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

神威營作爲大軍的前鋒,他們在大軍還在休息時,加快行軍速度往小鹽池城方向而去。

都督張安率部屬約9千餘人(額定1萬5千人,其餘是空餉名額),設有馬軍、步軍、火器營三大兵種。日行六十里。

他是打老仗的將軍,弘治十一年從威寧伯搜套,率領北哨,斬敵十三人。由副總兵都指揮使升神威營都督。

他麾下有兩千騎兵,率軍日行六十里並不怕被韃靼人圍住。後方還有大軍支援。

所以,其實但凡懂兵事的人都明白,保國公朱暉率軍日行40裡其實是在拖延時間,等韃靼人自行撤退。

張安六月二十六晚即率所部騎兵先行抵達定邊營。隨後偵騎四出。六月二十七日下午,其斥候尖兵就在韋州城外見到新軍衛指揮使張昭。

此時張昭率新軍衛剛剛在韋州附近解救出約一千餘百姓。同時得知萌城一帶的韃靼騎兵早撤離,留下約800餘掠奪來的百姓。張昭已經排斥候前往收攏百姓。

神威營的斥候向張昭傳達了保國公朱暉的命令:第一,神威營正在前來。新軍衛予以接應。第二,保國公要點檢人頭。

同時,見到那兩千餘韃子的首級。一同在韋州的,還有來自固原鎮三邊總制史琳的騎兵。

韋州、萌城地區的韃靼騎兵調動,立即就讓位於葫蘆峽城的明軍察覺。他們先往固原鎮上報,然後纔派偵騎出來查探。隨後於二十七日發現韋州城易主。

第二天,兩地的信使往回傳遞消息。

此時,各路軍情彙總。三個點:固原鎮、韋州新軍衛、京營主力,都已經知道整個戰區內的情況:韃靼人已經全部撤離!剩餘的少量韃靼騎兵正在從靈州往花馬池撤退。

消息傳出,整個西北地區彷彿從重壓之下解脫…

固原鎮。

這座西北重鎮位於葫蘆河邊,背倚六盤山。地理位置極其的優越。由平涼府下轄的開成縣改爲固原州,爲三邊總制的治所。三邊總制這個職位下轄甘肅、寧夏、陝西、榆林四地。

因而,這裡實際纔是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而非關中平原的西-安府。當然,關中平原物產豐富,西北的經濟中心還是在西-安。

六月二十八日的傍晚,固原城的總督府中。三邊總制、右都御史史琳在後堂中微微沉吟着。心腹幕僚趙師爺作陪。

前方的消息已經由信使帶回來:韃靼人已經撤離,京中來的援兵其大軍前鋒新軍衛已經打到韋州。其四萬主力還在定邊營、寧塞營一帶。

並且,新軍衛在小鹽池城東四十里處和韃靼騎兵大戰,斬首兩千餘,解救被虜百姓近五千人。

消息現在已經傳出去。整個固原城中已是放鬆下來。聽聞最近兩日酒肆、青樓的生意極好。

“東翁,向朝廷報捷的文書,在下已經擬定,由急遞鋪發出。”

這個報捷文書並非指的新軍衛大捷的文書。而是以三邊總制發出的朝廷收復韋州、萌城、小鹽池城等地的文書。京營大軍抵達,收復靈州、花馬池等地只是時間問題。

史琳微微頷首,對趙師爺的文字功底他還是信任的,沉吟着道:“子龍,以你的看法,本官現在該如何做?”

明朝的慣例是守土有責,絕不存在棄城逃跑的事。否則事後追責就一個字:殺。縣令守縣城,知府守府城,以此類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作爲三邊總制,韃靼人十萬大軍入寇,打破城池,掠奪軍民。兵鋒直至固原。他這個上任一年的總制要負責任。現在這個收復失地又有貓膩:實際上爲韃靼人自己撤離。朝廷如果追究下來,他這個官就算當到頭。

所以,此刻他內心在重壓釋然之餘,又有些惶恐:怎樣才能保住官位!

