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

你好歹矜持點兒啊,老夫知道張小公爺哪怕是老夫見之都驚若天人。

可你個死丫頭,老夫可是你爺爺啊!

養你二十多年到現在,居然還不抵你跟這張小公爺數十日……

田蕾這是充分的體現了什麼叫“顏值即正義”,守着顏值爆表炸裂的玉螭虎。

現在田大小姐對於回田家或者嫁其他人這個選項,早從選擇頁面上劃掉了。

莫說黔州,便是粵北、桂西、閩浙……乃至整個大明天下。

可有如玉公子張癡虎小公爺一般,如此俊俏璧人、才華橫溢文武雙全功勳卓著……這般的人物麼?!

本姑娘可不傻呢,守着這樣的好夫君還要往外跑?!

回去嫁給那些粗俗無禮、肥頭大耳,守着黔州一畝三分地就覺着自己風生水起的土鱉麼?!

其實剛開始田蕾知道爺爺把自己留給了張小公爺,心裡雖是願意卻有些彆扭。

好在她也不是那種癡呆文婦,覺着這辱沒了自己便尋死覓活。

倒是足利鶴小姐姐笑吟吟的給她說,你若願走我家夫君不留人的。

只是你田家如今還需借張小公爺之名,你且留下與我學禮罷。

待得黔州事定你想回田家抑或自住一方,都是無礙的。

足利鶴小姐姐那是有資格說這句話的,兩宮她往來多次讚譽甚佳。

於是兩宮便請了弘治皇帝御筆題匾曰“恪謹遵禮”,蕭敬親往宣旨贈之。

此匾額可不一般,上還有三朝元老、理學大家、武英殿大學士劉晦庵公題跋。

有弘治皇帝御筆,再有理學大家劉晦庵公給背書……

足利鶴小姐姐那即便不是“恪謹遵禮”,那也必然是了。

田家小姑娘怎麼可能走?!自然是留下來了的。

再與這姬武將們打成一片,很快的從她們口中得知了更多小公爺的事情。

比如晉陽大戰十萬百姓的百衲萬福衣,一首首的詩詞、各式話本、文武雙解元……

那京師的女子們不少都喜過張家新莊桃林前,盼的便是與張小公爺不期而遇。

小公爺每每出行皆是擲花如雨、擲果盈車,大街小巷皆佔滿了來瞧他的人頗有看殺衛階之勢呢!

我們家公子這是不募人而已,若是說家裡招人伺候小公爺恐怕國公府的門檻都得踏破了。

“黔州諸土司、頭人究竟田畝幾何、丁口多少,還需田公與戶部、布政使大人覈實一番。”

聽得張小公爺的話,田浩心裡輕嘆。

這位玉螭虎笑語盈盈俊俏若那嫡仙璧人,然而行事卻滴水不漏殺伐狠厲。

讓他田家去出這個頭,就是讓他們那投名狀、站在黔州諸土司、頭人的對立面啊!

宋家到時候主安撫,田家則是主督促。

督撫二職拆之分制,田家又得背上清查諸土司、頭人田畝丁口之名……

如此之下田家除了一門心思投靠國朝、投向張小公爺之外,還能如何?!

田家又是沒有根基的破落戶,若無國朝、張小公爺的照拂恐怕此仇頭人們必報啊!

“也莫想太多,只需好好任事該有則有……”

田浩能說什麼,只能是躬身應是。

張小公爺笑着讓田蕾過去,送一下老傢伙出去便是。

再擺手讓小周管家將宋然、楊愛、安榮貴三人,領到自己的草亭來。

走在了路上,田浩想要跟自己的孫女兒說什麼。

但張開口卻一時頓住,終究是停住了腳步長嘆一聲:“蕾兒,莫怪大父……”

田蕾聽得這話不由得渾身一震,但很快的回過身來輕聲道。

“大父過慮了,蕾兒從不曾責怪大父……”

卻見田蕾笑着走到了老田身邊,攙扶着他輕聲道:“蕾兒知道大父擔心甚……”

“這些日子,蕾兒與足利姐姐亦是問過……”

田老頭兒聽得這話,不由得兩眼放光:“哦?!”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卻見田蕾說了這麼一句,隨後對着自己的爺爺輕聲道。

“姐姐說,太史公此自序……頗有禪理……”

老田浩聽得這話腳步一頓,隨後沉重的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宋然、楊愛、安榮貴三人則是像被訓導的小學生一般,雙手恭敬的下垂低着腦袋站着。

“過幾日,都安頓好你們便帶頭人們到粵北見識一番罷……”

張小公爺輕聲道,聲音不需大然而他們全都得聽。

“回來後便開始平米魯、剿水路匪盜,順便這次拿我的手令去運一批農具回來……”

三人躬身應是皆不敢多話,張小公爺也沒有要奉茶的意思:“這次……宋公帶隊罷!”

