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生水起(二)

選中了黃道周並不等於放棄了楊鶴和陳楊美二人,陳揚美很好辦,因爲魏良卿的案子,陳楊美雖然升了官,但在刑部倍受排擠,很是不得志,新上任的刑部尚書楊寰更是處處針對他,朱影龍乾脆請旨把他調出了刑部,轉任信王府的右長史,反正魏忠賢已經認定這個陳揚美是自己的黨羽,乾脆就直接把人搞過來,魏忠賢氣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原來人在刑部還可以控制,現在人進了信王府,想要報復這個陳楊美就不那麼容易了。

陳楊美第一天到王府上任就暗暗心驚,信王府的守衛之嚴密比皇宮大內都不逞多讓,而且處處透着神秘,年紀輕輕的信王爺更加是鬼神莫測,面對權勢傾天的魏忠賢他都不曾有過畏懼之意,倒是對這個神秘的信王莫名其妙的產生了一個敬畏。

長史就相當於王府的總管,正五品的官職,王承恩是左長史,右長史一直空缺,左長史掌內府之事,右長史責掌外府之事,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以及陳謝、進獻表啓、書疏,長史都需要爲王奏上,所王有過,則詰長史之過,陳楊美有些惴惴不安,信王怎麼會單獨看中自己,還讓他出任王府長史呢?

陳揚美一進入王府,迎接他的是史可法,什麼都沒有說,交給他的是一份《保密條例》,上面詳細例擇了四十六條保密條則,這樣他一下子感覺到自己似乎進入了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他上任第一件任務就是把手中的《保密條例》背熟,並且牢記。

這僅僅是他掀開信王府神秘面紗的一角,好奇心是不分年齡大小的,陳揚美這個從縣令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官員如今已經五十四歲,但是他的好奇心一點不比年輕人小,單從這詳細列單的《保密條例》他就有預感,信王府這潭子水很深,自己要不要趟呢?陳揚美陷入了苦惱之中。

幾經掙扎之後,陳揚美還是最後忍不住誘惑,將那個《保密條例》四十六條拿出來研讀起來,越往下讀他越是心驚,朝廷都沒有這麼嚴密的保密措施,何以一個小小的信王府要搞的如此嚴密,難道信王他要造反不成?一想,信王沒有這個必要,皇上並無子嗣,如無意外,信王根本就能順位登基,但是他這麼做爲的是什麼呢?難道是爲了對付閹黨,天下人都知道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間接的死在信王的手上,兩人之間結成了死仇,東廠的密探無孔不入,信王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一想起信王入京後一連串的動作,他馬上就肯定了自己這個猜想,如果有信王登高振臂一呼,對付這些禍國殃民的閹人就有了強大的號召力,到時候不愁扳不到魏忠賢這個閹人,想到這裡,陳揚美嫉惡如仇的熱血開始燃燒,頓覺前途一片光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從從四品的刑部郎中到正五品的信王府右長史看似官職降了,手裡的權力更是少的可憐,但陳楊美現在反而不覺得委屈,反而有點重獲新生的感覺。

當陳揚美簽了《保密條例》正式成爲信王府的一員之後,慢慢的接觸到核心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想的實在太簡單了,信王的力量比他想象中的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他怎麼想到一個出宮不到兩年的少年王爺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聚了這麼龐大的能量,船已經上了,想下船已經是不可能了。

陳揚美的事情史可法處理的很好,對於新加入自己陣營的人要非常的慎重,就是像陳揚美這樣的人要更加慎重,剛正不阿的人有時候也是冥頑不靈的那種,萬跟孫慎行一個德行,這樣的人趁早把人請開,當然了,爲了保險起見,這個人是不會能活着走出王府的大門的。

臘月二十四,這天是朱影龍的生日也是朱由檢的生日,本來朱影龍只是想在府中陪熊瑚三女吃個飯,簡簡單單的也就算了,卻想不到天啓帝居然下旨鴻臚寺賜下了酒宴,搞的朱影龍措手不及,王府前更是熱鬧了一整天,送禮的人是絡繹不絕,不過都是派人送的,沒有一個是本人親自過來的,現在朝政還是魏忠賢把持着,但政治這東西說不準,信王現在是協理朝政,說不定過幾天就變成暫攝朝政,天啓帝一駕崩,他說不定就是下一任皇帝,人又不能走的太近,禮又不能不送,連天啓帝都下旨賞給了賞賜,下面的官員還不明白嗎?

