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敵軍再臨

“既然如此,那什麼時候可以運來?”

董槐雖覺蕭鳳神情有些古怪,但此刻軍中刻不容緩,若是沒有這批軍火援助,只怕當十月時候蒙古揮軍南下,宋朝大軍便無力抵禦,只好應允下來。

這些淘汰的銃槍雖是老式銃槍,威力還有射速遠遠沒有定裝後膛槍厲害,但是這些老式銃槍無需使用那些定裝子彈,自然也無需再向赤鳳軍訂購子彈,而那些火藥、鉛彈等等東西,宋朝自身便能夠解決,倒也無需增添更多的消耗。

正是因此,董槐方纔屬意老式銃槍,反而對定裝後膛槍有所排斥。

“這個,卻不知道你需要多少?畢竟我軍中的那些銃槍也是有限,只怕難以滿足貴軍需求。”蕭鳳又是問道,畢竟軍中淘汰銃槍足有上萬餘隻,若是要裝備全部禁軍,只怕是數量不夠。

董槐答道:“那你能提供多少支?”

“一萬支,再多就沒有了。當然,因爲這些乃是淘汰品,所以我願意打折出售,一支十貫。一共十萬貫,卻不知董大人是否能夠接受?”蕭鳳回道。

“十萬貫?當然可以!只是什麼時候運來?”董槐考慮了一下,立刻點點頭,應了下來。

蕭鳳想了想,旋即說道:“我會先讓我的部下運來五分之一,也就是兩千支。而等到這兩千支運來之後,可由董大人親自驗收,若是覺得不錯那餘下的我會讓部下繼續運來,只是在後續發貨之中,你需要墊付一半的資金,等到所有的貨物全都送來,再將剩餘的定金全部結清,可以嗎?”

對於宋朝信譽,蕭鳳實在是害怕極了,自然不可能再犯以前的錯誤,所以採取了這種分期付款的方式。

而且就算是宋朝貪婪,將這兩千支銃槍吞了,也遠遠無法影響戰局,就算是丟失了也無甚可惜的,更可以藉此看清楚宋朝內部狀況究竟怎樣。

最後一項,纔是蕭鳳的目的!

“五分之一嗎?”董槐有些失望,僅僅是五分之一,可遠遠無法滿足軍中缺口啊,但一想剩餘銃槍會在接下來送抵,便點點頭應道:“向來聽聞蕭統領行事縝密,如今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在下佩服!”對於如此安排,他也知曉蕭鳳用意,只是對銃槍甚是渴望,所以也答應了下來。

蕭鳳盈盈一笑,回道:“哈哈。我自狼煙之中興起,若是沒有一些手段,只怕早就被他人滅了。些許手段,還請董大人莫要在意。”

“那我就在朝中,靜候蕭統領的佳音?”董槐感覺麪皮發紅,有些尷尬。

自對方言辭之中,他可以看清楚直到現在蕭鳳依舊對朝廷存有芥蒂,而這芥蒂還不知道日後會成長成什麼樣子。

蕭鳳端起手中茶杯,對着董槐便是一敬:“自然。”

“多謝蕭統領仗義相助,董某這廂謝過了。”董槐亦是一般,將茶杯端起,回敬道。

一杯茶水入腹,他這才感覺腦中清明,諸般思路一瞬間打通,心中暗想:“待到這批軍火送來之後,我便可以藉此機會,徹底掌握禁軍一員。屆時不管是一震乾坤,亦或者是誅除貪腐,皆是無所畏懼。而那些人,還憑什麼和我鬥?”鬥意愈盛,他也沒興趣留在這鳳梧府,就向蕭鳳道別之後,從這裡離去,重新回道軍器監之中。

至於那些把持整個禁軍的世家、軍閥,更是成爲了他心中的目標,並且準備開始行動,將這些傢伙一個個全數誅滅。

待到董槐離去之後,楊鳳還卻有疑惑,問道:“主公,爲何和這人達成協議?畢竟我曾聽人說過,當初在垂拱殿之中當真衆人面的指責你的,便是此人。爲何對此人竟然如此好?”

“好?”蕭鳳輕哼一聲,說道:“你真以爲我對他好嗎?”

