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重返巴格達.

崔曜沒有參見政事堂最後的決策,他在讀完拉希德的信便退出殿外,一直等待到天亮他才被宮中侍衛送回了家中,從昨天中午抵達長安,他總共休息還不到一個時辰,有些精疲力盡了,雖然疲憊,但崔曜興奮未減,從皇上和朝廷的態度來看,朝廷顯然偏向於與大食和解,這是令他異常激動之事,他絕不希望這兩個東西方大國之間陷入戰爭深淵。

崔曜下了馬車,快步向府內走去,剛進大門,老管家卻攔住了他,“長公子,夫人讓你立刻去見他。”

“我知道了。”崔曜轉身便去了內宅,夫人也就是崔賢的妻子,但她卻不是崔曜的生母,崔曜的生母是蜀中楊家的嫡女,幾年前因病去世了,現在的夫人原是崔寓的次妻,姓沈,是漢中一戶大族的女兒,在嶺南時生了一個兒子,因此被扶正爲妻,由於沈氏被扶正一事沒有得到崔圓的首肯,因此沈氏爲人一直很低調,從不過問崔家的族務,對崔曜和他弟弟也從來不聞不問,故崔曜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她了。

沈氏約三十出頭,容貌勉強還算端正,沒有什麼出彩之處,她被扶正也是因爲她給人丁單薄的崔家生下一子,事實上她是一個較膽小怕事的女人,今天她要見崔曜也是因爲丈夫再三叮囑的緣故,此刻,沈氏正在收拾兒子夏天的衣服,忽然丫鬟來稟報,‘長公子來了。’

沈氏一怔,連忙吩咐道:“讓長公子稍候,我馬上就出來。”

片刻,沈氏走了出來,顯得有些心事重重,她不知道該怎樣給崔曜講這件事,崔曜正站在小客堂裡負手看牆上的畫,他忽然若有所感,回頭見繼母已經走了出來,他連忙上前施禮:“孩兒給二孃見禮。”

“曜兒不必客氣,請坐吧!”沈氏一邊說一邊偷偷打量自己的這個兒子,見他已經長成了大人,酷似自己丈夫年輕時的情形,不由輕輕嘆了一口氣道:“好幾年不見,曜兒竟長這麼大了,你這次回來可見了你的三弟?”

三弟就是沈氏的兒子,今年剛滿五歲,崔曜搖了搖頭道:“孩兒回來後一直忙碌,無暇見三弟,請二孃見諒。”

“你三弟還沒有起來,晚點再見他吧!”說到這,沈氏話風一轉,回到了正題上,她微微笑道:“曜兒,明年你就十八歲了吧!”

“是!”崔曜已經隱隱猜到繼母找他來的用意,他也不說破,只恭恭敬敬地回答。

沈氏見他態度恭順,便滿意地點點頭又笑道:“你父親身爲朝廷重臣,又是家族之長,每天都公務繁忙,也無暇照顧你們兄弟,他就讓我替他關照你的終身大事,所以我今天找你來,便想告訴你,你父親和房侍郎已經商量過,準備在三天後給你和小敏正式訂婚,禮儀和物品都不需你操心,只要到時你的人在就行。”

果然是爲婚姻之事,崔曜的心中一股怒氣沛然而起,明明知道自己帶古黛回家的用意,還要三日之內訂婚,當自己是玩偶不成?

他剋制住內心的怒火,起身向繼母深施一禮,冷然道:“多謝父親和母親的爲孩兒坐想,但孩兒已決意爲祖父守孝三年,三年內不談婚嫁。”

“曜兒,你.....”沈氏被噎得啞口無言,她面子放不下來,臉一寒道:“那就算了,我也不管你們父子之事了,此事就當我什麼也沒有說,你去吧!”

“請二孃恕罪。”崔曜一拱手,便大步離去。

崔曜回到自己的房間,心中煩悶不已,他從小的教育是父命不可違,雖然父親和他相處時間不多,但畢竟是父親,他的命令自己不該違背,可是這門婚姻他又絕對不能接受,古黛爲了救他不遠萬里趕來巴格達,這份恩情他又如何能棄之若鄙,他不由想起和她一起返回長安的旅途,那段快樂的時光讓他刻骨銘心。

崔曜揹着手在房間裡走來走去,自己該如何說服父親呢?

這時,院子裡忽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吵嚷聲,崔曜眉頭一皺,推開窗向外望去,只見他的一名隨從正大聲給管家比劃着什麼,管家也在使勁給他解釋,可惜兩人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只是聲音越來越大,都不知道彼此在說什麼?

