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二)

“總帥,張侖到!”

很快的,蕭敬便收到了報告。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便有侍衛前去將張侖領進來。

本要見禮一番的張小公爺還未拜下,弘治皇帝便一擺手道。

“朕讓你來,不是來行這些虛禮的!且說說罷!”

說着,蕭敬便將滇南最新的諜報交予了張小公爺。

後者接過一看,不由得笑了笑:“陛下打算現在就發兵?!”

“嗯,局勢已亂!儘快平定爲佳!”

弘治皇帝沒有否認這一點,但張小公爺卻躬身行了個軍禮沉聲道。

“稟總帥!末將斗膽,卻有些想法……”

張小公爺的話,一下子把其他人都吸引過來了。

卻見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轉過身來:“哦?!癡虎兒有何想法?!且說來聽聽。”

“平叛過快,則觀望隱患難以暴露。”

玉螭虎很是平靜,望着弘治皇帝及軍部諸老將輕聲道。

“若這些隱患不予根除,留之其後難保不再生禍端。”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此言亦是有理啊!

現在九邊火篩都歸順了,且歸化事宜在不斷的推進。

這次吏部考覈後,一部分功考升職之官員回京述職。

他們之中會被挑選出一批人,前往韃靼負責築城、築路、登記丁口……等等。

這纔算是徹底的把韃靼諸部,納入到了大明的體系下。

否則的話,就如張小公爺曾經所言。

此時的境況不過是如歷朝歷代一般,只是讓草原暫時平靜了而已。

只有取軍、政、律三權,纔算是真正的將草原納入了大明的體系之內。

“且,如今韃靼初歸!國朝需打鐵趁熱,加速將國朝與諸部之間的驛道修築起來!”

張小公爺說着,頓了頓:“並大量填充人口至草原,如此方能將其握入國朝掌中!”

弘治皇帝一拍大腿,着啊!

若是急吼吼的平定了滇南,那些本來就左右搖擺的會留下隱患不說。

且俘虜的人口,也不足以供應築路、邊疆填補人口啊!

唔……是不能那麼着急的發兵,得等等!

至於怕滇南糜爛……我大明帝國連九邊都平定了,小小一個滇南算個屁啊!

一支偏師,直接就將他們碾壓成渣渣了。

“且陛下是打算替換滇南衛所的,而國防軍多爲北地子弟。若是匆忙過去,怕是水土不服啊!”

卻見張小公爺繼續道:“始皇帝時徵嶺南一帶,大軍作戰傷亡不大。”

“然而障氣傷人,卻致死甚多!此着,不可不防吶!”

王越欣賞的看着小公爺,點了點頭對着弘治皇帝行禮。

“總帥,末將附議!此事當重新規劃,宜緩不宜急。”

接着的,則是剛剛從九邊回來的保國公朱暉。

卻見老頭子沉吟了會兒,道:“但不派兵過去,總是不夠放心啊!”

玉螭虎那雙丹鳳桃花滿是笑意,輕聲道。

“秘密去!每次開拔一部分人,分批前往整訓適應。”

卻見張小公爺對着朱暉,輕聲道:“副總長,末將以爲月餘時間當可適應滇南水土。”

月餘的話,實際上也差不多了。

成國公朱輔點了點頭,道:“此舉不僅可防滇南之亂擴散,亦可據滇南水土籌隨軍藥草所需。”

衆老將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的將此事的細節補充了個大概。

蕭敬則是命人記錄下來備案,回頭軍部、陛下各持一份。

“其實,此番前往臣想請諜報司汪公一併前往……”

便見得小公爺這會兒低頭躬身,輕聲道。

弘治皇帝聽得此言不由得有些發愣,這汪直過去作甚啊?!

汪直卻腦子一轉,突然明白了張小公爺想做什麼。

“小公爺的意思是……安南?!”

汪直的這個猜測,讓弘治皇帝不由得心肝顫了一下!

說起安南,這可算得上是大明心頭的一根刺。

張家老祖張輔之功勳中,便有“數定安南”之功績。

然而,大明苦心經營三十載終究毀於一旦。

柳升以輕敵喪師、王通以畏怯棄地,其時朝中多言厭兵終究棄之。

交趾內屬二十餘年,前後用兵數十萬、糧餉一百餘萬就此譭棄!

