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儒學

待到會議結束之後,阿里不哥回到了萬安殿之中。

而在此刻,那宮人便走了上來,說是有人前來進諫。

“原來是張柔?他來此做什麼?”

阿里不哥疑竇叢生,卻想不出來張柔爲何會在此刻出現,心思一轉立刻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便見上一見吧。”

畢竟這張柔乃是漢地之中數一數二的人才,自加入蒙古之中,更是屢立戰功,若非因爲乃是漢人,其地位只怕還會更進一步。

稍等片刻,張柔便踏入殿中,緊隨其後的自然是其兒子張弘範,還有一樣來到此地的劉秉忠、赫經以及許衡三人。

阿里不哥看着張柔,心中已然生出忌憚。

張柔掌握着中原大半兵力,若是他背叛蒙古,定然會對蒙古在漢地的統治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完全是出於本能,阿里不哥直接問道:“安素公,不知您今日前來此地,究竟所爲何事?”此刻心中,已然生出除去對方的想法,若是對方繼續呆在那個位子之上。

“啓稟可汗。臣自入軍以來,已有四十餘載。如今年歲已高、更兼身軀老邁,難以行動,故此前來向可汗請辭。不知可汗可否允許?”張柔雙腿一屈,直接拜倒在地。

“辭職?”阿里不哥難掩心中喜悅,問道。

若是張柔主動辭職,那對於他掌管漢地,自然是一樁大好的事情。

張柔頜首回道:“沒錯。畢竟老臣如此模樣,只怕是難以爲可汗盡力。既然如此,臣不如告老還鄉,將那位置讓出來,讓那些年輕俊傑能夠坐上去。可汗,你說不是嗎?”

“確實應該如此。”阿里不哥笑道。

直到這時,張柔方纔回道:“只是在辭職之前,老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可汗是否允諾?”

“什麼事?”阿里不哥笑着問道。

既然對方願意親自辭職,讓出手下的權力,那他何妨大度,讓張柔能夠有所心安。

“可汗。你應當知曉漢地叛亂一事吧。”張柔面容嚴肅起來,莊重的對着阿里不哥回道。

阿里不哥點點頭,臉上生出幾分怒意,喝道:“都是那該死的赤鳳軍。若非他們刻意鼓譟,如何會發生這些事情?”

自蒙哥南征宋朝失敗之後,赤鳳軍雖是沒有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但卻暗中向曾經安置下來的中華教之人輸送武器彈藥,令他們暗中擊殺蒙古派遣的官員,以及阻撓其徵糧的軍隊等等行動。

而這些事情,也讓蒙古上層焦頭爛額,不得不任命張柔爲中原都督,負責鎮壓起義軍。

“沒錯。自天軍入中原以來,昔日百年烽火,終於消弭。誰料那些傢伙竟然不思安分,意圖掀起叛亂,甚至和赤鳳軍相勾結?這些人自然該殺!”張柔回道:“只是可汗。那些人兒藏於隱匿之地,平日裡更是不露痕跡,我等縱然是派出大軍蒐羅,實在是難以將那罪魁禍首找出來。卻是辜負了可汗的期待。”

說道後面一句的時候,張柔已經將頭低下來,臉上全都是惱怒之色。

阿里不哥安慰道:“此事非你之過,全是那赤鳳軍之錯,我自然明白。”復有感到有些好奇,又問:“只是此事和你要求,究竟有何關係?”

張柔眼見吊起阿里不哥的好奇心,直接回道:“可汗。實不相瞞,老臣曾經想過,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夠一勞永逸,徹底解決此事。”

“什麼法子?”阿里不哥立刻問道。

若是能夠解決漢地統轄問題,他自然是欣喜若狂了。

畢竟他們目前許多資源,都只有漢人才能夠生產,若是失去了中原的話,那他們便會喪失許多的東西,這自然不是阿里不哥所想要的。

張柔嘴角一笑,一指身後三人,笑道:“說起這法子,卻並非我所想出來的,乃是他們所提出來的。而我今日前來此地,便是向可汗推薦他們三人。”

“哦?那不知你們有什麼建議?”阿里不哥越過張柔,直接落在劉秉忠、赫經以及許衡身上。

只見許衡上前一拜,直接回道:“小子許衡,叩見可汗。”其餘兩人也是一起屈身,口中訴道:“小子劉秉忠、赫經,叩見陛下。”

“我朝之內,素來寬鬆,爾等無需拘謹,起來再說吧。”阿里不哥揮揮手,示意三人站起身來。

那許衡直接站起來,便道:“陛下。依臣所見,可汗之所以難以控制漢地,實則是因爲儒學未興,若是儒學昌隆,那漢人自然能夠俯首稱臣。”

“儒學?”

阿里不哥不禁皺眉。

那儒學他自然也知曉,但因爲幼年條件有限,所以也沒怎麼閱讀,至於遵守其中戒律,更是不曾有過。

許衡頜首回道:“沒錯。那儒學自春秋以來,於漢地流傳已有千年之遙。其地百姓莫不是耳濡目染、受其薰陶。但若是有異域之人踏入其中,便有可能因言語不同、無法交流,進而產生諸多矛盾。縱然陛下有心安撫,但那百姓卻障目塞耳,又如何能夠知曉可汗之心?”

阿里不哥聽了這些話兒,心中卻是恥笑不已。

“若是這儒學當真有效,那爲何中原王朝卻被我等擊敗?”