楊鳳還繼續問道:“難道不是嗎?畢竟主公您可是送給他一批銃槍。雖是隻有兩千支,但是也足以組建出一支不弱的軍隊了。靠着這支軍隊,只怕到時候董槐非得在這臨安城之中,掀起一陣狂風亂雨。而等到他將整個禁軍整頓完後,那宋朝實力便會提高舒數倍有餘,屆時我等又該如何自處?”

“只是兩千銃槍罷了,如何能夠改變整個局勢?”

蕭鳳卻是嗤之以鼻,笑道:“更何況這兩千支銃槍可是帶刺的魚餌。那董槐不知其中危險,竟然將其吞了下去。到時候他以爲自己當真能夠掌握朝政嗎?“

對於這幫掌握着宋朝軍陣的士大夫,蕭鳳從來都是緊身以對,爲的就是避免中了對方招數。

楊鳳還雙目一亮,拍着手笑道:“若是如此,那還當真不錯。管教這些傢伙明白我赤鳳軍的厲害。”

“自然!”

蕭鳳微斂,復有有些哀嘆,雙目凝望西方方向,卻是想念長安城之中的諸位。

在這危機存亡時候,他們又在做什麼?

這一點,讓蕭鳳甚是掛礙。

…………

潼關。

巡視了一遍,王著確保整個城池安然無虞之後,方纔回到城中府衙之內。

只是他一見秦長卿面色有異,便覺奇怪,問道:“看你樣子,似乎發生了什麼事情?能不能告訴我,爲什麼?”

“根據近日安排在虢州探子來報,塔海撤軍了!”秦長卿擡起頭來,死死地盯着王著。

王著也是訝然,問道:“撤軍?難不成蒙古內部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嗎?”

“不清楚。不過看樣子,應當是那張柔和史天澤打算集中兵力,攻打襄陽。所以纔將兵力集結起來,以求能夠一舉攻下襄陽。”秦長卿緩緩訴道。

潼關乃是關中地區進入兩淮地區的必經之地,昔日秦國攻滅六國,便是從此關出兵。

現在關中地區被赤鳳軍所佔據,依照常理來說,縱然無法攻入關中地區,至少也應該在潼關之外佈置一定的兵力,這樣就算是遭遇到了赤鳳軍襲擊一事,也能夠爲後續軍隊爭取足夠的時間來做好準備。

但現在虢州之軍盡數撤退,顯然對方是遭遇到了緊急事件。

王著雙眸一喜,立時便透着濃厚戰意問道:“那我等不如趁着這個機會出關,將那虢州佔據?”

“不可。”秦長卿卻是搖搖頭,訴道:“襄陽一地事關重要。不僅僅宋朝令孟珙率領十數萬大軍駐紮,便是史天澤、張柔兩人也起盡起麾下之軍,以求能夠一決勝負。對於這兩大實力,我等兵力實在太過渺小,決不可摻入其中。而且現今主公正在臨安一代,長安城更要有人鎮守,根本抽不出兵力和兩人對抗。”

王著雖是失望,但也明白其中道理,又問:“若以你所言,那我們應該如何?”

“一如往常一樣,以收攏流民爲重。畢竟雙方戰事一起,必然會導致流民暴漲。我等若是能夠爲他們提供庇護,不僅僅能夠提高在民間威望,更可以提升國中民力。如此一舉兩得之事,豈不妙哉?”秦長卿繼續訴道。

王著連連點頭,應聲回道:“如此甚好。那就依你所言。”

…………

襄陽城。

自三年前一戰之後,因後勤難以維持,故此孟珙下令全軍自許州撤退,回到了襄陽府之中,以免受到蒙軍打擊。

但這數年之中,孟珙也並未停歇,趁着蒙古內部混亂時候,始終下令部下連番出動,以騎兵數度襲擾河南行省,也就是曾經的中都府路,摧毀其建設的堅固要塞,並且將其中囤積的糧草盡數燒燬,好藉着這個機會,徹底斷絕蒙古南下的可能。

畢竟孫子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若是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軍隊是根本無法支撐下來的。

但這般行徑,自然也惹的蒙古諸部震怒,於是張柔還有史天澤便各自率領兵馬開始南下,一者自南陽展開進攻,另一人則是自汝陽展開進攻,一西一東,想要藉此分割孟珙麾下兵力,以求能夠徹底殲滅對方。

“東西夾擊,沒想到蒙古之人對我竟然如此重視?”