還好晚上甜蜜的時光沒有人打攪,酒後情慾涌動,來了個雨露均沾,然後再來了一個大被同眠,疲累幸福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年關將至,王府裡開始忙碌起來了,大家都在忙,唯獨朱影龍一個人最閒,誰叫他是主子呢?

皇太極把議和的條件上做出了讓步,在政治上降格,把他列於明朝皇帝之下,高於明臣之上。經濟上,將上次所提各項“禮物”均減半,但是天啓帝已經對袁崇煥的議和產生不滿,朝中一些大臣對後金的威脅根本就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認爲一個小小的後金,人口不足百萬,這個時候提議放棄遼東的大臣意見頓時站了上風,後金提出的疆界也正是山海關以北,那塊不毛之地給了也就給了,收縮兵力防守山海關一線不是很好嗎?

這些討論,朱影龍通常都插不上嘴的,他的口才比這些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大臣相差太遠了,說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引經據典,正懷疑他們根本就是在顯擺什麼,完全把國家大事當作兒戲,況且他實在沒有興趣加入他們的爭吵,如果是他,管它議和不議和的,先拖着再說,雖然是明朝主動提出議和,其實主動權還是在自己手上,費什麼吐沫在爭論議和還是不議和簡直就是不知所謂的表現,朱影龍很是討厭像溫體仁這樣沒有節氣,又沒有真才實學,就只會賣弄媚上的官員。

臘月二十八,朱影龍正在看王府一年來的收支賬目,忽然宮中來人,說皇后娘娘宣他入宮,這個時候皇后張嫣會找他幹什麼,按理說她早就知道自己跟田淑蘭之間的事情了,爲了避嫌疑,她有近一個月沒有入宮見她了,忙匆匆換上衣裳,出了王府往皇宮而去。

這次前來傳召的太監朱影龍更本就沒有見過,很是面生,自己都有一月未去坤寧宮,臨過年的,說不定真有事找自己,而且宮內太監更換頻繁這也是常見的,但他一入皇宮還是起了戒心,還好身邊還有一個王承恩和兩個心腹太監跟着。

“這位公公,我們走的可不是坤寧宮的方向?”朱影龍可是在紫禁城住過,皇宮大內的路他還是認識的,突然發現前面帶路的太監路走的方向不對,停下來疑惑的問道。

那宣召的太監咧嘴一笑,有點陰森道:“怎麼會不對呢,奴婢在宮裡都快十年了,從來就沒有走錯過路,娘娘這會兒不在坤寧宮,王爺還是跟着奴婢來吧。”

朱影龍頓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忙朝身邊的王承恩使了個眼色,自己雙手則悄然摸上了腰間的兩支火槍,警惕的看着四周,大冷天的,衣服穿的多,腰裡別了兩支火槍一點都看不出來,王承恩馬上領會了朱影龍的眼神,悄然用手勢指揮身旁的兩個小太監戒備。

不多時,那太監領着朱影龍來到了一座漆黑的大殿前。

“公公,你帶本王來這座漆黑的大殿幹什麼?”

