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

李來亨和高一功從洛陽西關入城,城門的牆壁上還貼着一張分巡道張貼的告示,寫着“着將秦寇爲首十人捉拿歸案,賞銀五百兩”。

兩人看着這張極具諷刺性的告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高一功嘆道:“楊嗣昌給八大王開出萬兩賞格,洛陽卻只給咱們闖軍爲首十人,開出五百兩賞格而已。看來咱們比之西營,還是遠遠不如。”

李來亨搖搖手,笑着說:“我看倒是洛陽城中窮酸的緊,福王府金錢何止百萬,只肯拿五百兩出來搪塞人口,真是打發叫花子咯。”

從關城到洛陽市坊的一路上,到處都是夾道圍觀小虎隊入城的百姓。人潮洶涌,這些市民雖然不比城外的饑民悽慘,但也同樣痛恨福王,闖軍殺福王、用王府積蓄賑濟百姓後,市民們便將闖軍當成救命恩人,此時自然都以好奇和敬仰的眼光看待小虎隊將士。

扶老攜幼、成羣結隊的百姓,從洛河岸邊一直排到西關關城,又從城門處一直擁簇到福王府和官衙附近。因爲擁擠的人實在太多了,簡直沒有下腳地方。

李來亨看到路邊已有很多闖軍士兵佈置的稀飯桶,知道經過長久的奮戰、坎坷和挫敗,闖軍終於要一飛沖天了。

只要闖軍在洛陽開倉放糧的消息,一經傳出,河南局勢必然會產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星火即將燎滿中州大地,釋放出無與倫比的巨大能量。

福王王府是將原來的伊王王府擴充改建而成,差不多將一座洛陽城佔去了三分之一。李來亨走近後,看見到處是雕樑畫柱,金碧輝煌,忍不住向高一功嘆氣說:“這宮城中不知有多少亭臺樓閣,單是一座房子蓋成,加上裡邊陳設,花的錢就需要千百家中人之產。建成全部福王府,該花去多少銀錢?該浪費多少民力?該使多少人傾家破產?多少工匠民夫被折磨死去?”

高一功也憤憤不平,切齒罵道:“崇禎皇帝天天哭窮,可光是他老朱家在全國的這幾十處王府,單隻這一項,就值得多少錢?這隨便一處王府,便可代得遼餉、剿餉,何至於人心離散,民怨沸騰!”

李來亨看到王府前的空地上,有一大片血跡,便問李雙喜:“雙喜哥,宮牆前的血跡是怎麼回事?那個呂惟祺便死在這處嗎?福王呢?我倒很想看看,這頭享譽天下的肥豬是個什麼下場。”

李雙喜走了兩步後,回頭答道:“我們本不想殺了呂惟祺,可惜洛陽百姓不讓他活!至於福王,這頭殺千刀的肥豬,或許除了崇禎皇帝外,便是朝廷的官紳,也無人不想將他立即殺掉。”

其實闖軍將呂惟祺釋放掉,並不奇怪。秦寇畢竟不是梁山匪徒,並不會採用宋江和吳用那般賺人上山的陷害計策。

歷史上闖軍攻破大同後,俘虜了大同巡撫衛景瑗,由於他薄有令名,李自成懇切地開導他:“我米脂一民耳,今日至此,天命可知,爾真好官,爾降仍用爾撫大同。”

過了三天,李自成見他不肯投降,爽朗地說,“爾真忠臣,我且驛乘送爾還家。”

衛景瑗卻死心塌地要爲明王朝“殺身成仁”,請求速死。李自成說:“我必不殺爾。”衛景瑗唯恐做不成忠臣孝子,自己跑到海會寺自經而死。李自成得報後仍然給了五十兩銀子,派人把衛的喪柩送回韓城老家。

其實闖軍對於具有一定人望的明朝官員,一向是採取這種做法:即勸降不成後,不僅不殺,而且還送給路費,保護其返回老家。

只有對於那種名聲惡劣的劣紳貪官,闖軍才以極爲酷烈的手腕進行拷掠。

但是對官紳而言,闖軍拷掠一貪官污吏,就使得他們人人自危。反而闖軍保護、釋放那些有清名的官員,這種做法根本不入士人的法眼。

按李來亨的意思來看,像呂惟祺、衛景瑗這樣的官員,根本沒有善待的必要。這等官紳,即使闖軍竭力拉攏,他們依舊不可能真心誠意地效忠闖軍,一有風聲草動,就會立即掀起叛亂。

李自成的手腕不是太酷烈,而是太寬仁!

