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決心

【勝利之路】

努爾哈赤決定,要把眼前這座不聽話的城市,以及那個敢調侃他的無名小卒徹底滅掉。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爲他已確知,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前方和後方,沒有任何援軍,也不會有援軍,而在城中抵擋的,只是一名不聽招呼的將領,和一萬多孤立無援的明軍。

六年前,在薩爾滸,他用四萬多人,擊潰了明朝最爲精銳的十二萬軍隊,連在朝鮮打得日本人屁滾尿流的名將劉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現在,他率六萬精銳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來到了這座小城,面對着僅一萬多人的守軍,和一個叫袁崇煥的無名小卒。

勝負毫無懸念。

對於這一點,無論是努爾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貝勒,還是明朝的高第、甚至孫承宗,都持相同觀點。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毛澤東〗

袁崇煥是相信光明的,因爲在他的手中,有四種制勝的武器。

第一種武器叫死守,簡單說來就是死不出城,任你怎麼打,就不出去,死也死在城裡。

雖然這個戰略比較慫,但很有效,你有六萬人,我只有一萬人,憑什麼出去讓你打?有種你打進來,我就認輸。

他的第二種武器,叫紅夷大炮。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領,當年打日本的時候,就全靠這玩意,把上萬鬼子送上天,殺人還兼帶毀屍功能,實在是驅趕害蟲的不二利器。

但這招在努爾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爲日軍的主力是步兵,而後金都是騎兵,速度極快,以明代大炮的射速和質量,沒打幾炮馬刀就招呼過來了。

袁崇煥清楚這一點,但他依然用上了大炮——進口大炮。

紅夷大炮,也叫紅衣大炮,純進口產品,國外生產,國外組裝。

我並非瞧不起國貨,但就大炮而言,還是外國的好。其實明代的大炮也還湊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機),還有一定技術優勢,但像大將軍炮這種大型火炮,就出問題了。

這是一個無法攻克的技術問題——炸膛。

大家要知道,當時的火炮,想把炮彈打出去,就要裝火藥,炮彈越重,火藥越多,如果火藥裝少了,沒準炮彈剛出炮膛就掉地上了,最大殺傷力也就是砸人腳,可要是裝多了,由於炮管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就會內部爆炸,即炸膛。

用哲學觀點講,這是一個把炸藥填入炮膛,卻只允許其衝擊力向一個方向(前方)前進的二律背反悖論。

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解決,我不知道,袁崇煥應該也不知道,但外國人知道,他們造出了不炸膛的大炮,並幾經輾轉,落在了葡萄牙人的手裡。

至於這炮到底是哪產的,史料有不同說法。有的說是荷蘭,有的說是英國,羅爾斯羅伊斯還是飛利浦,都無所謂,好用就行。

據說這批火炮共有三十門,經葡萄牙倒爺的手,賣給了明朝。拿回來試演,當場就炸膛了一門(絕不能迷信外國貨),剩下的倒還能用,經袁崇煥請求,十門炮調到寧遠,剩下的留在京城裝樣子。

這十門大炮裡,有一門終將和努爾哈赤結下不解之緣。

爲保證大炮好用,袁崇煥還專門找來了一個叫孫元化的人。按照慣例,買進口貨,都要配發中文說明書,何況是大炮。葡萄牙人很夠意思,雖說是二道販子,沒有說明書,但可以搞培訓,就專門找了幾個中國人,集中教學,而孫元化就是葡萄牙教導班的優秀學員。

袁崇煥的第三種武器,叫做堅壁清野。

爲了保證不讓敵人搶走一粒糧,喝到一滴水,袁崇煥命令,燒燬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將所有居民轉入城內。此外,他還幹了一件此前所有努爾哈赤的對手都沒有幹過的事——清除內奸。

努爾哈赤是個比較喜歡耍陰招的人,對派奸細裡應外合很有興趣,此前的撫順、鐵嶺、遼陽、瀋陽、廣寧都是這麼拿下的。

努爾哈赤不瞭解袁崇煥,袁崇煥卻很瞭解努爾哈赤,他早摸透了這招,便組織了除奸隊,挨家挨戶查找外來人口,遇到奸細立馬乾掉,並且派民兵在城內站崗,預防奸細破壞。

死守、大炮、堅壁清野,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努爾哈赤手下的六萬精兵,已經把寧遠團團圍住,突圍是沒有希望的,死守是沒有援兵的,即使擊潰敵人,他們還會再來,又能支撐多久呢?

