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殉道

【老師】

左光斗只比楊漣多活了一天。

身爲都察院高級長官,左光斗也是許顯純拷打的重點對象,楊漣捱過的酷刑,左光斗一樣都沒少。

而他的態度,也和楊漣一樣,絕不退讓,絕不屈服。

雖然被打得隨時可能斷氣,左光斗卻毫不在乎,死不低頭。

他不在乎,有人在乎。

先是左光斗家裡的老鄉們開始湊錢,打算把人弄出來,至少保住條命。無效不退款後,他的家屬和學生就準備進去探監,至少再見個面。

但這個要求也被拒絕了。

最後,他的一位學生費盡渾身解數,纔買通了一位看守,進入了監牢。

他換上了破衣爛衫,化裝成撿垃圾的,在黑不隆冬的詔獄裡摸了半天,才摸到了左光斗的牢房。

左光斗是坐着的,因爲他的腿已經被打沒了(筋骨盡脫)。面對自己學生的到訪,他沒有表現出任何驚訝,因爲他根本不知道——臉已被烙鐵烙壞,連眼睛都睜不開。

他的學生被驚呆了,於是他跪了下來,抱住老師,失聲痛哭。

左光斗聽到了哭聲,他醒了過來,沒有驚喜,沒有哀嘆,只有憤怒,出離的憤怒:

“蠢人!這是什麼地方,你竟然敢來(此何地也,而汝前來)!國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死就死了,你卻如此輕率,萬一出了事,將來國家的事情誰來管!?”

學生呆住了,呆若木雞。

左光斗的憤怒似乎越發激烈,他摸索着地上的鐐銬,做出投擲的動作,並說出了最後的話:

“你還不走?!再不走,無需奸人動手,我自己殺了你(撲殺汝)!”

面對着世界上最溫暖的威脅,學生眼含着熱淚,快步退了出去。

臨死前,左光斗用自己的行動,給這名學生上了最後一課:

一個人應該堅持信念,至死也不動搖。

天啓五年(1625)七月二十五日,左光斗在牢中遇害,年五十一。

二十年後,揚州。

南京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南明政權的頭號重臣史可法,站在城頭眺望城外的清軍,時爲南明弘光元年(1645)二月。

雪很大,史可法卻一直站在外面,安排部署,他的部下幾次勸他進屋躲雪,他的回覆總是同一句話:

“我不能對不起我的老師,我不能對不起我的老師(愧於吾師)!”

史可法最終做到了,他的行爲,足以讓他的老師爲之自豪。

左光斗死後,同批入獄的東林黨人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先後被害。

活着的人,只剩下顧大章。

顧大章,時任禮部郎中,算是正廳級幹部,在這六人裡就官職而言並不算大,但他還是有來頭的,他的老師就是葉向高,加上平時活動比較積極,所以這次也被當作要犯抓了進來。

抓進來六個,其他五個都死了,他還活着,不是他地位高,只是因爲他曾經擔任過一個特殊的官職——刑部主事。

刑部主事,大致相當於司法部的一個處長,但湊巧的是,他這個部門恰好就是管監獄的,所謂刑部天牢、錦衣詔獄的看守,原先都是他的部下。

現在老上級進去了,遇到了老下級,這就好比是路上遇到劫道的,一看,原來你是我小學時候的同學,還一起罰過站,這就不好下手了。咬咬牙,哥們你過去吧,這單生意我不做了,下次注意點,別再到我的營業區域裡轉悠。

外加顧主事平時爲人厚道,對牢頭看守們都很照顧,所以他剛進去的時候,看守都向他行禮,對他非常客氣,點頭哈腰,除了人渣許顯純例行拷打外,基本沒吃什麼虧。

但其他人被殺後,他的處境就危險了,畢竟一共六個,五個都死了,留你一個似乎不太像話。更重要的是,這些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是不能讓人知道的,要是讓他出獄,筆桿子一揮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輿論壓力比較大。

事實上,許顯純和魏忠賢確實打算把顧大章幹掉,且越快越好。顧大章去閻王那裡伸冤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然而這個世界上,意外的事情總是經常發生的。

一般說來,管牢房的人交際都比較廣泛。特別是天牢、詔獄這種高檔次監獄,進來的除了竇娥、忠良外,大都有點水平,或是特殊技能,奇Qisuu.сom書江洋大盜之類的牛人也不少見。

我們有理由相信,顧大章認識一些這樣的人。

因爲就在九月初,處死他的決議剛剛通過,監獄看守就知道了。

但是這位看守沒有把消息告訴顧大章,卻通知了另一個人。

這個人的姓名不詳,人稱燕大俠,也在詔獄裡混,但既不是犯人,也不是看守,每天就混在裡面,據說還是主動混進來的,幾個月了都沒人管。

他怎麼進來的,不得而知,爲什麼沒人管,不太清楚,但他之所以進來,只是爲了救顧大章。爲什麼要救顧大章,也不太清楚,反正他是進來了。

得知處決消息,他並不慌張,只是找到報信的看守,問了他一個問題:

“我給你錢,能緩幾天嗎?”

