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撥雲見日不輕傳

“夫富與貴者,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富而可求也,雖持鞭之士亦爲之。”

“又曰:凡人肯赴死而不辭者,非爲趨利,則以避害也……”

“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富貴可謂之利也。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

張小公爺一邊沉吟着念出來,可憐的唐伯虎則是一邊在奮筆疾書。

邊上的師兄弟們則是躬身旁聽,絲毫不敢打斷張小公爺的思緒。

短短兩句張小公爺就用了四個典故:

《論語.里仁》裡的“富與貴、貧與賤”論、《論語.述而》“富可求”論。

漢王節信《潛夫論·勸將》“凡人赴死論”、《管子?禁藏》“利所在論”。

這可謂是極考功底的,知識面不廣的話,這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故曰: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爭至極,則必戰!”

“戰而勝者則生,爭而敗者則亡。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爲世之大勢也。”

這裡用到的又是《左傳·昭公十年》“血氣爭心”之典,唐伯虎奮筆疾書渾身激動的都在顫抖。

這些年跟着張小公爺,實際上唐伯虎已經隱隱感覺到了自己所學的不同。

張小公爺很多典故做法似乎出自於四書五經,但又不同於四書五經。

一切看似天馬行空,卻又有跡可尋。

但張小公爺所教之法卻又更加的直白、更加的顯性,更加的血淋淋……

“此事者,可謂之曰:戰爭!”

“戰爭者,國政之延伸。戰爭者,乃國政之所屬!”

“國政,不見刀槍之戰爭。戰爭者,刀槍泣血之國政。”

那在一旁的朱厚照聽得張小公爺的話,那兩隻眼珠子如同燭火一般不住的閃光。

夫戰者,乃以刀劍槍炮使敵從我意志。

夫戰者,乃最大使之刀劍剔除不從者之法。

夫戰者,根基於此。

……

隨着張小公爺皺着眉頭的陳述,王守仁的喉結不住的滾動着。

這種完全不加掩飾的描述,讓他看到一種不同的路徑。

這種路徑不斷的沖刷着,他本來就逐漸開始崩壞的觀念。

足足一旬的時間,張小公爺足不出戶每日早起晨練後便帶着幾個弟子著書。

唐伯虎他們隨着張小公爺的陳述,人都幾乎要瘋了。

每天他們不斷的重複一遍遍的看着寫好的謄抄的宣紙,嘴裡不住的呢喃。

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觀念,在此時不斷的崩塌、重組。

若是從前他們絕對是無法接受如此劇烈的衝擊,然而在經歷了張小公爺的鋪墊後就好多了。

至少他們現在即便是受到了衝擊,卻也不會直接下意識的進行反駁。

因爲張小公爺用着一項項的事實,不斷的證明了他所言的一切。

“商者,計然策行之也。國之財通、國之貨通、國之物通,皆須其行,怎可輕慢之?!”

“而商者逐利,嘗有見利忘義者起邪心、執邪行者出……”

“是以當國法束之、以司律懲之,亦當獎擔當者、平待執善行者……”

上面的一篇論還這些個崽子們還沒有能夠理解完畢,張小公爺的第二篇又來了。

但這上面主要涉及到的是計然之策,於是這還好接受一些。

足足半個多月的時間,張小公爺口述、唐伯虎謄錄。

最後再全稿交給了張小公爺進行校定,最終定版再交由唐伯虎重新謄錄。

但是印刷方面朱厚照卻帶着劉瑾、張永二人親自操刀、動用宮內禁衛,不許任何人靠近。

而親自用活字印刷完畢後,朱厚照還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規整活字。

確保沒有任何泄露,這才親自封箱帶着兩本書快馬趕回了皇宮大內。

張小公爺對於朱厚照的做法只是淡淡的一笑,沒有其他任何的表示。

如果這位太子殿下跟自己學了這麼久,連這兩部著作的價值都看不出來的話……

那隻能說,他是蠢貨中的蠢貨。

然而小正德不僅不是蠢貨,而且他比張小公爺從歷史上讀到的更加聰慧。

是以僅僅是在張小公爺寫這兩本著作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價值。

但朱厚照並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弘治皇帝,只是恭敬的遞上了這兩本書便告辭而去。

《夫戰爭述》、《獻給皇帝陛下之計然諫》,便是這兩本書的名字。

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弘治皇帝甚至花費了足足五日方堪堪品讀完畢。

看完後他便知道,自己的兒子爲何會如此鄭重的親自送來。

亦明白爲何前幾日他竟是調動了禁衛,將印房封鎖親自刊印。

弘治皇帝此時亦絕對不希望這兩部著作流傳出去的,者關係到了帝國最爲核心的利益。

很多之前看似不解的難題,結合着兩部書刊照疑惑頓解。

這……這都已經不敢說是大才槃槃了,這簡直就如天人神授一般啊!!

因爲除此之外弘治皇帝真無法形容着兩本書,對於自己的震撼!

