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

牛金星很快就將小虎隊的部衆在洛陽城附近安置好了,李來亨便在慶功宴開始之前,帶着高一功和郝搖旗等人,在洛陽城中又轉了一圈。

過去闖營拷掠的工作,全由劉宗敏負責。但自從劉宗敏犧牲以後,這件差事便交給李雙喜辦理。李來亨心想,李雙喜性情本就簡單粗暴,又去負責拷掠的工作,恐怕會惹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在洛陽城中轉過一圈後,李來亨才發現李雙喜的處事手腕也有很大進步。他以洛陽城中招降的一名書辦邵時昌爲謀主,找來衙門中不少能寫會算的胥吏,將人員分做三起:一起人專抄糧食,一起人專抄銀錢,另一起人專抄貴重東西。

每起人由一個總頭目率領,稱爲哨官,出了錯惟他是問。每一哨有若干小隊,各有正副頭目。每一哨配有兩名書手、一名監抄頭目。這監抄頭目要認真督察,要使查抄的銀錢和貴重東西點滴歸公,不許私藏侵吞,也不許疏忽遺漏。

福王的糧食很多,大都是散裝在倉庫中,倘若不準備足夠的麻包、布袋就沒法運走,打開了倉庫乾瞪眼。

邵時昌就建議李雙喜,開始在全城收集麻包、布袋等物。還怕不夠,又差人去新安、偃師和附近各集鎮、山寨去儘量收集。

福王的金、銀、珠寶堆積如山,還有兩間大屋子裝滿銅錢,因爲年久,很多錢串兒都朽啦,一動就斷。也是邵時昌給李雙喜出主意,找來大批木匠,製作裝箱,效仿官府往上邊解大批錢糧折色銀子的方法,很快就將福王的積蓄處理好了。

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同李自成的義子李雙喜關係自然很好,他爲李雙喜的成長感到分外欣喜,讚歎說:“咱們起義以來,從沒有破過像洛陽這樣富裕的城池。大家對如何在這樣的城市裡,拷掠、徵繳金銀物資,也都沒有一點經驗。卻沒料到,雙喜兒能夠想到找邵時昌一班人替咱們做事,虛心採納人家的建議,做得很對。”

方以仁是書生,不是軍人。他沒有騎戰馬,而是和此前牛金星一樣,騎着一匹小毛驢跟在李來亨等人身後。

這位“黑秀才”聽過高一功的讚歎後,心裡反而產生別樣的心思:李公子擁兵數千,已經是闖營中第一等人物,可他只是李自成侄兒李過的義子,如何同李自成自己的義子李雙喜相比?

看起來李來亨和李雙喜,關係似乎十分不錯,兩人感情也很真摯,可是……

方以仁趕忙甩了甩腦袋,將這等不合時宜的想法趕出腦海。闖軍這才哪到哪呢?大事未成,遠遠不到勾心鬥角的時候!

李來亨也沒說什麼,他全部心思都沉浸在洛陽城的歡快氣氛中。自從闖軍開始開倉放糧以後,不僅這座城市,整片豫西南地區,過去那種死氣沉沉、悽悽慘慘的氣氛都被一掃而空。

洛陽城全部大街小巷,總有人在燃放鞭炮。城中有三臺大戲,一臺是豫西梆子,一臺是從南陽來的越調,還有一臺是陝西梆子即所謂秦腔,同時開演。

闖軍的各營中,也都在殺豬宰羊,準備歡慶新年,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

“樂山,你覺得掌家下一步會怎麼做呢?”

李來亨在馬背上輕揮馬鞭,又以方以仁的表字稱呼他,顯得雙方關係近了幾層。他突然提出這個問題,既有考校方以仁的意思,也是想試探試探方以仁的真實想法,看看這位樂山先生有沒有徹底參加闖軍的打算。

方以仁稍微思慮一會兒,便明白了李來亨的用意——也要說聰明人講話,總很方便,如李來亨和方以仁,就可以很輕易理解到對方話中深層的涵義。

黑秀才知道楊嗣昌早已上報過崇禎,說自己在夷陵已經“從容就義”了,以崇禎的性格,如果這種時候自己在活着回到朝廷,崇禎一定會因爲面子掛不住,將他真正弄成死人處理。

可方以仁又覺得闖軍難成大事,自己弄筆錢逃回桐城老家,隱姓埋名,或許更好。只是李來亨的表現,又讓方以仁作爲一名文人的內心,產生了幾分或許可爲開國帝師的想法。

他因此認真回答說:“我們過龍門時,我看啓翁在壁上題了這麼一首詩,‘百代中原競逐鹿,關河離亂又滄桑。沉淪周鼎今何在?自古洛陽是帝鄉’。”

