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兩個朝廷(一)

“老爺,您真的要去嗎?”綏遠巡撫衙門後堂,巡撫朱童蒙的一個老家院雙目渾濁,背已經彎曲,緊張的問道。

綏遠巡撫朱童蒙長嘆一口氣,神情堅定道:“世人都把我歸於閹黨一系,可能有多少人知道我的一番苦心呀,我也向剛正不阿,我也想不同流合污,但這麼做,到頭來苦的還是百姓呀,只要能讓綏遠的百姓過上一點平穩的日子,我朱童蒙個人的名聲有算的了什麼呢,哪怕就是背上千古的罵名,我也在所不惜!”

“老爺苦心,老奴明白,但此去京城,老爺恐怕將有性命之憂,老爺還是三思而後行呀!”老家院固執的勸說道。

“你不懂的,這是皇上在試探我,我如果不去,恐怕不僅僅是性命之憂了。”朱童蒙蔚然嘆息道。

“天高皇帝遠,再說了,魏公公不是帶着先帝的親生的皇子出京城嗎,這天下還是不是由信王坐還不一定呢,老爺犯不着以身犯險,況魏公公那兒……”

老家院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朱童蒙猛的訓斥了一句道:“你懂什麼,你一個小小的下人就敢妄言廢立,魏忠賢能在南京撐上幾年就不錯了,據我所知,魏忠賢曾百般想整死當今皇上,結果呢,還不是被當今皇上給趕出京城了。”

“可老奴聽市井傳言,當今皇上的帝位是從他侄子手裡搶來的,並非正常繼位,除了京城,外頭許多督撫根本就不聽他的,您何必在這個時候出這個頭呢?”

朱童蒙心中惻然,老家院有這個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有多少人能看透這其中的厲害關係呢,當今皇上雖然不顯山露水的,卻暗中聚集了好幾個厲害人才,孫承宗不必說,六年,魏忠賢二次清洗東林黨之時,黃尊素等部分東林黨人失蹤,有的還明明確認死亡,現在卻都活生生的站在朝堂之上,這能說明什麼,說明當今皇上在做信王的時候就已經在積蓄力量了,他暗中救了這麼多的東林黨人,如今魏忠賢挾持小皇子正是去了江南,那是東林黨人的老巢,這麼一個大仇人來,他們會甘心的俯首聽命嗎?以魏忠賢陰毒殘忍的個性,恐怕會再來一次大的清洗,那麼他的末日就不遠了,反觀當今皇上安撫百姓不遺餘力,主動縮減大內開支,所作所爲都顯現出一個仁德謙厚之君的風範,如不是此,豈能讓孫承宗等人盡心輔助。

“啓稟皇上,綏遠巡撫朱童蒙接旨後已於九月初四離開綏遠,向京城進發。”周淮安給朱影龍帶了這個驚天喜報道。

“好,真是太好了!”朱影龍喜的在乾清宮西暖閣不住的來回走動,道:“朕要親自去迎他,朕要親自去迎他!”

“傳旨內閣,朱童蒙是朕一面旗,朕只誅殺首惡,從者視情形酌情定罪,凡閹逆從者只要能悔過自新,主動交出手中的各項權力,朕都可以既往不咎,你就按照朕這麼說的讓孫老院長他們先草召吧,到時候拿來給朕看一下,等朱童蒙一到京就正是昭告天下。”

“是皇上。”周淮安躬身退出了乾清宮西暖閣。

“皇上,您已經一天一夜都沒閤眼了,再這樣下去,身體可就熬壞了。”嫣紅這二十幾天偷偷的哭過好幾回了,以前的王爺飲食作息都很有規律根本用不着她操心,現在做了皇上,白天忙完了,晚上還要忙,這還不夠,批完摺子之後,天又亮了,又要上朝處理國事,休息的時間擠都擠不出來,看的嫣紅心疼的不得了。

“朕知道,這些天你也累壞了,等忙完這陣子,朕會好好休息一下子的,但是現在不行。”朱影龍一邊咬着嫣紅送來的點心,一邊低頭看奏摺道。

他現在看的是國子監的幾個監生聯名上的摺子,奏請他下令拆除天下魏忠賢的生祠,忽然間一個想法冒了出來,辛辛苦苦建造出來的東西就這麼毀滅了未免有些可惜,可不可以用作別的用途呢,有了這想法,立刻派人去將孫承宗請了過來。

“皇上打算把魏忠賢的生祠改成忠烈祠?”孫承宗聽了朱影龍這個想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錯!”這個想法來源於後世的紀念館的想法,朱影龍很是興奮,他一直找不到能激勵國人尚武精神的好辦法,眼下這個辦法倒是值得一行,於是對孫承宗解釋道:“將士們在邊關浴血奮戰,爲的是什麼呢,爲的是報效朝廷,爲的是保家衛國,他們犧牲在戰場之上,許多人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朝廷也只是給那麼僅有的一點點撫卹,找不到家人的或者沒有家人的連撫卹都給不了,這些人都是爲我大明江山穩固付出鮮血的忠烈之士,讀書人考取功名,爲的是爲朝廷建功立業,名傳千古,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難道不希望他們永遠被後人記住嗎?如果朝廷下令給他們修建忠烈祠,把他們的名字用刻在石碑上,留給後人瞻仰,孫老院長,你看朕的這個想法如何?”

孫承宗是知兵之人,他雖然是文人爲將,但他知道那些目不識丁的粗漢子內心的那種火熱的情懷,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光宗耀祖,聽完朱影龍這麼一說,他當即激動的熱淚盈眶,朱影龍這麼一做,得到的將會是全天下大明官兵的心,其影響將會無法估量。

一場改魏忠賢生祠爲忠烈祠之風爲此就拉開了,首先是京畿地區,朝廷先將魏忠賢的排位和神像都清了出來,當衆砸爛燒燬,然後改生祠爲“大明忠烈祠”,牌匾自然是朱影龍這個皇帝親手書寫的,雖然不怎麼樣,但這塊匾誰也都不合適,只有皇帝親手書寫才行,朱影龍知道這其中的含義,自然是當仁不讓親筆題字了。

御馬監縱火一案採納史可法的建議,經過三法司半公審之後,塗文輔和四個小太監被押赴菜市口斬首,成爲閹黨謀逆案第一個被斬首之人,縱火一案引起的民心不穩也逐漸平息下來。

周淮安戴罪立功,到也挖出了好幾個潛伏在京城的閹黨死硬份子,有幾個還擔着現任官職,通通被朱影龍關進大牢,能策反的策反,不能策反的只有先勞動改造了,朝廷現在這麼困難,也不能白養着他們。

;

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七)第9章 突病(二)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3章 來信(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8章 遭遇一戰(一)第9章 青城之戰(四)第1章 廢除八股(一)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4章 雙賢第3章 謎團(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4章 黔驢技窮(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8章 遭遇一戰(一)第8章 日審(二)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7章 開戰(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一)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新書發佈了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一)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2章 出關(二)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1章 寧遠(一)第8章 九·一八(三)第9章 勒索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2章 賜婚第9章 喋血龍王廟(四)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2章 人才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九)第4章 真相(五)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13章 來信(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10章 沈家兄妹(一)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7章 夜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