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

四月二十二日,張昭在西苑廣寒殿中被弘治皇帝召見。他所想推行的國子監改革,乃至後續的教育改革就此停止,偃旗息鼓。

面對弘治皇帝的“敲打”,實際上一個暗流洶涌的陷阱,張昭涉險過關。

在失去某些東西時,他同時測試出一些底線:第一,他仍舊受到弘治皇帝的信任。爲此,弘治皇帝賞賜一萬鹽引給他,避免被外界誤讀他的態度。

第二,弘治皇帝對他的定位是武將,不允許他涉足朝政。

那麼,就當前的局勢而言:農戶鬧事、報紙怒罵、御史彈劾,張昭進宮找弘治皇帝解決問題,這不是常規操作嗎?

給弘治皇帝敲打,道理上講的通,滋味不好受。但事情該怎麼辦還得怎麼辦。

五月初九上午,在乾清宮外一大片朝堂大臣們羨慕的目光中,張昭插隊,被弘治皇帝召見。

等候在門廳中等着面聖的朝臣們忍不住議論起來。按照常理來說,面聖之前,衆官員的心理壓力都很大,沒誰在乾清宮的門廳裡閒扯。但是…

想想看,武英殿裡搞“殺人不見血”的政鬥,那氣氛多緊張啊?一幫子老油條都敢當吃瓜羣衆,何況此時!實在是最近張昭被罵成京中輿論的頭條。

“按照真理報上的說法,新秦伯所在的地方就是新聞點。哈哈。聖眷之濃國朝罕見啊!”

這話是扯談。不過沒人往皇帝身上扯。有人繼續接腔。

“新秦伯魚肉百姓,才占人家不到半畝的院子,這水平實在不怎麼高?”

“嗨,袁大人,這背後有人推動的。以在下估計,此刻新秦伯面聖的消息傳出去,定國公府裡有人要吐血。千算萬算,沒算到新秦伯這一招啊!”

“哈哈。”

一幫子文官議論武勳,不說怪話怎麼可能?

“定國公府最近有些活躍。科道里有些人想跟着搞個大新聞。”

“呂紀先和金陵魏國公府走的近。新秦伯要廢除天下衛所,惹人不痛快。”

“你們說說,張子尚要多久?”

這話說的一幫二品、三品、四品的官員們都是一陣哀嘆,目光巴巴的看向乾清宮的庭院。張昭這小子屬於插隊啊!他們都是排隊的。

不知道里面談的怎麼樣?天子究竟會以何種方式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臣張昭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昭給一名小太監帶着進西暖閣中,大禮參拜。

弘治皇帝本來就住在西暖閣中,用葉子門隔開,裡面是臥室,這外間相當於是客廳。

弘治皇帝正在書案前處理政務,穿着紅色的龍袍,盛夏之時,縱然有冰塊降暑,額頭上還是有汗。

“平身。”弘治皇帝拿着硃筆,在一本奏章上御批,寫完最後幾個字,將奏章合上輕輕的擱在書案上,拿起消暑的綠豆湯喝着,問道:“張愛卿,今日進宮來見朕有什麼事?”

司禮監太監陳寬和另一位司禮監秉筆王嶽侍立在一旁。他們在這裡協助弘治皇帝處理政務。

張昭來見天子爲什麼事,他們是心知肚明。對張昭直接用這“無賴”的招式解決問題,也只能誇他一句機靈。

外頭看着聲勢浩大,只要天子不處罰張昭,誰能動得了他?無非是再被人罵幾句罷了。

而也只有張昭敢這麼玩!爲這點小事就敢來求天子幫忙。聖眷這麼不值錢嗎?其他人誰不是在關鍵時候才動用私誼來求天子?

張昭站起身,道:“臣名下有一家銀號,原來是給新軍營的將士發餉銀用。叫做大明新軍發展銀行。最近想要在北地發展業務,臣懇請陛下賜名,以增其信譽。”

“哦?”弘治皇帝饒有興趣的放下碗,一名小太監捧着銀盤接住白瓷碗,他轉過身來,笑眯眯的道:“銀行?就是去年你讓人送到宮中發行銀票的那家銀號?”

張昭爲什麼而來,他大致也猜的到。真理報、論道報他每日都是要看的。可以瞭解到各種市井信息。倒不想張昭竟然是提出這麼個要求來!

“是的,陛下。”張昭沒廢話銀號和銀行的區別。

弘治皇帝點點頭,沉吟半響,啞然失笑道:“朕處理半天的政務,腦子都僵住,一時半會竟想不出好詞。這樣吧,朕先想想,明日派人去你府中告訴你。”

張昭“大喜”的躬身行禮道:“謝陛下隆恩。”他這幅“大喜”的模樣自然是裝出來的。這是屬於不得不表演的時刻。他不至於爲弘治皇帝答應賜名而狂喜。

銀行的發展,有皇帝賜名的加持當然要增幾分名氣和保障。沒有,一樣也能往前走。

張昭之所以提這個事,是爲接下來要說的話做鋪墊。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張昭作爲他的心腹愛將,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道:“起來吧。不必拘禮。”

張昭“感激”的道:“臣遵旨。近日京中紛擾,有百姓狀告臣在建造美食街時侵佔其屋舍。御史彈劾臣不法,魚肉百姓。臣願請大興縣衙審查此案。令真理報、論道報全程報道此案首末。”

弘治一愣。

他其實做好安撫張昭的準備。張昭這不過是小錯。不法的勳貴比他着嚴重的多了去。還不是呵斥兩句就算了?但不想張昭竟然主動提出讓有司介入,而且讓報紙跟着報道。

這…

弘治皇帝有點模糊的感覺,似乎要抓住張昭這麼做的用意。

張昭直接解釋道:“陛下,目前京中輿論沸騰,即便是朝廷作出決斷,外面未必肯信。那就讓輿論去監督,形勢自然就會慢慢反轉過來。日後,朝廷遇到這類事,都可以如此操作。”

之前,丁國公府算隨便欺負他,靠的不就是輿論先天同情弱者嗎?他一直隱忍着,沒有反擊。

直到昨晚拿到陳夕鳳給報告,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了解。這個時候自然要做輿論公關。

而在此之前,他“試探”了弘治皇帝一次。就是“賜名”的事。還是那句話,不魚肉百姓的勳貴不是一個好勳貴。他只有知道弘治皇帝的態度,纔好繼續操作。

弘治皇帝可以說待他親厚,還有點待子侄的意思。且弘治皇帝爲人是很不錯的。但他要真將弘治當長輩,那估計得悲劇。

自從上次被敲打之後,他現在心中非常謹慎。這是真實的生活,而不是看歷史書。他不希望再出錯!

弘治皇帝聽完,心中放鬆。本以爲要爲張昭擔一些科道言官指責的。現在張昭自己就能處理,笑道:“準愛卿所奏。”

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兩百三十八章 張昭的收穫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敵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四百零八章 張昭的調整(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九章 簡單的幸福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兩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第兩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風邪氣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昭的提議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兩百二十四章 與子同袍(下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四百四十章 勝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兩百六十三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下)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四百九十九章 韓遊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