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

弘治皇帝顫抖着,幾乎是挪着走到了那舉起的羅傘前雙手微微發顫的伸出摩挲着這頂羅傘。

它的形制真的看着很可笑,然而這裡卻無一人發笑。

摩挲着羅傘上的一個個“福”字,它們歪歪扭扭的很醜、用的線很亂。

縫製的很粗糙與宮中繡工完全沒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繡錯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裡,它們卻比任何精美的繡工更讓他心悸。

“這……這是他們給朕的?!真的……是給朕的?!”

弘治皇帝的聲音都在顫抖着,他幾乎不敢置信的對着小公爺連問了數句。

小公爺默默的雙膝下拜,這不是爲了他自己。

這是爲了那十萬得救的百姓,是爲了後面一併可以活下來的二十餘萬災民!

“老丈將此傘交予臣時,曾言之……”

“此傘爲十萬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澤所獻!唯求陛下萬年萬福,護佑苦命人!!”

卻是此時小公爺恭敬無比的對着弘治皇帝大禮拜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災民,沿途艱辛、多番苦戰……”

“幸而未辱祖負恩,向陛下繳令!災民……無恙!!”

苦命人……十萬苦命人,此語從未如此的沉重。

從弘治皇帝再到這殿中衆臣皆盡默然,那一個個的“福”字、那一塊塊的碎布……

如今看來是那麼的沉重、那麼的刺眼,身在國朝內他們的每一條討論、每一次國策之訂……

牽涉的都將是這數萬、數十萬,乃至國朝數百萬人、上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曾經他們都只是奏報上的數字,而如今卻隨着這把傘似乎實實在在的擺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於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看着那頂萬民傘,謝遷亦是渾身都在顫抖喃喃自語:“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李東陽等人知道,謝遷這背誦的乃是《小雅·小旻》。

國事國朝何嘗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舉一動,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劉健望着那傘竟是有些失神,嘴裡呢喃着《孟子·離婁上》章身軀在不住的顫抖着。

這句出自於《孟子·離婁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衆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衆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衆的支持!

此傘……可不就是最好的詮釋麼?!

李東陽則是愣愣的看着那把傘,看着傘上一個個看着簡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聲呢喃。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此句出自於《論語·爲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執政者如果執行的是德政,那麼就會如同北斗星辰一般巍然不動,而衆臣、衆民自行圍繞拱衛!

這一刻,三大學士、三部尚書愣愣望着這把傘……

那些朝堂上的齷齪、那些勾心鬥角、那些爭名奪利……與在這傘下,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麼一絲絲的明悟,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爾虞我詐、君臣制衡、那些所謂的御史清流……

三大學士、三部尚書震撼無比,弘治皇帝何嘗不是?!

他輕柔而有些顫抖的摩挲着這把傘,雙手發顫着。

這傘上的一針一線,顯得那麼的沉重、那麼的珍貴……

他的眼眶有些發紅、溼潤,所謂“帝王喜怒不露”的教育在這一刻似乎完全崩塌。

“諸卿家且來,且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沙啞而顫抖,對着幾位重臣道:“這……這便是民心!這便是民意!!”

“民心者,欺不得……民意者……辱不得啊!!”

卻見弘治皇帝將這把傘從內官的手裡接過來,顫顫巍巍的招手讓三學士、尚書走來。

“諸位愛卿都來,都來看看……”

弘治皇帝的聲音發顫,眼角已是溼潤了:“古之聖賢說民心,而今……朕親見民心矣!!”

“嘩啦啦~”御書房殿內,忽有罡風吹來。

卻見這羅傘迎風而擺,亦乎如傲然聳立之松柏,又如那驚濤拍岸之怒礁!

上面的一塊塊碎布上,一個個的“福”字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迎風而立搖曳吶喊着……

“老臣等……爲陛下賀!此……天下民心者也!!”

這大殿內外衆臣內官皆盡向舉着羅傘的弘治皇帝慨然而拜,大禮參之。

劉健俯身時更是淚流滿面:“臣等……何其幸哉!得遇明君,效命御前!”

“此生……無憾矣!!”

