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敵或友?

哈拉和林動作練練,臨安之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立於朝堂之上,賈似道自得無比,眼見衆臣居於身後,更感全身都充斥着力量,而這股力量足以令所有人都爲之膽顫,不得不向他低下曾經高昂的頭顱。

“師憲啊,你找我有何事情?”

端坐於龍椅之上,趙昀有氣無力的問道。

自病倒之後,他便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如今時候更是需要有人攙扶,才能夠走入勤政殿之中。

賈似道嘴角微翹,充滿信心的說道:“啓稟陛下。根據我們安置在長安的線報,近日裡赤鳳軍動作頻頻,只怕是有所異動了。”

“哦?”

一聲輕咦,趙昀努力睜開雙眼,問道:“這赤鳳軍,又打算做什麼?”

若論他心中擔憂,莫過於赤鳳軍了,總以爲有一天,那赤鳳軍會踏入臨安之中,將自己的基業徹底粉碎。

“臣不知。”賈似道搖着頭回道。

趙昀疑惑起來:“你不知道?”

“正是因爲不知,所以才更爲可怖。”賈似道刻意放緩聲音,讓趙昀聽起來便感到緊張不已:“若是那赤鳳軍一如之前一樣,以莫名理由踏入我朝國中,到時候我等又該如何應對?”

被這一說,趙昀頓感心臟驟停,臉上也是蒼白一片。

他握緊坐下龍椅的把手,沉聲訴道:“確實。那赤鳳軍的確應該防備。”

若論趙昀平生最悔恨之事,莫過於當初重用丁大全,以至於此人欺上瞞下,明明那蒙古已然入境,但滿朝文武卻無人不知。

爲了驅逐蒙古,餘玠無奈之下,只好向赤鳳軍提出請求,讓其能夠踏入川蜀之中,抗擊蒙古。其後,也正如餘玠所料想的那樣,宋軍和赤鳳軍聯合起來,一起擊敗了蒙古勁敵。

但卻也因此埋下禍根,令餘玠被朝廷之臣所忌憚,引起了後來的一連串事件。

究其根本,可以說皆是來自於他當年錯看。

賈似道眉梢一挑,卻是得意無比,又道:“所以臣懇求陛下,不如令呂文德諸將把守襄陽。一方面防止那赤鳳軍東下入侵,一方面也可以進而謀圖中原諸地。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呂文德?”

趙昀唸叨了一聲。

賈似道訴道:“沒錯。正是呂文德。此人於川蜀之戰中,曾屢立戰功,更得餘玠、王堅等人指點,修爲已然突破地仙境界。乃是一塊璞玉。若是讓他把守襄陽,我等自然無憂。”

“既然如此,那朕便允了。”趙昀笑道。

賈似道吐出口中濁氣,俯首謝道:“多謝陛下成全。”

他自知自己身份,全因其姐乃趙昀妃子,故此才能立足這朝堂之中,在譬如陳文龍、李庭芝這等傳統士大夫眼中,自然是受到鄙夷的。

爲此,賈似道便和呂文德聯合起來,以求能夠鞏固自己的根基。

果不其然,那陳文龍眼見賈似道諸般行徑,卻感到有些不妙,當機上前訴道:“陛下。那赤鳳軍雖是可慮,但蒙古敵患未除,若是貿然將江淮一代守軍撤向襄陽,只怕會導致江淮一代防守空虛,讓對方有可乘之計!”

之前宋朝雖是勉強挫敗蒙古大軍,苟延殘喘下來了。

但蒙古戰略已成,自雙面方向,對宋朝形成了絕對的包圍圈。

於吐番和大理之內,有兀良合臺威脅;於北面則有張柔、阿里不哥等人威脅;就連越南等國,日前也傳來入境侵擾的訊息,可以說是邊境之處,處處烽火。

如此形勢迫使宋朝不得不在四川以及江淮前線佈置大量的部隊,好防備蒙古入侵。

若非有赤鳳軍立足西北,擋住蒙古襄陽一路,只怕現在宋朝更爲危險。

“你這是什麼意思?”

趙昀頓生不悅,先前因趙葵而產生的些許好感,也蕩然無存。

陳文龍眼見趙昀神色微變,便知曉對方對着自己已有忌憚之心,雖是如此但他一想現今狀況,便直接闡述道:“陛下。那赤鳳軍起事以來,向來和我朝交好。昔日更是親自贈送火器築造之法,助我等能夠造出許多火器,方纔將那蒙古打退。而自挫敗蒙古之後,更是將四川拱手相讓,我等若是繼續逼迫,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愚蠢!”

賈似道輕哼一聲,訴道:“那晉王向來心思叵測,你以爲她當真將四川拱手相讓嗎?”

“難道不是?”陳文龍問道。

賈似道回道:“當然。要知道那廝雖是離開,但卻在川蜀之中傳播中華教,令教中之人拒絕捐納稅賦。因爲這原因,四川稅賦只相當於先前的十分之一。如何能夠彌補朝中空缺?”