《夫戰爭述》這本書弘治皇帝躊躇了良久,終究是咬着牙將此書刊印了五本交給了軍部。

但所有人只許在軍部內參閱,絕對不許帶出。

這直接造成的是軍部從王越到汪直,再到保國公、成國公他們幾個近乎要魔怔了。

眼珠子幾乎陷進了書里根本拔不出來,很多是他們從前隱隱感覺到但形容不出來的。

畢竟他們行伍亦都做了不少,王越甚至還有地方治理經驗的。

他們對於張小公爺的形容和描述,有着更爲直觀的感受。

再結合他們從史書上讀到的一切,頓時很多疑惑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陛下,此策決計不可輕傳之!!”

這是虎頭國公拿到這篇孫兒著出的書,僅僅是看了前面三行便豁然起身怒目圓瞪。

“此策所言關乎國命,關乎帝國之安危!若非帝國忠良,決計不可授之!”

弘治皇帝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王越直至看完了才臉色蒼白。

對弘治皇帝苦笑澀聲道:“陛下,老臣……服矣!”

玉螭虎在此必然撇嘴,您能不服麼?!

這可是多少人的智慧總結,經過了多少次的提煉方纔成型的。

別看咱張小公爺只是將其中的些許項目提煉出來,但能夠結合古籍將這些嵌入亦是本事啊!

裡面不敢說是字字珠璣,但絕對能讓這些老將們有撥雲見日之感。

第三百二十八章 觸目驚心御書房,若需解決亦不難第一百六十章 暫避鋒芒待經筵,錢能野望在夷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韃靼即將襲擾來,戴義捨命陪螭虎第五百一十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五)第五十七章 瀕臨潰兵心絕望,琳琅癡虎踏月來第八百七十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頭名畢業受御刀,老臣約齋欲請辭第六百九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貳)第四十一章 已經報名,你去考試第八百二十八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中)第八百三十五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中)第八十章 一介賊寇,裝啥狗批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三百五十章 約齋避禍養老院,螭虎損招再套圈第三百八十九章 狀元及第倫文敘,輕挑思緒玉螭虎第七十五章 雍容豪遮,套話好手第四百八十五章 帳幕之內三兇現,果敢決斷系火篩第二百四十四章 攜糧帶御械,車隊往復忙第八百六十三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土鱉奸商欲行惡,螭虎教你來做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尚缺些許殺伐氣,各路文武緩登臺第二百五十八章 文武終有別,百鍊放成鋼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完)第十八章 鐵桿粉絲在大內,皇帝老兒上門來第十五章 牙爪同癡虎,風雷起臥龍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陸)第三百五十七章 熊娃終得試火炮,大馬猴子朱厚照第一百八十三章 豪門貴戚受管教,皇家子弟也難爲第二百四十九章 晉陽豪族多牽涉,螭虎定計除妖賊第四百九十一章 薊州城內風雲起,北疆之上諸家集第二百四十五章 護持災民錦衣衛,逼反百姓陳千戶第三百六十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拔除奸佞桃花塢,衝擊公主衆惡徒第四百六十五章 黔州土兵初出山,粵北繁華震心膽第二百一十八章 若有不服且來戰,三箭入靶麒麟兒第九十七章 肥龍戶必裂,島上斬人忙第一百三十二章 癡虎初發威,看我輿論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五十七章 瀕臨潰兵心絕望,琳琅癡虎踏月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營造司內待遇好,糧商聚探路大豪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第二百零七章 得道多助風雷起,失道寡助雨打去第五百三十二章 精騎三千探車陣,螭虎高塔折射雕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四十一章 已經報名,你去考試第六百六十九章 諸事皆定將起兵,先鋒提司李悔遲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上)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第四百五十八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上)第三十二章 終脫牢困,死中求生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明士紳盡跌倒,百姓陛下皆吃飽第六百二十一章 百轉千回爲自在,但求俯仰心無悔第五百六十二章 京師飄雪新年至,通州冰寒刺骨來(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巨舟乘風破浪歸,祖孫淚灑碼頭畔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二百零六章 若要再行提祖制,先舉太祖剝皮法第七百四十九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終)第六百九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玖)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家虎兒要你死,虎頭太師讓你亡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狐狸多算計,暗裡行棋鬥不明(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滿心賣批王守仁,敲裡嗎德唐伯虎第六百零九章 朝堂紛亂有信至,聰慧異常朱厚照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杰初見路大豪,刀光劍影烤羊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悍匪大盜皆脆皮,灰飛煙滅軍陣前第三百六十九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厚禮得見玉螭虎,叩首求活洪舟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六百一十九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完)第二百九十一章 兩宮之主皆呆滯,遠在車營接聖旨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五百零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六)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宦商賈皆驚懼,粵北闖海盜匪多第八百四十三章 活捉鐵粉玉螭虎,草莽求命病閻王第七十六章 驚聞奇變,制謀而動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所新院皆遭罪,成者公職敗者亡第六十八章 既是受君護國祿,自當爲國斬賊酋第五百九十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終得展翅方信之,國語注音助識文第六百四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第六百九十三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叄)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八百二十五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上)第八百零九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完)第一百五十章 京師風傳建新報,忠義無雙張癡虎第八百七十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頭名畢業受御刀,老臣約齋欲請辭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臣論癡虎,爲卿尋出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編收冶匠周管家,勇擔其責伏羌伯第一百八十八章 生事不成反遭議,貢生行險鬧螭虎第七百七十五章 鑄敵甲盔豎君威,重舉大明雄風聚(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難得糊塗張癡虎,朝堂言官分兩派第七百九十二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