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

“砰!砰!砰!……”

一排槍響後,幾個熟練的工匠立即從坑中起身“咔嚓~”一下扳回火繩,拉出槍栓。

隨後將一枚銅殼彈裝進去,撕開了銅殼彈尾部的紙殼抽出撚子。

然後再推到了槍膛裡,吹了一下火繩確認火繩還燃燒着。

這才鑽到了坑裡,拉動了扳機上掛着的繩索。

“砰!砰!砰!……”

八十步外的重甲“轟轟轟……”的炸開了,一個個恐怖的炸穿痕跡……

都無聲的說明了彈頭的威力!

“射擊、裝填,到再瞄準射擊不過是三屈指時間啊!”

張小公爺現在其實是滿心古怪的,他是在不知道怎麼形容現在的這把槍。

若說這是大明朝這個時代的槍,那銅彈殼、槍栓、膛線……這些玩意兒怎麼解釋?!

可要說它是下一個世代的槍,那特麼火繩還掛在槍上呢!

只能說這是一把混合式的古怪槍械,有點兒說現代不現代、說古又不古的奇怪組合。

偏偏它還瞅着似乎很合適,沒看出哪裡有啥不妥。

甚至射擊的間歇,比之前需要重新裝填的火繩勾槍強多了。

“炸了三百多條槍管啊……”

朱厚照說起來眼角直抽抽,幽幽的道:“本宮,這是下了死力氣了。”

張小公爺感慨的拍了拍熊孩子的肩膀,然後同情的看着那些個眼珠子通紅的工匠們。

看來他們這些日子,那是沒少遭罪啊。

“五十次勾拉最合適,再多容易炸膛、精準亦高不了多少。”

熊孩子很樂於跟小公爺介紹自己的成果:“可以打一千發彈,槍管就不成了。”

小公爺點了點頭,便過去看那些個被固定起來的重甲。

這是目前大明制式的鎧甲,張小公爺也認爲這大概是目前最好的鎧甲之一。

鎧甲上現在被打穿了一個個的洞眼,而中間模擬人體部分的羊肉則是被打的飛濺。

鎧甲的後方直接穿開了洞眼,看起來停止作用力還不是很好。

不過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非常的不錯了,碾壓周邊國家簡直是槓槓的!

“火炮亦做出來了幾門,但都是小型炮。”

朱厚照說着,一把拉上張小公爺飛快的跑到了另一處的試炮場地。

小公爺則是愣愣的看着面前的這幾門炮,整個人呈現略傻的狀態。

炮尾部有炮塞、炮閂,拉開炮閂便能夠將一枚放大版銅殼子彈的炮彈塞進去。

要將炮放平,然後才能將炮彈放在炮塞上。

隨後撕開銅殼尾部的紙殼,將撚子抽出來掛在炮塞上。

隨後推動炮閂將炮彈塞進了炮膛內,這個時候才能將炮調整角度進行瞄準。

“嗵嗵嗵……轟!轟!轟!!”

火炮雖然變成了小型的,但顯然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了!

遠遠的,那座夯土薄磚牆直接“轟隆~!”被炸開了一條口子。

“果然還是不成啊!一寸半的炮,威力還是差了些許。”

朱厚照望着那城牆,幽幽的嘆氣。

這只是朱厚照實驗性做出來的,之前有紙包裝藥的經驗。

於是留空和中間部分做的其實相差不大,只是彈殼沒有達到後世那麼薄。

考慮到時代的侷限性,能做到這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五千杆槍、一萬發槍彈,需要做多久?!”

張小公爺呼出一口氣,任何一種武器沒有經過戰場的檢驗終究是紙上談兵。

熊孩子聽得這話楞了一下,隨即趕緊道:“五日!模具都有,大匠們都能做了!”