“哦?我倒沒注意過,那樂山你以爲啓翁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我想啓翁的意思十分明白,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六個字,‘據河洛,爭中原’。”

李來亨點點頭,他知道方以仁猜的很準,這確實是牛金星曆史上向李自成提出的方略。但李來亨看出了方以仁並不贊同這一戰略,便轉問道:“樂山的話還沒說完吧?這裡都是小虎隊自己人,你直言無妨。”

“河南人口稠密,又飽受天災,因此饑民遍地,的確是適合闖軍用武的地方。但我認爲,河洛是用武之地,卻不是基業之地。”

李來亨輕挑眉毛,問道:“請樂山詳解?”

“元末因黃河河工起義,而有紅巾軍之事,劉福通和小明王也是據汴梁來抗拒元廷大兵,這說明河南的確可以作爲用武之地。可是劉福通終究兵敗,天下爲太祖……爲洪武所取。”

“一是因爲河南水患極多,黃河隨時有決堤之憂,即使苦心經營,也難以成爲魚米之鄉;一是因爲河南地勢平坦,四面無險,利攻不利守,一旦有事,則立即全局崩塌。”

李來亨心中暗暗佩服方以仁的看法,他簡單兩句話,的確是說中了牛金星“據河洛,爭中原”戰略的要害之處。

歷史上的闖軍就未能阻止開封官紳決堤,使得豫東成爲黃患區,被洪水淹沒,根本不能種田經營。後來闖軍在山海關兵敗後,在山西和陝西尚且組織了太原、陝北、潼關等大規模的防禦戰役,但在河南則除了一個進攻性質的懷慶戰役(懷慶地理上其實屬於河北),沒能組織什麼抵抗,便拱手讓人。

“樂山的意思是,據河洛、爭中原,只能淪爲紅巾軍第二?是否我們應當效仿洪武帝,沿江東下,揮師入吳,取東南爲基業?”

方以仁搖搖頭,“不,國初功臣皆淮西人,洪武帝麾下兵卒亦皆南人。北人善馬,南人善舟,闖軍皆北人,我看未必能在東南立足。”

“掌盤在洛陽開倉放糧的消息一經放出,周邊饑民便川流不息涌來投奔。如果我們在江南一樣招募本地饑民,何苦缺少善舟善水的南人?”

李來亨反駁了方以仁的觀點,後世太平軍的主體雖然是廣西老兄弟,但一路上也收編了大量三江兩湖之人,後期主力也是以兩湖和江南人爲主。

“管隊說得是不錯,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理由令闖軍不便東下南方。如,江南紳權強大,闖軍難以爭取‘民’心;流民數量不比秦豫,闖軍補充兵力也比較困難;無論沿江或大別山東下,都要行軍千里以上,隨時可能被官軍截斷、夾擊,未必能夠抵達東南。”

“何況吳越之利,三楚皆有;三楚之利,吳越則無。宋元時諺曰‘蘇湖熟,天下足’,今人卻說‘湖廣熟,天下足’。江右之地力所出,不足以給其人,必資荊湖之粟以爲養,所以現在人都說‘吳以楚食爲天’。”

“而三楚近於中原,由洛陽至襄陽,不過瞬息之間。民風上,楚地民風也近於秦、豫,不用擔心管隊等秦人到楚地不能適應。”

李來亨心想方以仁的老家就在江南附近的桐城,此時他卻沒有強烈要求闖軍往東南發展,方便他偷偷跑回老家,或許其用心的確真誠?

的確,在李來亨自己看來,牛金星的據河洛之策已經被歷史證明了失敗。而且歷史上,闖軍真正經營有所成就、有所根基的地方,主要也是在白旺經營的襄陽、德安、荊州、承天四府,而非中原。

據三楚之策,的確比據河洛之策更切中李來亨的懷抱。

“樂山的意思,是以三楚之魚米,養秦豫之戰兵?”

但方以仁說到這個地步上後,卻不再繼續深入話題,只是笑道:“管隊也只是闖王的部下,闖王一定自有定見,我們何須越俎代庖?”

李來亨聽完這句話,雙眼富有深意地看着方以仁,說道:“越俎代庖嗎?我聽說武昌魚是天下一絕,不能不品嚐,我們未嘗沒有機會觀水洞庭湖。”

兩人都沒把話說完,郝搖旗便馳馬奔來,喊道:“管隊,大宴開始了!老掌盤說啦,今天大傢伙都可以敞開肚皮吃喝嘞!”

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二章 惠世揚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十七章 無派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