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無題

那人“哎呀”一聲,緊接着是尖利的叫喊聲:“救命,救命,殺人啦。”

即便周圍是嘩嘩的雨聲,這聲音也非常有穿透力。這裡雖是後宮,卻也有侍衛們存在,這人的一聲尖叫,侍衛們紛紛前來,手中長刀對着江承紫,爲首一人喝道:“你是哪宮的宮人竟敢造次?”

長樂氣喘吁吁地跑過來,看到這陣勢,厲聲喝道:“狗眼,不逮住妄圖行刺本宮的賊人,卻要來爲難蜀王妃?”

那些侍衛一見是長樂公主,立馬行了禮。

爲首的侍衛隊長又瞧了瞧江承紫,說:“公主,據屬下所知,蜀王府只有一位側妃蕭氏,莫不是這位?”

“蕭氏算什麼東西?這位乃弘農楊氏九姑娘,楊氏阿芝。你們還不收起兵器?”長樂厲聲反問。

那些侍衛隊長讓人收了兵器,卻還是不肯放過江承紫,繼續說:“如今是發生了這等事情,自是要查清楚。”

“你這是不信本宮?”長樂反問,將阿芝護在身後。

江承紫輕笑,道:“公主莫動氣。他們職責所在,無可厚非。也正因有他們這樣的忠心,才能確保宮廷的安全。他們正是盡責盡責的典範。”

那些侍衛一聽,莫不驚訝。從來在遇到這等事時,幾乎都是被強權壓着的,如今這位竟然爲他們說話。

長樂一聽,也覺得江承紫說得有道理,便緩和了語氣,說:“你們不信這位是未來的蜀王妃,如今的楊氏阿芝,我找我母親與你們證實是不可能的。皇后現在身子不便。不過,我們可以一併去見蜀王。不過,凡事涉及到楊氏九姑娘的事,蜀王脾氣就不太好。”

長樂後一句暗含威脅,侍衛們心裡也是直打鼓。蜀王向來冷若冰霜,做起事來又很不講究,全憑喜好的。而今,楊氏九姑娘是蜀王心頭好。他們這樣不依不饒似乎不太好。

“那,那就不必驚動蜀王了。”侍衛隊長說,然後立馬命人將那淋成落湯雞的人抓起來。

“不用驚動蜀王。我給你們看個信物即可。”江承紫從懷裡摸出一塊玉牌。

爲首的侍衛一瞧,頓時就變了臉色,道:“原來真是楊九姑娘。屬下職責所在,還請見諒。”

“見諒就不必了。你們職責所在,本就沒有錯。而今,被我扔出去的賊人先是偷聽我與公主說話,爾後又企圖行刺公主。你們要好好盤查,不管此人是哪一個宮的,還請各位秉公執法。若是此人身份讓你們爲難,就按照規矩上報。”江承紫不疾不徐地說。

那侍衛隊長暗暗讚歎,這楊九姑娘果然名不虛傳。這遇事不疾不徐,三言兩語就將這件事的處理方案給了出來。

“多謝九姑娘。”侍衛隊長拱手道。

其餘侍衛將那人像是拖死狗一樣拖起來,那人尖叫起來:“公主,公主,我是周嬤嬤,我是周嬤嬤。”

長樂頓時震驚,爾後想到建議在立政殿擺慶功宴的人就是這老太婆,那些人算計自己與阿武表兄,跟着老太婆脫不了干係。

於是,她對那些侍衛,說:“此人慾要行刺我與楊九姑娘,用心險惡。方纔九姑娘也說了,不管是什麼身份,今日做出這等事,你們儘管查就是了。大唐的律法可不講人情。”

“是。”侍衛們異口同聲,但每個人心裡都覺得不踏實,總覺得接了什麼燙手山芋,但這會兒卻又真不好扔了。

待侍衛帶走了人後,江承紫與長樂準備回立政殿。長樂想要討論一下週嬤嬤的事,江承紫搖搖頭,只附在她耳邊說:“在事情沒有徹底解決之前,這些事切不可隨便談起,方纔這周嬤嬤就在偷聽我們說話。難保沒有旁人。”

