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敵

寒冬臘月的北風如刀。報社鎮的清晨瀰漫着濃霧,紅彤彤的朝陽徐徐的升起。

弘治十六年,御前會議決定先集中力量和資金開發城東的區域。自朝陽門至通州這四十里的區域內,各種高樓、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吸納着大量的人口和就業。並給朝廷提供着充沛的稅收。

而在這些小鎮中,論居住環境、產業、人口、稅收,首屈一指的便是美食鎮、報業鎮、紡織廠鎮等地。

在這朝陽之中,小鎮裡報童們售賣報紙的聲音此起彼伏,混着街道邊爆滿的早餐店鋪,構築成一幅充滿着生活氣息的畫面。

“小哥兒,今天有什麼新聞?說來聽聽。”

“這位先生,好叫您得知。今日五大報頭條新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劉老爺彈劾新秦伯回京後先回家中不等天子召見,狂勃無人臣狀,請奪爵。”

“喔嚯,來一張真理報。哦,他們家有報道這事吧?再來一張論道報。”

“好勒。兩份報紙您收好。誠惠,一共六分錢。”

這一幕幕不斷的出現在小鎮中早餐店外,食客和報童的對話。

如今京師人口大量涌入,造成一些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市面上銀元增多,貨幣貶值。京中的大小報紙都跟隨着《真理報》提價,改爲三文錢一份。也就是三分錢一份。

大明皇家銀行奉命鑄造的一分、兩分、五分、一角、兩角、五角的在京中頗受歡迎。縱然含銀、銅的量不高,依舊受到市場的追捧。主要是便捷。

當然,小額的紙幣依舊無人問津。

張昭被左副都御史彈劾的消息,通過報紙進一步的爲京師百姓所知。

稍微有點政治敏感度的官吏、路邊社成員都覺察得到一股風暴正在向張昭襲來。

沒有人知道致命的武器藏在這股風暴的何處。但是整個態勢還是很明顯的:有些人盯上新秦伯張昭了。

受限於報業行業的約定,禁止辱罵誹謗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員。張昭的二等伯是超品。報紙上沒有分析文章,私下裡的各種分析卻是極多的。

天陰沉着,融雪的夜裡極冷。教忠坊,李教諭府中。客廳裡燈火通明。

李教諭爲人清廉,並不收生員們的禮。但蠟燭卻是不缺的。都是張昭派人孝敬給他的。聽聞張昭府裡的商行正在和新軍營研究院共同研製蠟燭工藝。

李教諭正和學生李幽吃酒聊天。

廚房裡準備了醬肘子、紅燒魚、烤鴨、豬肉清湯丸子,還有幾盤青菜,下酒的黃豆。配着一瓶52度五糧液。豐盛可口,令人食慾大開。

李幽如今在美食鎮有一間“勾欄瓦舍”,手裡的銀錢卻是不缺。京中的頂級名妓他也曾光顧幾回。不過在老師家裡吃酒,和外面吃酒感受自然不同。

喝一口酒,李幽微微眯着眼睛品嚐,酒香在口腔中回味着,搖頭晃腦的道:“先生,子尚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你怕是不知道,李閣老的四公子前段時間向我透露,李閣老有意將我外放。問我中意什麼職位?”

李教諭的經學學問自然是紮實的,但在政治上就是個小白。他還是秉承着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但於實務不大在行。更別說這勾心鬥角的事。

“這是何意?”

李幽解釋道:“李閣老如今貴爲首輔,他有意酬功將我外放。這就是要切斷和子尚在京中暗中聯絡的渠道。相信錦衣衛是知道我的。李閣老有意疏遠張昭。”

李教諭有點難以理解,“這…”

他是李東陽的族人,也是張昭的座師。李閣老這疏遠張昭的主動,搞的他心裡上過意不去。怎麼,當了首輔就要幹這種事?

李幽倒是非常適應這變幻莫測的政治,講解道:“先生,這不怪李閣老。首輔和手握重兵的大將走的近,本身還有同鄉之誼,這讓天子如何睡的着?”

李教諭這才恍然,“嗨!”拿起酒杯滋溜的喝一口,苦笑着搖頭,繼續請教道:“那子遠,依你看京中關於子尚的風波究竟是怎麼回事?”

張昭回京第二天就被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彈劾,這要說沒問題,誰信?

李幽嘿的一笑,道:“先生,這事本質上還是子尚位高權重。所謂樹大招風是也。更何況他搞的種種改革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被羣起而攻之就不難理解。”

李教諭疑惑的道:“羣起而攻之?”

李幽點頭,扳着指頭數道:“先生,你看看子尚得罪的人。第一,張昭改革衛所制度把武勳集團可是得罪的夠慘。如果繼續改革下去,張昭遲早是軍方第一人。

據說英國公張懋都對他有點意見。張昭的妾室平江伯陳銳的庶女,在京中聞名的陳掌櫃遭遇到武安侯府世子鄭宏騷擾時,英國公府都未說話。

第二,外戚。

壽寧侯張鶴齡那對兄弟對子尚的不滿由來已久。近日壽寧侯府在美食鎮中公然侵佔小商戶的店鋪,無人可制。這是在毀壞子尚在美食鎮的根基。

第三,理學河東派、

先生想必對《文學報》上時常出現罵子尚的文章略有耳聞吧?文學報主編余籍乃是子尚開蒙讀書時書院的山長。他的書院受子尚創辦的小學倒閉。外加侄兒的恩怨。他對子尚是恨透。

他現任《文學報》主編,和白馬書院山長唐寬等河東派名儒交好。子尚所傳授的新學本來就被士林所詬病,特別是自然、地理知識。而河東派更是恨子尚入骨。前首輔劉健是河東派弟子。

第四,朝中的諸公。

子尚推行改革,屢次和廟堂諸公交手。早就有一部分人是他的政敵。譬如禮部尚書張升,兵部尚書劉大夏,成國公朱輔等人。

第五,縉紳。

子尚力主徵收7%的商稅。目前稅務司還在京師和榆林、宣府兩地的互市中試行。但是大明的縉紳們可不希望這條政策成爲律法。善財難捨啊!

如此種種。現如今子尚明擺着軍權過重,這些牛鬼蛇神可不都蹦躂出來?”

李教諭聽得心裡都有點發虛,怎麼聽起來自己那位得意門生得罪的人似乎滿天下都是。

李幽說的興起,“咕咚”喝一杯五糧液,二兩的酒盅一口悶掉,神采飛揚的道:“先生,當前這個局真正的殺機其實不在彈劾、輿論氛圍等等,而在宮中!”

李教諭聽得大爲奇怪,“這怎麼回事?”

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樓(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營救成功,只是開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四章 酒樓(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噁心不噁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態(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四百二十一章 還是大明的百姓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五章 酒樓(下)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七章 劉大戶第四百六十三章 調研(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機第兩百二十章 與子同袍(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三百三十章 經濟壓力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