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營制

自王鬥處理幕府政務開始,求見拜訪王斗的人就多了,誰不想與大名鼎鼎的忠勇伯拉上關係啊。

然此時王鬥忙於新營制的確立,等閒之人,也見不到他的面。

在王鬥計劃中,靖邊軍,全營稱忠勇營,設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右衛白虎營,後衛玄武營。還有中軍,轄下護衛營,炮軍營,騎軍營,尖哨營,輜重營等營。

這些軍營,除了炮軍營,尖哨營,護衛營,可能人數不多外,餘者,都是實打實的營伍。特別輜重營更是大營,將編五個千總,一營人馬,超過四千人。

如此算來,營制定後,自己軍力將超過兩萬人,不但很多軍將升賞任用,還需補充編練許多新兵。

現在王鬥一舉一動,都牽動着東路無數人的心,特別王鬥任總兵後,各方對他麾下更是關注。因此消息略一透露,就各方強烈關注,東路各屯堡的屯戶們,更歡呼雀躍,大將軍擴編軍隊,大夥都有機會參軍了。

就連東路原來各軍各將們,都是心動,隨着王鬥聲名遠播,靖邊軍百戰百勝,各將都是熱切,都想加入這個集團,一起分享成果。

靖邊軍各將,則關心大將軍擴編人馬,自己會得到什麼職務。

因舜鄉軍軍律,軍中把總及以上的將官都將家眷移來永寧,所以永寧城將官雲集。經過幾日與家人團聚日子後,各人聚在一起。議論關心的,就是軍隊擴編,自己會得到什麼職務。

鎮撫司與參謀司功次還在覈記,作爲未來升賞任命憑據。兵部封賞也還沒有下來。不過各將對兵部議決並不當回事,在靖邊軍中,能擔任何種職務纔是最重要的。

對各營將官人選,各人猜想,炮軍營主將肯定是趙瑄,騎軍營主將肯定是李光衡,尖哨營主將肯定是溫達興,輜重營主將肯定是孫三傑。餘者各營將官任誰呢?

依此次出戰之功,溫方亮與高史銀,極有可能會任一營主將。中軍護衛主將謝一科,叫嚷着要到第一線去。不過大將軍不是任人唯親之人,依謝一科的功勞,前後左右四營大將,不可能有他的份。

歷數靖邊軍中各個將官,依衆人資歷功勞。韓朝、鍾顯才、鐘調陽、楊國棟等甲等軍將官,都是一營主將的得力人選,其中鍾顯纔開拓滿套兒有功,韓朝鎮守淶水有功。極有可能會任一營大將,不過事情沒到最後一步。誰說得清呢?

……

各方熱切議論及猜測中,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放假軍士還未迴歸,王鬥卻召集了幕府各大員,還有靖邊軍所有的甲等軍,乙等軍大將,在將軍府議事。

依陽曆算,此時己是五月,陽光猛烈,天氣炎熱起來,今日將軍府的大堂上,更是人聲喧譁,氣氛熱烈。

幕府及軍中各將聚在一起,各人或輕聲交談,或高聲議論,聲音一個大過一個,特別如高史銀、沈士奇諸類的大嗓門,更是遠遠可聽聞他們聲音。

堂中人明顯分爲兩幫,幕府一幫,將領一幫,其中又有些細微區別,不過各人議論的,皆離不開今日主題,相互打探着大將軍召他們所議何等話題。

韓朝與鐘調陽也來了,還有鍾顯才與他們聚在一起,三人輕聲交談,還不時爭論什麼。

楊國棟,這個曾經的盧象升麾下親將,明顯與趙瑄比較有話題,二人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至於餘者各將,則聚成數團,其中溫方亮嘻笑着來往插科打諢,顯然對這種場面遊刃有餘。

遲大成還是老樣子,一個人坐着發呆。忽然他大吼一聲:“肅靜!”