長樂點點頭,便不再說這話,只與江承紫談了談小時候的趣事,也央着江承紫講一講她在蜀中的見聞。兩人說說笑笑,便又回了立政殿。

立政殿裡,皇后主持,後宮衆位妃嬪一併商議,拿出了節衣縮食的方案,捐米捐糧。總之,算是爲天下百姓做出了屬於她們的一點點貢獻。爾後,淑妃和德妃又寫了請朝廷命婦的帖子。

長樂與江承紫回來,恰好她們正好忙完。各妃嬪正好要告辭,淑妃拉着江承紫的手說:“我正要差人去找你呢!”

“公主帶我四處轉轉,看好景緻,談論小時候的趣事,不知不覺就走遠了些。”江承紫細聲回答。

“看來你與公主很投緣。”淑妃依舊笑着。

長樂跑過來,抓着淑妃的手,撒嬌地說:“我是真喜歡阿芝呀。以後,我可以經常下帖子請阿芝來玩嗎?”

淑妃看了江承紫一眼,長孫皇后也是笑了,淑妃便說:“也是你們投緣,自然是可以經常一起玩。不僅是可以下帖子請阿芝來玩,若是可以,也可以去阿芝那邊玩。”

“是呀,若是你們倆投緣,常走動,那,真是好呀。”長孫皇后滿臉笑,說話若有所指。

淑妃知曉長孫皇后這話是期望長孫一族能收斂野心,能與承乾、李恪交好,能皆大歡喜。在這一場場的對決裡,長孫皇后無疑是最苦的人,一邊是自己的兄長母族,一邊是自己的孩子們。這兩邊無論誰落了難,疼的都是她。她自然希望兩邊能冰釋前嫌,和和睦睦。

如今,楊氏阿芝即將是蜀王府的掌家,而長樂即將嫁入長孫家,成爲長孫一族的嫡長媳。若是兩人交好,吹吹枕頭風,說說利弊,估摸着能和好的話,那最好。

淑妃自然知曉長孫皇后這話的意思,也不戳破,只順着她的意思回答:“孩子們投緣,和睦,這是最好了。”

“太子妃大嫂,你以後也跟我們一起玩唄?”長樂說着就跑去拉着一旁的太子妃蘇氏。

論起年齡,蘇氏比長樂還小,但嫁給了李承乾,長樂自然就叫她大嫂。不過,蘇氏入了東宮成了太子妃,一言一行都想着要成典範,將來要母儀天下。因此,她要自持身份,做人更是小心謹慎。因此,蘇氏小小年紀,倒顯得十分老成。

“是呀,等這事忙完,你也與長樂,阿芝她們多走動。東宮的事務再忙,也不能小小年紀,像我們這些個小太太似的。”長孫皇后對太子妃說。

蘇氏聽聞,便是福身行禮,很乖巧地回答:“是。”

長孫皇后看蘇氏這模樣,心裡也只能嘆息。先前,她想着自己的兄長如今的情況,自己算是能站得住,拎得清的。可如果是拎不清的,母族又特別強的,怕就是亂子。歷史上外戚干政,後宮干政把持朝政的事特別多。因此,他在給承乾選太子妃的時候,特謹慎。這蘇氏一門是大家族,書香門第,教育出的女子,很知進退,模樣也很好。而且蘇氏一門一直是文官,且在這一代很是衰弱了。

長孫皇后選太子妃就基於這兩方面的考量。如今,她看太子妃這模樣,心裡隱隱有些後悔。如此怯懦的樣子,能成爲後宮之主嗎?

“你們都是同齡人。以後,你們各家的男人都在外拼搏,你們也要多走動,齊心協力,讓這大唐繁榮,天下黎民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淑妃也笑着說。

長孫皇后點點頭,幾位小輩也是齊齊應聲。淑妃則是站起身告辭,帶了江承紫就回了蓬萊殿。

李恪早就回到了蓬萊殿,將正在看書的李愔抓出來下棋。兄弟倆你來我往,一個子一個子地丟着。兄弟倆也是你來我往地閒話。說的全是這宮裡頭的事。

“這蓬萊殿的一草一木,都是經過母親和你精挑細選的,我也瞧了很久,定然錯不了。”李愔漫不經心地說。

李恪笑了,說:“原來你小子也會注意這些?”

