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中)

李福達低着頭,盤算了一下。

這才低聲道:“誠公,若是春闈前倒是可以做到……”

“只是要完全的話,恐怕還是有些困難。”

張誠眯着眼,微微的點了點頭。

“咱家也知道這事兒太急迫了,可時間不等人啊……”

其實老張確實也是沒轍了,眼見他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了李福達。

李福達恭敬的雙手將這封信接過去,打開來看了一遍。

心裡也不由得嘆氣,難怪張誠會如此着急。

那位脾氣不小的玉螭虎在京師又炸了,這回直接強懟了弘文註釋院一大票人。

這都還不止,甚至縱馬入弘文註釋院打人了都。

那邊鬧大了之後,江南地區亦隨之風聲鶴唳。

諸家學派可有不少徒子徒孫們,都在這金陵、江南一帶的。

這一番庭辯可是危及到自家學派,身家命脈之事啊!

他們的老師入駐弘文註釋院的時候,這些個士子們可都彈冠相慶呢。

畢竟自己的恩師出注釋,那自己的理解不是比別的士子們更深麼?!

作爲範本的話,將來考科舉豈非比別人有着更大的優勢?!

然而這一波瞬間讓他們的心提起來了,於是這些人也開始了自己的動作……

“他們這是要串聯造反啊!!”

當翻到了這封信的後一頁,李福達直接倒吸一口涼氣!

上次張小公爺在江南桃花庵裡那一波,打掉了半數以上的江南士子。

同時使得金陵國子監一蹶不振,許多士子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後來小公爺提議下各部錄取舉子之事宜,收益者亦多爲北方士子。

南方士子競爭激烈,能夠考到秀才的不少。

可能成爲舉人的卻沒有那麼多,底層的活兒他們又不肯去伺弄。

比如庠序教諭部的社學教諭之責,他們是不肯屈就的。

所以他們不覺着自己欠那位張小公爺什麼,反而是因爲桃花庵事件心裡堵着一口氣。

哪怕是有些不同的聲音,也不敢輕易發出來。

生怕被當作異類排擠。

而這些個士子們是不可能跟張小公爺抗衡的,跑京師去那是作死。

於是平日裡其實只能暗戳戳的搞詩會的時候,罵上那麼幾句。

然而報告裡提到的情況,卻完全改變了這個狀態。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已經開始串謀了……”

張誠點了點頭,對着李福達輕聲道:“悔遲,你需要把白蓮的人都找出來!”

說着,張誠摸出了一個卷宗遞給了李福達。

他信得過李福達,原因是汪直的密信。

“悔遲此人已然歸國朝矣,當是可用。”

有了汪直這句話,張誠纔敢放心的把李福達安排上。

汪直是啥人張誠心裡可清楚的很,能夠在憲宗朝後期全身而退。

還能夠在弘治皇帝即位後,再歸京師的……那能是傻子麼?!

“只怕掃的不夠乾淨……”

李福達沉吟了會兒,對着張誠作了一揖:“此患不除,恐後續難免……”

“下官倒是有一法,只是……”

張誠一擺手:“你且說來,不必心有掛礙。”

李福達沉吟了會兒,便將自己所想說了一遍。

其實也不復雜,就是要拉住幾個領頭的。

李福達雖然智計百出,可身處在江南一帶潛伏下來的白蓮也不是吃素的。

他們能夠藏下來這麼多年,還發展出各階層作爲自己的信徒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想要無聲無息的將他們徹底剷掉,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有些根底去探究人家的,馬上就會被察覺。

說不準還會導致此策泄露,最終功敗垂成。

想要徹徹底底的將他們剷除掉,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幾個搖擺的。

而且這幾個人得勢力夠大、聲望十足,又有所掛礙。

這樣才能符合國朝的利益,他們同時也不敢叛出。

只是這個謀劃得得到張誠的認同,並由他來上報陛下。

畢竟這相當於是招安了,李福達的身份可是做不了主的。

“得需要多少個身份?!”

張誠沉吟了會兒,李福達所言倒也是事實。

而且這些人的身份不是白給的,沒拿其他白蓮做“投名狀”自然不可能給。

簡單的說,就是他們得做叛徒才能贏得活命的機會。

“一人大致與悔遲相當,還需兩個提司職……”

李福達衡量再三,躬身道:“若能夠得此,則江南可定!”

張誠揹着手疾走了幾圈,終究是一咬牙、一跺腳:“此事咱家來辦!”