孟珙一掃地圖,雖是重兵壓境,但他依舊神色若定,也讓軍中衆人具是安定下來。

堂下一人朗聲笑道:“那依照孟將軍以爲,我等又該如何應對?”

“賽存孝。莫非你有計策嗎?”孟珙朗聲一笑,卻是看向此人。

且見此人身量也不高大,只是雙臂甚長宛如猿猴,其姓名正是劉整,素來都有智謀,更是精於騎射,只因爲曾經跟隨孟珙攻打金朝信陽時候,曾經在夜間率領驍勇十二人,強渡天塹攀上城牆,將城中守丞擒而殺之,佔領此城。

孟珙得知大驚,以爲五代名將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今劉整率軍更少而取信陽,於是稱呼其爲“賽存孝”。

且聽劉整訴道:“莫要看如今張柔、史天澤兩人氣勢洶洶,但彼時蒙古內亂未止,軍中士兵更是屢遭赤鳳軍打擊,如今時候已然是兵疲將衰,若非是被那大汗驅策,他們如何願意前來?”

“此話說的有理。”

孟珙頜首回道,看着劉整甚是歡喜,只是一見帳中軍士莫不是驕傲自得,便稍稍提出了一點警惕:“但對方兵馬也有十來萬,若是不仔細防備,終究還是會對我等造成嚴重的威脅。若是一個不小心,着了對方的道,那可就麻煩了。”

衆將一想,亦是齊齊點頭:“我等明白!”

但看他們神色之間,依舊難掩心中驕傲,顯然也沒有將這件事情看在眼中。

“沒錯。蒙軍向來以騎兵見長,我等若是和對方硬碰硬,縱然能得一時之利,但若是拖延久了,便會陷入困境之中。這也是往常時候爲何我軍始終難以戰勝蒙軍,便是將其擊敗了,也難以將其殲滅的原因。”這時,劉整卻是插嘴說道。

孟珙稍有詫異,凝目望去:“若依你看,莫非你有計策嗎?”

在他看來,劉整雖是有些本事,但也只是武勇過人,但今日一見莫非在軍略上,也有所精通?

只聽劉整繼續說道:“沒錯,將軍。這蒙軍雖是強大,但軍中士卒多數以北人爲主,對於水戰一事甚是生疏。而咱們這毗鄰長江,水網密集、溝渠縱橫,將整個地勢徹底切割。如此地形自然極大的限制了騎兵來回,而我軍中更有許多戰船。若是將這些戰船集中起來,憑藉水道移動,若是見到蒙軍撤退便展開進攻,若是遭到攻擊便順着水道後撤,而蒙軍更是無法追上。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扭轉敵我態勢。如此一來,又何懼蒙古大軍?”

“好個賽存孝,我本以爲你不過是武勇過人,沒料到這文韜之法,也是不輸於衆。”

孟珙立時大喜,旋即令道:“既然如此,那軍中戰船便全權委託你來指揮,務必確保整個襄陽城的安危。”

劉整眼見自己受到重用,自是喜不自禁,立刻俯首跪道在地:“孟將軍大恩大德,在下沒齒難忘。”

“我等皆是爲捍衛邊疆、守護國土所爲,又何須客氣?”孟珙連忙走上前來,將其攙扶起來,瞧着此人英武非凡,更是心中歡愉。

自他手中,不僅僅出了王堅這等人僅憑一人便對抗蒙古大軍的強橫存在,甚至更有諸如高達、李庭芝之類的人才,如今又添劉整此人,自然是高興無比,又是對着衆人將自己心中所想一一訴出。

“即得諸位襄助,想必襄陽府定然是固若金湯,絕非那些韃子所能攻破。”