“福王又如何了呢?”

“福王磕頭如搗蒜,泥首求饒。咱們掌家已命令刀斧手,將福王拉到城頭處行刑。砍頭後,洛陽百姓全都一擁而上,要把福王的屍首分而食之。但掌家念在福王府一名忠僕拼命磕頭懇求的份上,許其用一副薄棺材將福王屍首帶走。”

“棺材現在還在福王府中!”

所謂闖軍將福王和鹿肉,混做成一鍋人肉湯“福祿宴”吃掉的事情,自然是謠言。

李來亨等小虎隊衆將,跟着李雙喜和牛金星走近福王府後,一進去就在福王府長廊中看到了那副裝載着天潢貴胄遺體的薄木棺材。

任你生前如何榮華,死後還不是區區白骨?

億萬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福王吝嗇至此,究竟有何意義?

但李來亨還是冷笑一聲,說道:“老掌盤的手段還是太寬仁、太懷柔了,福王這樣的天下巨蠹,死後還能有一副薄棺材。可因他們叔侄而餓死於道的天下蟻民,多少人葬身他人腹中,不要說一具棺材,想留全屍都不可能。”

“說得好!只是掌家也說,咱們要同朝廷爭奪天下人心,許多事情就不能做得那樣痛快了。”

“劉師傅!義父!”

李來亨返身回顧,看到他的弓馬槍棒師傅劉芳亮和義父李過,兩人親自到王府門口來迎接小虎隊,頓感驚喜。

自從闖軍衝出商洛以來,他也有很長的時間,沒有和義父、師傅見過面啦。

李過還是一臉肅穆、冷淡的神情,他沉聲說道:“來亨,聽二虎說你在熊耳山中發展特別順利。只是掌家的寬仁和懷柔,自有他的考慮,這點無需置疑。”

李來亨在義父面前,還是備足禮數,點點頭回答說:“是我考慮不周,只是我想若咱們要拷掠官紳作爲軍資,就不能對官紳抱有幻想,認爲用一些懷柔的手腕,就能博取士大夫之心。對士紳而言,我們拷一劣紳,就等同於和全部士紳宣戰,懷柔恐怕也沒有很大作用。”

李過對李來亨的這句話感到有些意外,他低下頭想了一會兒,覺得有幾分道理,但又覺得這不是眼下第一要緊的事項,便沒有繼續說這個話題。

劉芳亮則張開雙臂將李來亨抱住,他又敲敲打打李來亨的臂膀,誇讚說:“讓我看看你鍛鍊的怎麼樣了?”

“好小子!身材滿結實的。看來這段時間你沒有鬆懈,還是有在好好熬打筋骨、練習武藝,難怪‘李公子’的名聲越傳越大”

“亮哥……劉師傅,弓馬槍棒的功課,我一天都不敢落下的。”李來亨笑了兩聲後把劉芳亮雙臂推開,對義父問道,“掌盤呢?如今破了洛陽,有糧有錢,闖軍在河南的名望大增。卻不知道下一步的方略定了沒有?”

“就等着你們來了以後,一起商議定奪。來亨,先同我們吃完祝捷的酒宴,然後就同大家商議此事。”

一聽到要吃酒宴了,李雙喜和郝搖旗都興奮起來,李雙喜還將他回洛陽路上收到的幾份百姓請願書交給李過,說:“回洛陽的道上,我收到好多百姓請求咱們掌家在洛陽稱王的表章。現在到處都謠傳咱們即將在洛陽建都稱王了,咱今天也要做開國功臣了嗎?”

李過接過表章,粗粗掃了一眼,有些哭笑不得道:“亂彈琴!攻破洛陽以後,雖然每天都有數千近萬的饑民來附,但這等實力,守住洛陽都極爲困難,還談什麼建都稱王?全是沒有的事!”

其實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三策,在明末傳播很廣,市井草民也都耳熟能詳。所以歷史上李自成一直到起兵十多年,佔領西安後才正式建都稱王,以時間來說,比之朱元璋還要更加“緩稱王”了。

只是時勢所迫,明朝崩塌之快,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滿洲兵力之勁,也遠在北元之上,使得闖軍在西安和襄陽的“廣積糧”都在戰敗之後,反被清軍繳獲,成爲清軍得以馬不停蹄追擊李自成餘部的本錢。

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四章 於大忠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四章 於大忠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七章 左鎮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章 順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