所以最終將他帶上勝利之路的,是最後一種武器。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

佈置外防務後,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麼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

袁崇煥鎮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持,我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不會後退,我會堅守在這裡,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使同歸於盡,也絕不後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

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棄。

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

然後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但我知道,在那場戰鬥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天啓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帶着輕蔑的神情,發動了進攻的命令,聲勢浩大的精銳後金軍隨即涌向孤獨的寧遠城。

必須說明,後金軍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們也很清楚,騎着馬是衝不上城牆的,事實上,他們有一套相當完整的戰術系統,大致有三撥人。

每逢攻擊時,後金軍的前鋒,都由一種特別的兵種擔任——楯兵。

所有的楯兵都推着楯車。所謂楯車,是一種木車,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幾層厚牛皮,潑上水,由於木板和牛皮都相當皮實,明軍的火器和弓箭無法射破,這是第一撥人。

第二撥是弓箭手,躲在楯車後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射程很遠),甭管射不射得中,射完就走人。

最後一撥就是騎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離也就近了,衝出去砍人效果相當好。

無數明軍就是這樣被擊敗的,火器不管用,騎兵砍不過人家,只好就此覆滅。

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無數的楯兵推着木車,向着城下挺進,他們相信,城中的明軍和以往沒有區別,火器和弓箭將在牛皮面前屈服。

然而牛皮破了。

架着雲梯的後金軍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後面,等待靠近城牆的時刻,但他們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靂聲,以及從天而降的不明物體。

值得慶祝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俯瞰到了寧遠城的全貌——在半空中。

寧遠城頭的紅夷大炮,以可怕的巨響,噴射着燦爛的火焰,把無數的後金軍,他們破碎的楯車,以及無數張牛皮,都送上了天空——然後是地府。

關於紅夷大炮的效果,史書中的形容相當貼切且聳人聽聞:“至處遍地開花,盡皆糜爛”。

當第一聲炮響的時候,袁崇煥不在城頭,他正在接見外國朋友——朝鮮翻譯韓瑗。

巨響嚇壞了朝鮮同志,他驚恐地看着袁崇煥,卻只見到一張笑臉,以及輕鬆的三個字:

“賊至矣!”

幾個月前,當袁崇煥決心抵抗之時,就已安排了防守體系,總兵滿桂守東城,參將祖大壽守南城,副將朱輔守西城,副總兵朱梅守北城,袁崇煥坐鎮中樓,居高指揮。

四人之中,以滿桂和祖大壽的能力最強,他們守護的東城和南城,也最爲堅固。

後金軍是很頑強的,在經歷了重大打擊後,他們毫不放棄,踩着前輩的屍體,繼續向城池挺進。

他們選擇的主攻方向,是西南面。

這個選擇不是太好,因爲西邊的守將是朱輔,南邊的守將是祖大壽,所以守護西南面的,是朱輔和祖大壽。

更麻煩的是,後金軍剛踏着同志們的屍體衝到了城牆邊,就陷入了一個奇怪的境地。

攻城的方法,大抵是一方架雲梯,拼命往上爬,一方扔石頭,拼命不讓人往上爬,只要皮厚硬頭皮,衝上去就贏了。

可是這次不同,城下的後金軍驚奇地發現,除頂頭挨炮外,他們的左側、右側、甚至後方都有連綿不斷的炮火襲擊,可謂全方位、全立體,無處躲閃,痛不欲生。

這個痛不欲生的問題,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去了一趟興城(今寧遠),又查了幾張地圖,解了。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建築學問題。