什麼青史留名、什麼身後香火,突然間劉健等人明悟得古之聖賢們話語中的真意!

學問一道,不爲所謂“流芳百世”亦不求甚“青史留名”。

留取者,唯有一事:爾爲這天下萬民付出幾何、留得幾何?!

君不見:祖龍香火早根絕,西蜀迄今祭李冰?!

千年之下,都江堰收益百姓當李冰父子祭時多攜家帶口不辭艱辛遠遠來祭。

每每祭祀時,多則數萬少則萬餘。西蜀百姓從不曾忘其父子二人!

他們著書否?!未曾也……

甚至其所立之碑文,亦是多言都江堰維護重任、維持之技。

他們立傳否?!亦未曾也……

甚至《史記·河渠書》僅記爲“蜀守冰”姓氏全無,至《漢書·溝洫志》方寥寥一筆曰“蜀守李冰”。

《史記》和《漢書》僅簡載曰“鑿離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然史家、儒家不記,西蜀百姓卻不曾忘。

大王、二王廟香火迄今不滅,受益百姓何不感念其恩哉!!

“民心天下……此方爲帝國根基!國之重器!!”

弘治皇帝怒目圓瞪,呼吸沉重擡手讓衆臣都起來:“來看看……都來看看!”

“看看這天下民心,看看這百姓民意!”

劉健等人顫顫巍巍的起身,若身負千鈞般微顫而行。

至傘前,雙手輕柔摩挲……

一時間幾位國朝重臣竟是老淚縱橫,他們彷彿看到了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黑壓壓的百姓們……

在那帳營篝火下,一點點的裁下自己那本就襤褸的殘衣。

仔仔細細的、認認真真的在那布上繡得這針腳歪斜、針線染色不一的“福”字。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念至此這些個熟讀聖賢之書的國朝重臣們忽然心生明悟,曾不通達的念頭頓感通達。

那些晦澀的道理這一刻竟是如此的明晰,古之聖賢或許觀念有別……

但究其根底,哪個又是以爲天下百姓福祉而謀?!

《韓非子·有度》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豈非爲百姓謀乎?

《墨子·七患》中多次提及“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等。

亦豈非是爲天下百姓謀麼?!僅是讀聖賢書,僅以此奉若圭臬豈非有違聖賢之道乎?!

學問一道有謂之爲“知障”,“知障”者則是自困於一端之學內自知不足卻難得寸進。

此障若得堪破則可自立一學、自成一說,爲大成就者!

輕柔而顫抖的摩挲這頂十萬苦命人之心,御書房中從弘治皇帝再到這些國朝重臣頓生明悟。

弘治皇帝明悟的乃是麒麟兒多次於他強調的,恩出於上、百姓爲根。

國朝之重不在於那朝堂、不在於清流、不在於讀書人,乃是在於這大明帝國之萬千百姓!

民心猶在、民意猶存,何有可覆皇室者乎?!

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所明悟的,乃是古聖賢之言其根本在於“利民、利天下”而非學問之別。

利於民者、利於天下者,源自於何學重要麼?!

求以學問之辯,卻不思聖賢所言根基處……乃舍根求葉耳!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弘治皇帝昂首似乎是以此不讓自己淚落,緩緩將傘收起。

雙手鄭重的交與身側蕭敬,蕭敬見狀慌忙下襬雙手將此傘捧起。

“蕭敬!擬旨:此傘,將爲帝國第一重寶!!”

此言一出劉健、謝遷等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第一重寶!這意思是比玉璽更爲甚爾!

“唯其隨駕,時刻提醒於朕、於後繼者:爲君施政者,當以天下百姓、民心爲根基!不可忘也!”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氣,雙目中盡然是一股柔意。

摩挲着這頂傘,聲音卻極爲堅定:“此傘……朕往之處,他亦隨之!”

“陛下聖明!!”劉健等顫然拜下,竟行大禮無不心服者。

弘治皇帝這才轉過身來,沙啞着嗓子輕聲道:“都起來罷……”

說着,竟是親自去攙扶癡虎兒:“虎兒……朕的癡虎兒,朕的螭虎!”

“此番……辛苦!”

