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北伐伊始(一)

朱影龍御案頭上擺着一套書卷,印刷甚爲精美,書名《滿洲實錄圖》,一共八冊,代表着現在大明東北那個鄰居號稱“大清帝國”最高印刷水平。

《滿洲實錄圖》繪有滿洲起源傳說及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起兵後征戰事蹟各圖,附以滿、漢文圖說。通篇都是對努爾哈赤的歌功頌德之詞,努爾哈赤的豐功偉績都快被這本書給神話了,書中的努爾哈赤可以媲美聖人,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化身,幾近完人,書中更是強調了大清國天命所歸的言論,這部書多爾袞有幸參與了編撰,書成之後,單獨以漢字印刷一本,悄悄的讓冷言轉呈給了朱影龍。

要說漢人有漢奸一說,那多爾袞可算的上是滿人中頭號滿奸,而且他這個滿奸當的並不是很情願,但是卻沒有辦法,因爲他的命是朱影龍給的,而且冷言對他是形影不離,多爾袞爲小命着想,這個滿奸縱使他有多麼的不情願,也只有死心塌地的當下去。

朱影龍到是每日得空的時候研讀一下,這本書在大明可以算的上是一本禁書,因此也只有少數幾個人能窺其全貌。

大明的軍事、經濟能力都遠遠超過了大清,戰爭潛力更是沒有辦法估量,大清國雖然是如同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但是照的卻只能是一隅之地,而面對千萬漢人來說,滿族不過是一個異族,漢人會接受一個異族統治嗎?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的事情,皇太極若是想擊敗大明,統一天下,早十年的話興許還有機會,將老祖宗沒能辦成的事給辦了,但是現在無疑是癡人說夢,一個空中樓閣罷了。

皇太極登基做皇帝,大家水漲船高,該升官的升官,該發財的發財,這些大家都沒有意見,要是伐明,恐怕沒有幾個人會贊同,皇太極看似聲望、威望都到了頂點,實際上也走上了一個危險的極端,成功的希望只有那萬分之一,那萬分之一的機會,朱影龍自己也想過,那就是自己突然駕崩了,士族和頑固的守舊實力復辟,或許會給他留下一線生機。

但是,朱影龍現在才二十六歲,男人最黃金的年齡還未到,身體好的不得了,一夜幾次郎都行,怎麼會突然就掛了呢?

安全,笑話,禁衛軍完全是一支只忠於朱影龍一個人的軍隊,紫禁城就跟鐵桶一般,身邊還有海氏兄弟這樣的高手,飲食起居都是自己的女人親手操辦,試問有誰能有本事在如此嚴密的保護之下,對他的生命構成威脅?

六月裡是驕陽似火,天氣熱的讓人都喘不過氣來,到是盛京大政殿中是一片清涼,登基已經兩個月了,大清國的一切似乎都慢慢的走上了軌道,兩個月來都沒有睡個囫圇覺的皇太極終於可以放鬆下來,陪後宮的妃子們多親近一下,鬆垮一下憋了太久的慾望,再就是像今天這樣召來幾個心腹臣子閒談一下,順便嘗一嘗冰鎮的西瓜,解一解暑氣。

坐下的幾人分別是,內國史院大學士希福,內弘文院大學士范文程,內秘書院大學士剛林,再就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還有和碩肅親王豪格六個人,三位親王,三位大學士,不是皇太極依仗的心腹臣子,就是兄弟、兒子,可以說這六個人差不多頂的上大清國半個朝廷了。

“朕登基以來已經有兩月有餘,也早已命人將國書送給薩哈璘,命其呈送給大明皇帝,但至今未有任何消息傳來,朕心裡總是有些擔心。”皇太極穿着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旁邊還有兩個宮女不停的給他打扇。

皇太極登基並不是他覺得已經到了可以攻伐大明的時機,而是他覺得自己現在的實力起碼已經能跟大明分庭抗禮了,自然就沒有必要再屈居人下,登基爲帝也可鼓舞臣民們的士氣,進而積極地爲爲攻取天下積蓄力量,若是大明國內一團糟糕,沒有任何反應倒也不必太擔心,但是現今的大明政通人和,國力迅速增長,經歷過兵制改革之後,大明的軍力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早已非那個孱弱不堪的南明瞭,號稱百萬大軍,這個百萬可不像自己那樣以“六十萬”虛稱“八十萬”,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一百萬,甚至更多,大明地大物博,兼民豐物富,可不是貧瘠的大清國可比的,大清國要強大,首先要奪取的是中原肥沃的土地和百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皇上,雖然明廷屢屢增兵遼東,不過總兵力也不過三十萬,大明若是要對我大清用兵的話,若非有五十萬兵力,恐怕只有有來無回,老臣覺得我們只要善加防範,不給對方有可趁之機就可。”禮親王代善垂首道。

