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

張昭和弘治皇帝說話時,西暖閣中陳寬、蕭敬帶着幾個小太監侍奉着。

聽到天子如此直言不諱的問策於張昭。兩人心中都禁不住感嘆。

陳寬眼皮子低垂,保持着雕塑的狀態。

這真是聖眷正濃啊!

wWW▪ тт κan▪ ℃o 今天宮裡這一幕傳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傻眼。

他算是看出來,天子對張昭的看法,不僅僅是他所提拔的名將,不僅僅是張昭能獻上金銀,而多多少少有點長輩看晚輩的意思。這是其聖眷的根基。

要知道,有這種感情因素在,張昭未來穩如磐石。

外朝和勳貴中很多人只怕要失望啊!有些人還不着調的指望着天子猜忌手握精兵的張昭。

蕭敬站在房間內書案邊。他一樣如同一個雕塑,不影響天子和張昭說話。

心裡卻是感慨。他是真沒看錯人。

張昭一經磨練,立即就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取得韋州大捷。張生才調更無倫啊!現在連天子都要問國策。

這倒不是出於什麼政z盟友之類的考量,而是張昭能爲皇爺解決問題,有益於國家。

打贏西北戰役之後,明朝該對韃靼採取何種策略?這件事張昭在行軍的路上一直都在考慮中。

很簡單,張昭雖然有志於改造大明朝,但很明顯他目前的話語權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就像廢除衛所,轉募兵制這樣的事情,都在他建議的範疇內。

而對韃靼人的策略,是重中之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以爲明朝都只是明末纔有人造反。其實不然。比如,弘治年間的都掌蠻叛亂,南海叛亂,正德年間的白蓮教起義,江西府盜賊羣起。

而明朝的慣例是,對北作戰是重心,用的宿將。而南邊的平叛,基本都是採用文臣任總督來平定。

換言之,張昭掌握着對韃靼的戰略制定的建議權,實際上是處在整個明朝軍事決策機構的最頂端。

他腦子又沒進水,一路上當然會思考這個問題。

張昭躬身行禮,從容不迫的道:“陛下,臣前年初遇長寧伯時,提出平北虜三策,後在院試時提出戰略三階段。是以,臣要先說一說當前的形勢。”

弘治皇帝走到書案邊,喝着茶,頷首道:“嗯。”

張昭道:“陛下,臣在西北斬首一萬六千餘人,這對他們造成非常大的震懾,動搖了小王子,也就是韃靼人所宣稱的達延汗在草原上的權威。

因而,敵我雙方的態勢,亦有戰略防禦階段,轉變成爲戰略相持階段。

而我們大明當前的國力並足以支持大軍出塞,橫掃漠北。所以,臣當日提出的平北虜策中的上策,此時還不能用。而使用下策,則等於拱手讓出韋州大戰打出來的優勢。”

弘治皇帝放下細膩的汝窯茶杯,“張愛卿的意思是選取中策?”

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司禮監秉筆太監蕭敬這會兒都沒再裝雕塑,而是看向張昭,豎起耳朵聽。

對韃靼人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是戰還是和,朝廷中爲此紛爭不已。而邊境沒有大戰,雙方亦沒有通使,天子有意延後再論,此次風波才得以平息下來。

沒想到,張昭歸來之後,會給出一個折中的意見!

折中的意見,朝廷中兩千京官,當然有人提出來,但問題就在於張昭剛剛說的:戰,皇明沒有國力出塞。和,則是拱手放棄當前的優勢。

折中之策,其實本質上是延緩當前打出的優勢流失的時間而已。因而不能服衆。

換言之,就算要和韃靼人“和談”,也得保住當前的戰略相持優勢!否則,這和賣國有什麼區別?

屆時,朝廷的御史都是吃乾飯的不成?

難點就在這裡。

張昭給出“折中”的意見,弘治皇帝,陳寬,蕭敬當然要豎着耳朵聽。以張昭此時所表現出來的才能,應該會有點東西吧?

張昭當日流傳甚廣的平北虜三策,其中中策是:戰而後撫。先打贏局部戰爭,再開互市,用經濟手段削弱韃靼人。

張昭沉穩的道:“正是。臣斗膽請陛下允許臣介紹一下韃靼內部的情況。”

弘治皇帝微微詫異,“哦?你說說看。”

張昭道:“陛下,韃靼人劃分爲六個萬戶部,分左右翼。其中,小王子自己統帥左翼三個萬戶部,汗旗在察哈爾部。這是他的基本盤。臣在韋州大戰中,所斬殺的基本都是察哈爾部騎兵。”

弘治皇帝眼睛頓時一亮。搞政z的人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期待的看着張昭。

張昭接着道:“而右翼的三個萬戶,其中火篩能掌控土默特部,即大同鎮所面對的韃靼人。鄂爾多斯部、永謝布部的軍事貴族們對小王子並不服氣。

所以,鑑於以上形勢,臣認爲應當在宣府和榆林開互市,我大明提供茶葉、鐵鍋、絲綢、美酒、鹽,用來交換戰馬、奴隸。同時,鐵器、弓箭甚至燧發槍都可以偷偷的賣,不斷的補充小王子的反對者們的力量。

這只是中策的一部分,羈絆韃靼人一段時間,並削弱他們。最關鍵和本質上,還是要大明能在此期間積蓄國力,爲戰略進攻階段做最後的準備。”

張昭最後一段話說的弘治皇帝連連點頭。確實,最重要的是辦好自己的事情。

但同時有點不明所以,問道:“牽制韃靼人,令他們內鬥,這是可行的。而削弱,這如何削弱?大明的絲綢、茶葉雖然好,但韃靼人的戰馬也會不斷的生產出來,並不會斷絕。”

燧發槍的事情,張昭早就上奏章解釋過。否則,西北那邊要放開給民間購買,朝堂諸公如何會同意?是以,弘治皇帝此時不奇怪張昭的說辭。而是直接問他關心的問題。

張昭說的口都有幹。這涉及到經濟方面的一些常識,說起來要累死人。但是,爲了讓弘治皇帝支持他的策略,他還得說。想一想,組織語言道:“

陛下,大明和韃靼,雙方每一年各自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可以統計出一個數字的。歷年的數字加起來,再扣除每年的消耗,得出的就是一國的財富。

在大明而言,就是太倉裡的銀子、糧食、布匹。

那麼,雙方現在互市,進行貿易。在這個做生意的過程中,則必然是有一方賺錢,有一方虧錢。我們用茶葉、絲綢等奢侈品去換戰馬,以大明商人的精明,必定是賺錢的一方。

當然,韃靼人也不是傻子。不會任由茶葉、絲綢的價格猛漲。肯定會要求協商出一個合適的價格,維持貿易平衡。

但是,更深的陷阱就在這裡。大明換來的戰馬,是可以用於作戰或者運輸的。韃靼人換取的絲綢、茶葉,只能用於吃、穿。長此以往,雙方的戰爭天枰就會傾斜。

以前的互市,爲何沒有這個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貿易量太少!根本起不到這個作用。所以,此次陛下若決心開互市。

那麼,應當將宣府、榆林兩鎮中設置貿易城市,每時每刻都在交易,不要限制初一、十五這樣的時間。要儘可能的吞吐貨物,產生巨大的交易量。”

弘治皇帝坐在書案後,沉思着。他意識到張昭提出的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也意識到推行這件事的麻煩。

對內,有反對聲音。

對外,如何保證巨大的貿易量順利成交呢?

第兩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態(二)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預備役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們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潮再起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獲勝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開會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爭債券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五百零九章 輕鬆擊破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六十章 壓制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六百章 強買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