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簽訂協議(一)

PS:新書《風魔》衝榜中,請喜歡長風,喜歡《明帝》的讀者將推薦票投到《風魔》那邊去吧,兄弟感激不盡了,作者推薦下面有鏈接的。

……

談判桌上,讓劉鴻訓等明朝的談判官員見識到了范文程這位大金國第一漢臣,漢人當中最大的漢奸的口才和學識,不愧是名人之後,風範、才學都讓劉鴻訓等人佩服不已,只是有的更是深深的惋惜,爲何這樣的人才卻甘願做金人的走狗,不能爲朝廷所用呢?“

范文程可是爲了這次談判做了精心準備的,相比而言,劉鴻訓等人剛從寧遠趕到錦州,雖然先前幾個月的工作也做的不錯,但還是沒有人家準備的充分,本來談判的主動權在自己手裡,但第一天下來,范文程主動提出放棄撤出皮島駐軍以及一系列的修改條款,談判桌上的主動權似乎被范文程抓到手裡。

經過連夜緊急磋商,劉鴻訓等三人仔細研究了范文程提出的改進協議條款,拿出針對的計策來。

范文程改進條款中,原先皇太極親自擬定的十條,因爲袁崇煥的去職,剔除皮島駐軍問題,又變成了八條,在這八條的基礎上,范文程提出,錦州明廷駐軍不可超過兩萬,駐軍過多容易引起雙方不必要的摩擦,這是赤裸裸干涉別國內政,不過劉鴻訓等人也提出一條,遼陽城內的駐軍也不可超過這個數字,否則也視爲後金方面有意挑釁;第二,明廷必須將被俘的八旗將士放還,作爲條件,後金許諾放還同樣數量的明軍俘虜,不足之數,以願意迴歸中原的百姓代替,這個條件不算苛刻,劉鴻訓代表朝廷原則上同意了這條。第三條,范文程提出大金可以對明廷稱臣,但不納貢,同時放棄對明廷索求的賠償,劉鴻訓堅決不同意,哪有做臣子的不向自己的主君納貢的,最起碼也要象徵性的給一點,朝廷到時候回賜的多一點就可以了,這涉及原則問題,雙方各不讓步。

既然雙方都有誠意,這一次談判的進展迅速,不到五天,雙方就通商貿易、朝貢、冊封、俘虜交換等方面達成了一致意見,就剩下邊界劃分和邊境駐軍這兩條上面雙方還有些分歧,最後范文程和劉鴻訓兩人同時向自己的主子請示,最後艱難達成了錦州、遼陽各駐軍兩萬五千,兩國的邊境以盤山爲界,納貢問題上,皇太極主動讓步了,每年後金嚮明廷進貢東珠十顆,貂皮一百張,人蔘百斤,等等不一列舉,明廷回賜白銀一千兩,黃金五百兩,其他珠寶玉器各不等。如此,歷時半年多的明、金談判終於有了一個結果出來了。

剩下的就是簽訂了,如果這份協議得到雙發主君的同意,協議就立刻可以簽訂了,范文程和劉鴻訓各自將協議的草本寫成奏摺快馬送給各自的君主。

朱影龍接到劉鴻訓奏上來的協議草本的時候,崇禎元年禮部春闈考試已經結束,正在緊張的閱卷中,爲了防止閱卷官作弊,這每給考生的試卷都是讓專人謄寫一份,編號,送到閱卷官處,雖然這樣做耗時耗力,但也減少官員作弊的可能,體現了一種公平的原則,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末,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從考生進場到閱卷官閱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矩和制度,算起來也是幾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只是這考試的內容越來越僵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埋沒了許許多多才華橫溢的人才,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朱影龍仔細審閱了協議的草本,覺得還算公平,與自己的願意雖然有些出入,但目下也只能這樣了,召集內閣、軍機閣的幾位大臣商議了一下,先是通報了朝廷收復錦州的消息,然後將這份草本協議亮了出來,讓內閣、軍機閣各大臣都看了一下,綜合了一下意見,遼東能給解決戰禍,實屬不易,因此也沒什麼人當面提出來反對簽署這份協議。

