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爭搶(上)

“哦?”陳康帶來的這個消息讓張昭很意外,拿起精美的青花瓷杯慢慢的喝着熱茶。

他當然知道,這個董家指的並非董朗父子,而是指的其大伯董鼎等人。對好友董郎家族裡的情況,他略有了解。

二鍋頭的銷售情況,他這裡自然全盤掌握。董郎已經打通京西煤窯的銷路。距離最近的九邊重鎮宣府已經打通。陳康在青龍鎮負責批發。經銷商往來如雲。

龐大郎在運河上的銷路打通。而他則是通過錢寧打開京城的銷售局面。整個二鍋頭的局面已經盤活。接下來就是不斷的生產、銷售、回款。

張昭心裡做好酒生意壯大後會被找麻煩的準備,但真沒想到第一個跳出來的竟然是董家。想也是,畢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自然“反應”快。

陳康個頭偏消瘦,近日忙碌皮膚微黑,見張昭在思考,安靜的等候在書房裡。董家的企圖、惡意還在潛藏、醞釀中,他覺察到,當機立斷前來告知張昭。

張昭沉思片刻,說道:“看來我得安排一下。”拿過一張竹紙,提筆在上面書寫起來,然後遞給陳康,“你把這封信帶回去給小姐。”

陳康點點頭。

在張昭和陳康主僕二人談話時,衚衕盡頭的小院中,譚大娘亦和自家小姐在臥室裡說話。

簡陋的臥室中,一名中年婦女正臥病在牀,閉目休息,容顏憔悴。牀塌前,一盆木炭寂靜的燃燒着,驅散寒冷。

譚大娘道:“張少爺讓我拿點木炭。我想着家裡冷,便拿了幾塊。離開時,他還叮囑我注意開窗。其實,這些事情我哪裡會不知道?只是覺得他這人心地好。”

小娘子坐在牀前的木椅中,做着針線活兒,針腳亂七八糟,顯然並不常做,點頭應道:“嗯。”

譚大娘笑一笑,再道:“小姐,那位張少爺長的一表人才,嘖嘖。又是讀書人。我看他每日的吃穿用度不差,家裡還養着馬。而且,他還未成親…”

小娘子聽着這話風不對,俏臉微紅,態度堅決的打斷道:“譚大娘,不說這個。我娘還病着,我不想出嫁。”

她本來還想着去謝謝那位張少爺的。善意難得。給譚大娘這麼一說,她哪好意思去?

….

小安鎮中的言語,在九月中旬的北風中悄然飄散。整個京師都籠罩在秋意中。

相比於之前的輿論,京城中目前最受關注的是十月初十即將舉行的順天府院試。還有,市井中不知道何處冒出來的一種名叫“二鍋頭”的燒酒。

因其口感醇厚,味道香醇,又是蒸餾過的高度燒酒可以驅寒,得到京中很多百姓的喜愛。

西城,長寧伯府中。

京城的格局是東富西貴。長寧伯府位於咸宜坊中。暖和的花廳中,一身錦袍的長寧伯周彧正聽着管家的彙報。他半倚在鋪着柔軟暖和的坐褥的椅中。兩名漂亮的侍妾在一旁服侍。

管家道:“回老爺的話。小的都打聽清楚。京裡的二鍋頭都是一個錦衣衛校尉在賣。這酒是由青龍鎮裡運來。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行銷北直隸。

小的問過下面的掌櫃。他們判斷,青龍鎮那裡一個月才釀出一萬多斤酒,利潤差不多150兩。一年就是1800兩銀子的利。”

他潛臺詞的意思就是這酒看似賣的火爆,但實際上總利潤不高。屬於普通的日用品範疇。一斤酒才賣四十文錢而已。

長寧伯周彧冷哼一聲,道:“1800兩銀子那也是銀子。”

管家懂自家老爺的意思,心裡覺得老爺太貪心並不合適,畢竟現在不是成化朝了。但嘴裡還是畢恭畢敬的道:“小的再去打聽,問問他們東家賣不賣股份?”

周彧滿意的道:“嗯。”

明史記載:弘治中,外戚經營私利,彧與壽寧侯張鶴齡至聚衆相鬥,都下震駭。

周伯爺在撈錢上向來不落人後,連本朝同樣貪婪的張國舅都不相讓。只是,此時他還不知道“二鍋頭”的生意是張昭的。

隨着天氣寒冷,反而給二鍋頭的銷售更添上一把火。其實,長寧伯府的管家估算有誤。

張昭在酒水上的利潤是十二倍,但是考慮到讓利給經銷商,他的批發定價是三十文錢一斤。這是十倍的利潤。再扣除人工、倉儲等運營成本。一萬斤酒,張昭大約能獲利200兩銀子。

周府管家估錯的原因,一個是數據上的誤差,另外則是張昭承擔了進京“二鍋頭”的運輸、倉儲等成本。他讓錢寧在京師南城外買下一間大院用作倉庫。

京城的總經銷商錢寧都是從這裡給下屬的渠道商發貨。知行商行往運河上的貨,也是從這裡發過去。

張昭在九月份的分紅就有40兩銀子。所以,譚大娘會發現他的吃穿用度都略顯的講究。他對美食還是很有追求的。而生活其他方面,以舒適爲主。

相比於二鍋頭的熱售,如潺潺小溪般匯聚而來的財富,張昭內心裡更在意的是十月初十的院試。董家諸人謀求他的白酒生意,他並未放在心上。

這並非是他收下反派大佬錢寧當隨從後,覺得開始逐漸適應明朝明的、暗的規則後內心膨脹,而是青龍鎮中的一個商人家族能有什麼眼界?

張昭在小安鎮中潛心讀書,寂靜無聲。而青龍鎮中,經過數日的發酵後,風波涌起。

九月二十四日的上午,知行商行設立在青龍鎮的總銷售點,大門五間開的門店中,迎來董家衆人。爲首的便是董氏家族的族長董鼎,另有七八名董家成員。

調派到知行商行做事的原董家掌櫃,來洽談的經銷商們,來買酒或者結貨款的商人們,都看到董郎父子和來人一起進到後院的正廳中。每個人都在猜測發生什麼事。

知行商行這裡的建築佈局,和鎮中其他商行大同小異。前面是門店,後面是倉庫,或者居住區。

後院的正廳中頗爲寬敞,常用做議事。董鼎四十八歲,眼神犀利,穿着月白色的長衫,徑直坐在主位中。董家衆人紛紛落座,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

董父站在廳中,看着兄弟侄兒們的做派,賠笑道:“大哥,你有事叫我回去商量就好。這是…”

董鼎曬笑一聲,道:“三弟,我給你說的董家入股二鍋頭的事,你考慮的如何了?張昭他借我董家的人脈打通商路,莫非三成股份都捨不得給?”

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兩百八十八章 彈劾奏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還是大明的百姓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七十七章 尾聲(下)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六百七十一章 先穩着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十八章 進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軟禁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噁心不噁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軍心(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四百二十一章 還是大明的百姓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