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進京述職

這場儀式進行了足有半天的時間,事先的龐剛只是覺得這僅僅是一場儀式而已,然而在結束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錯的是多麼厲害,在儀式這中,他體會得更多的是壓在他身上的重擔,當初崇禎答應將皇位交給他的時候,他還沒有覺得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是經過今天的儀式,才讓他真正意識到的自己的身份,才使他真正的確定了自己的地位,潛意識中那種做夢的感覺到他接過玉璽的那一刻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到此,龐剛和崇禎之間的權力交接在衆人的矚目下順利完成了。

至此,一場天下矚目的禪位大典就這樣完成了,以龐剛強悍的身體素質也不禁累得直咂舌,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不過當龐剛拖着疲憊的身體在衆多宮女太監的擁護下回到乾清宮時,卻發現一身宮裝的魏蔓葶、孔若蘭兩女已經帶着諸女以及一大批的太監宮女全部來到了門口,屈身歸迎,口中嚶嚶說道:“臣妾等恭迎聖駕,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呃.......你們這是?”

龐剛不禁愕然,看着跪了一地的衆人,原本心情還挺興奮的他不禁苦笑道:“你們這是幹什麼?咱們家啥時候興起這套了。”

一旁的魏蔓葶柔聲道:“陛下,您如今已貴爲天子,身份貴不可言,臣妾自然不能像以往那般沒有規矩了。”

龐剛啞然失笑,目光在魏蔓葶和孔若蘭身後一掃,看到陳圓圓、李雪珠和靈兒巧兒等人也是身着宮裝乖巧的站在她們的身後,嘆了口氣問道:“圓圓、雪珠,你們也是這麼想的麼?”

陳圓圓怯生生的說道:“是啊,夫君.....呃,陛下,如今您是皇帝,咱們都是您的妃子,這裡又是宮中。該守的規矩自然是要守的。”

“誰說的?”龐剛有些哭笑不得,伸手在陳圓圓精緻挺翹的小鼻子傻瓜颳了一下,笑道:“亂說,你夫君我不管當上什麼官,那也是你夫君,你不用管那麼多規矩。”

“陛下.......您......”陳圓圓的俏臉立刻低垂了下來,精緻的小臉上涌起了一抹紅暈,夫君當中多出那麼親暱的動作。可週圍還有那麼多太監宮女在看着,羞也羞死了。

“呃.......”看到陳圓圓羞紅了臉,龐剛這才意識到這裡不是青州那個府邸,這裡是皇宮,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無數雙眼睛在看着。

龐剛的眼神不經意的一掃,就看到周圍不少太監宮女的目光彷彿閃爍了幾下,龐剛的心中不禁暗自苦笑不已。這時他突然響起後世的時候在網上看到的一則笑話,那則笑話裡是這麼說的,在古代的皇宮大內。皇帝就算是放個屁,整個皇宮用不了一個時辰就會全皇宮的人都知道,而且還會有專人分析這個屁到底是臭還是香。

“算了。這裡是皇宮,不是以前的小家。”龐剛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看到丈夫還傻愣愣的杵在門口,孔若蘭不禁又好氣又好笑的說道:“陛下,您剛回來,還是入內歇息吧!”

聽到孔若蘭的提醒,龐剛這才醒悟過來,趕緊說道:“哦.....對對,大家都進去吧!別在這裡站着了!”

說完,龐剛帶頭走進了乾清宮裡。衆女這才尾隨着他魚貫而入。

入到大殿內衆人相繼落座後,龐剛坐在了首位,衆女則以魏蔓葶和孔若蘭爲首,分爲左右兩側坐在了他兩旁。

看着衆女,龐剛笑道:“好了。咱們一家人終於又團聚到一起了,說實話,爲夫很開心。”

“陛下,您現在是皇帝了,應該自稱朕纔是。”一旁的魏蔓葶悄聲提醒。

龐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咳咳.....對......我.......朕差點忘了。”

“好了。朕就長話短說。”龐剛接着說道:“你們是朕的媳婦,從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不要因爲朕當了什麼皇帝就要生疏朕,朕永遠都是你們的夫君。”

