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要收復遼東嗎

就在龐剛沉思的時候,魏同年等人也相互見禮完畢,衆人也都將目光移到了龐剛身上,不過看到龐剛尚在沉思,都不敢打攪他,全都垂手坐在一旁等待。

又過了一會,龐剛將目光重新移到了吳襄等人身上,微笑着問道:“吳愛卿、祖愛卿,爾等沒有做出那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能聽從我新朝旨意,毅然來到京師述職,朕甚是欣慰,畢竟是新朝了,新朝就要有新氣象,不知諸位對遼東局勢有何見解啊?”

龐剛的聲音不大,但卻令吳三桂的後背冒出了一身的冷汗,什麼叫“沒有做出那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這分明是暗指他們有可能投靠滿清啊,難道皇帝在懷疑他們和滿清勾結?

中間“新朝就要有新氣象”這句話的意思則是提醒他們,現在已經不時大明朝了,你們都把以前的架子給收起來,後面這句則是給他們出考題了。

俗話說聰明的人想的東西自然就多,吳三桂心思這麼一轉,想到的東西卻是更多,越想越發現,僅僅只是初次見面,這位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皇帝城府實在是太深了,僅一句話就表達出了好幾層的意思,讓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就在吳三桂疑神疑鬼的時候,祖大壽搶先答道:“啓稟皇上,微臣雖然是前朝舊臣,但皇上乃上天定下的新晉天子,太上皇禪位之後自然也是我等之共主。臣又豈敢違背上天旨意。因此臣等特率遼東十數萬將士歸順大華,如違此誓,天地共誅之!”

龐剛一聽樂了,沒想到祖大壽看起來五大三粗的,卻這麼會拍馬屁,這和史書上所說的可不大一樣啊。不過轉念一想,若這個祖大壽真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大老粗,在大明這種環境下他也爬不到少傅左總督、監管錦州這麼重要的位子上。

“哈哈哈.......朕卻是看走眼了,沒想到祖愛卿竟然如此會說話,聽愛卿這麼一說。倒是讓朕洋洋自得了!”

聽着龐剛開玩笑的言語,衆人也輕輕笑了起來。

“既然愛卿等人已經決心歸順於朕,朕自然也不能寒了將士們的心。”既然祖大壽已經代表衆人表示臣服,龐剛自然要給他們面子。想了想後說道:“祖愛卿,朕此次還爾等前來,除了要見爾等一面之外,其實還有一事,朕決心要收復遼東故土,將韃子重新趕回他們的老家去,不知愛卿有何良策啊?”

這次龐剛很乾脆的將問題拋了出來,老子要收復遼東了,你們不是喊着要歸順朕嗎?現在就把本事亮出來吧。

“收復遼東?”

這句話一出,包括祖大壽、吳襄、吳三桂等人都傻眼了。

“收復遼東?”

這句話他們已經嚷了不知多少年了。可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這位新上任的皇帝又開始嚷着要收復遼東,誰知道到底是不是這位新上任的皇帝一時心血**呢,況且收復遼東事關重大,一個不好就會動搖國本,更何況他們也不清楚,這位陛下是不是要借滿人之手削弱他們的實力。

祖大壽遲疑了一下,偷偷看了眼面前不動聲色的皇帝一眼,心中暗自盤算着這位皇帝到底是真的要收復遼東還是說說而已,雖說祖大壽以前也曾經和龐剛打過交道。但畢竟時間太短,對於他的爲人秉性都不是很瞭解,這下他心裡也有些打鼓了。

又偷偷看了眼陪龐剛,祖大壽知道這次是躲不過去了,只好硬着頭皮道:“皇上。若是真要收復遼東,臣敢問您打算出兵多少。器械幾何?糧草準備是否妥當,這些微臣都不知曉,如何敢妄言。”

“嗯!”龐剛微微點了點頭:“祖愛卿你倒還算實誠,沒有亂拍胸脯說話。朕實話告訴你,此次朕打算兵分兩路,一路由山海關出發,向着大寧和廣寧爲出發,一路由海上出發,直指韃子的老巢盛京。現在朕就是要問你們,你們山海關和錦州一線可以抽調多少兵力出擊啊?”

“嘶.......”

衆人不禁倒吸了口涼氣,聽皇上這麼一說,這次可是來真的,不是像以前那樣是糊弄人的了。

吳三桂不等祖大壽答話,就搶先站了出來道:“陛下,您說的可是真的嗎?”

