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攤丁入畝(一)

伴隨着《新土地法》的實施,朝廷在原先的張居正改革施行的一條鞭法的基礎上推行攤丁入畝以及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將丁稅納入地稅以及取消了士紳不當差,不納糧這條上千年來的特權這可是一項巨大的改革,張居正當政之時尚不敢如此做法,因爲這樣將會把那些豪強權貴階層都得罪光了,這些人還力量太大,不管在朝廷還是民間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能量,他這樣的鐵腕宰相也不敢這麼做。

朱影龍也很擔心地方上會羣起反對,畢竟這可是改變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規章制度,這裡面的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張居正辛苦了二十幾年,他的“一條鞭法”還不是沒能徹底的施行,死後很快就被權貴豪強們一舉推翻,改革也因此中斷,還被鞭屍奪爵。

朱影龍也正因爲有這個擔心,關於土地以及稅法改革才一直拖到了現在,他跟張居正不同,張居正雖然有皇帝支持,但朝中還有反對他的大臣,皇帝的意志並不能一直代表着他的意志,因此他的改革從一開始就走的非常艱難,而張居正的改革皇帝只是一個旁觀者,不管張居正如何改革,只要能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就已經可以了,皇帝並沒有參與到改革中來,而皇帝自己本身又是一個意志薄弱之人,張居正死後,很快他的改革就被一幫大地主貴族階級反對而成爲歷史,朱影龍的改革則不同,他這是皇帝親自制定並參與的,是以皇帝的意志爲核心的改革,只要皇帝改革之心沒有變,那改革就會持續下去,在直接的皇權鎮壓下,阻力會小了很多,還有,朱影龍掌握了全國的軍權,他的意志就是軍隊的意志,所以朱影龍並不怕這些人鬧,鬧起來正好殺一儆百。

法令頒佈之後,過了半個月,各地紛紛都有奏摺上呈朱影龍,其中一般屬於秘密部門的,總的來說各地百姓反應不一,有的歡天喜地,有的將信將疑,有的則認爲這是不可能的,朝廷這是在開玩笑,糊弄百姓的,但是各地的地方權貴們卻一下字都蔫了氣,法令雖然更多的保護了他們的權益,但那要是合法的才行,背地裡誰沒有幹過一兩件見不得人的事情,這些人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不少都是朝廷的在職官員以及地方上的士紳名流,他們開始串聯,集會,一股“清君側,廢『亂』法”的聲音慢慢的從地方上到京城形成。

地方士紳貴族們知道明裡與朝廷對抗那是純粹自找倒黴,自《新土地法》頒佈之後,各地的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士紳們開始不斷的辭退給自己開墾重地的佃戶,這些人一朝廷要向他們徵收地稅和納糧爲理由,說他們不需要這麼多佃戶爲他們種地了,這樣這些佃戶們失去了給地主耕地種田養活家人的工作,失去生計佃戶們就在地主士紳們的煽動下把仇恨歸結到朝廷頒佈的《新土地法》以及新實施的“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法律之上,認爲是朝廷堵了他們的活路,甚至有人還煽動造反,衝擊當地衙門的事情屢屢發生。

一份份十萬火急的奏報飛速往紫禁城裡呈送,但似乎都泥牛入海,沒有了動靜。

身爲內閣總理大臣的徐光啓則是字法令頒佈後一夜都沒有睡過安穩覺,各地紛紛爆發的民『亂』差點讓他以爲這天下快要大『亂』了,可宮裡面的那位主子偏偏像個沒事的人似的,整天悠哉遊哉的,似乎一點都不擔心。

刑部尚書楊鶴雖然也是一臉的焦急,但心裡卻是極其不痛快,朝廷頒佈的這兩道法令可是大大的損害了他的利益,要知道真的是要按照法令上的規定執行的話,一年下來,他楊家起碼少收入三千銀龍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他這個一品大員的俸祿、津貼、獎金和賞賜和雜七雜八的加起來也不過如此,想起來就心疼,朝中凡是手中有莊子土地的官員都在暗中抵制這兩道法令,只不過在天子腳下,他們不敢做的太過分,而且還只能暗地來,不過這些人可是師生朋友滿天下,一個煽風點火,地方上就全『亂』套了。

“現在能有什麼辦法,各地民怨沸騰,各省官員紛紛上書朝廷廢除或者暫緩施行這兩道法令。”教育部的副尚書孔貞運唉聲嘆氣道,他是聖人之後,山東曲阜孔家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大家族,而且孔家在儒家的地位崇高,歷代帝王對孔家也是尊崇有加,這一次收《新土地法》的影響,孔家的一些賦稅上的特殊照顧怕是要被朝廷收回了。

“可本官收到的卻是恰恰相反,新法頒佈後,我就收到犬子來信說,湘西乃至湖南的百姓無不欣喜萬分,他們認爲朝廷頒佈的新法讓許多沒有土地的百姓有了獲得土地的機會,因爲新土地法的緣故,犬子治下的沒有土地的百姓已經有超過半數的人重新獲得了土地,而幾位大人所說的民『亂』不過是因爲一地的土地都集中在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的手裡,百姓們沒有別的土地耕種,也沒有可開墾的荒地,這些地主士紳們爲了對抗朝廷新的土地法,煽動自己的佃戶和不明新土地法的民衆造反,朝廷應該馬上出兵鎮壓,將這些煽動民『亂』的士紳地主們繩之以法,然後將土地分給百姓,這樣民『亂』立刻就會平息。”吏部尚書黃尊素不僅是東林黨的領袖,又是現在的挺革派以及挺皇派,在他看來,像楊鶴這樣的人心中捨不得自己那點利益,根本就沒有替國家替朝廷着想,拿着朝廷的俸祿,卻只顧着自己的利益,簡直就是其心可誅。

