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

三月的春風在暖閣外的宮牆中飄拂,輕柔、舒服。光線照落在書案後坐着的弘治皇帝,房間中的張昭、陳寬、蕭敬還有四個小太監身上。精美多寶閣、金樽、書桌都斜着影子。

陳寬和蕭敬兩個大太監在司禮監多年,見多識廣,但這時也只聽了個三五分懂。

張昭講的東西,涉及到一些經濟學的常識,比如GDP,貿易順差、逆差,市場經濟,奢侈品和日銷品等概念。

所以,張昭雖然講的並不複雜,但是要在短時間內理解這些名詞、概念以及其內在邏輯還是有些難度的。

弘治皇帝在陳設着文房四寶,青龍鎮紙、奏章的書案後沉思着。白皙、微胖的臉上全是沉靜的表情。

他徵詢張昭對於北面韃靼人的看法,確實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張昭能給他一個答案。

自去年閏七月以來,西北大戰勝利。韃靼連續7個月沒有大規模犯境。這是他登基以來比較罕見的。而大明也該對韃靼人有一個態度。

他其實既希望張昭主動提出打,又不想張昭去出塞。

這種矛盾心理的源頭還是之前提到的問題。

出塞作戰,要調動九邊、京師的精兵,要儲備糧草等物資。大明在經歷弘治十三年救援大同,和弘治十四年增援西北兩次大的調動後,倉儲消耗的七七八八。

而新軍衛如此強兵在手,九邊重鎮每時每刻都在消耗大明的錢糧。作爲皇帝,他那能不希望解決邊患呢?至少,要緩解一點吧?比如把河套奪回來。

但是,他沒想到張昭給了他一個驚喜的答案。

張昭的話,他其實理解的也不透徹。但是作爲一個執政多年的皇帝,他預感這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思考良久,弘治皇帝看向暖閣正中穿着伯爵常服的張昭,道:“張愛卿,此事關乎國策,你一會回去後寫一個條陳上來,過幾日朕在此召見諸位先生商議。”

張昭也沒指望弘治皇帝一口就答應下來,躬身行禮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笑一笑,“不必拘禮。愛卿不及弱冠之年,取得韋州大勝。一掃朕登基以來對外作戰的頹勢,朕心甚慰。封爵是朝廷論功行賞。朕當嘉獎你。愛卿要何賞賜?”

光是封爵,不足以表達他的興奮之情。而封爵之後,按照禮儀,禮部是要給張昭的妻子誥命。張昭又沒孩子,無法蔭其子以示恩賞。

而賞賜銀子,弘治皇帝手裡有錦衣衛,清楚的很,張昭府中的商行賣酒,一年的純收入就有兩萬兩。在錢財方面是不缺的。

所以,他乾脆的直接問張昭要什麼賞賜?

張昭沒傻乎乎的拒絕弘治皇帝。他眼睛又不瞎,自然看得出來弘治皇帝正在興頭上。他掃皇帝的興頭幹什麼?這個時候得配合。略一沉吟,道:“陛下,臣想求陛下兩件事。”

弘治皇帝很爽快的道:“嗯。你說。”

張昭躬身道:“第一,臣請陛下免臣早朝之苦。臣年紀尚幼,住的又遠。每日來早朝要累死。第二,臣請陛下恩准臣入國子監讀書。”

陳寬無語的看着張昭。聽聽,早朝之苦!

要知道,京中有品級的官員兩千多人,能參加早朝的只有少人?要求正五品以上啊!(科道言官、翰林、庶吉士除外)。能參加早朝是一種榮耀。

結果張昭來一句“早朝之苦”,叫人情何以堪?

蕭敬聽得心裡失笑着搖頭。不得不說,張昭還是心裡有數的。

早朝苦不苦?當然是苦不堪言。他作爲司禮太監,也是要跟着天子上朝的。基本上早上就沒睡過好覺。而百官們五點在午門外匯合。因而,三四點起牀的不在少數。

另外,張昭一個十八歲的實權軍功伯爵,站在武勳的隊列中,不知道要多惹眼,不知道會引起多少官員的嫉妒之心?

弘治皇帝並非那種情緒特別激烈的皇帝,性情溫和,帶人寬厚。給大臣罵了,也基本都是忍氣吞聲。此時都忍不住笑起來,“呵,早朝之苦?朕準了。張愛卿還想去國子監讀書?”

張昭誠懇的道:“正是。臣束髮讀書,求取功名。奈何資質有限,只考取生員功名。臣如今雖然位列武班,但還是想在科舉上有所進益,名列皇榜。”

明朝的科舉路數,秀才考舉人,舉人考進士。但是這一套流程,還是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秀才進國子監讀書,畢業之後就獲得參加會試的資格。

張昭此時雖然拿了一個伯爵,但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或者是帶兵不想被文臣節制,最好還是要拿一個進士的身份。

王越當年取得威寧海大捷,他自己就是文臣、武將。和太監汪直商量好,兩個人直接帶兵出塞。

後面王越總督三邊,也是軍政大權盡數在掌握中。而若沒有文臣的身份,這是不可能的!

王越上朝時,以站在武臣之列爲恥,而是站在文臣的班列中。他是兩榜進士,正二品的右都御史。

張昭可不像在未來的大戰之時,聽一個文臣節制、調動。明朝的文臣打仗哪有幾個靠譜的?或者,與文臣分兵權。

當然,一代軍神王陽明是除外的。但關鍵是,陽明先生在弘治、正德朝混的不算好啊。他的爵位還是嘉靖追封的。以張昭現在的地位,不大可能和他搭班子帶兵。

弘治皇帝見張昭如此坦誠,對他的印象不由的再好幾分,點頭道:“仰慕聖人大道,這是美事,朕自然要成全。”

說着,轉身吩咐陳寬道:,“張愛卿住的遠,往來不方便。你帶他去城中挑一處大宅居住。這是朕的賞賜。”

弘治皇帝心裡有數。張昭看似提要求,其實都是些小事,根本沒有真提什麼要求。這時藉着話頭,賞賜張昭一棟宅院。

陳寬白髮蒼蒼,笑着道:“奴婢定會讓張將軍滿意。”

張昭跟着道謝,“臣謝陛下聖恩。”

弘治皇帝笑一笑,對這趟見面心滿意足,揮手道:“你且去吧。過幾日朕再召見你。”

第六十四章 生員(四)-第二階段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潮再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敵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軍心(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還是大明的百姓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煙滾滾唱英雄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五百六十五章 勝卻(中一)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衆多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頓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臉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六十章 壓制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兩百七十五章 收穫、回府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