“悔遲你且放心,放手去做便是了!”

京師裡,一切都似乎如以往一般的平靜。

京師的士子們自然是站咱小公爺一邊的,甚至可以說半數以上北方士子都是站小公爺的。

不爲啥,這是咱京師人士啊!

大明開國以來幾乎都是南方文風勝於北方,以至於北方士子們多數在南方士子面前擡不起頭。

難得出了一個張小公爺,給他們掙了一口氣。

而且各部開設錄科後,收益的多數亦是北方士子。

這兩兩相加之下,自然是要力挺咱張小公爺的。

那自詡是“玉螭虎門下走狗社”的,領頭的便是北方舉子。

他們的宗旨就一條:凡是玉螭虎說的,那就是對的。

若是玉螭虎說錯了,請參看上條。

“陛下,這城牆自然是可以盈利的……”

他們心中的大拿張小公爺,如今苦兮兮的在弘治皇帝面前低聲解釋。

那熊孩子回宮後,終於被忍不住的弘治皇帝提溜去了。

畢竟一個月燒幾十萬兩,看不到一個頭兒。

這特麼誰也扛不住啊!

弘治皇帝本來收了安南那筆錢,覺着還挺美滋滋的。

回頭心血來潮一看熊孩子的帳,頓時這就坐不住了。

你老子還活着呢,你丫就這麼糟踐銀子。

回頭若是你老子掛批了,你丫沒人管束還不得飛天了啊!

“哦?!如何盈利?!你給朕說清楚!”

弘治皇帝這是徹底憋不住了,看看他身後那一瘸一拐的熊孩子就知道了。

張小公爺望着熊孩子的那無辜的眼神,心裡嘆了口氣。

於是把城牆上如何買廣告的事情說了一遍,這事兒弘治皇帝不太信。

“一尺數百兩,如此價格誰肯出銀子啊?!”

弘治皇帝對此是保持懷疑態度的,畢竟這事兒塗抹一下就收錢。

換他的話,估計是不肯的。

“陛下,您就直說讓趕緊給內庫回一些銀子罷……”

玉螭虎耷拉着眼皮低頭苦笑:“小子這便請他們過來商談,陛下且放心……”

弘治皇帝倒是聽着這話,頗有些不好意思。

嘿嘿的笑着道:“癡虎兒啊!你也得理解朕的難處,國朝上下都需銀子……”

理解~!理解~!咱還能不理解嗎?!

您就是死扣!也就朱厚照是親兒子,換個人早特麼被您打死了。

上次大理寺有個不知死活的說了句陛下的內庫可有存銀,你當時沒吱聲哼哼哈哈就過去了。

回頭張誠就餓狼一樣把人家查了個底兒朝天,刑部直接逮人。

再一查家裡資財不下二十萬兩,直接抄家流放……

要不是琢磨那一大家子正好可以幫您在夷州開荒,估計早被全砍了。

“唔……你且去辦,朕正好跟着看看。”

弘治皇帝確實也很好奇,這莫非還真有人肯買不成?!

事已至此玉螭虎還能說啥,只能是拱手應是。

邊上的小周管家被喊來,然後飛快的拿着名帖飛奔到各家去。

草廬裡煮茶不過是一盞茶的功夫,成國公朱輔帶着勳貴們先來了。

隨後便是京師貨殖會、黔州貨殖會、粵北貨殖會……等諸家在京師的管事,一併前來。

一時間這草廬裡變得熙熙攘攘,大家互相打了個招呼尋個地方坐下。

小周管家早有準備,案几就擺下了一大片。

“咳咳咳……諸位,今日請諸位前來乃是爲了一樁小事。”

弘治皇帝早已經在陳州同的護衛下,隱身到了草廬裡看起戲來。

那熙熙攘攘的人羣見得小公爺站出來講話,馬上停下了談話聲。

“京師的新皇城,及外城牆想必大家亦是見到了的。”

唔……都看到了,可真跟咱們有啥關係啊?!

張小公爺笑着“啪啪~”拍了一下掌,小周管家隨即將一副巨大的地圖掛了起來。

“嘩啦~!”