看守問:

“幾天?”

燕大俠答:

“五天。”

看守答:

“可以。”

五天之後,看守跑來找燕大俠:

“我已盡力,五日已滿,今晚無法再保證顧大章的安全,怎麼辦?”

燕大俠並不緊張:

“今晚定有轉機。”

看守認爲,燕大俠在做夢,他笑着走了。

幾個時辰之後,他接到了命令,將顧大章押往刑部。

還沒等他緩過神來,許顯純又來了。

許顯純急匆匆跑來,把顧大章從牢裡提出來,聲色俱厲地說了句話:

“你幾天以後,還是要回來的!”

然後,他又急匆匆地走了。

顧大章很高興。

作爲官場老手,他很理解許顯純這句話的隱含意義——自己即將脫離詔獄,而許顯純無能爲力。

因爲所謂錦衣衛、東廠,都是特務機關,並非司法機構。這件案子被轉交刑部,公開審判,就意味着許顯純們搞不定了。

很明顯,他們受到了壓力。

但爲什麼搞不定,又是什麼壓力,他不知道。

這是個相當詭異的問題:魏公公權傾天下,連最能搞關係的汪文言都整死了,然而燕大俠橫空出世,又把事情解決了,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顧大章不知道答案,看守不知道答案,許顯純也未必知道。

燕大俠知道,可是他沒告訴我,所以我也不知道。

之前我曾介紹過許多此類幕後密謀,對於這種鬼才知道的玩意,我的態度是,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絕不猜。

我倒是想猜,因爲這種暗箱操作,還是能猜的。如當年太史公司馬遷先生,就很能猜的,秦始皇死後,李斯和趙高密謀幹掉太子,他老人家並不在場,上百年前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對話都能猜出來。過了幾千年,也沒人說他猜得不對,畢竟事情後來就是那麼幹的。

可這件事實在太過複雜,許顯純沒招,魏公公不管(或是管不了),他們商量的時候也沒叫我去,實在是不敢亂猜。

無論事實真相如何,反正顧大章是出來了。在經歷幾十天痛苦的折磨後,他終於走出了地獄。

按說到了刑部,就是顧大人的天下了,可實情並非如此。

因爲刑部尚書李養正也投了閹黨,部長大人尚且如此,顧大人就沒轍了。

天啓五年(1625)九月十二日,刑部會審。

李養正果然不負其閹黨之名,一上來就喝斥顧大章,讓他老實交代。更爲搞笑的是,他手裡拿的罪狀,就是許顯純交給他的,一字都沒改,底下的顧大章都能背出來,李尚書讀錯了,顧大人時不時還提他兩句。

審訊的過程也很簡單,李尚書要顧大章承認,顧大章不承認,並說出了不承認的理由:

“我不能代死去的人,承受你們的誣陷。”

李尚書沉默了,他知道這位曾經的下屬是冤枉的,但他依然做出了判決:

楊漣、左光斗、顧大章等六人,因收受賄賂,結交疆臣,處以斬刑。

這是一份相當無聊的判決,因爲判決書裡的六個人,有五個已經掛了,實際上是把顧大章先生拉出來單練,先在詔獄裡一頓猛打,打完再到刑部,說明打你的合法理由。

形勢急轉直下,燕大俠也慌了手腳,一天夜裡,他找到顧大章,告訴他情況不妙。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顧大章並不驚慌,恰恰相反,他用平靜的口吻,向燕大俠揭示了一個秘密——出獄的秘密。第二天,在刑部大堂上,顧大章公開了這個秘密。

顧大章招供了,他供述的內容,包括如下幾點,楊漣的死因,左光斗的死因,許顯純的刑罰操作方法,絕筆,無人性的折磨,無恥的謀殺。

刑部知道了,朝廷知道了,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魏忠賢不明白,許顯純不明白,甚至燕大俠也不明白,顧大章之所以忍辱負重,活到今天,不是心存僥倖,不是投機取巧。

他早就想死了,和其他五位捨生取義的同志一起,光榮地死去,但他不能死。

當楊漣把絕筆交給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再屬於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有義務活下去,有義務把這裡發生的一切,把邪惡的醜陋,正義的光輝,告訴世上所有的人。

所以他隱忍、等待,直至出獄,不爲偷生,只爲永存。

正如那天夜裡,他對燕大俠所說的話:

“我要把兇手的姓名傳播於天下(播之天下),等到來日世道清明,他們一個都跑不掉(斷無遺種)!”