李愔掃了他一眼,淡淡地說:“我可不想早死,我還沒踏遍三山五嶽呢。”

“行行行,你理由多。我這做兄長的也不把你當孩子看。”李恪笑着,又落下一子。

李愔有些百無聊賴,說:“要是阿芝在這裡,我們就打撲克牌了,這下棋怪沒意思的,挺沉悶的。”

“你別岔開話題,你在這蓬萊殿,除了守着母親外,也要瞧瞧這宮裡的動靜。最近,這宮裡可不太平。”李恪今日也是一番試探,覺得自己的弟弟很是聰敏,他決定有些事不能藏着掖着,他也須歷練歷練。

“不太平?”李愔乾脆丟了棋子,盤腿坐着,眨巴着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瞧着李恪。

“立政殿那邊。”李恪說。

李愔輕笑一聲,問:“你是說有人算計長樂的事?”

李恪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李愔則是得意地說:“讓你們將我當小孩子。呵呵。”

“你知道什麼?”李恪蹙了眉。

“東宮上一次徹查各宮,不過也是浮於表面了。長孫氏在宮裡的人還不少,但沒有證據,太子也不可能全都抓了。立政殿那邊的好戲,我可是瞧着有一陣子了。只不過,事不關己,我懶得理會而已。”李愔漫不經心地說。

李恪蹙眉,心裡有些不悅。卻也耐着性子,問:“你知道什麼事?”

“有人算計阿武表兄與五姐。”李愔回答。

“你知誰的人?”李恪連忙問。

“長孫一族的人啊。”李愔說。

“原來母親分析的竟是真的。”李恪喃喃地說。

李愔好奇地問母親說了什麼,李恪很嚴肅地瞧着李愔,說:“此間事,你與誰人說過?”

“我還能與誰人說?立政殿的事不關我蓬萊殿的事。阿武表兄明知五姐惹不得,還能被人騙出去,也是自己拎不清。只要不涉及到蓬萊殿,不涉及到你和三嫂。我自然懶得理會。”

“糊塗,荒唐。這事就是衝着蜀王府與楊氏六房來的,準確地說,還針對的是蓬萊殿。”李恪一拍案几,案几上的棋子飛了出去。

李愔雖聰穎,但畢竟是小孩子,這會兒更是一臉茫然,他完全想不明白其中道理。只覺得他的三哥發這麼大的脾氣,這件事定然很是重大。

“那,那如何是針對蓬萊殿了?”李愔低聲問。

李恪正要解釋,就聽得門外的小宮女在問好,是母親與阿芝回來了。他連忙起身,一邊往外走,一邊對李愔說:“你且等等,看看你三嫂帶什麼消息回來。”

李愔茫然地坐在墊子上,仔細地想這件事與對付蜀王府之間的關係。

江承紫與淑妃雖是坐軟轎回來,但因爲雨勢太大,她們衣裳也是溼透了。兩人一併去換了一身衣裳,又喝了一碗薑汁湯,纔出來。

李恪兄弟二人早就等在一邊。淑妃命月姑姑與青雲出去看着門,一家四口依次坐在主位上。

“母親,阿愔知道一些事,我覺得不該瞞着他。”李恪率先解釋爲何李愔在這裡。

淑妃點點頭,說:“如今局勢詭異,阿愔也不該置身事外,既然知曉一些事,那就聽着。”

“是。”李愔恭恭敬敬地回答。

“阿芝,你與長樂一併出去,可是問出了什麼?”淑妃問江承紫。

江承紫正襟危坐,便將與長樂的談話以及所遇見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五姐說了謊。”李愔聽江承紫說完,立馬就很篤定地開口。

