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東林黨(二)

“王爺,屬下收到暗影密報,明日東廠緹騎就會到達無錫,我們是不是要開始做準備了?”熊兆璉在朱影龍一回到他們暫居之所就過來請示道。

朱影龍現在內心裡很是矛盾,他在權衡自己現在冒這個險救下這些東林黨人對自己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雖說將來的事情誰也料不到,但也不能不考慮到,要知道一個完美主義者是絕對不希望的計劃出現任何的瑕疵的,朱影龍恰巧就是這麼一個完美主義者,雖然現實已經將他的完美主意撕成了一片又一片,有時候他鑽進這條死衚衕任誰都拉不出來。

“王爺,王爺……”朱影龍這種愣神的情況熊兆璉也見怪不怪,他知道這個時候王爺必定是在思考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現在事情已經迫在眉睫,計劃雖然已經有了,但需要時間去佈置,不然就來不及了,朱影龍不來還好,他可以自行決定,不需要任何請示,現在王爺就在身邊,他纔是最高統帥,自然需要請示了,所以不得已他只好推了一下朱影龍道。

“熊大哥,你剛纔問本王什麼事情?”朱影龍回過神來茫然問道。

熊兆璉只好將剛纔的問題再對朱影龍說了一遍,然後靜靜的等候指示。

“熊大哥,你來說說這些人本王到底該不該救?”朱影龍十分想找個一個靠的住的人,聽聽他的意見。

“王爺名單上所列皆是國家棟梁,所以屬下認爲都應該救。”熊兆璉想都沒想就道。

“如果本王放棄這次所有的行動,你以後會不會恨本王?”朱影龍平靜的問道。

“王爺?”熊兆璉哪裡知道朱影龍心中所想的那麼複雜,大惑不解的看着朱影龍。

“從個人情感上來看,本王不希望他們死在閹黨的屠刀之下,但是理智卻告訴本王,本王如果救了他們以後會對本王造成的麻煩絕對不會太小。”朱影龍閉上眼睛十分痛苦道。

“王爺,他們都是忠義之人,當世的名士,屬下不明白救了他們之後會對王爺造成什麼麻煩?”熊兆璉有些急了,如果現在停止所有行動,豈不是這兩個多月所做的都是白做了。

“熊大哥我問你,本王救了他們,那麼他們是效忠本王還是效忠現在的皇上?”朱影龍問道。

“當然是王爺了!”熊廷弼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朱影龍冷笑的搖了搖頭道:“如果是你父親回答,他一定會告訴本王,他們忠於的絕對不是本王,相反還會視本王爲亂臣賊子,非但不會領本王的情,還會千方百計的跟本王作對!”

“這怎麼可能呢?”熊廷弼駭然道,“王爺救了他們,他們怎麼會轉過來對付王爺呢?”

“自古以來文人最好什麼?”朱影龍微笑的問道。

“文人好名,自古亦然。”熊兆璉脫口而出。

“說的對!”朱影龍讚了一句道:“東林黨人標榜清流,箇中領袖人物哪一個不期望自己流芳百世,就算我們現在救了他們,他們絕對不會感激我們,因爲我們在他們眼裡是亂臣,是逆黨,他們是絕對不肯跟我們同流合污的,這樣的人我們救了他們有何好處,還不如成全了了他心中堅持的那個忠義呢,或許這麼做他們還會在陰曹地府感激我們呢!”

“王爺,照您這麼說,我們這趟江南之行豈不是白來了。”熊兆璉也覺得朱影龍說的非常有道理,這些文人就是把自己的名節看的比什麼都重,國家、朝廷在他們眼裡都是次要的。

“不,我們並沒有白來,這一趟至少讓本王明白了這一層道理,差一點鑄成大錯,東林黨中人也全非頑固不化的,所以人咱們還是照救,現在本王給他們選擇兩種選擇,願意效忠本王的帶走,不願意的就成全他們。”朱影龍語氣冰冷道,這些人中人才還是有的,既然不爲自己所用,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氣了,現在自己也處在閹黨監視之中,絕對不能因爲這些人將自己帶入險境。

“王爺?”熊兆璉直覺得自己後脊樑骨直冒冷汗,雖然他已經從父親的嘴裡得知王爺在山東是如何的殺伐果斷,處於逆勢下,居然談笑間將聞香教的教主父子雙雙斬殺,然後收服白蓮聖姑,現在親耳聽到這樣包含殺意的話,他才知道這位看似溫和的少年王爺說起殺人來連眼都不眨。

“不必多說,通知你父親,照本王剛纔說的處理。”朱影龍下命令道。

“是,王爺!”熊兆璉黯然退下,連父親現在都看是對王爺有些敬畏,他怎敢多說。

朱影龍下完這個命令已是抽空了全身的力氣,等熊兆璉走後,他一頭栽倒在椅子上,這道命令因此也成了後世史學家詬病崇禎皇帝的一條有力的證據,衆說紛紜,有的認爲崇禎皇帝下這道命令也是出於無奈,反正那些人落到了閹黨手裡也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這也是成全了他們,而被救的那些後來的帝國重臣對這件事三緘其口,似乎都同意了口徑,一致否認沒有這件事情,他們死後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參加此事的衛隊和獵豹營的將士也相繼在幾場戰役中陣亡,熊廷弼父子已經是皇親國戚,關於皇帝聖諭,至死也沒有透漏一個自,也沒有留下殘紙書片,唯獨在皇室密擋中貴妃熊瑚留下數句模糊不清的描述,說崇禎皇帝對當年下達這個命令也有些後悔,不過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因爲那本貴妃日記在一場大火中化爲了灰燼,因此崇禎皇帝沒登基前的南下覓才成爲明帝國曆史上第一大迷案。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9章 兵鋒直指(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4章 挑撥(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8章 破臉(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章 不速之客(四)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8章 九·一八(一)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9章 東江有變(一)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5章 多爾袞(一)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9章 突病(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6章 半島危機(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8章 搜府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10章 秦淮(一)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2章 離京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4章 再次和談(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12章 苗人內訌(一)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10章 戰爭爆發(四)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4章 真相(五)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7章 班師返京(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二)第1章 三問(二)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6章 特種作戰(二)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3章 聖姑(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一)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9章 美人婉若(二)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8章 倭寇(二)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3章 湘西局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