要說清這個問題,應該畫幾個圖,可惜我畫得太差,不好拿出來丟人,只好用漢字代替了,看懂就行。

大家知道,一般的城池,是“口”字型,四四方方,一方爬,一方不讓爬,比較厚道。

更猛一點的設計,是“凹”字型,敵軍進攻此類城池時,如進入凹口,就會受到左中右三個方向的攻擊,相當難受。

這種設計常見於大城的內城,比如北京的午門,西安古城牆的甕城,就是這個造型。

或者是城內有點兵,沒法拉出去打,又不甘心捱打的,也這麼修城,殺點敵人好過把癮。

但我查過資料兼實地觀查之後,才知道,創意是沒有止境的。

寧遠的城牆,大致是個“山”字。

也就是說,在城牆的外面,伸出去一道城樓,在這座城樓上派兵駐守,會有很多好處,比如敵人剛進入山字的兩個入口時,就打他們的側翼,敵人完全進入後,就打他們的屁股。如果敵人還沒有進來,在城頭上架門炮,可以提前把他們送上天。

此外,這個設計還有個好處,敵人衝過來的時候,有這個玩意,可以把敵人分流成兩截,分開打。

當然疑問也是有的,比如把城樓修得如此靠前,幾面受敵,如果敵人集中攻打城樓,該怎麼辦呢?

答案:隨便打,無所謂。

因爲這座城樓伸出去,就是讓人打的。而且我查了一下,這座城樓可能是實心的,下面沒有通道,士兵調遣都在城頭上進行,也就是說,即使你把城樓拆了,還得接着啃城牆,壓根就進不了城。

我不知道這城樓是誰設計的,只覺得這人比較狠。

除地面外,後金軍承受了來自前、後、左、右、上(天上)五個方向的打擊,他們能夠得到的唯一遮擋,就是同伴的屍體,所以片刻之間,已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進攻者沒有退縮,無功而返,努爾哈赤的面子且不管,啥都沒弄到,回去怎麼跟老婆孩子交代?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後金軍終於爆發了。

雖然不斷有戰友飛上天空,但他們在屍體的掩護下,終究還是來到了城下,開始架雲梯。

然而炮火實在太猛,天上還不斷掉石頭,弓箭火槍不停地打,剛架上去,就被推下來,幾次三番,他們爬牆的積極性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於是決定改變策略——鑽洞。

具體施工方法是,在頭上蓋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劍對着城牆猛劈,最終的工程目的,是把城牆鑿穿。

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工程,頭頂上經常高空拋物不說,還缺乏重型施工機械,就憑人刨,那真是相當之困難。

但後金軍用施工成績證明,他們之前的一切勝利,都不是僥倖取得的。

在寒冷的正月,後金挖牆隊頂着炮火,憑藉刀劈手刨,竟然把堅固的城牆挖出了幾個大洞,按照史料的說法,是“鑿牆缺二丈者三四處”,也就是說,二丈左右的缺口,挖出了三四個。

明軍毫無反應。

不是沒反應,而是沒辦法反應,因爲城頭的大炮是有射程的,敵人若貼近城牆,就會進入射擊死角,炮火是打不着的,而火槍、弓箭都無法穿透後金軍的牛皮,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對方緊張施工,毫無辦法。

就古代城牆而言,鑿開兩丈大的洞,就算是致命傷了,一般都能塌掉,但奇怪的是,洞鑿開了,城牆卻始終不垮。

原因在於天冷,很冷。

按史料分析,當時的溫度大致在零下幾十度,城牆的地基被冰凍住,所以不管怎麼鑿,就是垮不下來。

但袁崇煥很着急,因爲指望老天爺,畢竟是不靠譜的,按照這個工程進度,沒過多久,城牆就會被徹底鑿塌,六萬人涌進來,說啥都沒用了。

當務之急,要幹掉城下的那幫牛皮護身的工兵,然而大炮打不着,火槍沒有用,如之奈何?

關鍵時刻,羣衆的智慧發揮了最爲重要的作用。

城牆即將被攻破之際,城頭上的明軍突然想出了一個反擊的方法。

這個方法有如下步驟,先找來一張棉被,鋪上稻草,並在裡面裹上火藥,拿火點燃,扔到城下。

棉被、稻草加上火藥,無論是材料,還是操作方法,都是平淡無奇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幾年前,我曾找來少量材料,親手試驗過一次,這次實驗的直接結果是,我再沒有試過第二次,因爲其燃燒的速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兩個字形容。(特別提示,該實驗相當危險,切勿輕易嘗試,切勿模仿,特此聲明。)