衆人嚇了一跳,大將軍來了,立時各就各位,個個安靜坐好,好一會兒,才聽到有腳步聲從遠處傳來,各人紛紛看向遲大成:“這遲剝皮,好靈的耳朵。”

靴聲中,王鬥一身蟒袍,神采飛揚地從屏風後轉了出來,身後跟着謝一科及馮大昌,謝一科本想大吼一聲,見堂中靜悄悄的,各人乖乖象個學堂蒙生似的,不由愣了一下。

衆人一起施禮高吼:“參見大將軍。”

王鬥笑容滿面,擺擺手:“都起來吧,自家兄弟,就不必客氣了。”

揮手讓衆人坐下,自己在鋪着虎皮的主位就坐,隨後各人安坐,馮大昌也坐於王鬥右側,謝一科則站在王鬥身旁。

王鬥看向堂中各人,笑道:“看樣子,大傢伙與老婆孩子都溫存得差不多了,可以辦正事了。”

衆人一陣鬨笑,皆道大將軍言語風趣。

王鬥又讓侍從給各人上了茶,宣佈進入議題,不過卻沒有宣佈各營將官人選,而是先議靖邊軍營制,各營旗號,各軍戰服等務。

這些議題也非常重要,各人集中精神,聽馮大昌取出一份文冊宣講。

靖邊軍,設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右衛白虎營,後衛玄武營,還有中軍,下設護衛營,炮軍營,騎軍營,尖哨營,輜重營諸營,總以忠勇營稱號。營內簡稱,前營、左營、右營、後營、中營。

各營編制,皆以五甲爲一隊,戰兵五十人。

四隊爲一總,長槍隊、火銃隊各二,不計把總指揮部在內,一總共有戰兵二百人。

四總爲一部,不計千總指揮部在內,一個千總共有戰兵八百人。

四部爲一營,不計營部在內,一營共有戰兵3200人。

各營營務……

每隊,皆以一甲長充任隊副,隊不設旗。以腰牌與盔甲辨別身份,隊官有護衛一。

每總,設把總指揮部,內把總官、中軍官、軍需官、書記官、鎮撫官、撫慰官、贊畫、旗手、金鼓手各一。另:把總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五人。醫士五人,夜不收五人,鎮撫軍士二人。

每部,設千總指揮部,內千總官、中軍官、軍需官、書記官、鎮撫官、撫慰官各一,贊畫、旗手、金鼓手各二。另:千總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十人,醫士十人,夜不收十人。鎮撫軍士十人。

每營,設營部,內營將,中軍官、軍需官、書記官、鎮撫官、撫慰官各一。贊畫、旗手、金鼓手各五。另:營將護衛兼旗鼓手護衛兼傳令兵二十人,醫士二十人,夜不收五十人,鎮撫軍士二十人。

此外,每部有雙馬挽帶輜重馬車十。炊事車五,設馭手、火兵,各營還有運輸隊。

此爲諸營定製。

堂內各將,發出嗡嗡的議論聲。高史銀忍不住高叫:“好傢伙,這樣一營人馬。怕有三千四、五百的,真的發了。”

遲大成對他喝道:“肅靜!”

高史銀嚇了一跳。遲剝皮爲人冷麪無情,若被他參劾的話,怕要當堂挨軍棍了,連忙乖乖坐好。

王鬥笑了笑,道:“對營制有什麼看法的,大夥都可以說一說。”

他起身在堂內踱步,又負手看着窗外那顆大槐樹。堂內各人,則七嘴八舌的交換看法,這營制營務,與以前舜鄉軍的編制並沒有多大區別。

若有區別,就是外軍多爲三部一營,現靖邊軍卻是四部一營,人數多了不少。不過對各將來說,領軍越多越好,這是好事,一營三千多人,也在各人能力掌控範圍之內。只有營、部與總增加了夜不收,這比較難辦。

當下衆人道:“我等沒有異議。”

王鬥轉身道:“好,營制就這樣定下來,這份文冊將留副本,然後交到參謀司,存檔。”

他坐回座位,宣佈下一個議題,卻是各營軍旗。

幾個府中護衛進來,展開了幾面旗幟,從把總旗到將官旗都有。

各人看去,這些旗都是認旗,上面都寫着王字。

把總認旗,長三尺,斜角有邊,杆高一丈一尺,用纓頭號帶一條,長五尺。

千總認旗,長四尺,斜角有邊,杆高一丈三尺,纓頭號帶一條,長七尺。

營將認旗,長六尺,斜角有邊,杆用纓頭雉尾,高一丈五尺。號帶一條,長八尺五寸。

各人沉吟,此時明軍旗幟多半如此,不過衆人總覺得缺少什麼,不能突出靖邊軍的氣勢氣魄。

溫方亮道:“大將軍,末將以爲,我軍有青龍,白虎諸營,是否要軍旗上體現這點?”

