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

書齋會議中,雙方一直都在扯皮,李來亨想讓革左五營聽從他的號令,協助湖廣闖軍解決丁啓睿和左良玉兩個大敵。

可是賀一龍和馬守應他們只想要儘快得到駐軍休整的地盤和糧秣供應,對李來亨統一號令的要求一推再推毫無誠意。

等到會議結束,雙方根本沒有達成任何一點一致的意見。李來亨知道想制服革左五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相信藺養成已經成爲了自己的一個突破口,他沒打算將革左五營的兩萬兵馬全部吃掉,可是卻打起了零敲碎打,吃掉一部,再送去河南一部的打算。

“搖旗性格粗率,如果走漏了風聲反而不美。”李來亨送走諸人以後,便對方以仁說道,“樂山,還是由你去聯繫藺養成,先給他撥一筆糧草豆料。藺養成在革左五營裡實力最弱,他跟着賀一龍蠻幹沒有什麼好處,只要讓他看到跟着湖廣闖軍走的好處,他本來就是湖廣土著,十有八九能夠拿下。”

如今還不到暮春時節,正是崇禎十五年初春的時候,早春微風依舊冷冽,不過方以仁做慣了拿腔作勢的動作,還是搖了搖摺扇,問道:“敢問府主,要按什麼標準給藺養成補充糧秣器械?”

“嗯……”李來亨沉吟一會兒後回答說,“就按闖軍配給的三分之二吧,衣甲、肉蛋也不要剋扣。”

賀一龍、馬守應回營以後,便派使者去聯絡張獻忠,準備借西營的力量給李來亨施壓,要是闖軍不給他們補充足夠的糧秣給養,也不要怪革、回兩營自己動手打糧。

而賀錦和劉希堯回營後,先是和藺養成商量了一番,他們兩人其實都知道藺養成私底下同李來亨建立了比較密切的特殊關係。賀錦直接將這些話對藺養成全部講了出來,他們兩人的意思是先看看李來亨會如何對待藺養成所部,看看闖軍的誠意,再做打算。

藺養成綽號“爭世王”,這個綽號是他從上一代掌盤子那裡繼承來的,上一代爭世王死於官軍之手,所部兵馬也損失慘重。所以藺養成所部並不按照義軍的一般做法,叫做“爭營”,而只是用了他的姓名,叫做“藺營”。

藺營在革左五營中實力最弱,只有一千餘人,甚至比不過賀一龍手下比較強大的管隊。藺營將士雖然氣色不錯,方以仁到營點閱時,藺營士兵全都肅然而立,軍隊風貌十分不錯。

可是他們每人都只穿着布衣,揹着斗笠和竹筒,腳踏草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有鎧甲,剩下的人大多隻有一把兵器,連弓箭都配不齊。

這樣的一支軍隊雖然精神面貌尚好,但其具體的戰鬥力,確實讓方以仁感到頗爲堪憂。

“藺掌盤,不知道貴營的衣甲器械,總數共有多少?”

藺養成看方以仁似乎有些輕視藺營的實力,心中多少感到幾分不快,所以他略微將藺營的甲仗數目誇張了一點告訴方以仁:“本營在革左五營之中實力最弱,革左五營攻城拔寨後,皆按所立戰功來分配繳獲,所以藺營衣甲器械不比他營強盛。現有長槍五百支、牌刀二百副、弓箭二百副、槍牌一百副、腰刀五十把、各色銃炮一百位。”

方以仁啞然失笑道:“藺營這是受了賀一龍和馬守應不少的委屈啊!掌盤,我家府主已爲您安排好了一批糧秣器械,今天就先按人頭領米麥吧?每人可領二石糧食,藺營有多少兵力,也不用藏着掖着,掌盤能拿出多少人,就儘量多拿出些人,我們闖軍絕不會虧待貴軍。”

聽到能領到糧食,藺營全營上下頓時激動了起來。他們雖然跟着革左在江北一帶活動,還攻下過不少城市,但第一是革左五營是同張獻忠聯姻作戰,繳獲的大頭歸西營、小頭歸賀馬,剩不了多少留給藺營;第二是革左五營畢竟是流動作戰,不像李來亨已有了鞏固的根據地,可以生產和存儲大量物資,他們戰事順利時,靠着大量繳獲過的還算可以,可一旦戰事不順,就要餓肚子。