明軍把棉被捲起來,點上火,扔下去,轉瞬間,壯觀的一幕出現了。

沾滿了火藥的棉被開始劇烈燃燒,開始四處飄散,漂到哪裡,就燒到哪裡,只要沾上,就會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滾,也毫無作用。

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伴隨着恐怖的大炮轟鳴聲,一道火海包圍了寧遠城,把無數的後金軍送入了地獄,英勇的後金工程隊全軍覆沒。

這種臨時發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萬人敵”,從此,它被載入史冊,併成爲世界上最早的燃燒瓶的雛形。

【戰鬥,直至最後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萬曆十二年(1584),他二十五歲,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最終殺掉了仇人尼堪外蘭,而那一年,袁崇煥纔剛剛出生。

他跟隨過李成樑,打敗過楊鎬,殺掉了劉綎、杜鬆,嚇走了王化貞,當他完成這些豐功偉業,名聲大振的時候,袁崇煥只是個四品文官,無名小卒。

之前幾乎每一次戰役,他都以少打多,以弱勝強,然而現在他帶着前所未有的強大兵力,勢不可擋之氣魄,進攻兵力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的小人物袁崇煥,輸了。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小本起家的天命大汗是不會輸的,也是不能輸的,即使傷亡慘重,即使血流成河,用屍體堆,也要堆上城頭!

所以,觀察片刻之後,他決定改變攻擊的方向——南城。

這個決定充分證明,努爾哈赤同志是一位相當合格的指揮官。

他認爲,南城就快頂不住了。

南城守將祖大壽同意這個觀點。

就實力而言,如果後金軍全力攻擊城池一面,明軍即使有大炮,也蓋不住對方人多,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

好在此前後金軍缺心眼,好好的城牆不去,偏要往夾腳裡跑,西邊打,南邊也打,被打了個亂七八糟,現在,他們終於覺醒了。

知錯就改的後金軍轉換方向,向南城涌去。

我到寧遠時,曾圍着寧遠城牆走了一圈,沒掐表,但至少得半小時,寧遠城裡就一萬多人,分攤到四個城頭,也就兩千多人。以每面城牆一公里長計算,每米守兵大致是兩人。

這是最樂觀的估算。

所以根據數學測算,面對六萬人的拼死攻擊,明軍是抵擋不住的。

事情發展與數學模型差不多,初期驚喜之後,後金軍終於呈現出了可怕的戰鬥力,鑑於上面經常扔“萬人敵”,牆就不去鑿了,改爬雲梯。

衝過來的路上,被大炮轟死一批,衝到城腳,被燒死一批,爬牆,被弓箭、火槍射死一批。

沒被轟死、燒死,射死的,接着爬。

與此同時,後金軍開始組織弓箭隊,對城頭射箭,提供火力支援。

在這種拼死的猛攻下,明軍開始大量傷亡,南城守軍損失達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後金軍爬上城牆,與明軍肉搏,形勢十分危急。

祖大壽戰敗前,袁崇煥趕到了。

袁崇煥並不在城頭,他所處的位置,在寧遠城正中心的高樓。這個地方,我曾經去過,登上這座高樓,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城的戰況。

袁崇煥率軍趕到南城,在那裡,他投入了最後的預備隊。

長久以來的訓練終於顯現了效果,在強敵面前,明軍毫無畏懼,與後金軍死戰,把爬上城頭的人趕了回去。

與此同時,爲遏制後金軍的攻勢,明軍採用了新戰略——火攻。

明軍開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萬人敵、火槍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點燃的,就往城下扔。

這個戰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這是冬天,而冬天時,後金士兵是有幾件棉衣的。

戰爭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現了,不知是誰提議,拉出了幾條長鐵索,用火燒紅,甩到城下用來攻擊爬牆的後金士兵。

於是壯麗的一幕出現了,在北風呼嘯中,幾條紅色的鎖鏈在南城飄揚,它甩向哪裡,慘叫就出現在哪裡。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後金的攻勢被遏制了,屍體堆滿寧遠城下,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直至黃昏。