崔曜笑了起來,“劉叔,他是說他們打算回大食,特來向我辭行。”

www⊕тt kΛn⊕c○

“哦!原來如此。”老管家尷尬地笑了笑道:“我見他來得氣勢洶洶,還以爲他想做什麼呢?原來是辭行。”老管家搖了搖頭,轉身去了。

那名隨從走到院子裡,向崔曜恭敬地施了一禮,“請先生原諒我們,我們實在很懷念巴格達,想先回去了。”

就在這時,一個大膽的念頭從崔曜心中冒出,‘皇上命自己再次出使巴格達,卻又沒有說幾時出發,自己爲何不立即出發呢!’

這個念頭一起,崔曜心中砰砰地劇烈跳動起來,雖然他是昨天才回來,今天就走似乎有些不妥,可三天時間轉瞬即過,再不走難道真的要和她訂婚不成?

一年多的磨練使崔曜有着異乎常人的果斷和自立,他立刻對從人道:“你們也不要急,我明天也要返回巴格達,我們一起走。”

打定了主意,崔曜的精神慢慢鬆懈下來,一夜不眠的倦怠使他已疲憊不堪,也顧不得吃飯,他躺在榻上便呼呼沉睡過去,一直到黃昏時分,崔曜才終於一覺睡醒,嘴角尚留着酣睡後的甘甜,他洗了一帕臉,只覺得格外的精神抖擻,這時,一名丫鬟在旁邊低聲道:“長公子,老爺讓你睡醒後就去見他,他在書房等你。”

“我知道了。”崔曜略略收拾了一下,便快步向父親的書房走去。

崔賢的書房就在崔圓書房的隔壁,父親的書房他已經命人封存,在那個書房裡充滿了父親的影子和氣息,讓他感到十分壓抑,從嶺南迴來後,崔賢逐漸掌握了整個家族,但他心中對父親始終有一種怨恨,他恨父親對家族的重視遠遠超過了他,尤其是前幾年他從裴佑口中得知,張煥登位之初就打算將他調回朝中,可就是因爲父親的強烈反對而作罷,他知道這是因爲父親怕他染指家族事務的緣故,卻將他丟在嶺南那種荒蠻之地近十年之久,父親的眼中哪裡還有一點父子之情。

“老爺,長公子來了。”一名坐在門口的侍妾看見崔曜正快步走來,連忙向崔賢低聲道。

“讓他進來。”崔賢放下手中書,眼中泛起一絲不快,他下午回府後首先便問妻子今天談話的情況,得知兒子竟是以爲祖父守孝來推脫婚事,這讓崔賢十分不悅,甚至有點惱怒,兒子對祖父的感情遠遠超過了他,祖父死了他要守三年孝,那如果自己死了呢?他又會守幾年,估計連一個月也不會守。

雖然崔賢對父親十分怨恨,但有一點卻和他父親想法一致,那就是崔曜娶房宗偃的女兒爲妻,房家一直就是大唐的望族,房宗偃本人就是當朝戶部侍郎,已經有消息傳出,下個月他就將調升爲吏部侍郎,房宗偃是一直就是楚行水的心腹,二年後楚行水退仕,不出意料的話就是由他來就將接替相國之位,這是權力平衡的必然結果,能與房宗偃結爲親家,他崔賢將來接替二叔的相位也有望了。

就在崔賢的沉思中,崔曜走進了父親的書房,他上前躬身施禮道:“孩兒參見父親!”

“你坐下吧!”崔賢一臉嚴肅,他要在兒子面前保持一種做父親的威嚴,他見兒子坐下,便開門見山問道:“我聽你二孃說,你要爲祖父守孝,所以拒絕與房家的婚事,是這樣嗎?”

“是!”崔曜回答得非常乾脆,他不想讓父親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歧義。

“那你看看這個吧!”崔賢從桌上取出一封信,扔給了兒子,“這是你祖父臨終前的遺言,命你返回長安後立即和房敏訂親,三年後正式成婚,如果你想守孝,這三年時間也足夠了。”

崔曜打開信,是祖父的字,但平時的蒼勁有力已經看不見了,筆畫之間斷斷續續,看得出祖父是顫抖着手寫這封信,崔曜鼻子一酸,淚水涌進了眼中。

崔賢見兒子真情流露,他暗暗嘆了口氣,對兒子的三分厭惡也消失了,等兒子情緒稍稍平靜,他才語重心長道:“與房家聯姻爲父是爲了你好,下個月房宗偃就要升爲吏部侍郎,手握吏部大權,多少人想做他女婿而不得,可人家就偏偏看中了你,有這樣一個岳父,再加上你是進士出身,你的前途將無限光明,你明年就十八歲了,也應該懂得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而且你若娶了小敏,崔家和房家就將結成聯盟,在朝中的勢力大大增強,所以你的婚姻無論是對你自己還是對家族都是極爲有利之事。”

崔曜也從對祖父的哀思中慢慢恢復,父親的苦勸他一個字也聽不進去,他忽然生出一個念頭,便脫口而出道:“房敏今年只有十三歲,和我年紀相差太大,和二弟正好般配,父親爲何不成全他們?”