“大膽.......你竟敢質疑陛下?”

吳三桂剛說完,一直在旁邊伺候的馬公公頭皮都發了麻,這個總兵活得不耐煩了,竟敢質疑當今聖上,立刻站出來對吳三桂尖聲訓斥起來。

“皇上贖罪,微臣該死......”

直到這個時候吳三桂才意識到禍從口出,竟敢質疑當今聖上,這個罪名可不小啊,趕緊跪了下來請罪。

“好了,好了,朕又不是老虎,也不吃人,何必這麼緊張。”反倒是龐剛不以爲意的擺了擺手,盯着吳三桂認真的說道:“吳愛卿,君無戲言,朕的話自然是真的,而且朕可以告訴你,朕此次讓你們遼東將士一起出徵,就是要看看昔日袁督師麾下的關寧鐵騎還有沒有戰力?能不能成爲朕手中的一杆利劍爲朕開疆擴土?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說到這裡,看到吳三桂依然跪在地上,龐剛揮了揮手讓他站起來,環視了他們一眼後才說道:“朕還要告訴你們一件事,那就是既然九邊將士依然歸順了大華,那麼一望前朝的規矩就行不通了,從今往後就要行我大華的規矩。以往的一些陋習也要摒棄纔是,例如吃空餉、喝兵血、冒報冒領戰功之事決不允許,百姓每年花了大筆的銀子奉養你們。不是讓你們當大爺的。過幾天朕就要派軍法官到遼東去,專門執行軍法,屆時若是被軍法官抓了現行,可別怪朕沒事前提醒你們!”

龐剛的聲音裡透露着一股血淋淋的味道,預示着一股風暴將要在遼東軍中展開。

吳三桂、祖大壽等人只覺得一陣苦澀從心頭涌起,吃空額、剋扣軍餉這些破事在大明朝哪隻軍隊中沒有,那早就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了,但是龐剛今天卻將這層薄紗給捅破了,難道他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看到吳三桂等人低頭不語,龐剛知道他們心中在想什麼。將語氣給降了下來,“諸位愛卿,吃空額、喝兵血這些事雖然在大明已是司空見慣,但在我大華卻萬萬不行。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朕也知曉,你們將官俸祿單薄,不足以養家餬口,待過幾日朕就會大幅提高朝廷衆官員的俸祿,不會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的。今後朕還要將前朝大軍進行整編,日後你們就會明白了。”

龐剛一邊說着,對面的衆將的臉頓時就苦了起來,這回日子要難過囉。

龐剛卻沒有給他們反映的時間,而是將大手一揮:“好了,你們先回客棧歇息吧。你們此次既然來了,朕自然也不會讓你們空手而歸,過幾日朕就會讓戶部撥給你們五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即可押解到遼東,你們也不用擔心將士們餓肚子。”

“謝皇上隆恩!”

吳襄、祖大壽等人大喜,五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足夠把他們十多萬將士的餉銀補上,並夠他們吃幾個月的了,以往跟着崇禎混的時候朝廷可從未如此爽快,哪一次不是婆婆媽媽的墨跡了半天才給上這麼仨核桃兩棗的,可見現在的這位老闆可比崇禎豪爽多了。

只是欣喜的他們卻沒有發現坐在他們面前的這位老闆眼中那一抹帶着不懷好意的笑容。他的銀子和糧食真是那麼好拿的麼?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古有明訓啊!

“這樣吧,爾等的官職呢先朕先不做任何改動,咱們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但是爾等心裡要有準備,朕還是要往遼東派一名督師的。現在爾等先退下去。歇息幾日後就和新任遼東督師就回遼東吧!”

“臣遵旨!”

吳襄等人齊齊跪下叩頭,對於龐剛往遼東派遣新的督師他們並不感到奇怪,畢竟這纔是正常的反應。若是這位新任的皇帝什麼什麼反應都沒有,白白的將大把的銀子和糧食就這麼讓他們帶回去那纔是腦子秀逗了呢。

看着消失在門口的吳襄一行人,華嚴有些擔心的問道:“皇上,您打算派那位大人前往遼東督師啊?”

遼東可是直接面對滿清的最前線,新任的遼東督師既要壓得住遼東的那些驕兵悍將,又要出兵攻打滿清韃子,非文武兼備足智多謀之人不足以勝任。

龐剛想了想,說道:“華愛卿有何好的人選嗎?”