“還勞煩二位多多協助,沿途安撫諸頭人。”

這話說的……楊愛、安榮貴都要哭了,還需要安撫麼?!

估計沿途那幫狗崽子特麼搶着給宋然獻殷勤罷?!我倆現在就是邊緣人啊!

其實從茶會結束後他們就感覺到了明顯的區別,那些頭人們嘿嘿的笑着各自離去。

甚至很多人招呼都不打,直接從他們的宅子裡搬了出去。

這些頭人們只是土鱉但不是傻子,他們也算是看出來現在楊、安二家怕是要廢了。

這兩艘破船特麼薅自己等人羊毛那麼多年,說感情?!說個特麼個卵子的感情啊!

不是沒轍要抱團求活,誰特麼有心思跟這兩家人打交道啊。

“此番粵北之行,做的好的自然有功論賞。”

張小公爺望着他們,輕聲道:“如今大事初始,立功機會頗多!需多加用心,好爲子孫搏個前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黔州古前有諸家引入變化方有今日……”

望着他們幾人,張小公爺緩緩的站起來那身姿挺拔若松柏:“千載數百年,也是到了要變的時候了。”

幾人趕緊躬身應是,他們自然知道這是出自於《周易-繫辭》下。其曰: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張小公爺緩步行出,走到了三人面前淡淡的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今汝三家亦受澤多年,當斬不斬必受其害!”

三人躬身,卻不再吱聲。

這是出自於《孟子·離婁章句下》二十二節: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爲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當予不取,當取不棄……”

張小公爺望着這三人,那雙丹鳳桃花微微眯起:“本督給你們,纔是你們的……”

“不給的,你們不能搶!!”

歷史上平滅米魯的王用敬現在用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黔州的改建工作中。

也是這個時候他突然感嘆,這米魯作亂也並非壞事啊!

好歹這賊婆娘把一水兒的黔州官員,該砍的砍了、該殺的殺了。

那幫廢柴全掛逼了,國朝這纔好進入重新打整吶!

不然國朝要將黔州改制,還不知道需等到何年何月去了。

凡事欲行,尤其是這種大事必然是需要一個契機的。

當年國朝第一次入黔,是爲了借道往滇南剿滅前朝餘孽。

永樂朝兩田相爭,亦是給了國朝逐漸入駐黔州的契機。

然而那兩次的都沒有這一次米魯來的直接,張小公爺是藉此徹徹底底的拔除了土司之制。

甚至連帶頭人制都一併拔除了,只需看着這些個頭人們現在把親族都一併領來就知道了。

王用敬看着邊上的田家人亦是同時感嘆,這張小公爺比傳說中的更厲害啊!

用上田家這破落戶,頓時變廢爲寶!

有誰比破落後不得不四處行商求活的田家,更清楚各家土司頭人家底的麼?!

田家的人往邊上一站,這些土司頭人們即便是想要藏些許丁口田畝頓時變得不可能了。

除了土司們的田畝之外,王用敬還需要着人開墾大量的田畝。

原各軍屯都被召集了起來,一方面是告知他們現在軍籍轉民籍了。

順便讓那些逃籍的軍卒回來,他們就是想從軍也不可能再接收的。

但登記丁口後可以從布政使司憑丁口領取田畝,只需要一畝每年六斗的租子就能耕作。

一堆之前的逃卒聽得這個小心滿心臥槽,呼啦啦的便往山下跑。

畢竟這能上戶籍誰特麼願意做野人啊,靠近城心裡都發慌啊!