至此,寧遠戰役已進行一天,後金軍傷亡慘重,死傷達一千餘人,卻只換來了幾塊城磚。

然而戰鬥並沒有結束。

憤怒至極的努爾哈赤下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命令:夜戰。

夜戰並不是後金的優勢,但仗打到這個份上,縮頭就跑,就是一個嚴肅的面子問題,努爾哈赤認定,敵人城池受損,兵力已經到達極限,只要再攻一次,寧遠城就會徹底崩塌。

在領導的召喚下,後金士兵舉着火把,開始了夜間的進攻。

正如努爾哈赤所料,他很快就等到了崩潰的消息,後金軍的崩潰。

幾次拼死進攻後,後金的士兵們終於發現,他們確實在逐漸逼近勝利——用一種最爲殘酷的方法:

攻擊無果,傷亡很大,屍體越來越多,越來越厚,如果他們全都死光,是可以踩着屍體爬上去的。

沉默久了,就會爆發,爆發久了,就會崩潰,在又一輪的火燒、炮轟、箭射後,後金軍終於違背了命令,全部後撤。

正月二十四日深夜,無奈的努爾哈赤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壓抑住心中怒火,準備明天再來。

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放棄進攻,第二天曆史將會徹底改變。

袁崇煥也已頂不住了,他已經投入了所有的預備隊,連他自己也親自上陣,左手還負了傷,如果努爾哈赤豁出去再幹一次,後果將不堪設想。

努爾哈赤放棄了,他堅持了,所以他守住了寧遠。

而下一個問題是,能否擊潰後金,守住寧遠。

從當天後金軍的表現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沒有幫助,沒有援軍,修了幾年的堅城,只用一天,就被打成半成品,敵人戰鬥力太過強悍,很明顯,如果後金軍豁出去,在這裡待上幾月,就是用手刨也刨下來了。

對於這個答案,袁崇煥的心裡是有數的。

於是,他來到了最後一個問題:既然必定失守,還守不守?

他決定堅守下去,即使全軍覆沒,毫無希望,也要堅持到底,堅持到最後一個人。

〖軍隊應該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毛澤東〗

袁崇煥很清楚,明天城池或許失守,或許不失守,但終究是要失守的。以努爾哈赤的操行成績,接踵而來的,必定是殺戮和死亡。

然而袁崇煥不打算放棄,因爲他是一個沒有援軍、沒有糧食、沒有理想、沒有希望,依然能夠堅持下去的人。

四十二歲年前,袁崇煥出生於窮鄉僻壤,一直以來,他都很平凡,平凡的中了秀才,平凡的中了舉人,平凡的落榜,平凡的再次趕考,平凡的再次落榜,平凡的最終上榜。

然後是平凡的知縣,平凡的處級幹部,平凡的四品文官,平凡的學生,直至他違抗命令,孤身一人,面對那個不可一世、強大無比的對手。

四十年平凡的生活,不斷的磨礪,沉默的進步,堅定的信念,無比的決心:

只爲一天的不朽。

第18章 二次攤牌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14章 強敵第10章 機會終於到來第14章 毀滅之路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3章 禍根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9章 陰謀第11章 勇氣第14章 土木堡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18章 二次攤牌第9章 生死相搏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19章 勝算第1章 童年第6章 高拱的成就第1章 帝王的煩惱第31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第12章 東南的奇才第7章 死鬥第8章 帝王的財產第14章 突圍第16章 奮戰第2章 奇怪的人第9章 東林黨的實力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第3章 疑惑第14章 土木堡第14章 東山再起第13章 一個監獄看守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18章 制勝之道第8章 陰謀第17章 不世出之名將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7章 不世出之名將第3章 帝王的抉擇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5章 算賬第1章 皇太極第11章 勇氣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19章 朱祁鎮的奮鬥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3章 疑惑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18章 袁崇煥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16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7章 鬥爭,還是隱忍?第16章 平壤,血戰第13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第7章 殺人第4章 就從這裡起步第2章 寧遠決戰第9章 生死相搏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1章 童年第23章 終點,起點第12章 謎團第4章 龍爭虎鬥第4章 不倫之戀第10章 鬥爭技術第13章 下一個目標,張士誠!第1章 絕頂的官僚第15章 一個文雅的人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2章 奇怪的人第14章 毀滅之路第15章 遠征沙漠第17章 殉道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9章 悟道第14章 強敵第5章 最終的亂戰第4章 夜半歌聲第22章 勝利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4章 混戰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9章 生死相搏第9章 生死相搏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3章 野心的開始第10章 最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