既然內閣大臣們都沒有意見,那朱影龍當即在劉鴻訓的奏摺上硃筆寫下“同意簽約”四個紅色大字,然後讓人用六百里快馬送回。

皇太極對范文程全權信任,他送上來的協議草本一目十行的看過之後,當即也做出了跟朱影龍差不多的決定。

於是這份後世史學家稱之爲“錦州協定”的協議便正式簽訂,接下來,朱影龍和皇太極都同時昭告天下,明、金兩國從現在開始和平相處,不打仗了,消息傳來,不僅僅是明朝的百姓歡呼雀躍,就連金人自己內心也是沾沾自喜,戰爭是要死人的,誰願意自家親人去死呢?

至於協議以外的東西,就不足以爲外人猜測了,阿濟格被釋放回盛京,雖然也是協議中寫明的,但換的他的平安卻是另外一件東西,一件皇太極很不樂意拿出來的,可以猜到這件東西是多麼的重要的了。

因爲袁崇煥去職,後金放棄了懲治戰爭挑起者袁崇煥這一條,而袁崇煥是被朱影龍以丟失錦州的罪名罷職的,其實這根本不關袁崇煥的事情,他還沒有上任之前,錦州已經淪陷了,這個責任也輪不到他來負,朱影龍也就是找了這麼一個牽強的不得了的理由把他給罷了,迷惑了皇太極一下,實際上朱影龍根本是想召回袁崇煥見他一見,實際上就是回京述職順便療養一下,在遼東苦了大半年了,朝廷可不能讓這樣的功臣把身體給累垮了。

袁崇煥自給兒卻不知道,爲了把戲演的逼真,熊廷弼硬是忍住了,沒有對袁崇煥告訴實情,走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讓袁崇煥以朝廷大局爲重的話,更是讓他一個一心報國的熱血男兒流下了兩串心酸的淚水,朝廷需要遼東和平,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自己就是那個需要犧牲的人,這一些袁崇煥心中如明鏡一般,以至於馬進山海關,素來身體硬朗的袁崇煥一下子病倒了。

山海關總兵祖大壽得知袁崇煥病倒,當即派人將其接入自己的總兵府,派人細心照料,一邊卻給朝廷上了一道爲袁崇煥辯護的摺子,懇請朝廷繼續把袁崇煥留在遼東。

這份摺子朱影龍當然是看到了,不過爲了大局,朱影龍不得不狠下心來,壓着一直沒有批覆,直到熊廷弼攻陷錦州的消息傳來,這才批覆讓祖大壽派一隊精兵護送袁崇煥進京,朱影龍更是下令讓太醫院院使盧煥章親自前往一路看護。

病中的袁崇煥這才明白朝廷的真正用意,本來沉重的病情得到了盧煥章的醫治,加上知曉了朝廷和皇上故意罷自己的職迷惑皇太極,心中的那顆疙瘩也就消失了無影無蹤,同時也爲今上的計謀智慧感到日益心驚,眼前不斷的浮現出當初這位還是信王的皇上偷偷的隻身前往遼東,對着自己侃侃而談,自信鎮定的神態,心道,難怪熊大哥那個時候會與自己割袍斷義而甘心效命於當今皇上,熊廷弼的秉性他很瞭解,一個救命之恩是不會讓他放棄心中的大義的,他連大義都放棄了,這就說明他認定了當今的皇上是一個有道的明君,在寧遠的時候總是被軍政事務纏身,現在生病了,反而有時間可以深思一些問題了。

;

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1章 沅州之爭(二)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11章 實業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章 風雨飄搖(一)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五)第4章 如瑩懷孕(二)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7章 班師返京(一)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8章 日審(一)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5章 刺客現身(六)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1章 開封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3章 來信(二)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10章 簽訂協議(二)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7章 刺客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2章 出關(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3章 聖姑(一)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4章 真相(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8章 救人第7章 條件(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3章 誣陷離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