趙師爺心裡嘆口氣。之前主戰的是這位,這幾個月麾下軍馬避戰的還是這位,道:“東翁,爲今之計是立下大功,方可彌補罪責。朝廷數萬大軍抵達三邊,不可能立即折返京中。屆時,可鼓動保國公‘搜套’。只要有所收穫,東翁自不會像許侍郎那般致仕。”

明朝的慣例,總督、巡撫這類官都屬於臨時差遣。通常會以部院大臣來擔任此職。再或者以都察院的官職來擔任巡撫。比如,如今的延綏巡撫陳壽其本官就是僉都御史。

許侍郎就是前戶部左侍郎許進,他當時就是和平江伯陳銳一起領軍往大同。避而不戰,被致仕。

而‘搜套’是一個戰術術語。即大軍出河套,搜索韃靼人的主力或者牧民。相當於在河套掃蕩一遍。迫使韃靼人遠離河套,不敢在河套放牧。

史琳點點頭,“嗯。”

趙師爺再道:“東翁最好往韋州一行。眼見爲實,看一看新軍衛是否真的斬首兩千餘。若是真的,東翁要大肆宣傳。第一,可減輕東翁身上的輿論壓力。第二,搜套要靠他們這種精銳出力。”

史琳會意的道:“那本官還要帶犒賞前去。”說着,叫進長隨,吩咐下去明天啓程。

保國公朱暉得到消息,一面派奮武營的周豫大張旗鼓往花馬池進軍,試圖將韃靼留守的軍隊嚇跑。一面率主力部隊往韋州、萌城而行。在從信使處得知三邊總制史琳抵達韋州後,他率中軍騎兵500人,快馬抵達韋州。

張昭自到韋州之後,就已經得知三邊地區全境光復,率部停留在韋州。被掠奪的百姓,等抵達韋州的三邊總制史琳處理。大致處理意見是:商旅可以自行離開,其餘百姓遷往固原城西的甘州所屯田。

七月初二。韋州城外。

史總督、總兵官朱暉,監軍苗逵等文官武將見到新軍衛堆在城外的人頭。

軍法官和小吏們點檢着人頭。一個個的數目報過來。

人羣前面,三邊總制史琳的臉上帶着笑意,扭頭道:“恭喜保國公率軍拿下自土木堡之後前所未有的大勝!”

“恭喜保國公!”

史琳麾下的文官們紛紛出聲慶賀。這是衆目睽睽之下,總督府和軍中雙方聯合點檢首級,更有太監們在場,這場斬獲2千餘首級的大勝是確鑿的。

保國公朱暉身後的都督、都指揮、監軍們全部都是鴉雀無聲。前幾日他們指責新軍衛有多麼激烈,這會就有多麼尷尬!

保國公朱暉心裡極其的不痛快,但是臉上還得帶着笑容。在陝西布政司的文官們面前,他能說新軍衛打的勝仗和他無關麼?那和腦殘有什麼區別。

但心裡確實憋屈啊!

他本來的算盤是什麼?讓新軍衛送死。他前幾日不信,懷疑新軍衛,傳令說要親自點檢首級,現在如何?但凡知道點內幕的人,都會覺得他臉皮被張昭剝了一層下來啊!

張昭作爲“地主”,又是“當事人”自然在場。新軍衛的千戶、百戶們都在他身後。

李逍遙撇撇嘴。內幕消息他可是都知道的:保大帥要坑他們!還有比這當面點首級更打臉的事嗎?沒有!更關鍵的是保大帥自己找抽啊!非要親自來點。

喔嚯…

現在痛快了吧?

保國公朱暉道:“來人,向京中報捷!”

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五百一十章 朝鮮國的對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九章 簡單的幸福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一百七十七章 騎兵將領第兩百六十三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下)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膽氣極壯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七章 劉大戶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喪家之犬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六百九十八章 我真不是臥底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