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

長安,新年的氣氛已經越來越濃,不斷有爆竹聲在各坊中響起,大街上人流如織,到處是採辦年貨的長安百姓,孩子們一羣羣地從街頭跑過,將無憂無慮的笑聲撒滿一路。

春明大街上,數百名騎兵護衛着一輛馬車轔轔行來,馬車裡崔圓躺在坐榻上,靜靜地望着長安街繁榮,再過幾天,他任大唐右相就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十一年,在他近六十年的人生旅途裡,不算長也算短,可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段歲月,他將滿目創痍的大唐逐漸恢復了元氣,崔圓忽然感到一絲驕傲,一直以來,指責他以世家取代國家的非議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大唐國力的迅速恢復正是給這些人的一記響亮耳光,他崔圓可以在史書上重重寫上一筆:中興之相。

前面人越來越多,馬車的速度開始減慢,崔圓又想起朝中最近議論的熱點:河隴之變。

和裴俊一樣,他也一直關注着天騎營的去向,最初他以爲天騎營是想在瓜分河東的浪潮中分一杯羹,因此命令軍隊嚴整以待,可當他發現張煥有西渡黃河的企圖時,便立刻命令軍隊放張煥過黃河。

張煥沒有讓他失望,只短短一個多月便拿下了河西,象一根毒刺深深插進了隴右,雖然他知道張煥將來會成爲一個威脅,但他首先起到作用是幹掉韋家,這又是他崔圓多年以來夢寐以求之事。

不過這兩天他的心情有些不好,起源於兩個消息,都是和裴家有關,首先張煥竟然派裴瑩出使韋家,且不論他們是否有聯姻,但就出使本身而言這等於是向天下人宣佈,他張煥將效忠於裴俊。

而裴俊卻頗爲領情,他立刻派自己的親弟。戶部左侍郎裴佑和太府寺少卿郭全在前天趕赴武威郡,協商解決河西糧食缺乏的問題,同時裴俊又請德高望重的郭子儀和顏真卿聯袂去開陽郡,調解張煥和韋家之間的矛盾。

一切都被裴俊佔了先機。而他崔圓卻成了看客。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當然知道裴俊的目的並不在河西。而是想利用張煥來插手進隴右,時機成熟便西渡黃河,使隴右最終成爲裴家之地。

整個大唐地權力較量,實際上就是崔、裴兩家的鬥爭。

但讓崔圓擔憂的還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張煥的身份,他是豫太子之子,他地最終目地不言而喻,如果裴俊爲一己之私而讓張煥坐大。那最後會不會成爲世家朝政的終結?

選一個能控制住地李唐代表,這一直是幾大世家之間的默契。而裴俊似乎開始打破了這個默契,看來自己得找一個機會和他好好談一談。

馬車轉了彎,進了宣陽坊,在離自己府邸還有二百步時,崔圓忽然透過車窗。發現有家人領着兩個老道姑從側門進了府內。

“這是怎麼回事?”

作爲一個朝廷重臣。崔圓一向很注意自己的名聲,雖然他也養有寺院和道觀。但僧、道、神等雜人他是從來不會准許進入自己府內,而今天居然出現兩個道姑,“不行!”他決定要將此事弄個水落石出,該打該罰,決不姑息。

馬車在府前停下,崔圓下了馬車便大步向府內走去,他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管家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面,卻不敢隨意多嘴。

走了一圈,崔圓沒有發現道姑的身影,他不由陰沉着臉問管家道:“你說,是何人把道士引到府中來?”

管家嚇了一跳,這件事老爺怎麼會知道,他見崔圓目光嚴厲,便不敢再隱瞞,只得低聲道:“回稟老爺,小姐曾經請道姑來過府中,具體什麼事小人並不知曉。”

“寧兒?”崔圓一陣迷糊,“她請道姑來做什麼?難道是因爲李翻雲?”

但轉念之間他便隱隱有些明白了,半個月前崔小芙曾經給自己含糊說過,說崔寧很喜歡張煥,希望他能成全,他當時斷然拒絕,張煥若不是豫太子之子他或許可以考慮,但張煥是他無論如何要除去之人,以防止他登基爲帝,如此,他焉能再把女兒嫁給張煥。

“這丫頭,難道她也聽說裴瑩之事便想不開了。”

崔圓苦笑一下,天下比張煥好的男兒多的是,何必放在一個人身上,得勸勸她去。

他也衣服也沒換,便匆匆向後宅走去,幾個正站在崔寧樓下聊天的丫鬟婆子忽然發現老爺來了,嚇得趕緊跪下,一個個臉色慘白,不敢說話。

崔圓冷冷看了她們一眼,回頭令道:“這幾個家奴竟敢唆使小姐請道姑,實在罪大惡極,給我拉出去,每人責打五十棍,一律賣掉!”