“吾目暝矣。”

這纔是他最終的目的。

他做到了,是以今日之我們,可得知當年之一切。

一天之後,他用殘廢的手(三個指頭已被打掉)寫下了自己的遺書,並於當晚自縊而死。

楊漣,當日你交付於我之重任,我已完成。

“吾目暝矣。”

至此,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全部遇害,史稱“六君子之獄”。

就算是最惡俗的電視劇,演到這裡,壞人也該休息了。

但魏忠賢實在是個超一流的反派,他還列出了另一張殺人名單。

在這份名單上,有七個人的名字,分別是高攀龍、李應升、黃遵素、周宗建,繆昌期、周起元、周順昌。

這七位仁兄地位說高不高,就是平時罵魏公公時狠了點,但魏公公一口咬死,要把他們組團送到閻王那裡去。

六君子都搞定了,搞個七君子不成問題。

春風得意、無往不勝的魏公公認爲,他已經天下無敵了,可以把事情做絕做盡。

魏忠賢錯了。

在一部相當胡扯的香港電影中,某大師曾反覆說過句不太胡扯的話:凡事太盡,緣分必定早盡。

剛開始的時候,事情是很順利的,東林黨的人勢力沒有,氣節還是有的,不走也不逃,坐在家裡等人來抓,李應升、周宗建,繆昌期、周起元等四人相繼被捕,上路的時候還特高興。

因爲在他們看來,堅持信念,被魏忠賢抓走,是光輝的榮譽。

高攀龍更厲害,抓他的東廠特務還沒來,他就上路了——自盡。

在被捕前的那個夜晚,他整理衣冠,向北叩首,然後投水自殺。

死前留有遺書一封,有言如下:可死,不可辱。

在這七個人中,高攀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都是御史,繆昌期是翰林院諭德,周起元是應天巡撫,說起來,不太起眼的,就數週順昌了。

這位周先生曾吏部員外郎,論資歷、權勢,都是小字輩,但事態變化,正是由他而起。

周順昌,字景文,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嫉惡如仇。

說起周兄,還有個哭笑不得的故事,當初他在外地當官,有一次人家請他看戲,開始挺高興,結果看到一半,突然怒髮衝冠,衆目睽睽之下跳上舞臺,抓住演員一頓暴打,打完就走。

這位演員之所以被打,只是因爲那天,他演的是秦檜。

聽說當年演白毛女的時候,通常是演着演着,下面突來一槍,把黃世仁同志幹掉,看來是有歷史傳統的。

連幾百年前的秦檜都不放過,現成的魏忠賢當然沒問題。

其實最初名單上只有六個人,壓根就沒有周順昌,他之所以成爲候補,是因爲當初魏大中過境時,他把魏先生請到家裡,好吃好喝,還結了親家,東廠特務想趕他走,結果他說:

“你不知道世上有不怕死的人嗎?!回去告訴魏忠賢,我叫周順昌,只管找我!”

後來東廠抓週起元的時候,他又站出來大罵魏忠賢,於是魏公公不高興了,就派人去抓他。

周順昌是南直隸吳縣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蘇蘇州,周順昌爲人清廉,家裡很窮,還很講義氣,經常給人幫忙,在當地名聲很好。

東廠特務估計不太瞭解這個情況,又覺得蘇州人文縐縐的,好欺負,所以一到地方就搞潛規則,要周順昌家給錢,還公開揚言,如果不給,就在半道把周順昌給黑了。

可惜周順昌是真沒錢,他本人也看得開,同樣揚言:一文錢不給,能咋樣?

但是人民羣衆不幹了,他們開始湊錢,有些貧困家庭把衣服都當了,只求東廠高擡貴手。

這次帶隊抓人的東廠特務,名叫文之炳,可謂是王八蛋中的王八蛋,得寸進尺,竟然加價,要了還要。

這就過於扯淡了,但爲了周順昌的安全,大家忍了。第二天,爲抗議逮捕周順昌,蘇州舉行罷市活動。

要換個明白人,看到這個苗頭,就該跑路,可這幫特務實在太過囂張(或是太傻),一點不消停,還招搖過市欺負老百姓,爲不連累周順昌,大家又忍了。

Wшw ●тTk án ●¢○

一天後,蘇州市民涌上街頭,爲周順昌送行,整整十幾萬人,差點把縣衙擠垮,巡撫毛一鷺嚇得不行,表示有話好好說。有人隨即勸他,衆怒難犯,不要抓週順昌,上奏疏說句公道話。

毛一鷺膽子比較小,得罪羣衆是不敢的,得罪魏忠賢自然也不敢,想來想去,一聲都不敢出。

所謂乾柴烈火,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十幾萬人氣勢洶洶,就等一把火。

於是文之炳先生挺身而出了,他大喊一聲:

“東廠逮人,鼠輩敢爾?”

