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

弘治皇帝任命張昭主持和韃靼使者談判的事宜,迅速的在京師內外傳遍。

夜月如鉤,繁星點點。

禮部尚書張升在自家的書房中來回踱步,手裡拿着一卷書。但顯然是心情有點煩躁。

少頃,長子張望齡從門外進來,帶着酷暑的熱氣,躬身行禮,“大人,兒子已經和謝閣老的劉師爺見過面。他說閣老的意思:氣象已成,不必阻攔。但是,在和韃靼人的談判中,也不能任由他一個小字輩鬧出笑話。禮部要盯着,維護國體。”

張升容貌顯老態,他已是六十歲的年紀。穿着灰色的家居常服,將手裡的書卷丟到桌子上,仰頭嘆口氣。

成化五年,他取中狀元,授翰林修撰。歷任翰林諸官。弘治改元,遷詹事府右庶子(正五品)。此時,“紙糊三閣老”中的兩位罷黜,而劉吉劉棉花卻升任首輔。

他實在看不慣這樣的不平之事,上書歷數劉棉花“十大罪”。結果卻反被誣陷,貶南京工部員外郎。等到弘治五年劉吉去位首輔,他才被召回京中,歷任禮部侍郎。

弘治十五年,接掌禮部尚書。

要收當今天子算是有數的明君。之前在宮中寵信太監李廣,那也沒鬧出什麼出格的事。但是,他又看到一個“寵臣”在崛起。這讓他心中很不安。

張昭除了打贏西北的大戰,折騰出多少事情來?一代名臣王恕晚節不保,爲兒子的前途和張昭同流合污。平涼府那邊處理的一批縉紳,敢說沒有冤案?

京中衛所廢除,又是好一陣鬧騰。而且,張昭藉機搞出報紙。可以說,如今科道言官們製造輿論的威力,還比不上兩家報紙的記者。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朝廷名器,其可讓一幫監生和落魄文人去執掌?這是敗壞朝廷法度。

現在又要動互市的歪腦筋。說什麼貿易順差、逆差。還要求天子在朝貢上做文章。

“但凡小國朝貢,陛下可以賞賜這些禮物,形成風氣。而定價由朝廷說了算,不可叫大明虧損。”

這說的什麼鬼話?朝貢這樣搞,有失天朝上國的顏面。日後史書上記一筆,他們這些當朝重臣和天子都要是笑話。

張望齡對他父親的性情太瞭解,但凡有看不過眼的事情,就會上書。管他什麼權貴、寵臣、首輔。不拿官位和個人前途當回事。但是,他做兒子的還想借老爹的虎皮混日子。斷然是不能允許

張望齡勸解道:“大人,謝閣老的看法是正確的!新秦伯張昭大勢已成啊!現在彈劾他根本就彈不倒。”

最近,京中最火爆的話題,就是真理報和論道報上刊登的關於試行廢除京中衛所順利完成的消息。京中大小勳貴,太監,都乖乖的給張昭交銀子!

這在京中掀起一陣巨浪!帶給衆人相當大的震撼。

張昭相當於趟平了京中勳貴圈,還趟平了宮內的太監圈。這是相當恐怖的!

以張昭的實力,他哪裡做的到這一步?所有人都明白,這是弘治皇帝支持的結果。張昭現在可以說是當朝第一紅人!他去見天子,隨時到隨時面聖。

所以,叫做氣象已成啊!

張昭主持和韃靼人的談判,就是具體的體現。他已經躋身於朝堂最頂尖的權力圈中。

張升對兒子的心思同樣很瞭解,冷哼一聲,“老夫知道!這次和韃靼人談判的事情,禮部會盯着。”

張升父子在府中感慨、交談時,城南的正西坊定國公府中。徐光祚正在和孟先生小酌。

孟先生已經和定國公徐永寧見過面,準備明日回鄉。

月光幽幽的灑落下來。小院裡寂靜,時時的還能聽到東廂房中女子的哭泣聲。

孟先生並不打算將在這幾個月中精心照顧他隸屬於定國公府的美婦帶走。

她如何能不哭呢?數月的恩情如薄紙!過一段時間,她又要被指派服侍別人。她的命運如同浮萍一般。或許年老色衰時,就會孤寂無聲的死在某個角落。

這是一個非常冷酷的決定,卻又符合明代讀書人的行爲。沒有人能指責孟先生什麼。

徐光祚飲着銀盃中的白酒,張昭府中出產的五糧液。口感甘美,味道醇厚,入喉淨爽。感慨的道:“張昭肯定是在和西苑和天子密談時,把張皇后、張鶴齡的事情算計進去。我這幾天才反應過來。這個陰險的小子。孟先生,你真的不留下來嗎?”

孟先生搖搖頭,和徐光祚碰杯飲一杯,吐出一口氣,道:“結束了。世孫,你也不必太氣餒。貴府與國同休,將來未必沒有機會。

本朝的外戚,不似後漢時,只是個樣子貨。

所以,從利益聚合的角度來收,張昭拳打武勳集團,腳踩宦官集團,可謂風頭正盛,大有放眼京中無敵手的樣子。但是,他有三個敵人是無法解決的。”

孟先生這位定國公府的智囊,陸續豎起三根手指頭,“第一,張皇后。不管張昭如何得寵,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絕對比不上張皇后。

壽齡侯張鶴齡是個草包:色厲內荏,跋扈無腦,見小利而肆無忌憚。以他的性情,他和張昭的衝突根本沒法化解。而張皇后肯定是會維護她弟弟的。

第二,文官集團。

國朝的武勳集團在土木堡事變之後,已經被打斷脊樑。大權旁落,淪爲米蟲。而宦官集團因爲天子的態度,現在對張昭是沒有任何威脅的。

然而廟堂諸公卻是不怕他的。我觀張昭此人有銳意改革之心,遲早會和當朝諸公衝突。嘿,當朝諸公誰真的是窮苦百姓?

第三,外敵。

縱觀歷朝歷代的滅國之戰,很少有打一仗就完的。前漢時,漢武雄才大略,衛青、霍驃騎俱是不出世的名將,結果如何?帝國雙星病逝後,武帝后期和匈奴人打的有來有回。

譬如,我朝太祖滅蒙元,那是一次而平定的嗎?太祖論中山王: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而中山王都在蒙元大將王保保手中吃到苦頭,洪武五年北伐,無功而返。

張昭現在的局勢,只要他在對外的戰爭中輸一次,各方利益集團的反撲就會到來。

本朝領兵的大將平江伯被奪職,他失敗幾次?弘治十三年一次避戰而已!保國公朱暉被棄用,他又有幾次機會?還是一次。弘治十四年在西北避戰。

張昭同樣只有一次機會!”

徐光祚眼睛中又有了神采,孟先生的分析絲絲入扣,合情合理。將目前風頭正盛的張昭給“審查”了一遍。他遠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強大!其地位也並非絕對穩固的。

繼而忍不住長嘆,誠心誠意的道:“我懇請先生再考慮一下留在府中。”

孟先生笑着搖搖頭,看向窗外的明月。幫定國公府,是報恩之舉。但他是個讀書人,他有他的抱負。

五月二十九日,孟先生孟配在徐光祚的送別下返回家鄉。而與此同時,出使韃靼的正使樑儲正帶着韃靼人的使團一行二十餘人,抵達京中。

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爲公馬文升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三百三十章 經濟壓力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十八章 進京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二十二章 鄉中事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三百零二章 宮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五百一十章 朝鮮國的對策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九章 簡單的幸福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謂名將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報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