缺少識字斷文之人。

如果顧君恩能爲李來亨拉來大把文士,還愁不能得到飛速的拔擢嗎?

顧君恩爲人疏狂,不受拘束,想到什麼便做什麼,立即便把謝徵,還有另外幾個北來文士全都拉到一處,唆使他們一同上書給李來亨,要李來亨在隨州“開科取士”。

開科取士,自古以來是朝廷纔有的權力。誰能開科舉,誰就能得士心,現在就連李自成佔據了大半個河南,都還未開科取士,李來亨驟然開科舉,豈非不臣?

可是據顧君恩這段時間來的觀察,李來亨在隨州開府節度卻假公濟私、扶植親信,又結黨營私,聚集了一批私人心腹。

而且李來亨在隨州所行政策,同中原闖軍頗有牴觸之處,此等做法豈非早已暗藏不臣之心?

顧君恩反而覺得自己這個策略必然能夠讓李來亨見獵心喜,立即將他倚爲股肱之臣。

他同同鄉書生劉靖夏、兄弟顧君命一起草擬了一封“請開楚科”萬言書,又將謝徵等幾個北來文士的名字也加到上面。湊了一個所謂的“開科六君子”,極力勸說李來亨立即開科取士以招攬人才,來渡過闖軍的急速擴張期。

顧君恩以己度人,他自己是一個喜好屠龍術、縱橫術的卑劣書生,便以爲李來亨也是如許人物。

但李來亨豈是卑劣之人!

李來亨當時人正在蘄水,忙於分化和拉攏革左五營。當方以仁將顧君恩等六君子所謂的“請開楚科”萬言書送來後,李來亨纔讀沒一會兒,便大爲驚怒,將此書扯碎於地,大罵顧君恩等人是欲陷他於不義之中。

開科是天子之權,他不過一介節度,豈敢僭越?

李來亨當即便讓方以仁回書隨州方面,讓隨州官吏將顧君恩、謝徵幾個狂悖之人好好訓斥一番。

只是方今乃用人之際,有司也不用過於苛責,這些人做法雖然是錯的,但用心還算好。“開科取士”名頭太大,實在不便使用,但若是將名目改爲“聘用節府幕僚前的考校”——嗯,具體名義可以叫節府試。

“顧君恩和謝徵兩人雖然多有狂悖之處,有離壞我李氏一家人親愛之情,置我於不義之地的嫌疑。不過仔細看這萬言書,樂山,你看,這個顧君恩還說要廢八股、重策論,謝徵也說要在《五經》、《四書》以外,多考校經世之學。他們做法雖然草率,但看來用心不壞,而且條條章章,頗有幾分道理。”

李來亨將萬言書扯碎以後,氣憤稍平,纔對方以仁緩緩說道:“顧君恩其實也是有心了,方今用人之際,我也不能寒了他們的心。這樣好了,先以顧君恩和謝徵二人提點學政,負責節府試一事。哦……還有,那個萬言書樂山你看看,怎麼把它糊回去,搞一下去。”

方以仁臉色怪異,上上下下來回看了兩遍李來亨後,突然問道:“扯碎萬言書一事,如果傳出去,恐怕會傷到顧君恩等人報效之心,這件事是否不應外傳?”

“嗨!”李來亨猛然瞪大雙眼,怒斥道,“我李來亨從無不能對人之事,一向開誠佈公。這件事有何必要隱藏?不許瞞着!”

“好好……啊不,我是說我明白府主的意思了。”方以仁聳了聳肩膀,先是露出好笑之色,隨即又轉爲無奈,連連點頭稱是,“府主乃赤誠大公之人,是我小人之心了。”

之前李來亨碎書的時候動手力度太大,事後方以仁要將它們重新糊回去,又要白費不少功夫。黑秀才心中好笑,想着府主雖然是“赤誠大公”之人,但他這趟表演,演技還是太過拙劣。真要這麼大肆傳揚出去,大元帥和李過等坦蕩之人可能還不會多想,可牛金星、宋獻策幾人,豈會不明白?

唉,還得自己從中潤色修飾一番,府主的表演,還是需要學習一個。

“先不談這件事了,左金王和治世王現在是什麼態度?”

李來亨坐回椅子上,一邊給自己沏茶,一邊又提起革左五營的事情:“藺營已經是打死了主意,投在咱們闖軍旗下。當然現在讓藺養成繼續跟革、左、回幾個人混在一起,對咱們好處更大,所以我也沒有急於讓他改旗易幟,進行徹底的改編。”

“他們算是好相處的了,自從府主給藺養成撥去大批糧肉以後,賀錦和劉希堯就三天兩頭到我這裡打探口風,不是問何時需要他們配合闖軍作戰,便是問怎麼樣可以享有同藺營同等的待遇。”方以仁旋即又神色凝重道,“只是革、回二營很不安分,更糟糕的是張獻忠擅自南下攻破黃岡城以後,他們依附於西營,態度更加倨傲。最近革、回兩營還違反了闖軍的軍紀和法令,擅自焚劫了蘄水南面數處村墟。郝將軍率兵前去彈壓,又和革、回起了衝突,各自死傷數十人。”

張獻忠突然拔營襲破黃岡的事情,就在三天以前。八大王的果敢勇猛確實出類拔萃,李來亨也沒料到西營剛到湖廣,便能突然襲破一個府城,回以闖軍相當顏色。

李來亨也不得不苦笑道:“八大王好手段,根據嚴薪探查到情況來看,西營是提前將上百名湖廣籍貫的士兵,假扮成文人和伺候文人的書童、僕役,大搖大擺地進了黃岡城。書童、僕役挑的擔子,上面放的是文房四寶,下面都藏着短劍短刀。黃岡城城高池深,過去沈莊軍就沒有打下來,不料張獻忠用幾個假秀才便破了城。”

“黃岡守軍實在是馬虎輕率,怎麼連一些假秀才都看不出來?”

“流寇有多少人識字?又有多少人能裝出文士的樣子來?我聽藺養成說,西營有兩個軍師,一個叫徐以顯、一個叫潘獨鰲,是八大王的左膀右臂,他們花費不少功夫,才把那幫假秀才訓練得像模像樣。”

“可惜!可惜!”方以仁把摺扇打在手心裡,嘆道,“西營取了黃岡城,自己有一塊立足之地,一定就不會受闖軍節制了。而革裡眼和老回回,外有張獻忠相助,咱們也不容易將其收服了。還有……”

“還有,府主,八大王一再邀請您到黃岡會盟,到底要不要去呢?”

西營攻克黃岡以後,氣焰倍增。這之前張獻忠就不肯到闖軍控制的蘄水縣縣城參與會盟,現在態度更加囂張,反而要求李來亨到黃岡來會盟。

“他是要反客爲主!”李來亨用鼻子哼了一聲說,“張獻忠詭計多端,單刀赴會恐怕上了他的當。但湖廣闖軍根基遠比西營深厚,有搖旗、皮綆、馬寶等銳士猛將保護,我也不去那麼一回黃岡城。”

“到時候不要是八大王慌了手腳!”

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二章 顧炎武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