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東西夾擊(二)

尊素也是內閣大臣,嫣紅暗示的這個方法實在是太過算有心也沒有這個膽量作主,其中厲害關係還需要仔細斟酌,他也是個知進退之人,不是那種犟驢子脾氣,這會兒見皇上肯定是見不到了,於是紅着眼睛匆忙告退而去,這件事得和其他幾位閣臣去商議商議,統一了意見才行,最終還是要得到皇上首肯才行,一個頭兩個大呀,皇上呀皇上,究竟是你少不更事呢,還是年少衝動呢?

黃尊素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心中念道,切莫枉自揣度聖意,皇上做事向來都是天馬行空,根本就把不住他的脈搏,只有等事情做成了,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像不聲不響的收復了錦州,逼得皇太極簽訂了和平協議,都是皇上暗中策劃的,六部和內閣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完全由軍機閣操辦的,這也難怪,誰知道朝廷有沒有後金收買的奸細,萬一泄漏了計劃,不是大獲全勝,而是全軍覆沒了,黃尊素匆忙往文淵閣趕過去,內閣大臣又是各部尚書,每天都要先去內閣開個小短會的,然後願意會各部衙門辦公就回各部衙門,不回各部衙門的,文淵閣單獨給各部大人設了辦公的單間,互不打擾,算的上是帝國的權力中樞了,與之對應的是武英閣,那邊可比這邊清靜許多了,但新軍的整編、訓練、新式軍服、兵器的督造工作也不輕,大都去現場辦公去了,原來的中書科,現在的秘書處被朱影龍下旨設在了武英閣裡面,原來的中書舍人還有六科給事中這一類的官員基本上成了內閣和軍機閣各大臣的秘書了。

“黃大人,黃大人。可找到你了!”黃尊素剛都到半路上,就碰到了不住地朝他招手的刑部尚書楊鶴。

黃尊素唯有放下心中思緒快步向前,抱拳道:“原來是楊大人,爲何如此急呼黃某呀?”

楊鶴苦笑的掏出幾分奏摺塞到黃尊素的手上,黃尊素頓時不解,一臉困惑的問道:“楊大人,你這是何故?”

“黃大人,你看看吧,都是要官的摺子,都要到我這刑部來了!”楊鶴無奈的道。

黃尊素哪有看這些奏摺的心思。隨手一攏,就收了起來道:“皇上這次是鐵了心的要整頓官場了,你我做臣子的應該想想辦法度過難關纔是。”

“黃大人,楊某說句大不敬地話,皇上這樣搞下去,遲早會天怒人怨的,堂堂一縣、一府之尊居然剝奪了審案、斷案的權力,千百年來那朝皇帝能幹出這樣荒唐的事情?”楊鶴有些怨氣道。

黃尊素頓時心中一緊,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仔細斟酌了一下道:“楊大人。你身爲刑部尚書,如果讓你去徵稅,你說你能去幹嗎?”

“黃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楊鶴知道黃尊素是皇上的嫡系老人。這纔來探一探口風的。

“一縣之令,那是要治理牧守一方百姓,興水利,通商賈。多少事情要等着他去做,審案、斷案這種事情只需要專門通刑律的專門人才來做就可以了。”黃尊素解釋道。

“自古以來,審案、查案、斷案。洗冤禁暴就是一方父母官該做的事情。這是千百年來的祖法。這個皇上難道不知道嗎?”楊鶴猶自不滿的道。

“荒唐,誰說皇上不知道地。洗冤禁暴自然是一方父母官該做的事情,皇上又沒有下旨不讓他們做呀,皇上的深意楊大人居然一點都不明白,就在這裡胡亂猜測!”兩人的談話正好被從後面趕上來地戶部尚書孫慎行聽見了,忍不住出口斥了一句。

“那孫大人你有什麼高見呢?”楊鶴與孫慎行有些不合,聽到他居然罵他“荒唐”,心中頓時有氣,但還是強行忍住了,冷冷的問道。

“皇上的用意不是讓這些縣令只會查案、審案、斷案,要的是他們想盡辦法使得地方百姓富足繁榮,這纔是皇上爲什麼將他們查案,審案和斷案權力下放給底下地專門的官吏真正的原因,衡量一個縣令政績地好壞已經不是單純地看他是不是清廉,能不能護佑一方百姓,還有他收上來地稅是不是足額,還要看他能不能搞活地方經濟,知人善用,使得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百姓有錢,朝廷就有錢,朝廷有錢了,國家就會強大!”孫慎行道,“如果一個縣令上任三年了,查案,審案,斷案沒有任何的差錯,但這個縣卻還是三年來一點樣子都沒有變,百姓還是那樣地窮困,這樣的縣令,做的再好,朝廷賦予他查案、斷案、審案的權力有什麼意義呢,與替朝廷牧守教化富裕一方百姓的重任比一比,這個審案,斷案之權孰輕孰重,楊大人,這難道你都不能掂量出來嗎?”

“搞活地方經濟?”楊鶴愣住了,他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呢?“孫大人,這個搞活地方經濟是什麼意思?”