第一批做起來是最困難的,畢竟需要製作模具。

然後再用模具鍛壓出工具,最後還得用工具來製作成品。

還得不斷的試、不斷的調整,頭一批槍管炸膛、損壞了九成。

現在最終的成品只有不到三十根的槍管,一半多是在鑽孔次數中耗損了。

還有是在試槍中炸膛了,損耗不可謂不大。

“國防軍一部先裝備一批,再做一批我帶去滇南試槍!”

對於張小公爺的這個提議,熊孩子倒是沒有反對。

“本宮再做幾門一寸半的騎炮,虎哥兒你帶過去試試手!”

看着一臉認真的朱厚照,小公爺輕輕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朱童鞋,這會兒卻鼻頭一酸。

梗着脖子看着小公爺道:“虎哥兒,你可答應過本宮的!將來要帶本宮上戰場!”

“一定!但這得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現在……肯定是不成的。”

次日,朝堂接滇南八百里急報。

十數日前大理大雷雨!

黠蒼、白石二溪水漲,漂沒民居五百七十餘所、驛道斷絕不知其災情。

滇南布政使司急請國朝賑撫,還擔任着戶部尚書的佀鍾哀嘆。

老夫怎生如此命苦啊,這都臨退休要進元老院還鬧出這檔子事兒。

亦是在這個檔口,張小公爺悄然的將服部姐妹、米魯等人與張誠一併送出了京師。

夜晚的潮白河涼風習習,這處碼頭是調查局專用的碼頭。

邊上一大片的荒地是刻意空着的,岸上的蘆葦將這處小小的碼頭隱蔽了起來。

從外面完全看不到這裡的情況,也因爲隱蔽所以只能是乘坐小船離開。

潮白河上會有貨殖會的船在等着他們,到時候他們換上大船即可出發了。

“注意安全,一切小心!”

張小公爺對着四女點了點頭,隨後目送着她們登上了小船緩緩的離開。

服部兩姐妹在船上對着小公爺恭敬的行了一個大禮,米魯則是默默的望着小公爺沒有言語。

田蕾與米魯並肩站在一起,望着張小公爺沉默不語。

緩緩的吐出了一口氣,張小公爺目送她們離開。

“很快,我們就會見面的!”

朝堂經過激烈的討論,剛剛決定從粵北採購米糧調集後通過黔州運往滇南賑災。

亦是此時,滇南再來急報。

初報後數日、十日內,滇南各處雨勢漸大、河川水皆暴漲!

春城、安寧、呈貢、晉寧……等州縣,多處有續慘遭水淹。

多個州府驛道中斷不知其情,有聞白蓮趁災作亂。

更有流民來報,言道多處賊寇趁災搶掠……

同時亦傳出有當地部族,趁機作亂已然有亂象之態。

頓時,朝堂上亂成了一片。

這就不能忍了啊,萬一要真有人趁着這次大災鬧成流寇怎麼辦?!

然而弘治皇帝卻很鎮定,只是命各部尚書、內閣擬定一個章程出來。

隨後便沒有了下文。

而御書房內,三大學士則是看着調查局送來的急報陷入了沉默。

這是源自於李福達的第二份密報,上面寫着的事情很簡單。

“滇南將反,掌握之中。牽涉甚廣,名單已得。”

而下面的時間,則是在滇南大水爆發之後的第二日。

也就是說,現在很可能滇南已經造反了!

“陛下,猶豫不得了!此番當派大軍圍剿之!”

劉健滿眼怒火,他其實也猜到了到底什麼人牽涉其中。

衛所將撤、黔州頭人們歸順國朝交出權柄,若說那些滇南的頭人們沒點兒想法怎麼可能。

而這些年滇南說實話,好處實際上是不少的啊!

其中最爲著名的一項,便是——滇金!

南北朝周思纂公作《千字文》,便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句。

而他的這句話,則是出自於《韓非子》。

其曰:“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採金……”

“採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衆,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

麗水亦因產金,後被呼爲“金沙江”。

古時由來,滇南一地便是產金之地。

然而,便是這產金之地卻從未給國朝貢獻過多少金子。

他們停止採金了麼?!