火點燃了。

勒索、收錢不辦事、欺負老百姓,十幾萬人站在眼前,還敢威脅人民羣衆,人蠢到這個份上,就無須再忍了。

短暫的平靜後,一個人走到了人羣的前列,面對文之炳,問出了一個問題:

“東廠逮人,是魏忠賢(魏監)的命令嗎?”

問話的人,是一個當時寂寂無名,後來名垂青史的人,他叫顏佩韋。

顏佩韋是一個平民,一個無權無勢的平民,所以當文特務確定他的身份後,頓時勃然大怒:

“割了你的舌頭!東廠的命令又怎麼樣?”

他穿着官服,手持武器,他認爲,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顏佩韋會害怕,會退縮。

然而,這是個錯誤的判斷。

顏佩韋振臂而起:

“我還以爲是天子下令,原來是東廠的走狗!”

然後他抓住眼前這個卑劣無恥、飛揚跋扈的特務,拳打腳踢,發泄心中的怒火。

文之炳被打蒙了,但其他特務反應很快,紛紛拔刀,準備上來砍死這個膽大包天的人。

然而接下來,他們看見了讓他們恐懼一生的景象,十幾萬個膽大包天的人,已向他們衝來。

這些此前沉默不語,任人宰割的羔羊,已經變成了惡狼,紛紛一擁而上,逮住就是一頓暴打。由於人太多,只有離得近的能踩上幾腳,距離遠的就脫鞋,看準了就往裡砸(提示:時人好穿木屐)。

東廠的人瘋了,平時大爺當慣了,高官看到他們都打哆嗦,這幫平民竟敢反抗,由於反差太大,許多人思想沒轉過彎來,半天還在發愣。

但他們不愧訓練有素,在現實面前,迅速地完成了思想鬥爭,並認清了自己的逃跑路線,四散奔逃,有的跑進民宅,有的跳進廁所,有位身手好的,還跳到房樑上。

說實話,我認爲跳到房樑上的人,腦筋有點問題,人民羣衆又不是野生動物,你以爲他們不會爬樹?

對於這種缺心眼的人,羣衆們使用了更爲簡潔的方法,一頓猛揣,連房樑都揣動了,直接把那人搖了下來,一頓羣毆,當場斃命。

相對而言,另一位東廠特務就慘得多了,他是被人踹倒的,還沒反應過來,又是一頓猛踩,被踩死了,連肇事者都找不着。

值得誇獎的是,蘇州的市民們除了有血性外,也很講策略。所有特務都被抓住暴打,但除個別人外,都沒打死——半死。這樣既出了氣,又不至於連累周順昌。

打完了特務,羣衆還不滿意,又跑去找巡撫毛一鷺算帳。

其實毛巡撫比較冤枉,他不過是執行命令,膽子又小,嚇得魂不附體,只能躲進糞坑裡,等到地方官出來說情,穩定秩序,才把渾身臭氣的毛巡撫撈出來。

這件事件中,東廠特務被打得暈頭轉向,許多人被打殘,還留下了極深的心理創傷。據說有些人回京後,一輩子都只敢躲在小黑屋裡,怕光怕聲,活像得了狂犬病。

氣是出夠了,事也鬧大了。

東廠抓人,人沒抓到還被打死幾個,魏公公如此窩囊,實在聳人聽聞,幾百年來都沒出過這事。

按說接下來就該是腥風血雨,可十幾天過去,別說反攻倒算,連句話都沒有。

因爲魏公公也嚇壞了。

事發後,魏忠賢得知事態嚴重,當時就慌了,馬上把首輔顧秉謙抓來一頓痛罵,說他本不想抓人,聽了你的餿主意,纔去乾的,鬧到這個地步,怎麼辦?