“楊大人,你有空還是去太學見識一下吧,皇上早已下旨讓六部的官員都去授課的,唯獨您這位刑部尚書大人可是沒去過呀,說不定你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黃尊素拍了楊鶴一下肩膀道,他管着吏部,又是潛邸的老人,自然知道這些新名詞了,不然早就反對皇上搞改革了,早就通氣好了。

楊鶴頓時被這麼一拍嚇了一條,他怎麼把這件事給忘記了,這可是不尊聖旨,要是被御史言官們知道了,參他一本,被人藉機發難可就麻煩大了,少不得也要罰一個月的俸祿。

趕緊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對黃尊素可勁兒說了幾句感謝的話。

朱影龍還不知道,如今的太學已經炒翻天了,堅持朱程理學的一派和反對朱程理學的一派大打口水仗,反對朱程理學的一派大揪朱熹的老底,罵其爲道貌岸然的僞君子,泯滅人性,怒斥“存天理,滅人慾”爲歪理學說,連孔老夫夫子都說“食色,性也”,他朱熹憑什麼要滅人慾?堅持朱程理學的人則罵反對朱程理學的人數典忘祖,雙方鬧的不可開交,口誅筆伐,吐沫橫飛,如果不是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兩派真的要混戰起來,而挑起這場混戰的始作俑着正是黃宗羲、魏學廉等人,其實他們也是在皇帝的授意下才這麼幹的,新的名詞,新的觀點不斷涌現,幾百年了,學術上都沒有這麼熱鬧國了,哪裡知道會鬧的這麼大,從太學蔓延到北京、清華兩所大學,那裡人多力量大,更是成爲了主戰場,朱影龍出一個昏招,但也算的是一個妙招,那就是進兩所大學就讀的舉子們朝廷各個兩所大學三年一次各二十名直接拔貢的名額,這不要命了,本來還在觀望的舉子一下子蜂擁而至,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師全是國家幹部,那以後仕途還不是一番風順,不到三天,兩所大學就圓滿的完成了招生任務,沒有考上的,或者提前離開的簡直是捶胸頓足,因爲只要進去了,就有希望!

可是進去的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二十個明額是不那麼容易拿的,一旦進去了,必須學完四年,三年後如果你考中進士,可以提前畢業,但如果烤不中,嘿嘿,如果你拿不到大學的畢業證書,嘿嘿,以後參加科舉你甭想中了,這是潛規則!

這場風波而且很快就波及到整個大明官場,拉開了對朱程理學的全面討伐,而黃宗羲等人則以後被尊稱爲帝國思想啓蒙運動的傑出代表,思想家的頭銜已經是跑不掉了。

而在這個時候朱影龍這個做皇帝的幕後黑手不能不拉一把處於劣勢的黃宗羲等人,畢竟先進真確的思想要發展壯大必然要受到舊有的思想的眼中摧殘,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力量在後面撐着的話,恐怕朱影龍的思想改良運動要胎死腹中了,所以他將戶部報上來的所有請貞節旌表的摺子全部留中不發,說是派官員下去核實,等覈實完畢朝廷自然會頒給貞節牌坊的,同時下旨,喪夫的寡婦自己想改嫁,任何人都沒有權力阻止,但改嫁不能帶走在原夫家生養的子女,而且還要每月付給贍養的費用,直至成人,如果夫家允許或者已經沒有家人的情況下,這纔可以帶走子女撫養,同時如果原夫家只剩下公婆者,改嫁之媳婦必須撫養送終,所生之子女一視同仁,否則朝廷嚴懲不貸!

這道旨意一下,天下譁然,這道看似沒有什麼特別意思的聖旨,也在處處維護原夫家的利益,實際上是鼓勵寡婦再嫁,矛頭直指朱程理學當中核心一道思想“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朱影龍知道自己雖然發了這道聖旨,字面上那些清流,朱子學徒們還不能拿他怎麼樣,反正大明律上面沒有哪一條說寡婦是不可以改嫁的,只是說通姦有罪,沒有說寡婦改嫁也有罪的,再說了朕的這道聖旨哪一條不是按照孝道來寫的?朕還可以說這是讓寡婦們改嫁之時要慎重考慮一下呢,因爲改嫁之後,她的負擔就更加大了,可以說改嫁是寡婦的災難,清流們也不是傻瓜,自然看得出這份聖旨的用心所在,鬧當然會要鬧了,但明知道皇上聖旨裡面的真正意圖,可就是沒有辦法,還好,朱程理學在明朝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還有不少進步的思想家、儒學家幫着搖旗吶喊,這才讓黃宗羲等人的這杆子旗豎了起來。

這種新舊思想激烈的碰撞遲早是要碰出火花來的,流血是肯定的,朱影龍早就想到了,只不過自己站在暗處,有人背黑鍋,明升暗降每個皇帝都會這一招,明降暗升可就不是所有皇帝都會玩的,黃尊素、魏學廉、楊之易這些人都是要貶的,而且是貶的越遠越好,朱影龍要的是這顆種子冒出來,這已經足夠了,這也是對他們這些人的一種保護,來日方長嘛!

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4章 脫身(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6章 伏屍千里(三)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3章 揭開謎底(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8章 倭寇(一)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1章 停戰和談(一)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7章 條件(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8章 順帝之璽(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4章 原來是你(三)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5章 風暴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9章 微服南巡(九)第9章 海蘭珠(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6章 獻身(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第7章 條件(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2章 朱恭枵(一)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7章 條件(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一)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8章 順帝之璽(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9章 血戰(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7章 有鳳來儀(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三)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2章 出關(二)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9章 突病(二)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4章 攤丁入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