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睡了李箐(一)

由於刺客一點線索都沒有留下,周淮安追查起來十分的困難,但也不是一點線索都沒有,由於當時追出去的十幾大內侍衛死在了忍者專用的撒菱之下,所以周淮安下令暗影全力調查各地的日本人,不管是商人、僧人還是以其他身份出現的,都在調查之列,這一調查,倒是讓他找到點蛛絲馬跡。

當週淮安將這個蛛絲馬跡寫成密摺呈報給朱影龍之時,朱影龍看了之後大驚失色,早道日本人亡我中華之心不死,果然不假。

周淮安綜合了各地日本商人還有僧人的奇怪的行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許多日本人每到一地,都會對當地的河流、湖泊、山川等等進行細緻的瞭解,繪製地圖,通過對這些日本人的調查,發現他們都有德川幕府的背景,而且他們的身份很可能就是忍者。

知道這些之後,朱影龍基本肯定刺殺自己的刺客估計跟忍者沒有多大的關係,他還要感謝這個刺客,不然他還不知道東面的那個不安分的鄰居早已經蠢蠢欲動了,都是自己太大意了原來的歷史裡,日本幕府時代是閉關鎖國的,想不到德川家光的野心也不小,豐臣秀吉的慘敗的教訓都拋到而後了。

看着這份密摺,朱影龍想起自己那個時空的北洋政府,日本提出免費來給中國測繪地圖的時候,愚蠢的北洋政府居然高興的不得了,興高采烈的將人家迎了進來,結果抗日戰爭士氣,日本人使用的軍用地圖居然比中國人自己的地圖還要精密的多,原因不多說,白癡的北洋政府以爲是天上掉餡兒餅,樂滋滋把狡猾兇殘的豺狼放了進來,禍害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慘痛的教訓就在眼前,朱影龍豈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過人家一番好心也不能浪費了,既然他們願意這麼做,索性就敞開來不聞不問,讓他們完成自己的使命好了,等他們完成的差不多,再收網也不遲,想必幕府在這上面要花不少銀子吧,換了自己來做,也要花許多銀子,何不坐享其成呢?

於是朱影龍密令周淮安可以返回京城了,刺客的事情等於斷了線索,被日本忍者引入了歧途,需要重新找線索,慢慢的查好了。

以日本人的精明和殘忍,朱影龍可以肯定殺了自己十幾個大內侍衛的忍者早已經切腹自殺了,他們犯下了這樣愚蠢的錯誤,下場只有一個,就算追查下去,得到的也就是這個結果。

怎麼處置福王是朱影龍真正頭疼的事情,照理說以他的罪行,千刀萬剮都不爲過,但偏偏他是自己這副身軀的親叔叔,儒家向來講究孝道。以仁孝治國一向被稱之爲王道,就是造反這樣的大罪,也不過賜一杯鴆酒或者三尺白綾而已,所以福王殺是殺不得,難道學清朝的皇帝那樣,將其圈禁起來,就當是豬一樣的養着,直到死亡?

思來想去,還是圈禁好,白山黑水出來的人民還是有些智慧的,要不好像有明一朝以前,好像沒有出現“圈禁”這麼個名詞來呢?

“圈禁?”當朱影龍第二天上朝將這個處置決定拋出來的時候,所有文武百官都張目瞠舌了。

“皇上聖明,如此一來既成全了皇上仁孝之德,又彰顯不徇私情之名,實乃古往今來之仁德聖明之君主也!”

內閣首輔韓爌這麼一帶頭,下面的官員們還不跟着大頌其詞,這樣一來,既成全了朱影龍仁孝天子的美名,又處置了福王,還了洛陽一地百姓一個公道,民心有了,錢也有了,名聲也有了,那些反對皇上對福王處以極刑的公卿大臣們也都鬆了一口氣,福王都只是圈禁,不殺頭,自己犯的那些事,萬一哪一天東窗事發了,自然也會從輕處理了。

朱影龍對這些人的心理是相當的清楚,官場之中人心複雜,和各式各樣的潛在的規則多如牛毛,不要以爲有福王樣板案例在前,你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朕還有招數沒出呢,到時候可別撞上槍口,否則讓你哭都找不到墳頭。

福王的事情算是了了,最開心的是戶部尚書孫慎行了,福王的財產都充公進了國庫了,這下子戶部總算能喘口氣了。

“啓稟皇上,金人已經答應互派常駐使臣,微臣與吏部尚書黃大人商議了一下,認爲要派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充任。”理藩院尚書劉鴻訓出列奏請道。

“哦,皇太極到答應的挺痛快!”朱影龍嘴角微翹笑道。

“據微臣所知,是范文程極力促成這件事情的。”劉鴻訓解釋道。

“范文程是個人才,只可惜不能爲朕所用!”朱影龍頗爲惋惜道,范文程投靠金人,爲金人賣命,後世之人都罵他是漢奸,可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國家深深失望之時,一腔抱負沒有了施展,那種痛苦是何等之大,范文程也算的上是曲線救國了,雖然歷史的侷限性,他不能看透一個落後文明領導先進文明帶來巨大危害,但他的才能是不能抹殺的,客觀正確的評價古人,而不是盲目的冠以“漢奸”之名,就肆意的貶低侮辱,人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此等賣身投靠蠻夷之人,皇上還……”

“好了,朕還分得清是非忠奸,理藩院和吏部再商議一下,挑幾個人,遞個條陳上來,附上履歷,朕斟酌一下人選就是了。”

“微臣遵旨!”理藩院尚書劉鴻訓和吏部尚書黃尊素同時躬身入列。

待他們呈上常駐盛京使臣人選之時,朱影龍發現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陳新甲,原來歷史上崇禎十三年,這位仁兄進位兵部尚書。崇密使他與清兵圖和議,後來因泄露消息,輿論大譁,崇禎皇帝只能拿他來頂缸,成了犧牲品,實爲可惜。只不過他的品級似乎低了些,遂點了成基命爲正使,陳新甲爲副使,並且囑咐兩人先到理藩院學習一下子,然後再去盛京(瀋陽)履行職責。

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9章 微服南巡(六)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6章 特種作戰(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12章 東林黨(二)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7章 夜審(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9章 突病(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7章 絕代雙嬌(三)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1章 武昌戰役(二)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10章 梟雄遲暮(五)第8章 破臉(一)第8章 破臉(一)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3章 故人(二)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4章 迫從(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1章 開封第7章 李瑤情動(二)第9章 海蘭珠(一)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9章 後金妥協(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3章 杭州大捷(四)新書發佈了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9章 突病(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4章 如瑩懷孕(二)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6章 圍困南京(二)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8章 破臉(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4章 脫身(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6章 探監第8章 整風運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