幾個丫鬟婆子連連磕頭求饒,早有一幫兇神惡煞的家丁把她們拖了下去,這時崔圓又對幾個跟隨地婦人道:“你們先上去,把那兩個道姑給我趕出去,並警告她們,若敢再來,我就拆了她們的道觀,將她們沒爲官奴。”

忙碌了好一陣,崔圓才慢慢走上了女兒地小樓。

此時崔寧一個人坐在房中,她呆呆地望着天空,窗外陽光明媚,可在她看來,太陽已經鑽到一片冷酷的烏雲背後,這片烏雲是這麼漫長,以至於世界充滿了黑暗,只有她的世界,別人的世界都是一片光明,充滿了歡樂。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崔寧已經十分消瘦,她每天都沉默寡言,眼中總是蘊涵着一種深深絕望地感情,她臉上地每一個特徵都在說明她是籠罩在蝕骨的哀愁之中。

是地,她從沒有恨過張煥,她是這樣無比地痛恨自己,痛恨自己軟弱,恨自己不能象裴瑩那樣跟他離去,失去了屬於自己幸福。

她看得是那麼專注,以至於父親出現在她身後,她也茫然不知。

“寧兒!”崔圓嘆了口氣。他不知該從何說起。

崔寧回頭看見了父親,她急忙站起身,輕輕施了一禮,“爹爹好!”

“爹爹很好。可是我的寧兒卻似乎不太好。”崔圓緩緩坐下。他望着女兒削瘦的臉龐,心中不由涌起一種自責。自己太關注於朝政了,竟忽視了自己女兒的變化,他遲疑一下,還是忍不住道:“我聽你姑姑說,你是不是喜歡上了一個人?”

“女兒很好,沒有喜歡上誰。”崔寧低下了頭,可她脖子上懸掛的玉佩卻無情地揭穿了她的謊言。

崔圓搖了搖頭笑道:“你不要隱瞞爹爹了,你脖子上掛的玉佩就是從爹爹書房裡拿走地那塊吧!爹爹真是糊塗。應該猜到你心中之人就是張煥了。”

啪嗒!一顆淚珠從崔寧眼中掉下,她捂着嘴。扭過頭去無聲地抽泣起來。

“孩子,別哭!別哭!”

崔圓慌了神,他平時朝堂中的老謀深算,決斷大事果斷無情,此刻在他身上蹤影皆無。他手足無措地看着自己唯一的女兒。竟不知該如何哄慰她。

崔寧再也忍不住,她伏在父親的肩頭哀哀痛哭起來。長久以來地委屈和痛苦都在這一刻宣泄出來,崔圓撫摸着女兒地頭髮,他的鼻子有些發酸,崔寧雖不是正妻所生,但她是崔圓唯一地女兒,從崔圓便異常疼愛她,花在她身上的精力和時間比任何人都要多,但崔圓做了右相後,政務忙碌,陪伴她的時間也漸漸地少了,有時甚至一個月也沒有見過女兒,一直對她總有一種深深地歉疚之情。

此刻女兒哭了,崔圓彷彿又回到了她小時候的歲月,她兩手抓着糖,悄悄跑到自己的書房來,趁他不注意,粘乎乎的小手往自己身上擦,卻不小心摔一交,頓時號啕大哭起來

崔圓心中充滿了舐犢之情,他就這樣靜靜地坐着,等女兒的哭聲漸漸小了,他才低聲道:“爹爹一定會給你找一個最好的夫郎,不管是誰都不準欺負我地女兒。”

崔寧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她向後退了兩步,有些驚恐地望着父親,彷彿父親宣判了她地死亡,“爹爹,不要!”

崔圓和藹的笑了笑,他向女兒招招手,“彆着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來!坐下聽爹爹慢慢給你講。”崔寧慢慢地坐下,她忐忑不安地望着父親,心中又慌又亂,崔圓見她聽話,便讚許地笑了笑,徐徐說道:“爹爹也是過來人,年輕時候也有過心儀的女子,爹爹理解你的心情,但婚姻不是愛情,婚姻要講門當戶對,要面對夫家和孃家地平衡,這樣你地婚姻才能穩定,這樣才更有利於你將來的孩子和你地家族,婚姻實際上也一種利益的平衡,而你是天下第一世家家主唯一的女兒,也是大唐權相唯一的女兒,你甚至代表着整個家族,你可曾想過,天下有多少人在看着你?孩子,你是爹爹最疼愛之人,爹爹怎麼會不考慮你的幸福,你要聽話,爹爹一定會給你找一個最稱心的夫郎。”