兩部法令的頒佈對財政部最爲有利,因爲這兩項改革如果推行下去的,朝廷將會增加一大筆收入,這對現在的朝廷財政來說是多多益善,而孫慎行也清楚一旦改革推行,勢必會損害許多人的利益,尤其他自己也是這裡面的一員,朝廷上大多官員哪一個有了錢不去置地的,這股子力量究竟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儘管他自己並沒有在乎那點利益。

但是有一條是他們沒有反對理由,那就是在頒佈這兩條法令之後,朱影龍下旨凡是在他名下或者是宮中妃嬪名下的皇莊、土地一切都一兩條法令爲準,該納糧,該繳稅的一樣繳給朝廷國庫。

皇帝都以身作則了,底下的這些大臣們如果還厚着臉皮反對未免也太不給皇帝面子了,這也就是京城還平靜一片,地方上卻鬧成一片的緣故。

大臣之中,最能瞭解朱影龍心中想法的也只有孫承宗了,在他看來皇帝這一次表面上是對下面的這些民『亂』漠不關心,實際上內心已經動了殺機,慢慢的他在朱影龍跟前久了,那就是皇帝若是發怒,甚至暴怒,那還好,就算事情解決了,也不會死多少人,可當你一旦發現皇帝對某一件是無動於衷,甚至看不出什麼端倪來,那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了,天子之怒,伏屍千里,可以想象這些人愚蠢的行爲會給他們怎樣的彌天大禍。

就在內閣各部大臣們在爲各地發生的民『亂』而愁眉不展之時,在養心殿一間漆黑的密室裡,一場風暴的源頭就在這裡誕生了。

“蜀王叔,這些日子你可過的好嗎?”

“勞皇上的掛念,老臣一切安好。”蜀王朱至澍匍匐的跪在朱影龍修長的背影身後三尺處,不敢擡頭道。

“這就好,朕讓你留意的事情辦的怎麼樣了?”朱影龍緩緩的問道,手中的摺扇輕輕的摺疊起來。

“回稟皇上,經過這幾個月的老臣的觀察,福王的確跟外面的還有些聯繫,雖然老臣的遭遇與他相同,但他似乎並沒有完全相信老臣。”蜀王朱至澍緊張的道。

“那你都查到些什麼了?”

“老臣查到福王跟幾位王爺都有聯絡,但他們之間有什麼秘密老臣卻不得而知。”

“說,都是那幾位王爺?”

“瑞王、惠王、還有桂王這三位王爺聯絡的最多,最近還有潞王和唐王兩位王爺也有聯繫。”蜀王朱直澍忙回答道。

“果然是蛇鼠一窩,都湊到一塊了!”朱影龍冷笑道,要不是自己故意的讓人開了一道口子,憑福王圈禁的待遇又怎麼會能對外聯繫呢?

“蜀王叔認爲這幾位王叔是不是都是聯絡感情,敘敘兄弟情誼呢?”

“這個,這個老臣不知道……”雖然外面天氣很炎熱,但這間密室是特殊製造的,四周的牆壁之中灌滿了冰水,室內的溫度非常的涼爽,而此時低着頭的蜀王朱至澍額頭上居然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蜀王叔真的不知道嗎?”朱影龍的聲音加重了三分,直把跪在地上的蜀王朱至澍駭的喘不過起來。

“老臣,老臣……”剛纔的細密的汗珠如今一下子變得黃豆大了,並且前後襟都溼透了。

“蜀王叔想不想回四川呀?”

“想,不想!”蜀王朱至澍一驚之下,連忙反口道。

朱影龍嘿嘿一笑道:“朕知道你想,而且朕還可以答應你,讓你風風光光的回去做你的逍遙王爺,但是呢,你必須幫朕做一件事。”

“什麼事?”相比於那還在囚禁之中落魄福王的承諾,眼前這位可是貨真價實的皇帝,況且他知道那些人的是鬥不過眼前這位年輕狠辣的皇帝的。

“朕要幫朕將這些叛逆反賊一網打盡,你可做得到?”朱影龍笑着道。

朱影龍此時的笑容在蜀王朱至澍的眼裡可是比兩把鋒利的刀還要厲害,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你聽好了,這次的行動代號是‘獵王’,朕在他們身邊都有臥底,而你的任務就是取得他們的信任,將他們具體起事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多少人馬給朕搞清楚,現在外面世道這麼『亂』,正是成就大業的好時機,蜀王叔?”朱影龍長笑一聲離開密室。

剩下密室中的蜀王朱至澍一下子癱倒在地,一絲力氣都耗幹了。

第12章 東林黨(二)第6章 圍困南京(四)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9章 後金妥協(一)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5章 刺客現身(六)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4章 雙賢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2章 兵臨城下(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4章 破冰之舉(二)第14章 年關(一)第10章 湘西風雲(一)第12章 演變(一)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10章 湘西風雲(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8章 日審(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4章 脫身(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7章 南下(二)第2章 人才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5章 刺客現身(一)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3章 故人(二)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10章 戰局(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三)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8章 順帝之璽(一)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3章 藍家兄妹(三)第11章 琉球行省(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4章 敲詐鹽商(一)第2章 遭受軟禁(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1章 甦醒第10章 戰局(一)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4章 真相(三)第4章 真相(一)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10章 浴火鳳凰(三)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12章 演變(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9章 微服南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