說到這裡龐剛又對魏蔓葶和孔若蘭道:“若蘭、蔓葶,朕之所以同時封你們爲東西兩宮,不分大小,就是不希望你們生出什麼隔閡,再說,朕也就你們這幾個媳婦,靈兒巧兒都是跟着你們的老人了,圓圓和雪珠又很乖巧,這後宮也沒有事能難得住你們,朕相信你們能將偌大的後宮管好的。”

“是!臣妾遵旨!”孔若蘭很是乖巧的點着頭,只是魏蔓葶卻是狡獪的笑了笑:“陛下,若只是咱們自家幾個姐妹倒也無妨,可臣妾卻是聽說再過幾日,太上皇賜婚的坤興公主過幾日就要嫁過來了。坤興公主可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出身,臣妾等可是不敢管她啊。”

龐剛的眉頭一皺,魏蔓葶的意思他很明白,坤興公主朱媺娖出身高貴,想比之下,魏蔓葶、孔若蘭等這些反倒像是出身草根了,魏蔓葶這是擔心朱媺娖加入了自己這個後宮後會持寵而嬌,不將她們這些草根階層出身的姐妹放在眼裡,屆時她們就很難辦了。

龐剛想了想,不以爲然的說道:“蔓葶你的擔心我很明白,但是這不要緊,你們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朕對於你們一視同仁的。而且朕聽聞媺娖素有賢名,她肯定是不會讓你們爲難的。這樣吧,朕既然已登大寶,今日索性就封將你們的封號定下來。”

聽到這裡,由於事關自己的身份地位問題,即便是像陳圓圓這般平日只熱心於歌舞的人也豎起了耳朵傾聽,因爲除了孔若蘭和魏蔓葶已經被龐剛正式冊封爲東西兩宮的皇后外,她們幾個人的名份可是還沒冊封呢。

在明代,後宮等級除皇后外,還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級別。明代後宮諸妃稱號爲: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后妃以下,雜置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等名號。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皇帝又模仿了古禮冊立九嬪: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妃下。

後宮等級如此之多。每一個等級的月俸和排場差了不少,是人都有攀比之心,陳圓圓等人也不例外。

看着旁邊幾位媳婦都豎起了小耳朵傾聽,龐剛笑了笑道:“這麼吧,朕就冊封圓圓爲貴妃、雪珠爲淑妃、靈兒爲德妃、巧兒爲賢妃,你們都是一般的大小,日後在宮中你們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知道嗎?”

“謝皇上恩典!”

聽到龐剛親口冊封,陳圓圓幾女趕緊站起身,盈盈拜了下來,幾女美目中都帶着興奮的神色。

陳圓圓乃青樓歌姬出身,雖然是以清白之身嫁給了龐剛,但以往歌姬的名份一直壓在她身上,雖然知道夫君深愛着自己,但與龐剛婚後的這兩年一直沒有身孕,她的心裡總是有些忐忑。現在聽到龐剛親口冊封自己爲貴妃,地位隱隱在其餘三女之上,在不勝喜悅的同時。心裡也安定下來。

而李雪琪則沒有想那麼多,原本就天真浪漫的她聽到自己當上了淑妃後就心滿意足了。

而靈兒和巧兒就更不用說了,她們原本都是丫鬟出身,作爲通房丫鬟隨着自家小姐嫁給了龐剛,在這個時代來說也只是丫鬟的命。原本能當上龐剛的妾侍她們就已經很滿意了,現在龐剛更是分別封了她們爲德妃和賢妃,在後宮的地位更是隻在兩位皇后之下,她們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謝陛下!”

冊封完後,四女齊齊拜伏下來。口中更是稱謝不已,尤其是靈兒巧兒,大眼中更是紅了起來。

“行了行了,你們看看,都是老夫老妻了。你們還不知道我.....知道朕的脾氣嗎?謝啥啊!來人,快把幾位娘娘扶起來。”看到這樣的情形,龐剛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同時在心中也是感嘆不已,這個人啊。一旦地位和環境變了,他們的心境也會隨着改變,眼前着這幾位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麼?

此時的龐剛雖然沒有點出,將剩下的皇貴妃的封號留給誰,但在座的人誰都知道,這個在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的封號自然是留給那還未過門的坤興公主留着的......

