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

第二,日後槍械發展,其會造成大面積的恐慌。最典型的就是白頭鷹家裡經常出現的美麗的風景。

這兩個問題,張昭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點,燧發槍是必須要排槍擊斃戰術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而排槍擊斃戰術的核心是什麼?紀律!

它要求士兵無視戰場各種傷害,保持整齊的隊列走到敵方陣型二三十米出開槍,齊射後,打崩潰敵軍,上刺刀解決戰鬥。

不經過長期、大量的訓練和實戰根本達不到這種戰術水平。所以,野心家造反是不用怕的。新軍衛和邊軍足可以保證明王朝的安危。

至於說,幾百年後明軍戰鬥力衰退,最終被起義軍打敗。這屬於歷史演變的範疇,不是一個燧發槍所能決定的。

第二點,要知道,在天朝初期,民兵連可是有槍有子彈的。也沒見出什麼事。後來禁掉。所以,白頭鷹家裡的情況,不能生搬硬套到中華大地來。

大不了,等日後大威力的燧發槍出現後張昭也執行禁槍。

當然,燧發槍放開後,達官貴人們的安保措施肯定要跟上來。刑偵的水平要提高。

那麼,開放燧發槍給百姓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就是張昭說的,十萬百姓十萬兵。經過預備役的數月訓練後,一個民兵拿着一把造價低廉的燧發槍就足以在二三十米的距離殺死精銳的韃靼戰士。

這將讓西北的百姓在韃靼入寇的時候,多出一些自保能力,對其造成更大的傷亡。

要知道,純粹的冷兵器作戰,如果是披甲的精銳戰士,對普通百姓那真是碾壓般的存在,如同兇獸。

但是,再牛逼的甲,能防禦得了燧發槍嗎?答案是,不能!打死你個苟日的騷韃子。

第二,張昭所設想的大明版圖:東起東瀛諸島,南至南洋、大洋洲諸島,南亞大陸,西至亞歐交界線的烏拉爾山脈,囊括整個中亞,西伯利亞,北至北冰洋。

面對如此遼闊的地理面積的“探索”,僅僅依靠明朝官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那隻能是一個個的點,最多以鐵路連成線。這時,就需要英國和白頭鷹的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探索模式:個人開拓的土地,歸其個人所有,受國家保護。

而這勢必要給百姓配槍的。

其實,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國的人口一直都很多。但這其實是一個“假象”。在沒有高產的農作物:土豆、玉米、紅薯之前,明朝人口不足兩億。

明朝人口的巔峰期在晚明,不同的歷史學家給出的人口估算不同。最少的認爲明末時只有六千萬,最高的認爲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有1.6億人口。

這點人口在同期的大國裡面算頂峰。但是,對於那遼闊的版圖夠幹什麼呢?

尋找那三種高產的農作物,也是張昭關心的問題。

張昭腦海裡的念頭一閃而過,此時史琳已經做出決斷,道:“這沒有問題。”

張昭笑一笑,心裡略微放鬆。和王六小姐談的賑濟百姓的話題,此時總算是妥善處理。算是對得起小娘子昨晚給他的稱讚。

張昭喝口茶,說道:“老大人,去年時我曾在御前力陳在九邊建立預備役之事。李閣老因地制宜,允許邊境的縉紳、大族的子弟擔任預備役裡的軍官。

然而,我自四月份離京,沿着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固原鎮這一路走來,並未感受到預備役起到作用。基本是名存實亡啊。我打算上書朝廷,陳述此制度的弊端。”

預備役,最大的作用叫做“戰爭動員”。這決定着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然而,仿照衛所建立的預備役制度,在經過李東陽的修改之後,就張昭目前看來,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當韃靼騎兵打來時,大明縉紳們並不願意將族中的子弟徵召成軍。

這個動員能力算是廢掉。這主要還是明朝對地方上的掌控能力太弱。地方上的縉紳,掌握着大量的人口、土地。自耕農正在不斷的減少。

他現在不希望於預備役能起什麼作用,而是想要百姓之中多一點老兵。像韋州城下這近萬名百姓,在遭遇到韃靼騎兵搶掠時,能作出抵抗。

張昭等史琳消化他的話後,再道:“對九邊地區執行的預備役需要作出調整。錢糧和官位不再給地方上的縉紳、大族的子弟,而是給到軍鎮中。

讓軍鎮裡的軍官們爲他們培訓。

這需要有一個配套的制度,即讓邊關的士卒們每年進行輪休,且設定最長的服役年限。並允許士卒們退役。而不是當兵後,就是終身在邊關裡不得歸。

不知道老大人有沒有興趣先上一本,我隨後聲援。”

師爺趙子龍的眼睛頓時一亮,張昭辦事講究啊。東翁剛同意“合作”,他就給出一顆甜棗。別管這提議最終能否成行,只要東翁首倡,張昭跟着上奏章附和,以張昭此時的聲望,這就是一種資本啊!

史琳考慮的自然比趙師爺要深遠一些,他明白張昭說的核心意思所在:即讓軍鎮幫忙訓練縉紳、大族的青壯,錢糧算朝廷的。條件是這批青壯爲各軍鎮服役數月不等。

現在要擴散燧發槍,需要職業軍人教授技能。那這幫縉紳們有什麼理由不出人呢?

這一環扣着一環的。現在火銃打的好的基本都在軍中。這需要射擊量。

當然,等那幫縉紳的麾下掌握射擊技巧後,有沒有這麼踊躍,那就是另外的事。不過,那至少是數年以後。

他這個三邊總制下轄數百萬人口。青壯不下數萬人,一個個的輪候到軍鎮中,就得這麼久的時間。

史琳笑着道:“子尚這是善政,邊鎮的士卒們若是能輪休,士氣必定高漲。本官自當上書朝廷提及此事。”

事情談的非常順利,雙方各取所需。史琳談完後,和張昭閒話幾句,立即啓程回固原城。兩天後總督府就行文各府縣、軍鎮:第一,開放燧發槍的購買;第二,準備召集民夫,以工代賑,在韋州城、小鹽池、花馬池一帶修築大量的水泥堡壘。

消息傳出,西北各地震動。如果有股市這東西的話,估計能看到瑞昌號的股票會是連續漲停!

因爲,燧發槍、水泥只有他們家有。

而此時,京中弘治皇帝的旨意沿着官道迅速的抵達紅城堡。

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衆多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四百六十三章 調研(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兩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一百九十章 迎敵第兩百四十章 月夜淺談第三百七十九章 難堪大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六百三十三章 發難(上)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衆多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惡多端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兩百零五章 拜訪王恕(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