高史銀叫道:“不錯,比如那前鋒營,旗上就該有一個大大的朱雀纔是。”

堂內衆人都是會心微笑,高史銀極有可能任一營主將,以他的勇猛,任前鋒朱雀營將官可能性極大,所以迫不及待,就要爲自己營旗爭取了。

見堂內各人皆有異議,王鬥一笑,又拍了拍手,堂外又進來幾個護衛,展開了好多面旗幟。

衆人眼前一亮,同樣是把總,千總,營將旗幟,但這些旗幟,卻給人激情似火,熱血沸騰的感覺。

各旗皆爲方旗,旗色赤紅,每旗中,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中間本該繡各將名字的地方,卻以金黃浪濤日月取代。不論把總,千總,營將旗皆是如此,只不過旗的大小不一罷了。

各旗,把總旗也是杆高一丈一尺,纓頭,沒有號帶。

千總旗,杆高一丈三尺,纓頭,沒有號帶。

營將旗,杆高一丈五尺,纓頭珠絡雉尾,沒有號帶。

而且各營旗中,若前鋒營,旗中相應的朱雀圖案略大些,旗的綢邊,也是血紅,代表這是前鋒朱雀營。若左營,旗中相應的青龍圖案則大些,旗的綢邊,也是深青色,代表這是左衛青龍營。

右營白綢邊,後營黑綢邊,中營則金黃色綢邊。一一將前後左右中各營分開。

看着旗幟,各人喜不自勝,外軍中的各旗,多用斜邊三角旗。他們方旗,多用傳令軍陣東、南、西、北、中五方號令,沒想到自家用在認旗上,也有如此氣勢。

高史銀嚎叫道:“就是要這樣,我靖邊軍的氣勢就要這樣!”

不過他叫道:“大將軍,爲什麼不在旗面繡上將官的認姓呢?用那個月亮和太陽代替?”

王鬥說道:“我靖邊軍,之所以百戰百勝,靠的是全軍將士奮勇作戰。所以要突出的,是一種軍魂,一個整體。不論誰看到軍中哪面旗,首先想起的。就是我們這隻軍隊,而不是某個人!”

衆人沉思,大將軍這樣做倒也新鮮,降低個人色彩,突出全軍整體與榮譽。

不過現在靖邊軍依軍律打仗。將領比起外軍,作用降低不少,如此也好,形成鮮明的風格。別人一看,就有鶴立雞羣之感。無形中大大宣傳了這隻無敵的軍隊。

而且大將軍這樣做。似乎別有深意……

當下衆人通過,各營旗號就確認下來。

最後便是將士的盔甲了。

其實現在靖邊軍中的長槍兵戰士。身穿的鐵甲,有若宋時的步人甲,又有若錦衣衛大漢將軍的盔甲,沉重不說,還與現在明軍的主流盔甲格格不入,該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王鬥拍拍手,又有一些府中護衛捧着盔甲走進來,王鬥說道:“我讓後勤司打造了一些樣品,大夥都來評評,是否合適。”

他親自做模特,先穿普通軍士的盔甲,卻是中營戰士的衣甲。

王鬥先穿靴,一種長筒氈靴,然後取過甲,這是一種長身罩甲,顏色深紅,內襯小甲片,又有柔順內邊,外布密密銅釘。由於甲衣一體,所以穿着非常快捷方便,就如穿上一件外衣一樣。

罩甲爲對襟,以銅釦扣上,一般明軍是布結釦,銅釦扣之,更顯威武英氣。

再是臂手,又名臂縛式,這是一種臂甲,與明前的披膊不同,很象後世的袖套。

此時王斗的臂手,卻是用青棉布、綿花等做料,外綴甲葉,上厚下薄,手肘處甲葉較薄,使得整隻手屈升靈活。臂手靠上有帶扣,可與肩上罩甲相連相系,小臂靠內側有銅釦,扣之臂手就着好了。

兩隻臂手着好,王鬥再戴上折上巾,這屬於內帽,最後戴上帽兒盔,又在腰上紮好鞓帶,這樣盔甲就穿好了。

動作快速的軍士,決對可以在十五秒,二十秒內全部着裝完畢,就是戴上臂手稍稍麻煩點,不過動作再慢,一分鐘之內完成是沒有問題的。

全副盔甲也不重,差不多三十斤左右,特別着裝迅速,這是明軍在盔甲上的進步。當時京營士兵,精銳的邊軍騎兵,皆是如此裝扮,不過又略有區別,因爲各軍多戴雲翅盔,靖邊軍卻是一色的帽兒盔,這是王鬥部特色。