“雖是如此,但不知孟將軍準備如何應對?”衆人又是問道。

孟珙回道:“爾等也知河南境內糧草早被我等摧毀殆盡,根本無法支撐起大軍出征。張柔、史天澤兩人既然領兵到此,定然是速戰速決,否則時間一長,糧食消耗殆盡之後,便是他們葬身之地。所以他們若是出征的話,其目標只會是襄陽城,因爲只有襄陽城纔有足夠的糧食,確保軍隊維持穩定。到時候爲了襄陽城的安危,便要有勞爾等盡心盡力了!而在外圍則有趙葵伺機而動,自後面斷其糧草,等到對方糧草將近時候,趙葵和我裡應外合,定然可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第六十章出事了第三十四章舊情已了新人笑,恩恩怨怨終有末第三十四章身量小,良計無人識第二百六十一章聖威難敵第一百七十七章降臣?忠臣?第一百一十二章定邊軍英靈安息,遇韃子首開戰鬥第七十一章陣前論三天爲限,國黨內爭論難休第兩百零八章難以彌平的爭執第四百三十八章插手第九章十年謀劃第一百一十二章定邊軍英靈安息,遇韃子首開戰鬥第一百八十八章暴露的陰謀第一百六十七章慶典第七十五章囚籠未曾接,南朝有人來第二百九十四章走吧,都走吧!第二百六十二章當改之第一百五十一章逆境(一)第二十四章知天命第六十六章東門前騷亂持續,佔東宮赤軍展威第十章清樂社鐵騎到來,污名起赤妖成名第四十九章黃沙漫天弊昊天,羣狼咆哮噬天地第二十四章謝道清第二百零四章和平的均州第一百三十二章訴緣由三人同舟,道過往祖龍問鼎第三百四十九章決裂第三十一章牢獄之內冷鋒現,意志難擋終屈服第三十二章雪地巡邏中,觸景賦詩詞第二百二十章逆轉第八十一章一人鬥五鬼,蕭月有詭計第八十三章神通展千軍辟易,一劍揮萬人倒戈第五十九章第二百零六章過往之事第四十章正商議,兵鋒快如電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二百三十七章歸還襄陽第四十三章孤臣絕,毒牙露鋒芒第三百六十七章盡力而爲第五十一章下馬威第一百一十五章劍芒動銀月再現,利劍出姚樞落幕第四百一十五章總算結束了第三十八章遇奸臣王著復仇,暗籌劃計劃已成第一百零四章生死一線第二十八章現真身,龍女欺番僧第一百七十三章失控的水軍第三百零八章傳功第三十六章賈似道第十三章亂世中凡人飄零,追蹤來蒙軍再現第三百六十三章走!第十九章新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一章最終決戰(二)第十九章按兵不動藏詭計,心如火焚問計策第一百四十三章消息傳開第四十章雷芒不抵赤焰狠,乾坤調轉陰陽易第十八章戰火連綿步步緊,三路大軍盡出籠第七十章爭天意鬥志濃濃,鬥神通貪狼嘯月第三章軍勢鎖龍城,文心閣問策第八十七章入敵營暗中搗亂,尋糧倉身份暴露第三百八十五章天下第一人第兩百零七章舊情纏身,心結難解第六十四章失良機再謀後續,知緣由赤軍出動第二十八章佃戶制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一百四十六章莫須有?第七十章烽火燒太原,赤鳳斬龍城第二十二章亂象第三百八十八章入住臨安第一百零二章寧州攻防戰(二)第八十一章滅李璮全軍出動,濟南府軍心散亂第九十六章再相見父子成仇,鬧矛盾兄弟鬩牆第九十三章釣魚城第兩百二十七章行俠仗義第三百四十九章決裂第七十九章硝煙已散去,新年新氣象第三百九十四章有利可圖第五十九章第十五章賊寇正當時,幾人定策略第一百五十五章安陽灘之戰(三)第九十九章失心蠱第十二章隻言片語第六十九章如閃電火鳳降臨,設伏擊恩怨全出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序幕第二十五章千年傳,奇門終現世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五十九章派中亂象起,驚聞有人死第六十九章奪魂邪術出,元魂碎心咒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四百二十九章登基第二十一章聚衆人開會立教,組織架構已然成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五十二章“駙馬府?”第四十四章授軍職罪軍安心,論功勳九死一生第二十八章心劫起蒼莽,雙鳳共蝶舞第十三章殺意第一百六十二章末途(七)第二章空營匿影敵蹤失,殺氣乍現起疑心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四十三章衆人其歸心,神通定通途第一百五十章有所爲,有所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