弘治皇帝雙手攙扶着他,目光堅定:“虎兒,朕……絕不負於你!皇家亦絕不負於你!”

“帝國……亦絕不負於你!!”

卻見癡虎兒被攙扶起來,後退兩步大禮參下聲音低沉而肅穆。

“盡忠本分,何敢言功?!得遇明君,小子幸哉!”

“臣只敢言:未負陛下重託,災民……無恙!!”

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兩府地,文武雙解元第二十六章 就罵你們,老不要臉第二百七十章 丹鳳桃花玉螭虎,陰騭滿心達延汗第六百八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壹)第三百八十章 帶頭納捐洪舟同,塌如雪崩衆商紳第八百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壹)第六百五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叄)第五百五十一章 居庸關前仰天嘯,近鄉情怯叢念生第五百零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六)第八百五十七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上)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四百七十二章 恢弘大作初面世,撥雲見日不輕傳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一百七十章 足利妙安入大內,太后皇后敘話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形勢終究強於人,韃靼留神不留形(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軍事學院首結業,弘治皇帝授銜禮(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莊前血戰猶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中)第六百零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九邊亂想初啓始,總制石淙職將停第八十二章 給了銀子您是爹,讓我砍誰我砍誰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二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府老親兵,達延汗帳金狼衛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一百五十六章 炮打狗禮部,滿城皆掀鬧第二百八十章 黎民不可欺,蒼天終不負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九十一章 姐姐格局不夠大,敢問想做將軍麼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三十五章 處置罰單,停職檢查第七百七十六章 影中殘餘毒牙顯,不顧生死爲一搏(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下)第九十章 莫與天才比,比之自傷神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二百五十二章 悍匪大盜皆脆皮,灰飛煙滅軍陣前第六百四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貳)第三百一十四章 爾等不能死,夷州要人手第二十章 家中奏對,簡在帝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拔除奸佞桃花塢,衝擊公主衆惡徒第二百八十四章 三大學士吃稀飯,螭虎諫言立新軍第五百三十章 女兒心思皆一般,萬般計算火篩汗第六百六十二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無路莽應龍(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尚缺些許殺伐氣,各路文武緩登臺第一百五十八章 癡虎第二發,再打狗禮部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八百五十二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粵北海潮漸平息,黔州風雲將迭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玖)第四百九十一章 薊州城內風雲起,北疆之上諸家集第八百二十四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八十八章 寨門前對峙,足利戰妙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六百零八章 士農工商四民舉,學館深意在奠基第六百五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玖)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便是踩你國子監,兩大尚書護財神第三百八十八章 望江樓上望江流,諸家士紳弄潮遊第五百一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七)第六百六十四章 軍政兩方春城聚,鐵證待判衆戰俘(上)第一百零六章 翩翩公子踏海來,輕取扶桑攝津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校場新練法,戰車造新型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一百一十九章 得享尊榮離扶桑,歸程艙內授心術第三百九十五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陸)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風雲麒麟兒,臥槽尼瑪方信之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首入都臊閣老,終究上門朱厚照第六百五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肆拾-終)第七百九十九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完)第七百七十一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軍事學院首結業,弘治皇帝授銜禮(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貳)第四十二章 洪桐縣裡,皆是老鬼第一章 神裝大號慘遭刪,踢送大明小公爺第六百九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柒)第八百四十七章 風捲雲起歐羅巴,無聲無息投資客(下)第三百零七章 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釣竿(上)第九十六章 有不服者,轟殺了帳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肆)第七百六十六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上)第四百零一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中)第六百四十八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壹)第六百四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貳)第一百零七章 時代差距,炮火之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貳)第六百六十九章 諸事皆定將起兵,先鋒提司李悔遲第五十六章 前方兵潰,癡虎初嘯第七百九十九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完)第六十九章 欲讓其效死,必先予重金第八百七十一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中)第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第四百九十章 帝國爪牙初顯露,關外草原風捲雲第八十五章 統合雙峰島,足利身在側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一百七十六章 宮中兩後同憐時,再召足利後宮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柒)第一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缺教育,看我癡虎展真理第十一章 正德欲來鬧校場,錢到花時放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