華嚴搖搖頭,按理說龐剛手下二十萬大軍,朝廷大員也不少,要往遼東派出一個督師應該不是難事,可華嚴想了想,此刻遍數滿朝文武還真找不出這麼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看到華嚴的神情,龐剛苦笑着搖頭道:“唉......說來說去還是朝中無大將啊,咱們的底子還是太薄了,縱觀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出一名可以掛帥之人。”

龐剛不是沒想過讓自己麾下的大壯、王志、或者李源、程凱等人前往遼東,但這個念頭剛浮現起來就被他壓了下去,這些人雖然都是跟着他一起走過來的老人了,忠心度都沒有問題。但這些人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打仗尚可,但若是坐鎮一方,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就不行了,畢竟他們都是最底層的軍戶出身,自身的文化底子就擺在那裡,你讓一個勉強能讀寫的人去管理數遼東數十萬軍民那不是拿整個遼東來開玩笑麼。

想了想,龐剛有些鬱悶的擺了擺手,示意衆人退下,衆人不敢怠慢,趕緊恭敬的站了起來退了出去。

龐剛想了想,最後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個人選,這個人倒是允文允武,但就是剛歸順不久。忠心度上龐剛還是不敢完全放心。但只是到遼東督戰想必不成什麼問題吧?

龐剛一邊想,一邊想坤寧宮走去,只是剛走了一會,就砰到了一名老太監,只見這名太監跪在地上大聲道:“啓稟陛下,太上皇有請!”

龐剛定神一看,原來是王承恩。原來自打龐剛登基後,崇禎一家子就全搬到了養心殿居住,每天在養心殿打打牌、釣釣魚,倒也清淨自在。也從未打攪過龐剛,沒想到今天竟然派了王承恩這個心腹太監過來相邀。

龐剛自然不可能推辭,於是帶着十多名太監宮女和侍衛就往養心殿而去。

很快龐剛就到了養心殿,剛進入養心殿。龐剛就看到一身淡黃色龍袍的崇禎就坐在一個涼亭旁,腳下還放着一根翠綠色的魚竿,右邊有一個小石桌,上面擺放着幾個果盤,上面擺放着一些瓜子水果和一壺茶,好一幅悠閒的生活。

看到這樣的情形,龐剛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羨慕的情形,上次自己這麼悠閒的坐在涼亭裡釣魚不知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好像還是半年前的時候吧。

聽到了身後的腳步聲,正在垂釣的崇禎伸手做了個噓聲的手勢,聚精會神的看着漂浮在水面的那根小翠竹。突然那根小翠竹動了,眼疾手快的崇禎一把提起了竹竿,一條巴掌寬的金黃色的鯉魚跟着躍了上來。

原本走在龐剛旁邊的王承恩趕緊上去一把抓住了鯉魚,小心的取下了魚餌,將鯉魚放進了一旁的木桶裡。

“哈哈,大伴,朕才學了不到一個月,垂釣之技還不錯吧?”放下了魚竿的崇禎很是自得。

王承恩沒口子的稱讚道:“那是,陛下是誰啊,您以往那是沒時間。以您的天資用來垂釣那是可惜囉。”

這時,轉過身來的崇禎這纔看到已經來到身後的龐剛。崇禎笑着說道:“龐剛,你來了,過來坐,陪朕說會話!”

龐剛笑着應了聲。做到了石桌旁。

崇禎將魚竿交給了王承恩,走到龐剛身邊坐了下來。端起茶壺親自爲龐剛倒了杯香茗,龐剛道了謝後端起香茗喝了一口才感嘆道:“還是陛下的日子悠閒啊,看得朕都有些羨慕了。”

“是啊!”崇禎也嘆了口氣,“以往朕還當着信王的時候,日子也是這般清淨,但自打坐上了那個位子之後就再也沒有空閒了,每日就是在奏摺、上朝、議事中度過,雖說朕是那麼的勤勉,但.......唉,不說了!”

崇禎放下了茶杯,凝視着龐剛道:“朕知道你是有爲之君,把江山社稷交給你朕很放心,國家大事朕不過問,但有件事朕可是要問問你,你什麼時候將媺娖娶過門啊?這件事媺娖的,母后可是問了朕好幾天了。”

龐剛心中一動,望向了龐剛,發現崇禎眼裡隱隱露出了一絲期盼之色,龐剛這才明白,原來崇禎他們一家此刻還是沒有安全感啊,生怕自己哪天再變卦,將他們滿門給滅了,這纔是崇禎催促自己趕緊和朱媺娖成親的原因吧。

“唉.......難道真是天家無親情嗎?”