山海關,又稱“榆關”,位於永平府右側,距離永平府百里之遙,匯聚了華夏古長城之精華,大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也是大明長城東端的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美譽。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山海關城,周長約4公里,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在冷兵器時代,稱它爲固若金湯也不爲過。

它不但是大明抵禦滿清南下的軍事前線,是遼東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明末以來,大明就利用這座城地阻擋滿清二十餘年,而大明也對山海關向來投入了巨資,舉國的兵力和銀子都向它傾瀉。

山海關如此重要,能當上山海關總兵之人自然不會是一般人,事實上,現任的山海關總兵就是曾經很受崇禎皇帝信任,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一名將領。

山海關的城門上,建着一棟四四方方的極具華夏特色的城門樓,這座城門樓上只有一層,面向城門外的地方掛着一個碩大的白色牌匾,牌匾上用黑色的大字寫着“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這塊牌匾上的字乃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這幾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神韻莊重瀟灑,在城牆的垛口處,幾面寫着“明”字大旗的旗幟正迎風飄揚。

此刻,一個身着精緻的精鋼鎧甲,外罩紅色鴛鴦戰襖,後披一條紅色披風,年約三旬,一張不怒自威的國字臉,頜下一縷短鬚的中年人就站在這塊牌匾後的城門樓的窗戶後望着城外皺眉不語,這個中年人就是現任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今年剛好三十歲的吳三桂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出身於遼東名門望族的他打小就聰慧,在其父吳襄的調教下更是文武雙全,不到弱冠之齡便考中武舉人,二十歲便開始軍中生涯。二十三歲擔任前鋒有營指揮使,同年九月升卓爲副總兵二十七歲擔任團練總兵,去年便擔任山海關總兵,風華年少的吳三桂一路飆升。從遊擊,副將,總兵,團練升遷之快,超乎想象。

少年得志,手握數萬精兵的吳三桂自然是意氣風發,但是近年來大明的局勢卻是愈發的艱難,不但韃子頻頻南侵犯關。前些日子以李自成爲首流寇更是攻入了京城,若不是那龐剛率軍殲滅了流寇,大明朝幾乎要覆滅在一羣流寇之手。

可是讓吳三桂想不到的是,崇禎皇帝竟然禪位給了龐剛。消息傳來,遼東數萬將士惶惶不可終日,可對於吳氏家族等遼東權貴集團來說,更是如同世界末日。

“大明完了,改朝換代了!”這個想法在無數人的腦海裡盤旋着。

吳三桂怎麼也想不通,延綿了數百年的大明怎麼就這麼完了呢?那山東的龐剛怎麼就當上皇帝了呢?

深深的吸了口氣。望着前方,站在城門樓北望,角山、長城、古堡、烽火臺歷歷在目。若是沿南長城遠眺,則老龍頭依稀可見。

望着遠處的景色,吳三桂心情不禁大惱,一拳打在牆磚上喝道:“如此大好河山,怎可淪入賊子之手!”

正當吳三桂氣惱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知道身後來人的吳三桂並未回身,頭也不回的喝問道:“何事?”

來人大聲道:“啓稟少將軍,吳老將軍和祖總兵等人請少將軍回府中議事!”

“議事?”吳?三桂的濃眉皺了起來。低聲問道:“除了本將,舅舅和父親還請了何人議事?”

後面的士卒朗聲說道:“小的不知!”

“罷了罷了!”吳三桂低聲嘆了口氣,轉身下了城門樓和城牆,城樓下自然有士卒牽來了他的馬匹,吳三桂接過馬繮和馬鞭。一躍上馬,雙腿在馬肚子字上一夾,馬鞭在空中一揮,發出了一聲響亮的呼哨,馬匹立即向着前方飛馳而去。

山海關雖然是軍事重鎮。但除了數萬士卒外,裡面也住着不少平民,還有鎮守城池軍士將領的家屬,足有十多萬人,因此整個城池不但規模甚是龐大,街道上也是人來人往的。

街道上的人看到吳三桂的馬匹快速飛馳而來,紛紛躲避到了一旁,有膽子大的還小聲議論起來:“喂,你說少將軍今天是怎麼了,竟然在大街上策馬狂奔?他也不怕撞着人嗎?”

