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

張昭的行程屬於保密事務,但總歸還是有蛛絲馬跡。

留守在天津衛的一些密探在幾日後陡然發現“張使相”遲遲不從開平城來天津衛,大半的人都明白:張使相從開平港出海了。

須知開平港是如今大明北方的第二大港口。而且,從開平啓程的保密性更好。如果有人想要在海上狙擊張使相也找不到機會啊。

新軍營在陸地無敵,被譽爲天下第一精銳。張昭每次離京必然是帶着一個團的新軍營在身邊。以這種程度的防護,即便是韃靼精騎五萬人都打不下來。

但是,新軍營在海上未必就是無敵的。

但現在某種“設想”在張昭改變行程的情況下落空了。

開平港距離金州港直線距離大約四百里。張昭率部三天後抵達。

此時,金州衛參將、老將楊升早率部等候多時。

事實上,接送張昭和部下的“寶船”便是由他下屬的水師。

шшш ¸ttkan ¸C〇

“末將參見大帥!”

港口碼頭上,一隊隊士卒列隊歡迎。老將楊升擡手敬禮,心中充滿着激動。

弘治十六年,原奴兒干都司諸部被徹底平定。如今有戰事的是新奴兒干都司。領兵的是參將孫啓棟。

在戰後的那一波調整之中,原本是遼東都司八大參將之一的他由錦義右參將調任金州參將,在海邊孤零零的吹風。當時,多少人以爲他被“流放”?

在弘治十六年的博弈、較量之中,他確實沒有旗幟鮮明的支持張大帥。被調整不是很正常?

但是,真正的情況是…

隨着“海洋時代”在真理報上被鼓吹,以及不斷的有工匠來到金州衛建造鄭和寶船,大量的資金涌入,他這個金州衛參將很可能會第一任大明海軍總兵。

他現在是炙手可熱。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張大帥兌現了他在弘治十六年給他的承諾。只是,他並沒有想到時間會是這麼的短!他以爲最少要三五年呢。

張昭回了一禮,氣色不佳,他有點暈船,道:“楊將軍,先去城裡休息。多調配一些馬車來。”

他在運河上不暈,但河面和海面那是兩回事。這海軍確實需要專門的訓練啊。屬於技術性兵種,門檻非常高。且不說海軍的軍艦建造技術,航海技術,單單是海員、工匠的培養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百年海軍,真不是說說。

“是,大帥。”

老將楊升趕緊安排。

張昭這還算好的。像王武連運河上坐船都暈的人,現在更是暈的七葷八素。

而剛一上岸,新軍營上下大半的士卒都吐的稀里嘩啦。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北方的騎兵,南方的水師。新軍營的主力基本都是北方人。

在碼頭的迎接場面因爲暈船的事情搞的很稀爛。不過,總算沒有人員傷亡。

張昭在金州城中緩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召集金州衛上下的將官談話,瞭解情況。

金州衛實際上是大明在海面上面對朝鮮王國的第一個點。這裡同樣是朝廷現在僅有的海洋水師。

南方海面上那些商船,大明的朝廷沒有絲毫的控制力。他們行商,搞貿易,朝廷收不了稅。他們化身海盜的話,朝廷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威懾力。

官衙之中,自楊升以下的金州衛將校端坐在木椅中。初冬的陽光照落在大堂的庭院裡。

張昭坐在最上首,喝着熱茶,說着開場白:“金州是個好地方啊!不凍港。這裡是大明海軍的第一個基地。大明的海軍將從這裡走向世界。楊將軍,你搞的不錯。”

得了誇獎,楊升滿臉笑容,“大帥,末將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全然沒有弘治十六年時的那種不配合的態度。

“說說朝鮮王國那邊的情況吧。”

楊升彙報道:“大帥,從龐將軍傳來的情報看,朝鮮王國目前非常複雜,各種聲音都冒出來。

由於大明公開說要問罪於朝鮮王國,其國內的局勢現在就如同火藥桶一般,只要一丁點的火星就會爆炸。

從其國王燕山君的王位去看,可以把這些人分爲保王黨和新王黨。

在漢城之中,有的大臣和將領主張由燕山君來爲‘大明商人被殺’的事件負責。廢除其王位,將其交給大明處置。另立新君。

這一派以朝鮮左相權貞煥爲首的一批官員。他希望藉助於朝鮮王國慈順大妃的名義,另立晉城大君爲新君。

保王黨則是燕山君的心腹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爲主。

這是漢城內的情況。

但是朝鮮王國內部還分爲地方豪族和中央政權。因爲大明公開說問罪,朝鮮王國的政治精英們私下裡對大明的意圖自有判斷。

大帥當年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都被人搜尋出來。很有一批人認爲大帥此行朝鮮可能要爲大明吞併朝鮮王國。

所以,地方上的豪族們都希望廢除李氏,在平定平壤府豪族柳氏的叛亂之後,主動的融入到大明的體系之中。這些人和漢城內的權貴亦有勾結。

以吏曹判書柳順汀爲首。他這個職位對應的是大明的吏部尚書。”

楊升說完之後,略微有些感慨。朝鮮王國真不缺聰明人,從張大帥過往的言論、行動大致就推斷出事實的真相啊!他這個參將,軍銜是“都指揮”,屬於被傳達的範圍內。他知道張大帥往朝鮮王國的真實意圖。

趙子龍嘆道:“大帥名震天下諸國,一言一行現在都被人拿來研究啊!”

這話也就趙師爺敢說。丁正初,方儼,於參謀,宋興啓幾人心裡感慨。

很明顯,“戰略”欺詐根本不要使啊!

張昭微微一笑,“行,情況我明白了。那也由不得他們。楊將軍,給王大參送信,我過兩日北上,在鳳凰城和他見面。另外,傳我軍令,調渤海軍攻進朝鮮王國,打通前往平壤府平叛的通道。”

朝鮮王國的一些人想和他談條件,先打了再說!

張昭再一次的更改行程。他不準備直接到漢城了。他先北上和王聖人見面,然後,調集大軍先把朝鮮王國的平壤府給打下來再說。

“是,大帥。”

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東西是底線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兩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畢業生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終章(中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七十三章 生員(十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兩百六十三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下)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兩百八十二章 重臨小安鎮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風潮漸起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東西是底線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輕鬆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