另一方面則是讓他們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農,負責帶這些打散的部族開荒、耕作。

這當然不是免費的,每月月銀一分、糙米五升就是給他們的工錢。

這價錢莫說在京師便是在粵北,那鬼都請不來。

可在黔州這已經是很不錯的工價了,一羣老農們自然屁顛屁顛的跑來幫忙幹活兒。

土司頭人們並在沒黔州呆的太久,僅僅是數日時間將丁口田畝登記完畢後他們就啓程了。

帶着他們的些許親兵,交代家裡人好好配合布政使司後邊匆匆上路……

而隨着他們的離開,大量在山澗中的寨民幾乎都被遷了出來。

並將其打亂後重新分配,有着部族頭人的吩咐、親族的安撫亦沒出啥事兒。

而且到了地方還有良種、田畝派下來,那些老農數代居住於此語言不是問題。

官話的推廣亦被提上日程,老農們還得身兼教授官話事宜……

王用敬看着這如火如荼的場面,深深吐出一口氣。

這黔州,如今才能真正的算是入國朝掌中了!

第二百零六章 若要再行提祖制,先舉太祖剝皮法第二十九章 怕他死逑,準其所請第六百七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肆)第五百一十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下)第八百一十八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黔州輕撫風波定,上下無人不懾服第一百七十二章 弘治皇帝來扛雷,帝國初次執律鞭第六百五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伍)三十一章 罷黜爲吏,還是滿門抄斬第五百三十章 女兒心思皆一般,萬般計算火篩汗第六百零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一百三十二章 癡虎初發威,看我輿論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八百七十一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缺教育,看我癡虎展真理第七百四十二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柒)第一百七十四章 仁慈聖明弘治帝,義理衛道玉螭虎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螭虎御前獻良策,妙安足利見兩宮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九)第七百六十四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拾)第八百一十一章 王霸並行顯真意,海因裡希夷州騎(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肯賣力氣老錢通,發達而來週一帆第一百九十章 國子監前臊臉皮,奸佞國賊當屬你第二百零六章 若要再行提祖制,先舉太祖剝皮法第七百零五章 天下熙攘利來往,無恆產者無恆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軍政兩方春城聚,鐵證待判衆戰俘(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完)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而復生至桃林,野史傳聞頓得解第六百六十三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無路莽應龍(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肆)第五百一十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六百零三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完)第七百二十一章 敗家崽子朱厚照,填空補缺玉螭虎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制諫言,騎士心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第四百一十一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玖)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四百九十三章 張誠擡手掀波起,杜林一力欲破之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補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護持災民錦衣衛,逼反百姓陳千戶第五百四十八章 鷹隼老矣雄心熄,懾服韃靼九邊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將有大用謝玉田,以身爲餌玉螭虎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平黔州,諸家頭人盡入彀第二百一十八章 若有不服且來戰,三箭入靶麒麟兒第五百一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三)第三百零七章 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釣竿(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八)第八百三十一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上)第二章 既來則安,拜見大父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風雲麒麟兒,臥槽尼瑪方信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兩府地,文武雙解元第六百二十章 鐵軌馬車事談畢,悄然乘舟南下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黔南新敗傳朝堂,若刨根底不簡單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一百三十二章 癡虎初發威,看我輿論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聲巨響震祖廟,廣納衆匠入新司第四百七十四章 革新進展皆不易,只可徐徐緩圖之第七百五十六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貳)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火朝天心皆定,暗流洶涌怒潮來第十三章 皇家熊娃打上門,一局一百小財神第七百五十二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中)第八十七章 雙峰島上演武起,足利妙安對針芒第二百八十七章 御前計新軍,密會衆勳貴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京師飄雪新年至,通州冰寒刺骨來(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第一百七十六章 宮中兩後同憐時,再召足利後宮見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門三衛皆爛透,剜瘡利刃東山公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壹)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陸)第二百一十四章 校場新練法,戰車造新型第六百六十九章 諸事皆定將起兵,先鋒提司李悔遲第七百五十九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伍)第五百五十章 愛恨從來不無故,欲正其心懾以武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四十七章 桃花塢內,騎射忙第六百三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捌)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三百二十六章 御書房內計國策,內庫豐盈腰板剛第三百七十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五十三章 妙安梨花槍,縣試終開考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一百一十九章 得享尊榮離扶桑,歸程艙內授心術七百二十章 浩大工程山河鎮,太子兩腳吞金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