顯然不是,那金子去哪兒了?!

還能夠去哪兒,自然是落入了各部頭人、當地衛所布政使司那些人手裡去了。

若是從前,哪怕是布政使司換人了也無所謂。

當地衛所都是世襲的指揮使、校尉、千戶百戶,再有當地頭人。

塞他們應得的一份就是了,若是不懂事兒……

那弄不好就得出現一個殺官造反的事件,再砸些許銀錢與國朝言官御史。

告那布政使一個官逼民反,策動朝廷招安封官豈不是爽歪歪?!

然而,現在御史言官都嗝屁着涼了。

眼瞅國朝又要將衛所撤銷、將頭人權柄拿下,再加上他們從上到下屁股可沒一個乾淨的啊!

還有那調查局,據說乃集結原廠衛中大批偵緝好手。

且在各布政使司皆有大量眼線,這更讓他們寢食難安了。

還有那劉大夏,那尼瑪個老東西居然要搞“廉政肅貪院”!

而且陛下、內閣及諸部,都答應讓他去弄了。

若是失去了權柄,再給那老傢伙的“廉政肅貪院”拿來做敬猴的雞、上任的三把火。

那真不止是自己狗命不保,那是全家都狗命不保啊!

如此算來,不造反的話他們哪裡還有出路?!

事實上當初米魯造反的時候,他們就在邊上蠢蠢欲動了。

米魯一度逃到滇南都有迴旋餘地,若說這些個滇南的土司們沒想法?!

那怎麼可能啊!

“此事,朕會讓軍部來處理。”

弘治皇帝沉吟了會兒,對着幾位學士們道:“最近政務院情況如何?!”

“還有各部開科遴選,如今取了多少人?!”

提到這個事情,三大學士倒是感慨良多。

“玉螭虎所提政務學院之議,如今收效良多!只是還需等吏部考覈,再派教習。”

李東陽這個時候站出來,作揖道:“各部開科遴選,如今共取士七百有餘……”

“有了這批人,各部現在運轉快多了!”

謝遷這個時候亦站出來道:“老臣曾往弘文註釋院,雖吵鬧異常但總綱已議定。”

弘治皇帝聽到這個事情,不由得站了起來。

這個事情也是他幾位關心的,若不是爲了嚴控各學他何必搞出這麼多事兒?!

“情況如何?!”

謝遷聞言,趕緊拱手道:“四書斷句註釋,已然開始!應可在兩個月內成書。”

“太慢了,要快些!更快些!”

弘治皇帝對此極爲不滿意,皺着眉頭沉聲道:“這些書籍,還關係到了庠序教諭部的。”

“天下縣學、州學、府學,皆須以此爲標準!催一下,讓他們儘快!”

頓了頓,弘治皇帝沉聲道:“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大量經典須斷句、註釋!”

“若是都如此耗時,怎麼趕得上?!朕組此‘弘文註釋院’,不就是爲了儘快成書麼!”

謝遷趕緊俯身拜下:“臣明日再去催催,讓他們儘快完成!”

三大學士其實也發現了,朝堂現在關於他們的變化除了元老院之外還有多項。

早朝基本就是諸部尚書們上奏一些要事,然後內閣答辯、弘治皇帝能現場處理的就處理。

無法處理的就交由內閣這邊擬定一個章程,而內閣擬定時基本會找來提出問題的尚書、侍郎。

幾方在確認了章程之後,便提交弘治皇帝硃批。

然後下撥各部執行,這使得國朝處理事務的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除此之外,內閣、諸部尚書和侍郎還需要不時督促一番。

內閣在這方面去的是比較多的,比如這次就是謝遷去督促弘文註釋院加緊工作。

“各部此番取士,考覈時間擬定爲一個月!屆時讓他們把名單提交給吏部。”

