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

臘八既過,年節將近,京師中節日的氣氛一日盛似一日。大街小巷中的人們見面基本都是帶着笑容。各地的會館、酒樓、青樓、商鋪生意興隆。

長寧伯府的長孫周修跟着一幫勳戚朋友在綠綺樓中和名妓們通宵達旦的喝酒回來,睡到中午時給僕人叫到祖父的書房中。

周修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容顏俊朗,換過衣裳,帶着兩個貼身丫鬟到府中祖父的書房裡。

長寧伯周彧正在書房裡來回踱步,長吁短嘆,神情焦躁不安。“德祖來了,坐。”

周修從住處過來,兩裡多路給冷風一吹,早清醒過來,知道祖父爲何如何做態,心中一沉,道:“祖父,宮中…”

長寧伯周彧點頭,頹然的嘆道:“唉,我今日進宮探視過。太皇太后情況不佳。只怕,只怕…挨不過春天。”

太皇太后周氏(孝肅周太后)是英宗皇帝的皇妃,成化皇帝的生母。在成化朝時就是太后。弘治皇帝就是有她保護才免於遭受萬貴妃毒手。

因而周家歷經成化、弘治兩朝不衰。加起來將近四十年的富貴。但在此時,這一切都將走向終點。長寧伯如何能不愁呢?

周修腦子裡“嗡”了一下。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去年就纏綿病榻。但此時此刻聽到卻依舊難以接受。

長寧伯周彧這幾個月以來都沒休息好,神情疲倦,精氣神彷彿都被抽掉。

“德祖,你父親他們兄弟六人皆不堪用。祖父也只能和你說說這事。唉,我們周家的榮華富貴就到這裡。”

周修琢磨片刻,道:“祖父,可要送族中子弟進軍中?”

作爲勳戚,只要宮中的長輩死亡,周家子弟的前途也就到頂。而他們這些人的身份也不能指望能在科舉上有所建樹。就算掛着錦衣衛或者宮中禁衛的頭銜,在這兩條路上也不會有前途。

目前大明朝不問出身只問能力的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新秦伯張昭執掌的新軍。他的朋友劉泰等人已經進到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年前曾經小聚,改變非常大。

長寧伯周彧擺擺手,嘆道:“唉,正要和你說這事。水滿則溢,張昭兵權過重,他如今的處境很危險。而且,他還惹到一幫大儒。你和他交往要減少。另外,你妹妹的婚事不要再等了,找一個好人家吧!”

周修一陣無語,應道:“我回頭去給我娘說。”

之前要把他妹妹相親的事停下來,非得嫁給張昭爲妾的是祖父。現在改變主意要給他妹妹找人家還是祖父。可是,這生生耽擱妹妹兩年的時間!

十六歲的小娘子等成了十八歲的老姑娘。不知道妹妹知道這個消息做何想?

城西的白馬書院。

春節將近,平日裡士子成羣的書院中日漸冷清。只有不回家的學生還在這幽靜的書院中刻苦攻讀。

白馬書院是京中有名的書院。專門教授生員學問,以中舉爲目標。創辦二十多年以來,從這裡走出去的舉人數不勝數。進士都有二十多名。

這裡同時還是如今北地盛行的理學流派河東派的研習之地。常常有大儒、名士往來講學。

因爲名氣大,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時常還有落地的舉人在此讀書。這更是引得北直隸的生員們將這裡視爲讀書的聖地。遠超北直隸各府的府學。

通俗一點說,這裡就是一座私立的名校!同時兼具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功能。

臘月十四日的上午,白馬書院的山長唐寬約京中二三好友在書院的小山中賞雪。

細細的白雪自昨晚起到現在還未停。書院所在的小鎮景色變得極美。白雪滿地。小鎮中的屋舍、院落、道路從小山中看下去全部都如裹上銀裝。雞犬相聞。

更遠處的西山山脈,更是半蒼灰,半銀白之色。更增天地間的蒼茫、幽寂感。

二十米高的小山中,小亭裡鋪設着案几、果盤。四人分席而坐。小亭的銅柱中炭火正旺,熱浪蒸騰。

四人俱是文士裝束,年齡從中年到老年不一。其中一名中年人道:“慄夫兄,你這裡景緻真是好啊!年年來此,年年難忘。令人禁不住有詩意洶涌。諸位可有佳作?”

唐寬是成化二年的進士,乃是大儒薛瑄的弟子。時年六十二歲,白頭銀髮,穿着寬大的灰袍,頭戴黑色四方平定巾,老年儒生的裝束。直言道:“我等都不擅長詩文,匠氣十足。陽州先生就不要逼我等獻醜。”

幾人紛紛撫掌大笑,各自很豁達的模樣。

前工部主事、文學報主編、和唐寬同年進士的餘籍餘夫子飲一杯溫熱的黃酒,道:“諸位,雪景美麗,卻是將世間的污泥都給遮蓋住。這就像此時的大明。皇明煌煌天威,震懾四方。但卻掩蓋住大明內部的問題啊。”

陽州先生四十來歲,姿容甚偉。國字臉,劍眉星目,固然是已經是中年人,但依舊很帥氣。他是國朝有名的書法大家,京中名士。曾授業於薛瑄的弟子張鼎。身具舉人功名。

陽州先生一拂衣袖,道:“餘前輩何必說的如此隱晦?新秦伯張昭於國有大功。但正因爲其有大功,對大明的破壞更甚於他人。此人乃國賊也!”

這句話算是開門見山,掀起此番小聚議論的高-潮。

爲何理學中的河東派要盯着張昭,以至於現在其門人弟子更是罵出“國賊”的口號?

僅僅只是因爲張昭在軍中教授了一首歌曲中有“豈讓儒冠誤此生”嗎?

僅僅只是因爲張昭大興學校,教授自然、地理知識,提倡數學,動搖儒學根基嗎?

僅僅只是因爲張昭不斷的破壞儒生眼中的小農社會,對外行霸道嗎?

持有以上觀點的人都還處在看熱鬧的狀態,根本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真正的原因是:河東派有一個弟子,名叫劉健!

張昭和李東陽合作把劉首輔弄回老家去,河東派的人不恨他入骨纔怪呢?

要知道正兒八經的,河東派在《文學報》上不斷的罵張昭,張昭基本都沒有還口的。他就是提倡全民學習數學而已。這種情況下,河東派想要把張昭打到儒學的對立面去,那還是有難度的。

江南那邊的士林誰聽你的?

張昭的老丈人王承裕所在的關學肯定是不會指責張昭的。

所以,目前而言對張昭“新學”的批判,僅存在於儒學這個層面。而且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合力。

而河東派爲何不搞李東陽?這就很尷尬!李閣老執天下文壇之牛耳,門生故吏衆多。真鬥起來,誰弄死誰那真不一定。而且李閣老學的是理學。

衆人一條條數落着張昭的過錯,用詞刻薄。

酒至酣處。陽州先生藉着酒意,舉杯道:“張昭可謂我河東派的罪人。若劉老首輔在位,我等學說推廣可多出多少便利?聽聞張昭的妻妾甚美。哼,待他此次回京入獄,在下定要前往教坊司一一御之,以解心頭之恨。”

唐寬、餘夫子三名有德之士各自發笑,並未指責陽州先生。

雪花飄飛,繼續遮掩着罪惡。

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二十二章 惡客上門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六十章 壓制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二十二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四百五十章 震懾和收割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協商(下)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機忽至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鳳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五百零九章 輕鬆擊破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爲大軍先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兩百八十八章 彈劾奏章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五百五十章 張昭的微笑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兩百五十章 衛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