那太監陰陰一笑道:“信王爺,皇后娘娘就在這座大殿之中等您。”

“這大殿黑漆漆的,皇后娘娘又這麼會在裡面呢?”夜色很黑,朱影龍沒能看到那太監陰險的笑容。

那太監上前推開大殿的門,朱影龍朝裡面望去,大殿之中似乎有個人站立其中,背影與張嫣到有幾分相似。

“王爺,皇后娘娘就在裡面等您,吩咐下來只讓您一個人進去。”那太監低首道。

“王爺,小心?”王承恩看出有點不對勁,警惕的看着那傳召的太監。

“本王一個人?爲何這大殿之中沒有點燈?”朱影龍心中已經隱約猜到這齣戲是誰在導演了,只是他想不到魏忠賢會出這樣昏招,居然用這樣的辦法對付自己,大殿之中的女人可能就是天啓帝某一個寵愛的妃子,自己這一進去,魏忠賢帶着天啓帝來一個捉姦在牀,這下自己這個王爺算是做到頭了,惑亂宮廷的罪名可大可小,要看是什麼人,自己可能不至於死,但名聲恐怕要毀於一旦了。

朱影龍趁那太監張開嘴準備回答,突然間擡起右腿,給了那傳召的太監一腳,將他踢入大殿之中,然後迅速的關上了大殿之門,忙招呼王承恩迅速離開,匆匆找了地方躲了起來,今晚這裡必是讓魏忠賢清場了,連一個侍衛都沒有。

果不其然,朱影龍等四人剛把身子藏好,魏忠賢帶着天啓帝的鑾駕過來了,近百名大內侍衛前呼後擁的,放在大殿門口停下,魏忠賢示意身邊一個太監上前拍開了大殿的門,侍衛們拿着火把衝了進去。

天啓帝看到的是一個太監居然跟自己寵愛的楊美人扭抱在一起,揚美人的臉上還掛着點點淚珠的痕跡。

“皇上,臣妾……是信王爺他……嗚嗚嗚……”楊美人見到天啓帝頓時哭的跟梨花帶雨似的,卻不曾發現跟自己扭抱在一起的根本就不是她口中所說的信王,而是一個已經嚇暈過去的太監,朱影龍遠遠的瞧了過去,還真是個美人,只是太可惜了,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就算今天自己進去了,她的下場也是很悲慘的,看來魏忠賢要除去自己之心不越來越迫切了。

天啓帝根本不看那揚美人一眼,狠狠的瞪了魏忠賢一眼,冷哼了一聲,盛怒之下,憤然帶着大內侍衛離去。

魏忠賢則傻眼的站在那裡,信王居然變成了太監,精心設計的惑亂宮闈的一出鬧劇就這樣結束了。

朱影龍驚出一身的冷汗,暗道好險,魏忠賢怎麼盡出這些下流的招數,這樣的招昏是昏了點,但它勝在防不勝防,稍不留神就掉進陷阱裡了,今天他就差點着了道了。

那個太監的命運就不用說了,他應該很快就消失在這個世界了,揚美人本來認爲自己是沒事的,但跟他扭抱的那個人不是信王朱由檢,而是一個太監,誰叫她在黑暗之中認錯了人呢?被賜了一條白棱,他的哥哥楊寰刑部尚書的屁股還沒做熱就被革職,而且是永不敘用,這已經是輕的了,不誅九族就不錯了。

;

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9章 熊瑚第8章 九·一八(四)第11章 周王(二)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2章 借刀殺人(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4章 大婚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9章 海蘭珠(一)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8章 交換(一)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7章 開戰(二)第3章 揭開謎底(五)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2章 兵臨城下(一)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9章 勒索第5章 風暴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11章 張嫣第5章 多爾袞(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12章 黃紅之爭(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7章 撲朔迷離(六)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8章 日審(三)第4章 真相(三)第9章 真假玉璽(二)第5章 血戰長江(六)第12章 喜事連連(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0章 誤入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3章 揭開謎底(五)新書發佈了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7章 班師返京(五)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14章 年關(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7章 劫色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8章 日審(四)第5章 真病(二)第4章 挑撥(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6章 獻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