“你這說法卻是錯了。”

陳文龍面生怒意,辯道:“那中華教我也聽過。其教義多是宣傳友善、互助之事,更是以繳納稅賦爲榮,如何能夠有你所說的事情?更何況先前四川遭劫,百姓流離失所,如此狀況強行要求稅賦如同往常,簡直可笑。”

賈似道雙眉蹙緊,又見龍椅之上趙昀怒意已生,便道:“雖是如此。但那中華教煽動百姓,拒絕繳納稅賦也是事實。”

就在先前,於四川之內又發生了一些百姓嘯聚一起,圍攻官府的事情

王堅雖是及時將其鎮壓下來,但是也讓臨安衆臣知曉,四川之內遠遠不能算是安然無恙。

陳文龍面生怒意,當空喝道:“若非有官員強行攤派,如何會發生這些事情?”那些事情,他也曾聽到過,自然知曉若非是官員壓榨,那些百姓斷然不會冒着性命反抗的。

官逼民反,自古皆然。

龍椅之上,趙昀見到陳文龍這番模樣,不覺露出幾分厭惡。

“哦?那按照你所說的,我們便不應該繼續維持軍隊了嗎?你也知曉蒙古兇殘,若是讓他們踏入國朝之中,那你認爲國中子民,又會淪落到什麼程度?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你難道就連這點,都不明白嗎?”賈似道目光撇過趙昀,見其流出一絲讚揚,更是得意萬分。

而他心中更是下定決心。

無論如何,都要將陳文龍趕出朝廷。

陳文龍也覺不妙,辯解道:“陛下。臣非是這等意思。只是若是對百姓壓榨過甚,只怕會令百姓失望,屆時上下離心,如何能夠和蒙古、赤鳳軍對抗?”

趙昀卻沒心思繼續聽他辯解,一揮袖直接訴道:“國朝大事,非比尋常。你還是先到地方歷練去吧。”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趙昀這一開口,立刻便決定了陳文龍的命運。

陳文龍見趙昀心思決絕,只好俯首稱謝:“陛下所言,臣明白了。”側身離開,卻見那賈似道得意洋洋,更感到痛惜無比。

難道朝廷,當真沒救了嗎?

第六十一章談笑間煩惱盡去,走詭道遇水搭橋第七十七章兵進襄陽城,雙雄正當世第一百四十二章遭劫殺黑龍難擋,巨狼現兩獸廝殺第二十七章一世身,頓悟了夙願第五十八章大都第七章中原內羣雄競起,探敵情陰線暗藏第一百一十九章神掌降世玄武碎,浮光掠影天地局第二十二章軍陣鬥武者,八相狼狽逃第五十九章混亂的廬州城第六十七章全滅第一百八十二章兇案第二十二章軍陣鬥武者,八相狼狽逃第一百五十九章致仕第七十五章埋伏出,敵我強弱換第九十七章內外夾攻第八章大軍出兵臨平陽,深夜中兄弟爭鋒第八十三章定計劃偷取賬簿,桑樹林舊人相遇第三百九十四章有利可圖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一百二十五章雲頂山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三章終點第一百九十九章樊城之戰(五)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五十六章驚聞訊軍隊尚存,白洋澱忠奸對峙第三百四十二章該來的人第二百三十四章反擊的號角第十七章新的動向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一百三十二章訴緣由三人同舟,道過往祖龍問鼎第二章空營匿影敵蹤失,殺氣乍現起疑心第二十九章平叛逆黨第一百七十三章協議成,忠臣離第六十六章前往保安州第二百九十九章初陣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八十二章奪邳州宴席正開,入淄州戰略擬定第二百一十四章繼續前進第三百八十四章三面進攻第八十六章定軍威雙方互鬥,伏兵出幾人鼠竄第一百一十七章匆忙中比賽開啓,形式急段陵上場第三百四十五章拉幫結派第三百九十八章崖山第四十九章深夜巡邏中,槍聲開戰鬥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三十一章觀音憐世人,織機做保障第一百七十一章忠言不聞,奸佞橫行第八十六章宋朝來人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七十一章橫水鎮終遭血戮,十年約一朝盡了第九十一章尋舊人友情重續,問實情初解狀況第九十八章聞變化謀求中原,知軍情大軍南下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一百七十五章終路(十三)第二百七十四章抉擇第二百六十六章宋朝宰相第二百五十一章勸說第八十五章金鐵簿區別對待,債臨身一家同悲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三百零九章一路安好第十二章戰鬥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奸佞當道,天目已失第五十一章舊時恩怨第九十一章滅親之仇,奪弟之恨第九十八章陰謀現金剛怒目,八厷弓神威盡展第四十一章三極光現敵軍撤,內患難除議罪軍第十二章禮佛時候有禁忌,混亂立成鐵槍死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五十四章狼魂作修羅,火鳳如涅槃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一百四十四章最終決戰(五)第兩百零二章樊城之戰(八)第一百六十章霸氣的宣言第三百七十三章進寺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三十三章叢林無歸路,星夜有人藏第三十二章雪地巡邏中,觸景賦詩詞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二百五十章靜念庵第五章蝸皇現身退姚樞,三皇之力傳承出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三百七十九章叛亂將起第六十五章第六十四章千般苦,烈毒終有解第六十三章求援第一百五十二章出兵第六十四章失良機再謀後續,知緣由赤軍出動第十九章叛亂再起第四百零六章誰知道?第二十八章心劫起蒼莽,雙鳳共蝶舞第一百四十九章誰來犧牲第四章清官?庸官?貪官?第一百二十五章攻陷安西第五十二章韃子破空來,列陣穩如山第三十三章退朝!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雲頂山之戰(二)第四十二章齊聚均州第二十九章繼續推諉第二百七十一章權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