弘治皇帝頓了頓,繼續道:“吏部那邊今次考覈後,再複覈一遍各部此科所取士子是否合適……”

“政務學院那邊,晦庵公還需盯緊了!屆時吏部功考來京述職者,不可有渾水摸魚的。”

劉健趕緊拱手:“此事老臣親自盯着,帶人複覈!決計不讓其出錯。”

上下左右吩咐了一番,再問問三大學士有沒有什麼疏漏。

確定了沒有問題,弘治皇帝這才揮手散了此番御前會。

弘治皇帝其實也發現了不同,以往自己似乎總有處理不完的奏章、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務。

如今自己不僅輕鬆多了,而且對國朝事務實際上掌控力更強了。

大部分重要事宜,他完全可以通過早朝知曉並根據三大學士的意見現場處理。

調查局亦會揀選一些調查的情況,遞入宮中。

一些需要督辦的事宜,弘治皇帝直接命人把條子交給內閣就是了。

內閣自然會找相應的各部尚書、侍郎們商議,最終出個章程給他硃批。

“蕭伴伴!去軍部!着人請軍部諸將前來!”

回到後殿,換上了軍裝、整理好儀容隨後登上馬車的弘治皇帝開始往軍部去。

弘治皇帝感慨着,這癡虎兒腦子是怎麼長的啊!

朕若是剛即位的時候遇上他,那該多好啊!

但隨即弘治皇帝自嘲的笑了笑,現在其實也不晚。

且有着癡虎兒的輔佐,厚照將來即位也可輕鬆多了罷!

思緒紛飛之間,馬車緩緩的停在了軍部所在的大殿前。

“立正!!”

弘治皇帝剛剛踏入了軍部,軍部內的諸將們“嘩啦~”的便站起來了。

弘治皇帝肅容對着衆人行了一個軍禮,隨後便有蕭敬唱禮:“禮畢!坐!”

“嘩啦~!”軍部諸將們這才坐下,弘治皇帝望着虎頭老國公等人點了點頭。

隨後沉聲道:“調查局的報告,諸位都看了罷?!”

虎頭老國公、成國公、威寧伯……等人都點頭稱是,表示自己都看過了。

“看來,癡虎兒此行要提前了!”

弘治皇帝沉聲說着,隨即起身走到了一邊的沙盤。

沙盤上的是調查局所制的滇南沙盤,同樣的黔州、蜀中、粵北……等等諸佈政行省的沙盤這裡全都有。

甚至九邊的詳細沙盤,從邊境一直到京師。

囊括了秦地、晉西等在內的沙盤,這裡全部都有。

“總督粵北、黔州、滇南三布政使司、指揮使司,應當是足以應付的。”

汪直拱手作揖,輕聲道:“大明境內,都是調查局在做事。諜報司……”

“此事非汪公之責,諜報司成立之初便是針對於大明境外。卻不是汪公之責。”

弘治皇帝看的很透,雖然說這件事情如果汪直的諜報司去辦也許會更好。

但規矩就是規矩,規矩不是因爲一時方便就要去打破的。

一如調查局不能到境外,去執行諜報司的任務一般。

只有劃分好的細則,才能夠處理好事情。

“陛下,此事臣建議讓張侖親自來軍部說明爲佳!”

威寧伯王越沉吟了會兒,眯着年紀捻着須輕聲道:“那孩子,想法總是於我等不同。”

弘治皇帝聽得這話亦覺着有理,於是便擺手讓蕭敬去召人過來。

隨後這軍部君將,則是繼續在沙盤上鼓搗。

“安南一方恐怕也不會安穩,汪公的諜報司卻是要辛苦些前往查探一番。”

汪直點頭稱是,沉吟了會兒道:“陛下,臣建議此番可將調查局、諜報司兩方整合。”

“其相關諜報,皆交由平叛主將參閱。”

說着汪直便把上次保國公朱暉平定九邊之後,總結卷宗遞給了弘治皇帝。

裡面包含了上次因爲調查局、諜報司,因爲歸屬不同造成一定情況下的情報不暢的問題點出來了。

弘治皇帝現在也有一定軍事素養了,畢竟這軍部裡如此多的沙場老將。

且張小公爺給他說的,掌握了軍部、軍方皇家可保萬年的話他是聽進去了。

所以對於軍部事務、軍事方面,他特地多用了幾分心思。

因此他亦清楚,若是前線情報還要傳回帝都、再發往滇南。

那等情報抵達了,啥都涼菜了。

“臨時整合劃歸領軍主帥,但各不互屬!”