“混賬!”崔賢狠狠一拍桌子,他差點被兒子的謬論氣瘋了,他指着崔曜厲聲喝道:“你這個不肖之子,你就一心想娶那個妖女,我告訴你,你若膽敢娶她,我就沒有你這個兒子。”

這時,崔曜的倔脾氣也犯了,他跪了下來,硬着脖子反駁道:“古黛有什麼不好,她溫柔體貼,對孩兒一往情深,孩兒被大食人抓走,她不遠萬里孤身一人趕來巴格達救我,在木鹿沙漠,要不是她,孩兒就死在大食人手中,她既有情有義,孩兒又怎能薄情寡義。”

“你這個混賬東西!”崔賢見兒子竟然敢跟自己頂嘴,他憤怒得失去了理智,他順手抄起着上玉筆筒,狠狠向崔曜砸去,‘啪!’地一聲脆響,筆筒在崔曜的額頭上開了花,裂成碎片,一注鮮血順着崔曜的額頭流下。

崔曜挺直着跪在那裡一動不動,半晌,他才緩緩地一字一句道:“孩兒不敢隱瞞父親,就在昨天,皇帝陛下已經將古黛賜婚給孩兒,陛下旨意不可違。”

“什麼!”崔賢重重地跌坐在地上,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中所聽到的,皇上居然插手了,他並不傻,他立刻便明白過來,這是皇上不允許崔、房兩家聯姻,一種極度的挫折感在他心中瀰漫,他呆呆地望着兒子,他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他如此陌生,這是自己的兒子嗎?自己幾時生了這樣一個孽障。

他慢慢擡起手,指着門外顫抖着聲音道:“你走!你給我滾出崔家,從今天開始,我沒有你這個兒子,崔家也沒有你這個子孫,滾!”

淚水順着崔曜的臉頰流了下來,他伏地給父親叩了一個頭,又轉身向着祖父的書房方向重重地叩了三個頭,他站起身,決然地離開了父親的書房,離開了崔府。

崔賢惘然無神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兒子的離去他沒有什麼惋惜,他卻想起張煥對崔家宗族搬到長安的大力支持,直到此刻,他才第一次感覺到自己似乎犯下了一個大錯。

經過漫漫的旅途,當百年難遇的一場雪飄舞在巴格達的上空,崔曜又回到了闊別四個月的巴格達,這一天是大治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離大治七年僅僅只差一天。

崔曜最終沒有能夠挽回父親的驅逐令,在最後一刻,他的婚姻之事已經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父親認定他背叛了崔家,令他無話可說,當他踏上漫漫征程,家族的得失在他心中已經變淡了,他心中只有國家的榮辱,他是代表一個東方大國來到遙遠的西方,他將在這個國度傳播東方的文明,同時,他也要將西方的文明傳到大唐,他的心胸變得無限寬廣,他在走一條前人從沒有走過的道路。

當巴格達圓弧的城牆出現在他的眼中,崔曜回頭向他最心愛的姑娘望去,古黛也恰好向他望來,兩人對視一笑,眼中都涌起了無限的柔情。

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1章 平底鍋第104章 爭奪家主(六)第152章 鳳翔訴情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333章 國事煩憂(上)第48章 張破天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296章 回首西望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59章 馬後炮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章 遲到的朝覲第25章 碎葉風雲(六)第82章 憶往事第19章 舞財權(上)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299章 葛邏祿人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228章 厲兵秣馬(一)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14章 小聚會第339章 無後爲大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74章 爭兵權(三)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15章 不速客第68章 射胡月(一)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46章 渤海求助(上)第5章 張家主第371章 步步連環(上)第124章 玄武門之變(中)第223章 大軍壓境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379章 江淮風雲(六)第109章 真正的較量(下)第105章 爭奪家主(七)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316章 安西戰略(六)第81章 巧栽贓第29章 立奇功(下)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59章 馬後炮第130章 三渡黃河(上)第293章 巴陵遇刺第6章 林芝堂(上)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82章 憶往事第361章 放下武器第229章 厲兵秣馬(二)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287章 朝戰風雲(中)第57章 皇后的抉擇第68章 射胡月(一)第96章 崔小芙(下)第110章 禮尚往來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12章 殺人風波.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279章 連夜逃脫第399章 水落石出第41章 故人信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9章 掌財權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31章 碎葉風雲(十二)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51章 巴格達之變.第117章 皇后的決定第408章 酒樓偶遇第282章 各逞心機(上)第22章 碎葉風雲(三)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319章 安西戰略(九)第2章 揮琵琶(上)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16章 順水情第20章 碎葉風雲(一)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11章 萬里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