一旁的人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道:“少將軍做事還用得着你管?平日少將軍的脾氣好着呢,人家必然是有大事,這纔在街上策馬飛馳的。”

“嗯嗯,那也是!”捱了罵的這位不但不生氣,還頻頻的點頭同意這位的看法。

吳三桂策馬來到了位於城中西南角的吳府,看到吳三桂到來,守衛在大門口的六名守衛立即推開了那兩扇外包鐵皮的寬大而沉重的大門。吳三桂沒有停留,策馬飛馳了進去。

吳府的道路做得很直,中間是一條長而寬大的青石路,一直通到了內宅,吳三桂一直策馬到了內宅的大廳這才勒住了馬繮讓戰馬停了下來,丟下了馬繮,吳三桂大步的向大廳走去。

“父親,舅舅,你們都在呢,到底是......”

來到了大廳的吳三桂剛進門就大聲嚷了起來,只是話才說了一半就停了下來,這時的吳三桂才發現大廳裡坐滿了人,不但自己的父親吳襄、還有三個舅舅祖大壽、祖大樂、祖大弼以及十多名山海關的高級將領都在。

大廳內的氣氛很是沉悶,看到吳三桂進來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看到吳三桂進來,坐在左邊首位的吳襄向吳三桂招了招手道:“長伯,你趕緊過來坐下。”

“是!”

吳三桂趕緊走了過去,在吳襄的下手的空位坐了下來。

落座後,吳三桂看着吳襄問道:“父親,您匆匆喚孩兒前來到底有何要事?”

今年五十歲的吳襄是個典型的北方漢子,身材高大,和吳三桂一般長着很像的他鬢角已經花白了一半,此刻的他臉上浮現着一股掩飾不住的愁容。聽到吳三桂發問,他嘆了口氣後才說道:“長伯,那龐剛登基了,取國號爲大華!今日他派人送來了信使,讓我等進京詢向新朝述職!”

“述職?”

吳三桂的眉頭一皺,所謂述職,就是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孟子.梁惠王》中也說,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誠然,天子有權利命令他任何一名手下來到他跟前向他彙報情況,這是皇帝的權力,但龐剛驟登皇位,就這麼着急的命令還沒有向他歸順的將領進京,這是不是太急切了些呢?

第557章 想跑第404章 一切爲了銀子第149章 殿上問答第10章 遇襲第499章 科考第352章 龐剛的消息第382章 好奇心第362章 我們也要發展火器第468章 出發迎敵第370章 賣火器嗎第451章 出兵江西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269章 快船突擊第151章 辦手續第167章 我不怕第195章 狂風驟雨第78章 流民問題第52章 向揚州進發第442章 火銃運到第348章 高起潛的反應第103章 三人行?第366章 局勢分析第38章 不歡而散第6章 新軍戶報道第257章 不速之客第383章 設伏第292章 被彈雨淹沒的清兵第239章 停船、收稅第188章 只要他沒事你也一定沒事第210章 你們在耍朕呢第151章 辦手續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84章 便宜行事第423章 先找上門來第195章 狂風驟雨第16章 逃離賊窩第152章 登聞鼓第293章 施粥第507章 事起波瀾第371章 借兵第479章 牆頭草第435章 自立爲王第513章 兩手準備第204章 進城第44章 魏府有女初長成第371章 借兵第293章 施粥第516章 伏擊第357章 普特斯曼心思第550章 自告奮勇第349章 藉口籌糧第332章 籌劃第147章 韃子要跑第407章 留下一營兵馬如何第166章 流言蜚語第388章 逼近第49章 老子就是王法第489章 李自成授首第56章 父子密議第452章 兵逼九江第5章 軍戶第460章 劉宗敏歸來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491章 拔釘子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09章 開封不能打第500章 覲見皇上第196章 登陸第304章 多爾袞第12章 打人第65章 倭寇來襲第436章 來使第256章 鄭芝龍第13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00章 練兵方式第252章 訂下日子第209章 鎩羽而歸第41章 找誰合作呢第445章 迴歸第85章 請柬第25章 準備砌城牆第158章 敲打第71章 陰謀第74章 協商第158章 敲打第432章 糧食到手第219章 我家將軍有請第352章 龐剛的消息第217章 你要賞賜嗎第326章 遭遇戰第34章 又是突襲第443章 仿製火銃第486章 詢問第174章 登州第462章 趁機打鐵(下)第315章 消滅他們第138章 來了第120章 德州府第43章 前往青州第288章 清兵叩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