弘治皇帝很快的定下了基調:“且,每次用令皆須記錄在案。”

第八百二十四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諸家土司皆心塞,終究須見玉螭虎第三十七章 大棒蘿蔔,仕林勘定第八百四十二章 苟能長醉黃粱夢,何辭刀山火海行(下)第一章 神裝大號慘遭刪,踢送大明小公爺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六十三章 胸中有火,需血來熄第六百五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叄)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舉文進士,同往接災民第五百九十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伯章黑胖動歪心,洪坤親赴見瑾山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壹)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杰初見路大豪,刀光劍影烤羊中第二百零九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爾等不能死,夷州要人手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下)第三百八十章 帶頭納捐洪舟同,塌如雪崩衆商紳第八百一十章 王霸並行顯真意,海因裡希夷州騎(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弘治陰招來扣人,可憐巴巴玉螭虎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第四百零一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九)第八百零三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肆)第三百一十四章 爾等不能死,夷州要人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夷州一片大開發,萬家生佛錢公公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捌)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壹)第三百四十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一)第六百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蓮如一向宗,大威德明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津門三衛生驚懼,黑潮鐵甲國防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虎頭大父勤練兵,可憐癡虎亦早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壹)第二百七十一章 既然汝使騷擾戰,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六十九章 桃花林前拜大父,錢福促狹套螭虎第四百零四章 粵北好事接連至,羨煞無數商宦家第三百一十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中)第八百六十二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居庸關前仰天嘯,近鄉情怯叢念生第四十章 奪人風頭,咬我不着第四百五十二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中)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叄)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衆教習皆兇猛,解元舉子盡認慫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門三衛皆爛透,剜瘡利刃東山公第七百八十七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多方風雷驟然起,誓爲天下朱寘鐇第五十八章 少年癡虎初臨陣,掌中刀快血如風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所新院皆遭罪,成者公職敗者亡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柒)第二百一十五章 赤膽忠心張癡虎,可憐正德又遭殃第五百六十三章 京師飄雪新年至,通州冰寒刺骨來(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武舉解元皆來戰,螭虎獨身擎校場第八百三十三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柒)第四百六十八章 歸至京師二三事,穩妥司機玉螭虎第六百六十五章 軍政兩方春城聚,鐵證待判衆戰俘(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五百一十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助力從來非無故,怨懟亦非無來由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二十五章 御前閣老難題試,天下風雲麒麟兒第四百二十章 築路河道見故人,大匠笑談皆飛滅第一百九十七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二)第四十七章 桃花塢內,騎射忙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七百三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終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大土司訪羊城,各懷心思主意多(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撥雲見日不輕傳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三百四十四章 尚缺些許殺伐氣,各路文武緩登臺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撂撅驢子順毛摸,鬧騰不得張癡虎第六百七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肆)第八百一十八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前內閣定計,京都城前亂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四百二十章 築路河道見故人,大匠笑談皆飛滅第四百八十九章 黑心包工弘治帝,九邊事宜汝爲將第二百九十八章 穩坐泰山看風波,波瀾不驚撫忐忑第三百零九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衆弟子全豬頭,集體送去挨頓揍第八百二十三章 逃的飛快蠻夷船,跳腳罵娘戚景通第八百五十五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莊之內談營造,國朝上下皆豬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婦女之友張癡虎,雌虎炸刺也可怖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