隨着這幅“大明帝國新京師皇都堪輿圖”掛起來,所有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眼見堪輿圖上被規劃了東西南北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還有各自的功用行政。

皇城是處在最中央的位置,朝向南部的則是現在的潮白河碼頭。

沿着碼頭往上走便是玉螭虎的桃林、張家莊子,然後到了新貢院。

新貢院邊上不遠處便是雜居,而後靠近皇城的部分則是分佈着各衙門。

沿着城牆往上去到東邊兒,哪裡標註着“牛馬驢騾市”。

顯然是活物交易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後大宗的牛馬、騾馬買賣得到那邊去了。

唔……這也是合理,畢竟現在全都擠在潮白河甚是不便。

尤其牛馬糞便味道極大,若是逛街確實有些燻人。

再往另一側邊上的則是布匹皮貨買賣,順之走下去又是綢緞莊……

第四百六十一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玖)第一百五十九章 傳世榮寵英國公,賢才宅中議奸佞第五百七十五章 桃林草廬拔地起,放血神刀巧出鞘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三百七十八章 伯章黑胖動歪心,洪坤親赴見瑾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國皇家最受寵,招兵買馬入京都第八百三十八章 莊前血戰猶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二十五章 御前閣老難題試,天下風雲麒麟兒第八百三十三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下)第一百七十章 足利妙安入大內,太后皇后敘話間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七百五十五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下)第九十章 莫與天才比,比之自傷神第六百九十六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陸)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八百三十一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上)第七百零四章 諸家貨殖會分贓忙,降卒校場論長短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衆教習皆兇猛,解元舉子盡認慫第八百七十一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所新院皆遭罪,成者公職敗者亡第四百四十九章 粵北海潮漸平息,黔州風雲將迭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肥堆敘話集,萬世與全局(下)第一百六十章 暫避鋒芒待經筵,錢能野望在夷州第六百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風雲麒麟兒,臥槽尼瑪方信之第四百六十九章 桃花林前拜大父,錢福促狹套螭虎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客循聲至,又作桃花歌第四十二章 洪桐縣裡,皆是老鬼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奴悍僕真好嘢,城狐社鼠真系勁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一百四十章 招兵買馬辦大事,鶴灘先生錢與謙第七百八十一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叄)第二百零八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上)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三十七章 大棒蘿蔔,仕林勘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欲享大成果,需砸大本錢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炮打狗禮部,滿城皆掀鬧第五百七十五章 桃林草廬拔地起,放血神刀巧出鞘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七百五十二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壹)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二)第二十四章 擺你上臺,對壘閣老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終考覈艱難過,舊衣褪去換新裝第六百六十四章 軍政兩方春城聚,鐵證待判衆戰俘(上)第八百一十八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臣論癡虎,爲卿尋出路第四百零二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臣論癡虎,爲卿尋出路第七百九十二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貳)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門三衛皆爛透,剜瘡利刃東山公第二百五十三章 晉陽內外大清洗,風起雲涌一夜間第七百三十七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壹)第六百五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陸)第三百二十二章 需穩九邊楊一清,王越汪直歸京去第五百五十六章 隨手籌謀風雲起,天下大儒聚京師第三百三十一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瓦剌老鄉不要跑,大明帝國送溫暖第二百零七章 得道多助風雷起,失道寡助雨打去第一百零九章 殺豬妙安,八幡虎姬第四百七十四章 革新進展皆不易,只可徐徐緩圖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喜搭理士紳商,赴會工匠周瑾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翁婿相見,老少狐狸第一百七十一章 春闈之困終有解,只需有人去扛雷第一百三十四章 肯賣力氣老錢通,發達而來週一帆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八百二十五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蓮如一向宗,大威德明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散鴉戰法哀落幕,亙古不變唯有變(上)第二十五章 御前閣老難題試,天下風雲麒麟兒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觸目驚心御書房,若需解決亦不難第一百五十四章 范進中舉再氣人,妙安武名傳大內第二百四十五章 煮茶分見輕言嘆,懾服黔州四豪強(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第二章 既來則安,拜見大父第三百七十一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願終得償,鉞式重型炮第二百五十三章 晉陽內外大清洗,風起雲涌一夜間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下)第四百零一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中)第六百六十七章 新軍開拔津門港,粵北老章忐忑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八百二十四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上)第五百六十章 寒冬齊聚草廬處,炭火焙茶談經筵(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工明確平紛亂,京師勳貴救螭虎第三百七十六章 編收冶匠周管家,勇擔其責伏羌伯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三百五十四章 軍事學院首結業,弘治皇帝授銜禮(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十六章 如玉少年郎,潤筆寶文堂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