“可是、可是他也是出身名門呀!”崔寧低低聲應道。

崔圓見她並沒有聽進自己的話,他心中有些不悅,便耐着性子解釋道:“世家名門大唐多得是,但並非每個世家都適合崔家,關鍵要考慮最大的利益,張家雖是河東名門,但它已經沒落,已經沒有根基,家族中最大的實權人不過是一刺史,沒有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它是不可能翻身;而山南王家就不同,他們原本就是河東大族,門生故吏遍佈朝野,現在又擁有荊襄豐腴之地,而且其嫡長子王研對你一往情深,至今尚未婚娶,他頗有風雅,才識俱佳,這纔是你的良配,這可要比什麼沒落名門的庶子要強百倍。”

“可是他並非什麼沒落名門的庶子啊!爹爹是知道他的身份,他現在擁有河西之地,這也不對爹爹有利嗎?”崔寧聲音低微,但她的語氣卻十分執着。

崔圓的耐心漸漸要消失了,他雖然疼愛自己的女兒,但在她婚姻大事上他是決不會縱容她,他見崔寧一再堅持要跟張煥,心中便微微生了一絲惱怒,他最後耐着性子道:“可是你知道嗎?裴俊的女兒已經跟他去了河西,以裴俊的性子,他會讓自己的女兒沒有名份嗎?裴瑩必然是他的正妻,你去算什麼,難道還要我的女兒當他張煥的次妻嗎?傳出去,這豈不讓天下人笑話!”

崔寧臉色慘白,她一下子跪下來,聲音顫抖道:“爹爹!爲妻爲妾女兒並不在意,女兒心意已絕,求爹爹成全。”

“哼!你不在意,可我在意!”崔圓重重地哼了一聲,他斷然道:“兒女婚姻自然由父母作主,這件事就這麼定了,過了年我就派人去王家問吉,你就安心把身子養好。”

說完他大步走出房門,走到門口他又對幾個健婦道:“從現在起,小姐的安全就交給你們,若有半點疏忽,我絕不輕饒!”

“爹爹!”崔寧撲上前去,但幾個健婦卻冷冷攔住了她,她眼睜睜地看着父親下樓去了,此時,崔寧心如刀絞,她慢慢走到窗前,不知不覺已經淚流滿面,她望着天際無聲地吶喊,“煥郎,你聽到了嗎?你快來救救我啊!”

第79章 計中計第120章 爾虞我詐(一)第25章 賭意氣第289章 漕運之爭(上)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387章 最後的較量(下)第123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04章 格局之變(一)第336章 細微變化第26章 碎葉風雲(七)第374章 江淮風雲(上)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366章 大唐變天(中)第52章 回紇內訌.第43章 意外發現.第133章 謀取河西(上)第335章 再返長安第394章 泄密事件(上)第230章 厲兵秣馬(三)第82章 憶往事第381章 江淮風雲(八)第169章 視察會西堡(上)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257章 鳳翔之變(中)第396章 項莊舞劍第12章 殺人風波.第3章 揮琵琶(中)第292章 驛站小事第353章 張府賑災第140章 真假糧商第16章 順水情第365章 大唐變天(上)第96章 崔小芙(下)第197章 事關重大(中)第375章 江淮風雲(中)第34章 碎葉風雲(十五)第219章 明修棧道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31章 長安行第2章 碎葉截銀(下)第261章 重建張家(下)第10 章 大年初一第227章 絕地反擊(下)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398章 撲朔迷離第388章 大治開元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29章 立奇功(下)第179章 磨刀(上)第320章 安西戰略(十)第90章 張若錦第201章 隴右收官第46章 大唐帝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163章 含元拍天浪(上)第49章 挑內亂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291章 漕運之爭(下)第246章 設匭風波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3章 揮琵琶(中)第234章 厲兵秣馬(七)第206章 格局之變(三)第331章 長安信使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368章 風聲再起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24章 碎葉風雲(五)第179章 磨刀(上)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308章 扼守張三城(下)第146章 裴瑩出使(上)第6章 碎葉築城.第128章 梟雄本色(上)第212章 奴隸風波第18章 葛邏祿人的瘋狂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175章 党項人的商隊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9章 瘋狂的代價.第48章 重大決策.第53章 微妙的信號.第179章 磨刀(上)第30章 唐兵營第19章 舞財權(上)第200章 席捲隴右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178章 烏鞘嶺的烽火第158章 打破僵局第42章 圍爐話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11章 萬里來使第111章 馬球謀士第38章 綁佳人(中)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21章 柳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