在王鬥戴臂手的時候,衆將七手八腳的幫忙,此時各人觀看,嘖嘖稱讚。

王鬥這身罩甲,領爲方,肩處,領處,對襟處,還有下襬處,皆金色絨邊。由於此爲甲等軍衣甲,沿着領到肩膀,還有一溜的紅絨,靠膀處,各挑起一個小絨球,增加了肩膀的厚實感與立體感。

衆人皆是興奮,這盔甲確實便利,防護也不錯,而且英氣勃勃,看起來非常威武。沈士奇更是奉承:“雖說只是小軍的盔甲,但穿在大將軍身上就是英俊,就是威武,真沒得說。”

衆人鬨笑,王鬥更指着沈士奇笑罵:“你小子,我發現你越來越會拍馬屁了。”

王鬥此時穿的是中營戰士衣甲,所以外包金邊。若後營,領、肩、對襟、下襬各處,則包黑邊,右營包白邊。以此類推,與旗號一樣,也突出了各營的特點。

王鬥感覺不錯,擺了個造型,問衆人道:“如何?”

衆人也感覺不錯,這衣甲,便利,威武,防護效果好,可以在軍中實行。

於是就這樣決定,乙等軍戰士,同樣深紅長身罩甲,臂手。只是領爲圓,肩處沒有紅絨與絨球。

尖哨營的夜不收,穿着短身罩甲,不用臂手。突出特點就是快捷輕便。

這是各營甲等軍,乙等軍的衣甲穿着,王鬥還示範了各營軍官們的盔甲。

把總及以上軍官,穿短身罩甲,配腿裙,都是明甲樣式,外有細密精良的鱗甲,臂手用紫花布爲料。外露甲葉同樣閃閃發亮。當王鬥戴好臂手,紮好鞓帶時,盔甲就着好了,比普通士兵的衣甲。稍稍麻煩一些。

主要是穿腿裙,需先用前後肩帶掛在雙肩上,腰後也有幾個釦子,餘者罩甲、臂手,與士兵穿着沒有區別。

這種軍官罩甲。腿裙,下襬處露出一大截鮮紅的鴛鴦戰襖,走動間,配上閃亮甲葉。頗爲精神耀眼。

衆人雙眼發亮,高史銀笑得合不攏嘴。不斷讚歎:“好,好。就要這樣,我靖邊軍,軍官就要有軍官的樣子。”

溫方亮則露出深思的神情:“這樣一來,敵方一眼就知我方軍將所在,怕會受到重點關注打擊。”

高史銀不以爲然:“有得就有失,當官嘛,總有危險的,怕死的,就不要升官好了。”

衆人爭議,總體而言,認爲利大於弊,軍中把總及上的軍將們,可以如此裝扮。

……

王鬥脫下甲冑,環視衆人,高聲笑道:“我靖邊軍,身爲大明第一強軍,自需有天下第一軍的風範氣勢,所以除了各軍的戰服外,還需有禮服,如此,方可匹配身份地位!”

他拍拍手,又有一羣府中護衛走進來,衆人一呆,一亮,這就是方纔大將軍說的軍將禮服?

大明朝不是沒有禮服,文武百官中,各人都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多套服飾,不過這指的是軍官文官等官員,普通士兵,哪有這些?平日一身鴛鴦戰襖,表裡異色。

什麼叫表裡異色?就是裡面一種顏色,外面一種顏色,外面穿髒了,就將裡面一層翻出來穿。裡面穿髒了,再翻回去。髒是髒了點,絕對省水。當然,舜鄉軍中不可能這樣,不過除了盔甲,平時軍士也沒有別的服飾。

此時這些護衛,皆身着右衽緊身袍衫,曳撒樣式,氈靴,頭戴三山帽,腰間別着腰刀,身後掛着解首刀,頗有點象錦衣衛的服飾。

各人中,可明顯看出甲等軍,乙等軍,還有軍官們的區別。甲等軍與乙等軍軍士,身上服飾都爲棉麻布料,甲等軍棉多些,軍官們爲錦衣,以不同包邊顏色區分各營。

看着這些打扮,衆人似乎看到古時俠客風範,大氣,華美,幹練,銳氣,又帶着一些殘酷的美,再配上腰刀作爲儀刀,英氣逼人啊,堂內所有人這樣感覺。

齊天良上前嘖嘖道:“看看這衣裳,個個穿得跟個官人似的,我東路之地,軍隊本就尊貴,再穿上這衣服,那些小夥子們,還不是搶破頭想參軍啊。”

王鬥點頭道:“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沒有一身好的服飾,如何顯示軍人英武之氣?我靖邊軍與衆不同,自需有與衆不同的作派。有戰服,還需有禮服!”