“夏衣。”方以仁手上拿着一張清單,挨個念道,“每人來領三斤肉蛋,這是一個月的分量,你們可悠着點吃。掌盤,我家府主除了這一千套夏衣外,另外還給你把兵甲器械全部補充一遍,但是前提是藺營要先按照闖軍已有的編制來進行改編。”

他對藺養成補充道:“若藺掌盤覺得不方便,可以先領糧食,軍械的事情往後放一放,這也是無妨的。”

闖軍的“財大氣粗”讓藺養成大受震動,他本來就打定了投奔李來亨的主意,於是也不再磨蹭,當即回答說:“沒有不方便、沒有不方便!少虎帥指揮闖軍打下這麼大的地盤,他的兵制營制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怎麼會有不方便的地方呢?還請方先生儘快告訴少虎帥,改編絕無問題,藺營一點不方便都沒有。”

藺養成都這樣震動,藺營其他士兵更是幸福到找不着北了。他們在革左五營中的日子過得並不算太好,何況革左五營之中即便實力最強的革裡眼,麾下將士每個月也絕沒有二石糧食和三斤肉蛋吃。

更何況闖軍居然還發夏衣!

肉食全都是醃製過的乾肉,三斤肉蛋裡面,蛋的比例雖然高了一些,但是對藺營將士而言,依舊是相當奢侈了。等按人頭領完以後,這些糧食和肉蛋應該交給藺養成安排的伙伕做飯,方以仁刻意讓大家自己來領一遍,也是要強化藺營士兵對於闖軍“財大氣粗”的印象。

按照方以仁透露給藺養成的話來看,除了米麥肉蛋和衣服以外,只要等藺營按照闖軍的編制完成改編,還會再補充一批騾馬、鎧甲、長槍、牌刀、弓箭和銃炮。

領糧食和肉蛋的隊伍越排越長,藺營將士手中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人們對闖軍的實力總算有了一個更爲直觀和感性的認識。

李來亨有兩萬兵馬,革左五營也有兩萬兵馬,但這兩萬和那兩萬,顯然是截然不同的。

方以仁看着藺養成和藺營士兵們眉飛色舞、喜笑顏開的模樣,感覺李來亨還是把姿態放的太低了一些。早知道藺養成的節操這麼低,他就應該勸說李來亨按照前一套舊方案來進行改編,直接把藺營的各級軍官全部拉進隨營學堂學習,等畢業以後再重新安排位置。

但是他們怎麼能想到,藺養成長期活動在江北一帶,還聽說他們跟張獻忠攻破了廬州、無爲州兩座大城市,揚言要出蕪湖,直取南京,誰知道物質方面,居然相差李來亨這樣多。

“對了,藺掌盤,藺營在革左五營中處境並不好,那麼革左五營整體同西營的交往又如何呢?”

方以仁突然問到張獻忠的事情,算是一下子打開了藺養成的話匣子。去年他們同西營在英霍一帶會師以後,經常配合作戰,八大王和革裡眼還分頭襲破了廬州、無爲州,接着又攻克廬江縣。

聯軍奪取了大船三百條,又自己添造了一批小船,在巢湖大練水師。因爲藺養成和劉希堯都是湖廣本地人,算是南人,所謂北人善馬,南人善舟,水師之事便由他們兩人督辦。

藺養成對督練水師的事情說得比較詳細,也讓方以仁對他刮目相看——方以仁是桐城人,比陝北出身的闖軍老兄弟們更熟悉南方江河的情況,但也比不過藺養成短短几句話裡顯露出來的對水師深刻的認識。

“八大王打仗是一把好手,也很講義氣。但他這個人特別護短,繳獲到的東西全都優先分配給西營,革左五營這邊只有賀一龍和馬守應面子夠大,可以讓張獻忠的手鬆下來一點。剩下的人,連左金王這樣高的江湖地位,張獻忠都不給他一點面子!”

方以仁點點頭,他又用摺扇遮住了半張臉。心裡盤算着,看來不惟是革左五營內部有嫌隙,這革左五營同西營之間的嫌隙,又比他們內部的嫌隙更多一些。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七章 左鎮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