安南卻因此愈發狂妄,反觀滇南卻愈發退縮。

後來爆發的麓川之役似乎更讓大明朝臣們找到了藉口,西南之徵不划算!

“此事,難!”

王越的眉頭皺的緊緊的,輕嘆道:“西南情勢無比複雜,若要動手卻非易事!”

此時整個滇南邊陲小國林立、土司各自霸佔地盤,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明白的。

阿瓦國與勃固國你來我往打到現在,數十載了。

除了這兩個大國之外,尚有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幹……等國。

這兩大國交戰,獲利最豐、目前實力最強者爲東籲。

安南那邊自然亦非如後世一般一家獨大,只是他們現在佔據了優勢。

與他們爲世仇者則是古占城國,只是占城國不敵安南導致多次作戰均遭慘敗。

且國王還被斬殺了,丟了一大片土地城邦。

可以說,占城過的那是相當的苦逼。

好在他們緊緊的抱着大明爹地的腿,靠着大明爹地好幾次出兵恐嚇安南。

也是收回了些許城邦,安南擔心大明跟占城兩處夾擊也不敢輕啓戰端。

但如果滇南一亂,說不好這安南也就得對占城下手了。

“所以,小子才說需要汪公親往!”

張小公爺笑眯眯的道:“就是因爲諸多勢力犬牙交錯,這纔有運作的空間與餘地!”

弘治皇帝臉色有些猶豫,他不是不想收回安南甚至開疆擴土。

可歷代先帝都沒徹底的拿下西南諸地,且數朝先帝西南戰役耗費頗大。

“總帥其實可不必擔憂,此役並非是一定要收復於安南。”

小公爺對着弘治皇帝及軍部諸老將們,輕聲道:“陸續集結,數萬大軍。”

“若是滇南事宜順利,則可用滇南土司兵馬直接發動!”

汪直聞言不由得眼前一亮,對着弘治皇帝行禮沉聲道。

“玉螭虎所言甚是!滇南土司,心向國朝者不在少數!”

張小公爺這是給汪直提了個醒啊,畢竟滇南的土司可不止一家!

而且心向國朝的確實不再少數,畢竟張輔當年打下的餘威猶在。

且沐王府鎮守滇南多年,那赫赫武勳可不是講笑的。

當年強盛的時候安南都被平了,後來陸續造反的幾家也都沒好下場。

且這些土司們,不少是靠着大明起家的。

大明就是他們背後的靠山,若是沒了大明說不準就得被吞了。

“滇南事畢,則動安南、阿瓦、勃固……等小國。”

張小公爺說着,頓了頓輕聲道:“王位可留,軍伍則不必了!”

汪直有些疑惑,弘治皇帝亦是有些莫名其妙。

張小公爺則是嘿嘿的笑而不語,國朝多次征伐爲何拿下地方卻難以佔住?!

明明那些地方,很多時候都平定了啊!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張小公爺認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大明朝根本就沒有做好接收當地的準備,甚至驛道都沒有修築過去。

而當地的很多官員,都是類似於發配似的丟到了那邊去的。

在這種情況下又升職無望,於是自然是開啓了鏟地皮的模式。

地皮可不好鏟啊,必然是需要扶持一些當地豪族幫忙一起鏟。

一來而去受災的自然是底層民衆,當地豪族也富裕了。

到時候登高一呼,頓時本就遭難的底層自然從者如雲。

“臣只要求,國朝屆時予臣派內閣閣老、備三百官員相助即可!”

弘治皇帝聽得這個要求,不由得楞了一下神。

但還是很快的點了點頭:“可!”

說完,還擔心的望着小公爺:“癡虎兒,你可有把握?!”

說實話,西南邊疆從洪武朝伊始大明就沒有放棄過征伐。

然而歷經了永樂、宣德、正統……等數朝之後,國朝終究是隻能低調處置。

“臣若不是有把握,又怎敢與陛下提出此事?!”

張小公爺笑吟吟的行了個軍禮,輕聲道:“太子殿下的新式槍炮,已然可以少部分列裝了。”

“這個朕知道,隨你去的國防軍優先裝備!”

弘治皇帝一擺手,望着張小公爺沉聲道:“記住,此番平定滇南便是大功!”