只是他想要知曉許衡建議,以及如何鎮壓叛亂,所以才耐着性子繼續聽着罷了。

許衡眼見阿里不哥露出神色,心中一喜,連忙上前訴道:“正是如此,所以我認爲,若是能夠在諸部子弟之間,推行儒學之術,教授三綱五常之法。到時候上下知曉,自然能夠平定禍端。”

“既然如此,那我便準了。但你也清楚,我族中之人向來驍勇,你卻不許有所斥責,知道了嗎?”阿里不哥有心一試,便應了此事。

他又看向劉秉忠,又問:“你又有什麼想法?”

“啓稟陛下。雖有儒學傳播,但若要起效,卻需許多時間。故此臣以爲若要統轄漢地,非得於漢地之中建立都城,並且於都城之內部署軍隊,並且如昔日始皇所爲,將漢地豪族盡數遷入城中。那些豪族受制於軍隊之威,定然不敢罔生事端。如此,方能天下安康。”那劉秉忠叩首回道。

阿里不哥眉梢一挑,立刻問道:“都城?”

“沒錯。”劉秉忠自袖中取出一張圖,訴道:“而這個便是小子夙興夜寐,繪製而成的。還請陛下過目!”

阿里不哥難掩開心,一掃那圖案,直接道:“如此甚好。你的想法,我允許了。”

此法雖是粗糙,但卻甚是符合他的心思,更是能夠在短時間起效,自然被阿里不哥所喜。

第一百五十八章暗中的協議第三十五章定計劃全軍出動,爭糧食兩人爭吵第四十四章騎兵再出陣,手炮開殺伐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一百一十章最新任務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六十八章鳳凰涅槃起,浴火重生中第七十一章奪高苑一劍封喉,遇朱豔劍指艮丘第一百四十三章最終決戰(三)第一百五十八章及時傳遞出來的消息第五十三章來來回回皆徒勞,匆匆忙忙又一圈第三百零九章一路安好第七十四章心不甘再入高苑,早操後毒計肆掠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四百二十二章承天殿第一百五十五章安陽灘之戰(三)第三十一章壽宴隆盛血染紅,紅塵蒼茫起波瀾第二十一章議俘虜罪軍成型,戰雖敗詭計尤存第七十四章轉瞬改勝負,清淨琉璃焰第三十九章橫渠易說第兩百三十一章前往濰坊第三百四十七章前朝遺老第三百七十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七十五章火龍現萬物成灰,定後事權責難斷第八十章立名分火燼薪傳,得民心星火燎原第二十四章奪武鄉糧草再添,心生怨王子逐人第六十一章懸崖下血屍橫躺,山頂上犧牲不止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八十四章貴客來章豐親迎,貪暴利入股錢莊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七十七章窮途中,英雄正如是第二十二章軍陣鬥武者,八相狼狽逃第二十八章佃戶制第四十二章勝利了第五十一章軍火協議第八章會議上羣洶紛爭,議未來形勢難料第六十二章強欺弱精神不倒,低聲求奴才跪下第一百零二章滾!第三十八章鐵路第五十九章混亂的廬州城第八十四章全軍動主力盡出,赤芒顯雙雄現身第四十一章軍制改革第一百零二章寧州攻防戰(一)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二十五章宮鬥第一百七十四章終路(十二)第六十六章議會中暗潮涌動,主席位選舉開始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一百六十三章終路(一)第一百二十五章聞消息擴軍開始,爲南下籌謀四川第三十六章傾盆暴雨連綿起,衆志成城鑄長城第三十一章敵人現,玄術斗羅漢第一百六十九章新的改變第一百一十四章遺憾第三十一章這就是禁軍?第三十章兇殘武者展威能,連綿火器滅兇獸第二十四章謝道清第七十章陷濟南李璮難動,聞噩耗發兵濱州第一百四十四章兇獸爭祖龍爲尊,大汗逝蒙古同悲第十五章污水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兩百零四章蒙漢之爭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二百四十六章隱患第二百四十三章安撫爲上第十七章騎士團中多英雌,蕭鳳神通有感應第七十二章警察局按兵不動,行政院君臣疏離第七十八章權臣第四十章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三十八章鐵路第七章城門口衆人訴罪,苦禪林決議約定第八十三章定計劃偷取賬簿,桑樹林舊人相遇第一百零一章兩院制第三百八十三章總攻開始第三十七章麥秸妙用覆水壩,水勢洶涌難修復第四十六章敵我難分辨,三州再入手第兩百零一章刀劍合力抗長槍第七十八章終卻敵,衆人走獸奔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一百九十二章讓我想想第二十一章議俘虜罪軍成型,戰雖敗詭計尤存第五十九章誰是傻子?第二章 胡姬曼舞風姿起,風俗相異爭執出第七十九章聞惡訊,帝遠怎知情第一百四十章承天殿三人和離,神箭現力誅祖龍第一百四十六章莫須有?第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火器顯,三軍齊動滅蒙古第一百六十五章終路(六)第六章亭中問對第一百九十九章樊城之戰(五)第二百一十八章堅持第一百五十六章陰謀暴露第二十五章金剛破滅鬥志散,赤鳳消散神魂存第七十五章尋蹤跡黑手乍現,深夜中又逢噩耗第七十七章治下如篩子,蕭月到許州第八十章英雄志,問君何所求第二百一十四章繼續前進第三十八章購糧第四十章兵發直指榆社城,重回山廟定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