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土地法(四)

諸葛清家中值錢的也就是那些草藥,除去今天賣出去的,還有十幾斤的庫存,都是些沒有晾乾或者是比較罕有的草藥,捨不得便宜賣給那吃人不吐骨頭的杜掌櫃,還有的就是十來斤肉乾,這是他們這一路上的乾糧,也是諸葛清山上打獵一下子吃不了醃製並曬乾的。

三人計劃先走出賀蘭山區,向南翻過長城,先進入大明境內,然後東渡黃河,返回中原。

這條路也差不多是當年諸葛清夫婦出關避難所走過的路線,因此相對來說走這條路更有把握,但是二十年都過去了,中原已經物是人非了。

賀蘭山脈自古以來就是橫檔在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遊牧民族想衝破賀蘭山脈的阻攔,進入中原花花世界,而漢人王朝無時無刻不想着踏破賀蘭山闕,將遊牧民族征服,這樣一道天然屏障下不知道埋着多少兩族士兵屍骨,因此賀蘭山雖然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擊毀壞,但它始終是綠的,偉大的。

一夜之間,諸葛清老夫婦倆居然人去樓空,值錢的,吃的和穿的幾乎都被帶走了,杜掌櫃感覺到頭皮有些發麻,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惹下一個大麻煩了,多年的相人之術告訴他,在諸葛清身邊的那個年輕人不是普通人,很有可能就是將來要自己命的人,現在人家已經遠遁,希望他永遠都不要回來。

當然,這是杜掌櫃一廂情願的想法,起碼現在他還是安全的,這塊地方,他還是天!

道路的崎嶇難走出乎多爾袞的想象,當他們三人相互護持的來到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黃河邊上的時候,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隨身攜帶的肉乾、饅頭乾糧之類的東西已經差不多吃完了。

當然,如果沒有熟悉山情道路的諸葛清,他們三人就是再花雙倍的時間也未必能走出這賀蘭山脈。

“伯父,我到前面去看一看有沒有渡船,你們二老先在這兒休息一下。”爲了隱瞞多爾袞蒙古人的身份,到了大明境內,多爾袞便以諸葛清子侄的身份相稱,一路上也不會惹人懷疑。

“也好,朵爾,你小心一些,千萬不可與人爭執。”諸葛清不放心的囑咐道。

“伯父放心好了,吃一塹長一智,這麼大教訓,朵爾豈能再犯糊塗。”多爾袞忙應道。

也是多爾袞三人的運氣,正好一艘漁船破浪而來,離多爾袞所立的岸邊也就十幾米的距離。

“船家,船家……”多爾袞大喜之下,脫下自己身上的褂子興奮的揮舞着。

浪濤拍案,儘管多爾袞的叫喊聲非常之大,但還是讓其掩蓋掉七八分,幸好的是船上的人聽見了他的呼喊,一個鬍鬚灰白的漁農鑽出艙門,高聲喊道:“你們是什麼人,怎麼會在這裡?”

多爾袞馬上意識到這裡並不是市集馬頭,定是個罕有人跡的地方,忙道:“我是從賀蘭山那邊過來的,同行的還有兩位老人,他們是我的親人,我們被當地的惡霸逼的無處安身,逃了出來,希望能回到故土安身,這裡荒無人煙,還請船家能行個方便?”

船上的人大概明白了多爾袞的意思,老百姓就是淳樸善於助人,馬上多爾袞耳際就傳來斷斷續續的聲音,意思是他們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多爾袞所立之處水流速度太快,不好停船,讓他們到前面三路出的一處水灘,那裡水流速度不快,船也容易靠岸。

多爾袞大喜之下,連忙回去將這個消息告訴諸葛清夫婦,在多爾袞的攙扶下,諸葛清老夫婦兩向前走了三里路,終於到了船上老漁農說的那個地方,而人家的船已經靠岸等候他們一段時間了。

漁船很小,三個人上去已經很勉強了,還不說船上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剛纔對多爾袞喊話的老漁農,另一個則是老漁農的兒子。

老漁農一家很是熱情好客,不但拿出了船上的好酒,還取出了他們下酒的菜餚,邀請三人一起吃。

多爾袞生在帝王之家,如何瞭解這民間的疾苦,要說這碗裡的劣酒他以前可是一滴都喝不下,現在卻是甘之如飴,還有那醃製的魚乾,味道比山珍海味差遠了,現在卻讓他嚼的津津有味。

三碗水酒下肚,諸葛清就跟那老漁農稱兄道弟起來,那親熱勁就跟多年未見面的親兄弟沒什麼兩樣,多爾袞心道,也許他們都是漢人,自然能一下子聊到一塊去,想起自己的身份,多爾袞不僅有些黯然,這段時間,他遠離權力,遠離的戰爭,卻發現自己的心前所未有的輕鬆愜意,有時候他真想,做個普通人真好,簡單的心情,簡單的生活,只可惜自己未必能放下權力和仇恨。

從老漁農的嘴裡瞭解道這裡是大明的寧夏衛和寧夏中衛的駐防處,西面是西寧衛和涼州衛,南面是慶陽府,東面是延安府,不過這些所謂的衛所已經被朝廷裁撤,這裡到西邊嘉峪關現在都是大明西北軍區的地盤,前面一陣子裁軍改革可是亂了好一陣子,殺了好些個不聽王命,造反的軍官,現在纔算平靜下來了。