三人一併瞧着李愔。李愔才說那一日立政殿宴請功臣,本來也給蓬萊殿下了帖子。因淑妃也算作獨孤一族的親族,獨孤秋正好在言情之列。但不巧的是那一日淑妃身體不適,精神不濟,就辭了這宴席。李愔聽聞一些宮女私下裡眉飛色舞地論議說以前覺得蜀王長得好看,簡直是天人之姿,可現在瞧着那獨孤先生那長得呀更是光華燦爛。他就想着去瞧瞧那獨孤秋到底多麼好看,能比得過他的三哥。

當時,因母親身子不好,蓬萊殿都在忙着。他就自己一個人蹦躂去了立政殿,不曾想到了那邊,就瞧見一宮女領着柴令武往花園走。

他覺得甚爲可疑,就跟去了,就什麼都看見了。柴令武被暗算,人事不省就躺在大石頭上。他本來想趁着那宮女離開就想去瞧瞧柴令武,卻不料還沒動,就見長樂公主也被一個宮女領來了,聽他們言談,像是說柴令武約了她,就在這花園。

“爾後,她們尋到了阿武表兄,人事不省,就將阿武表兄擡回去了。”李愔聳聳肩。

“後來,你跟去了?”李恪問。

李愔點點頭,繼續說:“表兄本來是睡在外間,公主給他洗了臉,又讓人搬進去了。”

“那你呢?”淑妃一張臉都沉下去了。

李愔見狀,撲通一下跪地,求饒:“母親,兒子再也不敢到處亂跑了。”

“那些人若是歹人,你還有命?即便有命,還不被逮着給我們下套?”淑妃嚴厲地說。

李愔跪着,李恪勸解母親,淑妃搖頭,道:“他得跪着,好好反省。沒那麼些斤兩,就不要隨便動。隨便動一下,能害死一大批人。阿愔,回佛堂跪着去。”

第六百九十章 可能的人第七百零八章 歲月好第三百四十二章 水深得很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中宅第四百五十二章 內裡第六百八十六章 家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決第三百六十五章 論道第七百三十三章 認人第三章 被欺負第一百二十一章 急轉第六十八章 阿念第五百二十三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八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五十九章 做還是不做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九章 風暴兮?第六百四十二章 執念第九十二章 可能的身份第二百零五章 急切的願望第六百二十六章 論議第四百一十章 前塵過往第三十九章 長安楊氏第七百一十三章 吃醋第七百二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二十五章 對峙拉鋸第七十一章 一場傾訴第二百零一章 一羣玩陰謀的傢伙第一百五十章 後招第二十八章 他的理想第四百七十九章 藍圖第七百四十章 醜聞第七百五十五章 終於第七百三十二章 危矣第六百三十二章 畫風清奇第四百零四章 志不在此第三百九十五章 神隊友呀神隊友第一百七十五章 昔年第六百二十六章 論議第一百一十章 月夜來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擔心第七百零二章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第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第五百八十八章 很久前開始的計劃第五百五十一章 長安風雲(三)互窺第七百八十四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九十九章 可能的真相第八十一章 驚詫莫名第七百六十五章 辯第二百零七章 疑雲密佈第七百二十七章 生存法則第一百七十九章 嘲諷模式第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第六百一十七章 醉話第六百八十八章 他來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被拒第四十五章 六房的秘密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接受第四百七十三章 糾結第六百八十章 崑崙第六百八十四章 歸來兮第二百零三章 該露還是該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靠,側妃第四百四十四章 八卦的尾聲第四百三十四章 原來第六百零四章 斷尾第四百二十五章 熠熠生輝第一百二十章 周旋第五百七十二章 破局第五百六十九章 臥底第四百六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七百二十三章 緣由第二十九章 我會護着你第七百四十章 醜聞第六百二十七章 奇女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來者之意第三百七十四章 至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做還是不做第一百九十八章 秀恩愛第五百三十章 黎明前第七百二十七章 生存法則第六百二十章 大變故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唐榮耀第五百四十九章 長安風雲(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祝福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幸第七百一十六章 把個脈第四百九十二章 崑崙之地第九十七章 拯救第三百六十七章 前途何在第一百二十章 周旋第五百八十章 來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落腳地第八十七章 深夜之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王謝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 心跡第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