聽得弘治皇帝的這話,張小公爺不由得心下感動。

對着弘治皇帝恭敬無比的行了一個軍禮,他知道這是弘治皇帝在告訴他。

不要輕易涉險,只要滇南方面平定那就是大功了!

“陛下,且放心!”

張小公爺沒有說要放心什麼,但弘治皇帝心裡卻苦笑。

這孩子,看着是對誰都笑吟吟的。

哪怕是路上遇到了個挑糞的老農跟他打招呼,也笑臉相迎的迴應拉家常。

不僅他自己如此,亦要求太子等諸弟子如此。

但這孩子看似平和實則心高氣傲,真要炸刺兒了閣老都敢對着頂牛。

估摸這回他去滇南,難保就不掀起腥風血雨啊!

於是揮退了小公爺後,弘治皇帝沉吟了會兒讓汪直他們出一份奏章給自己硃批。

然後便起身離開,將李東陽給召來如此這般的吩咐了一遍……

第三百七十二章 粵北豪紳驚雷震,閃亮登場周瑾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願終得償,鉞式重型炮第二百六十二章 朝堂波潮起,草原有風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錢能一手定夷州,遠洋之上西夷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舉文進士,同往接災民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五百零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悍匪大盜皆脆皮,灰飛煙滅軍陣前第八百三十五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第五百一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陸)第二百五十八章 文武終有別,百鍊放成鋼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宮計定聯袂見,割出血肉做臺階第八十二章 給了銀子您是爹,讓我砍誰我砍誰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奴悍僕真好嘢,城狐社鼠真系勁第三百一十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中)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九十七章 肥龍戶必裂,島上斬人忙第九十九章 柔聲細語,輕探底細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大土司訪羊城,各懷心思主意多(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廉頗託孤,天下誰主第五百四十六章 滿心賣批王守仁,敲裡嗎德唐伯虎第七百零五章 天下熙攘利來往,無恆產者無恆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四百八十九章 黑心包工弘治帝,九邊事宜汝爲將第二百五十九章 充足準備侯韃靼,京師接報召兵馬第二百七十六章 莫欺張家癡虎兒,虎頭太師不好惹第四十九章 院中試武,代師授藝第二百七十四章 車陣盡破無依仗,殘軍災民唯死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熊孩兒功課需考校,經典亦須經筵辯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門三衛皆爛透,剜瘡利刃東山公第三百四十二章 錢能戴義皆忙去,奉名得賜方尚書第五百九十三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第二十七章 春闈大案,伯虎受難第七百六十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陸)第六百七十一章 獨木難支將傾廈,盟約守望或能存第八百二十六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四)第六章 輸了待如何,拜我爲師麼?第三百九十一章 潑天富貴擺身前,欲取功勳不惜命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二女得技戰不過,癡虎亦要學真訣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肆)七百二十章 浩大工程山河鎮,太子兩腳吞金獸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大土司訪羊城,各懷心思主意多(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陸)第三百三十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莫欺張家癡虎兒,虎頭太師不好惹第三百九十六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中)第七十一章 棧橋驚變,血染碧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槍炮轟鳴震土鱉,透心涼且心飛揚第三百七十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中)第四十三章 伯虎新居,桃花塢院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四百零六章 欲展神策重塑事,一派宗師張螭虎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八十六章 欲送雪中炭不得,足利家女不簡單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六百四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第四百九十一章 薊州城內風雲起,北疆之上諸家集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三十一章 罷黜爲吏,還是滿門抄斬第一百二十八章 桃花塢裡頓徹悟,丹鳳桃花帶機鋒第二百六十二章 朝堂波潮起,草原有風來第二百八十八章 賊心不死傷國本,才得步進生死局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三十五章 處置罰單,停職檢查第二百二十八章 老孔其實很膩害,都是腐儒在誑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六百三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后很森氣,後果很嚴重第六百六十九章 諸事皆定將起兵,先鋒提司李悔遲第七百六十八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肆)第二百八十章 黎民不可欺,蒼天終不負第四百零二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下)第三百一十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八)第七百八十二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肆)第一百一十章 千代豬丸,加藤之鷹第二百零四章 憂心忡忡朝堂衆,癡虎御前再罵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中)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七百零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終)第六百五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