“二哥說得有道理,明人不善野戰,只是火器厲害,因此極善防禦,所以若沒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明廷是不會輕易進兵的。”睿親王多爾袞趁機進言道。

“皇上可還記得今年前與親征察哈爾蒙古一戰,若非有大明兩萬關寧鐵騎突然出現,此刻皇上早已一統漠南蒙古,何以成現在尾大不掉之勢?”范文程可不比代善和多爾袞,代善是看不到,多爾袞是不想說,他可是死心塌地的爲皇太極謀劃,自然是要出言提醒一下皇太極,局勢不能太盲目樂觀。

“老臣也贊同範大人意見,雖然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是這種平靜讓人來的不舒服,就好比天上烏雲蓋頂,本來接下來要電閃雷鳴,要下雨了,但是卻不是這樣,烏雲沒有散去,但就是不打雷,不下雨,太詭異了。”希福道。

范文程朝希福投過去一個微笑,他這個比喻實在是太恰當了,正好形象的說明了此時大清國面臨的形勢。

雖然代善和多爾袞是親兄弟,但皇太極更相信范文程和希福的話,因爲他自己本身也有這樣的感覺,雨就是被吊在本空中,就是下不來,讓人難受。

“豪格,你說呢?”還有兩個人未發言,其中一個還是自己的長子,自己生的這些個兒子中,也就他還像個樣子,剛封了親王,地位跟幾位叔伯相等,說話的分量自然也重了些。

豪格沒想到皇太極會突然問到他,心中“咯噔”一下,想了一下,忙道:“回稟皇阿瑪,兒臣認爲,眼下無論大明對咱們大清,還是咱們大清都還不是決裂的時候。”

皇太極一喜,心道,這渾小子或許有些長進,居然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於是臉色一鬆道:“繼續說下去!”

“兒臣將兩國的軍力做了一個比較,從兵力上看,咱們弱於明廷,裝備也稍差,但是明軍騎兵不如咱們多,就算戰鬥力相當,最多也就是勢均力敵,因此這個時候不論誰打誰,短期內都難以擊敗對方,而明人一項喜歡內鬥,不善外攻,縱有幾個名將,也會被皇帝猜忌,想那爲明廷打下琉球的洪承疇和宋獻策,如今卻被明帝攆到去教書去了,這就是明證。”豪格看似精心準備了這一番說辭。

雖然不能完全贊同,但是豪格的這一番話卻並非一無是處,有些地方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過以他們的眼光看不出洪承疇和宋獻策去教書並不是因爲猜忌,而是要他們培養出一大批的合格的軍官來,以及傳授海上作戰的經驗,爲了後繼有人,朱影龍也怕他們樹大招風,故意的給冷藏了起來,卻不想落到皇太極君臣眼裡,這又是一件功高震主的事件。

這就是慣性思維的可怕之處!

“豪格所言不無道理,但是朕可不能不沒有所防備。”皇太極思索了一下道,“傳朕的旨意,武英郡王阿濟格身體違和,朕特恩准其盛京修養,調成親王嶽託守遼陽!”

這個時候將阿濟格調回盛京,擺明了是不相信多爾袞兄弟,不過多爾袞臉色一點變化都沒有,他知道皇太極早就想把阿濟格給調回盛京,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現在終於找到藉口將阿濟格從遼陽城調出來,豈有放過之理,不過阿濟格不知道多爾袞的底細,更加不知道多爾袞早已不姓“愛新覺羅”了。

皇太極可以削弱多爾袞兄弟的勢力,但是要殺他們恐怕不太可能,多爾袞可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反對過皇太極,而且對皇太極的命令是從不推諉,盡力執行,皇太極也找不到任何藉口對付他,更何況多爾袞現在已經算的上是權傾一時的大清國親王,無緣無故的擅殺功勳親王,已經懂得愛惜名聲的皇太極可不願青史上給自己留下這麼糟糕的一點污點!

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4章 真相(三)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7章 有鳳來儀(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7章 夜審(三)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7章 有鳳來儀(一)第10章 沈溪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2章 龍鳳呈祥(二)第11章 周王(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一)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6章 特種作戰(二)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六)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1章 春闈出貢(二)第7章 夜審(三)第9章 血戰寧遠下一(下)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8章 倭寇(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8章 日審(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章 和親聯姻(二)第9章 新的一年(四)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2章 兵臨城下(三)第5章 梁園第8章 日審(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12章 東林黨(二)第2章 出關(一)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9章 突病(一)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10章 戰局(一)第13章 來信(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2章 整合(一)第10章 誤入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8章 日審(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9章 美人婉若(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五)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一)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順帝之璽(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7章 開戰(一)第3章 軍校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7章 刺客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