各將眉歡眼笑,都沒有絲毫異意,大將軍願意讓各人麾下變得更精神,他們又有什麼好說的?因此付出的財帛糧米,也不是他們操心的事。

趙瑄難得嘟噥一句:“這身打扮,很象錦衣衛啊,會不會有人說閒話?”

立時一大羣人反駁他,大明錦衣衛雖多着曳撒,戴三山帽,不過現在官員百姓多穿曳撒者,三山帽,更大街小巷都是,自家這樣穿,又有什麼?再說了,背後的閒話誰理他,說東路閒話的人還少了?只要不當面說就行。

高史銀更叫道:“小瑄兒,如果你不要軍將禮服,就將你營下的份額全部給我,我要了!”

趙瑄急道:“誰說我不要了?我沒說啊。”

又引起衆人大笑。

最後王鬥還定了各屯堡守衛屯丁們的衣甲,他們戴紅笠軍帽,穿青綿布長身罩甲,罩甲沒有內襯甲葉,外面沒有銅釘。他們也沒有臂手,沒有鞓帶,在腰間扎布帶,同時有肩巾。

他們也沒有禮服,預備隊,自然不能與正規軍相比,不過屯丁有長身罩甲,比以前只有鴛鴦戰襖,好了不少。

靖邊軍營制,旗號,軍服定後,堂內各人喜形於色,個個眉飛色舞,亂哄哄的議論,均覺自家軍隊與衆不同,極有氣勢,果然有天下第一強軍的風範。

衆人一片議論中,王鬥看向後勤司大使齊天良:“老齊,我靖邊軍更換新衣甲,需兩萬套,你後勤司,什麼時候可以搞好?”

齊天良忙道:“大將軍,這衣甲都有,若只改裝容易,發動治下被服廠,還有所有商家,兩個月內,儘可以準備完畢。不過若是製做禮服,各人需量身定做,需要的時日會長些。”

王鬥道:“好,先準備戰甲。”

他來到人羣中,看着一個個熟悉的人,看着他們崇慕的眼神,他深思,緩緩道:“諸位,從今日起,我靖邊軍正式立營成軍。記得去年征剿流賊時,我曾發過誓,要讓這天下重歸太平,讓中國之地成爲桃源樂土,我有這個抱負,諸君,你們願意追隨我嗎?”

堂內所有人一齊拜倒,齊聲吼道:“願爲大將軍效死!”

“願爲大將軍效死!”

“願爲大將軍效死!”

衆人吼聲中,王鬥負手而立,氣勢昂揚。

第398章 你個奴才!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426章 集結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715章 三策第679章 舌戰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433章 關外第259章 最後一戰第58章 吃驚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509章 右臂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526章 殺人不用刀第144章 平亂第512章 白虎第264章 突圍第337章 聖意第751章 猛烈第825章 盡滅第243章 鉅鹿第222章 胡兒可敢再戰第369章 福王第780章 轉機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73章 文冊、工匠第477章 錦州危第599章 調虎離山(上)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514章 破陣第106章 斬獲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571章 譁然第512章 白虎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152章 護送第74章 雄心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347章 桃源、出發(下)第516章 合圍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634章 到了第767章 傾國第580章 負恩第791章 顫慄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806章 火箭營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624章 攻寨第519章 等待第585章 軍工廠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512章 白虎第564章 天下無處不漢風第652章 朱仙鎮之落幕(上)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582章 戶部應對(下)第46章 定裝火藥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467章 身死第247章 血海上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611章 羽騎兵萬勝第498章 隔河炮戰(4)第715章 三策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148章 免稅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446章 血路第77章 雙喜臨門第26章 外柔內剛第20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3章 你信不信?第814章 衝陣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118章 懷隆兵備道第57章 原則第588章 紫荊關第534章 杖斃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245章 合圍第12章 誇功遊街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449章 初勝第327章 滅之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235章 定州會戰第122章 防務第793章 驚歎第806章 火箭營第21章 地窩子第516章 合圍第466章 樣子貨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794章 大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