想到這裡,龐剛心中頓時一陣黯然,不過他並沒有將這種情緒帶到臉上來,而是笑着點頭道:“太上皇放心,朕曉得,不過此時事關重大,待朕詢問過欽天監後再定日子如何?”

崇禎看到龐剛答應下來,趕緊說道:“不必麻煩了,朕已經問過了欽天監,欽天監說下個月初八是個好日子,朕以爲屆時你們就可以正式成親了。”

看到崇禎不容置疑的神情和期盼的神情,龐剛還能說什麼呢,只好點頭答應了下來。

“好好.......”

涼亭裡響起了崇禎高興的笑聲。

“龐剛,來,今兒朕高興,陪朕好好喝一杯.......”

這場就一直從酉時喝到了月上梢頭,無論是龐剛還是崇禎都喝高了,龐剛很快就被隨行的太監扶回了坤寧宮,而崇禎也是歪歪斜斜的回到了養心殿內。

此時的養心殿內,周皇后、袁妃等人正在考校着朱慈烺、朱慈炯、朱媺娖等人的功課。

看到崇禎回來,趕緊迎了上來,周皇后着急的說道:“誒呀,皇上怎麼喝了這麼多,翠兒,趕緊去煮醒酒湯,燕兒你們趕緊過來扶陛下坐下。”

崇禎卻擺着手道:“呵呵......你們別.....別扶朕,朕今兒心裡高興。”

崇禎一邊斜坐在椅子上,一般大着舌頭將今天已經把朱媺娖和龐剛婚期已經定下來之事告訴了衆人。

聽完了崇禎的話後,衆人反應不已,朱媺娖的俏臉上則是嬌羞、欣喜、哀愁都呈現在臉上,周皇后則是一臉的捨不得,畢竟養了十多年的閨女就要嫁爲他人婦,做母親的心裡自然很不是滋味。

看到周皇后的樣子,崇禎搖頭道道:“好了,婦道人家,這有什麼捨不得的,媺娖與龐剛成親後還不是在宮中嗎?你們娘倆想什麼時候見面不行,至於這樣嗎。”

“陛下說的也是,是臣妾多慮了。”

聽了崇禎的安慰,周皇后這才破涕爲笑.......

第5章 軍戶第253章 龐剛的生意經第547章 合謀第59章 訂親第35章 列陣迎敵第13章 挽弓當挽強第75章 送功勞第189章 他們來了第30章 列陣第221章 有人要提親第140章 胡兒敢再戰否第429章 劉芳亮第403章 福王召見第414章 投降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第10章 遇襲第326章 遭遇戰第142章 反攻第295章 強軍之姿第557章 想跑第209章 鎩羽而歸第65章 倭寇來襲第358章 龐剛的條件第402章 瘋狂的高一功第215章 大清國的心腹大患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第219章 我家將軍有請第499章 科考第73章 與子偕老第162章 滿清的反應第295章 強軍之姿第186章 試槍第269章 快船突擊第21章 向望海堡進發第434章 大殿議事第109章 出征第462章 趁機打鐵(下)第508章 校場閱兵(上)第552章 對峙第500章 覲見皇上第454章 開打第116章 開火第223章 老爺回府第200章 狡辯第366章 局勢分析第412章 歸順第47章 投宿第485章 勸降李巖第13章 挽弓當挽強第474章 開始攻城了麼第271章 撤離第32章 出兵討賊第483章 章 大軍入城第103章 三人行?第75章 送功勞第109章 出征第269章 快船突擊第188章 只要他沒事你也一定沒事第139章 穩住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55章 需要侍寢嗎第547章 合謀第308章 韃子分兵第33章 抵達靈山衛第125章 勸降第529章 還是我來吧第414章 投降第242章 話不投機第303章 封賞下來了第304章 多爾袞第460章 劉宗敏歸來第44章 魏府有女初長成第469章 攔截第107章 韃子叩關第277章 賢良內助第238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319章 官復原職?第506章 錦州城第440章 不交不行第257章 不速之客第529章 還是我來吧第293章 施粥第365章 朝中局勢第304章 多爾袞第515章 排槍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第1章 城管來了第324章 順水推舟第339章 斬獲第147章 韃子要跑第360章 派出使團如何?第250章 又來了個欽差第531章 猛烈的炮擊第426章 鬥毆第170章 這些是叛兵第204章 進城第390章 拼刺第17章 面見指揮使大人第199章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