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

張昭口裡的“王參議”就是王守仁。

弘治十六年,由遼東巡撫王承裕舉薦其爲遼東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正五品)分巡建州道,領守備營。

其駐地就是鳳凰城。

這一年來,王守仁鎮守、治理地方有功,又正值用人之際,被遼東巡撫王承裕表奏爲遼東布政司右參議(從四品),分守建州道,領守備營。

在大明的官場術語中,從四品的“參議”別稱“小參”。王陽明在遼東繼續幹下去,遲早要晉升爲“參政”。也就是俗稱的“大參”。

蓋因建州道的位置太過於重要。只是因爲目前人口稀少,以參議管着就行。

十月十四日,張昭率部分軍隊在嚴冬的寒風中抵達四百里外的鳳凰城。

足足花費六天的時間。由此可見走海路其實比陸路更便捷。

鳳凰城(今丹東市下屬的鳳城市)是原遼東都司定遼右衛的駐地。距離鴨綠江不足一百里。

張昭抵達之後,和王陽明在這邊地小城中見面。這裡人口貧瘠,完全是依託於女真人的山寨建起來的。

按照張昭的規劃,日後大明的城市都不需要“城牆”。但是在這崇山峻嶺之中的邊地小城,還有什麼比城牆更令人安心的呢?

下午柔和的陽光中,王陽明率領着麾下的官吏出城十里來迎接。

“下官見過大帥…”

王陽明按照官場規矩,拱手一禮。其實以大明朝文武官員的“尿性”,正常情況下是武將見文官執下官禮節。再過若干年,武將就需要跪拜了。

但是,到張昭這裡自然不同。

首先,樞密院收權。軍隊系統不再和文官系統有什麼交集。後勤都是軍官自己負責。文官領兵也撤掉。只有都司、衛所體系負責的業務和行政體系有關係。

像王陽明領的地方守備營就是文官體系和都司體系雙重領導。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武將向文官們下跪,那怎麼可能?

其次,張昭是“都堂”成員,號稱“使相”。文官們向他行禮乃是正常禮節。

張昭回一禮,“王參議客氣。請!”

一行人進城。

把官面文章做完,文武官員們都散掉。等着晚上的接風宴。在分守道衙門的二堂中,張昭和王陽明私下裡喝茶、敘話。

“伯安兄,別來無恙?”張昭笑着從袖袋裡拿出一封信,“這裡令尊託我帶來的家書。”

王守仁時年三十三歲,中等身量,面容看起來依舊清瘦,此時已經換過便服,穿着直裰,接過書信,謝道:“多謝子尚。”

這年頭家書值萬金。

更何況是遼東布政司這樣的兇相僻壤之地。

張昭就笑起來,一身灰布軍裝,喝着茶,“我把伯安兄舉薦到這邊地小城來,由京中帶一份家書是應該的。不若伯安兄先讀家書,你我稍後詳談。”

王守仁搖頭,正色道:“子尚,先公後私吧。”

張昭點頭。王聖人的操守是毋庸置疑的,他現在就是怕沒有貴州四年的“龍場悟道”,以及現如今各種思潮的劇烈衝擊,心學是否還會出現?

“我在金州衛已經瞭解朝鮮王國的情況,比較複雜。各種勢力交織在一起。訴求各不相同。但是,我的意見很簡單,一力降十會。我擬調動大軍,直接平定平壤府的叛亂。”

王守仁喝着茶,沒說話。不出他所料。按照張昭的習慣,可不會慣着那些朝鮮王國的地方豪族。敢跳起來的,就是一刀下去,殺的人頭滾滾。

張昭繼續道:“軍中名將龐泰正率部在漢城坐鎮。因而,我希望伯安兄統帥遼東布政司建州道守備軍和渤海軍,全權主持此次的軍事行動,以最小的代價,清除掉從鳳凰城前往漢城路上的所有豪族!”

王守仁固然猜出張昭的打算,但此刻見張昭親口承認還是很驚訝,“子尚的意思是要直接把朝鮮王國併到大明的版圖中?”

張昭道:“是的。不管我去漢城談的怎麼樣,先要拿下最基本的好處。伯安打下多少土地,那這些全部都是大明的!”

坐在一旁參與會談的趙子龍心道:“大帥這話豪邁。”

王守仁略作沉吟,道:“好。”

張昭道:“那戰事就拜託伯安兄。我會任命伯安兄爲參將,全權負責此事。下轄:新軍營一個團,渤海軍,建州道守備營。所需要的一應軍需物資由遼東布政司全力供應。渤海那邊畢竟貧瘠了一些。另外,還有一件事。”

“子尚請說。”

“朝鮮王國即將併入大明。邊境不會再在鴨綠江。京城的報紙想必伯安兄亦有所耳聞。日後財富來自於海洋。鳳凰城這裡交通閉塞,不適合做爲駐地。應當將新城建在江口、海邊。伯安兄治理地方,可藉助此次戰爭的機會,修建遼東的副中心城市。”

王守仁點點頭,“好。”

財富來自於海洋,他並不認可。但把新城建在海邊,他還是願意的。很明顯運送各種物資更方便!

談完之後,張昭回去午休,準備出席晚上的接風宴。

王武跟在張昭身邊,道:“大帥,你真的要將軍中的精銳交給一名文官來指揮?”

大帥不是向來最反對文人領兵的嗎?這次是不僅以“國事”相托付,還特意的打破“常規”,委任一名進士文官爲“將軍”。這對王小參是何等的重視啊!

但是,他又知道,大帥向來不會因爲私人的交情耽擱大事。

像他,只因爲在戰場上犯過錯,他從此就再沒有機會領兵。

張昭笑笑,“小二,我們將見證一個軍事天才橫空出世!拭目以待就好。”

王聖人不僅僅是“心學”的集大成者,還是軍事家啊!

他身邊有這樣的大才不用,難道還要自己帶兵微操嗎?

王武愣了愣,跟着張昭出分守道衙門,去城裡的驛館休息。

朝鮮王國,漢城。

景福宮中,燕山君正在和寵妃張綠水一起飲酒。

但見此女約二十多歲,穿着華美的長裙,一頭青絲佩戴着精巧的首飾,與姣好的容顏相得益彰。盛裝的長裙修身,凸顯出她玲瓏凸凹的曼妙身段,充滿着成熟美人的風韻。但卻不會讓人覺得她在賣弄風騷。

張綠水聲音糯糯的道:“大王,爲何不殺了左相權貞煥等人?他們可是要拿大王的人頭給大明賣好。”

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三百零七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鳳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求訂閱哦)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讓你傳個信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七十章 生員(十)-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四章 酒樓(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敵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七十七章 騎兵將領第三百四十二章 結束。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兩百六十九章 將歸(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雨後的茶第三十四章 調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軍心(下)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圍、追擊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兩百六十七章 不待見(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軟禁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