說起那殺人砍頭的情形老漁夫的兒子可興奮不已,在他的眼裡這些人早就該殺了,這些當官的根本就不能算是官了,他們比土匪還可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行刑那天可是人山人海,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諸葛清遠離故國二十多年了,迫切的需要了解大明的現狀,因此聊的十分投機,而多爾袞也抱着多瞭解大明的目的,聽的也是津津有味,不時的還閉目思考一下。

老漁農也差不多瞭解了諸葛清夫婦的過去,除了表示同情之外,還告訴了諸葛清夫婦一個震驚的消息,那就是如果他們回去的話,有可能會拿回原本屬於他們的東西,祖宅和藥園。

“這是真的嗎?“諸葛清激動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本來只是逼的沒有辦法纔回來,而且對失去的東西已經沒了念頭了,他們這次回來就像找給地方,平平靜靜的等死的那天,卻想不到上天居然給了他希望。

“朝廷頒佈了新土地法,只要是無主的土地,只要有人提出開墾,那先在衙門報備,拿到一張準地契,有了這張地契,就可以向朝廷申請種糧以及向銀行申請貸款,每年衙門都會派人覈實開墾情況以及糧食產量,在三年內除了口糧,所有糧食都必須上繳國庫以償還貸款,三年之後,那這種準地契去衙門換取新的地契,在償還了所有貸款之後,這塊地就永遠屬於你了,每年只需要繳納朝廷規定的稅金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是這塊地在三十年內不得準讓或者買賣,否則朝廷立刻回收回土地,而老哥你的情況呢,如果當初強行霸佔你藥園的那個人還在,那麼你可以去衙門直接告他,你放心好了,不要擔心他會報復你,現在的朝廷正在清查吏治,如果你們的縣官不理,你還可以越級上告,只要你說的都是真的,朝廷有法律,越級上告,若情況屬實並不加罪,並且越級上告所有費用將都有朝廷支出,如果那個人已經死了或者被官府嚴打了,那麼你只要有證據證明藥園是他強取豪奪的,那麼朝廷在確認事實之後,藥園便會發還給老哥,還會有一筆不小的補償。”老漁農喝的滿臉通紅道。

“變天了,難道真的是變天了,老天開眼了!”諸葛清激動的老淚縱橫,雖然他還不明白“銀行”、“貸款”還有“嚴打”究竟是什麼含義,但從老漁農激動脹紅的臉上看出,這是好事,絕對是好事。

多爾袞聽了之後是震動不已,雖然那個什麼新土地法他只聽道了一點點內容,但這一點點內容將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影響,實在是無法估量,如果以他對大明的瞭解,這無疑是給大明國內百姓一個巨大的定心丸,土地纔是百姓的根本,百姓有了土地,就有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多爾袞現在迫切的想要知道這個新土地法的全部內容,大明所施行的也是大金所需要的。

《新土地法》的頒佈是基於大明人口普查和土地清查丈量的完成這個基礎,雖然朱影龍知道土地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但具體是多少他並不知道,還有全國人口,他也只能從所知的歷史中大概的瞭解道一個數字,這個數字都還是後人推測的,究竟是多少他還是需要的,當然不可能精確的到個人,但起碼不要去臆測,經過四年的努力,清量全國土地也有了個數字,全國耕地在七百五十三萬頃左右,人口七千九百四十四萬,據朱影龍所知,這個時候世界人口約四億,大明人口占了五分之一,大明平均每人佔地約是10畝,這樣的比例比起後世來寬裕的多了,就算產量與後世比起來是十比一,這麼多土地出產也能養活所有大大明百姓了,當然了這都是理想話的狀態,事實上每年大明都有幾十萬人因爲飢餓而死,而明朝末期土地兼併相當嚴重,雖然這之前朱影龍也想過一些辦法讓一些人拿出土地來,還給百姓,但這都是治標不治本,而《新土地法》的出臺纔是治本的手段,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第一,開墾出更多的土地,讓農民耕種,第二,打擊並且抑制土地兼併,建立健全土地買賣制度,第三,對外擴張,獲得更多的土地來緩解國內的壓力,這三條在現階段是可行的,但第一條最大的壓力就是來之財政,第二條阻力來之各大王侯貴族以及土地主,他們這些人對對土地的看重有着近乎變態的執着,當然,也不能說他們不對,但是必須要把他們非法掠奪的土地給吐出來,這也是朱影龍的設置的底線,第三條,現階段只能小打小鬧,還不到時候。

《新土地法》規定,只要屬於大明境內的,凡是無主的土地包括山川、河流都屬於朝廷,屬於皇帝,在今後沒有朝廷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佔有或者開墾,觸犯者可處二十年以下監禁的處罰。

《新土地法》首次將土地進行了劃分,規定土地了用途,將土地分爲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爲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成立國土資源司,掛靠在農業部下,掌管全國土地的使用以及管理,全面採用新的地契,土地買賣徵收高額的契約稅,大力遏制土地兼併,打擊私下買賣土地,今後如果土地買賣都必須得到國土資源司或者其下屬國土資源衙門的批准,並加蓋國土資源司的印章,否則一切土地買賣都是無效的,朝廷將不承認買賣雙方的利益,私自買賣土地還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9章 上元燈節(三)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8章 日審(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11章 李香君(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4章 如瑩懷孕(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2章 兵臨城下(三)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5章 風暴第5章 真病(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9章 熊瑚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4章 雙賢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一)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9章 真假玉璽(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2章 創業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7章 刺客第11章 張嫣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7章 夜審(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7章 夜審(一)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6章 引蛇出洞(四)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11章 寧遠(一)第2章 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