魏忠賢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喜歡這個黑鍋,希望顧秉謙幫他背。但顧大人豈是等閒之輩,只磕頭不說話,回去就養病,索性不來了。

魏公公無計可施,想來想去,只好下令,把周順昌押到京城,參與羣衆一概不問。

說是這麼說,過了幾天,顧秉謙看風聲過了,又跳了出來,說要追究此事。

還沒等他動手,就有人自首了。

自首的,是當天帶頭的五個人,他們主動找到巡撫毛一鷺,告訴他,事情就是自己乾的,與旁人無關,不要株連無辜。

這五個人的名字是:顏佩韋、楊念如、沈揚、周文元、馬傑。

五人中,周文元是周順昌的轎伕,其餘四人並未見過周順昌,與他也無任何關係。

幾天後,周順昌被押解到京,被許顯純嚴刑拷打,不屈而死。

幾月後,周順昌的靈柩送回蘇州安葬,羣情激奮,爲平息事端,毛一鷺決定處決五人。

處斬之日,五人神態自若。

沈揚說:無憾!

馬傑大笑:

“吾等爲魏奸閹黨所害,未必不千載留名,去,去!”

顏佩韋大笑:

“列位請便,學生去了!”

遂英勇就義。

五人死後,明代著名文人張傅感其忠義,揮筆寫就一文,是爲《五人墓碑記》,四百年餘後,被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學語文課本。

〖嗟夫!大閹之亂,以縉紳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五人墓碑記》〗

顏佩韋和馬傑是商人,沈揚是貿易行中間人,周文元是轎伕,楊念如是賣布的。

不要以爲渺小的,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爲卑微的,就沒有尊嚴。

弱者和強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只在信念是否堅定。

這五位平民英雄的壯舉直接導致了兩個後果:

一、魏忠賢害怕了,他以及他的閹黨,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用歷史書上的話說,是爲粉碎閹黨集團奠定了羣衆基礎。

相比而言,第二個結果有點歪打正着:七君子裡最後的倖存者黃尊素,逃過了一劫。

東林黨兩大智囊之一的黃尊素之所以能倖免,倒不是他足智多謀,把事情都搞定了,也不是魏忠賢怕事,不敢抓他,只是因爲連顏佩韋等人都不知道,那天被他們打的人裡,有幾位兄弟是無辜的。

其實民變發生當天,抓週順昌的特務和羣衆對峙時,有一批人恰好正經過蘇州,這批人恰好也是特務——抓黃尊素的特務。

黃尊素是浙江餘姚人,要到餘姚,自然要經過蘇州,於是就趕上了。

實在有點冤枉,這幫人既沒撈錢,也沒勒索,無非是過個路,可由於羣衆過於激動,過於能打,見到東廠裝束的人就幹,就把他們順道也幹了。

要說還是特務,那反應真是快,看見一羣人朝自己衝過來,雖說不知怎麼回事,立馬就閃人了,被逼急了就往河裡跳,總算是逃過了一劫。

可從河裡出來後一摸,壞了,駕帖丟了。

所謂駕帖,大致相當於身份證加逮捕證,照眼下這情景,要是沒有駕帖就跑去,能活着回來是不太正常的。想來想去,也就不去了。

於是黃尊素納悶了,他早就得到消息,在家等人來抓,結果等十幾天,人影都沒有。

但黃尊素是個聰明人,聰明人明白一個道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躲是躲不過去的,大家都死了,一個人怎能獨活呢?

於是他自己穿上了囚服,到衙門去報到,幾個月後,他被許顯純拷打至死。

在黃尊素走前,叫來了自己的家人,向他們告別。

大家都很悲痛,只有一個人例外。

他的兒子黃宗羲鎮定地說道:

“父親若一去不歸,兒子來日自當報仇!”

一年之後,他用比較殘忍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黃尊素死了,東林黨覆滅,“六君子”、“七君子”全部殉難,無一倖免,天下再無人與魏忠賢爭鋒。

縱觀東林黨的失敗過程,其鬥爭策略,就是毫無策略,除了憤怒,還是憤怒,輸得那真叫徹底,局勢基本是一邊倒,朝廷是魏公公的,皇帝聽魏公公的,似乎毫無勝利的機會。

事實上,機會還是有的,一個。

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2章 災難第17章 不世出之名將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13章 天下第一幕僚第5章 縱橫天下第10章 敵人第10章 鬥爭技術第4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第19章 選擇第19章 勝算第18章 天才的計劃第15章 一個文雅的人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22章 制度後的秘密第12章 純屬偶然第15章 孤軍第4章 成熟第31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第3章 帝王的抉擇第9章 陰謀第17章 名將的起點第12章 謎團第14章 明朝的憤怒第2章 大臣很強悍第15章 力挽狂瀾第31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第3章 解脫第7章 殺人第13章 一個監獄看守第7章 鬥爭,還是隱忍?第2章 災難第11章 勇氣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16章 平壤,血戰第12章 東南的奇才第8章 帝王的財產第16章 建國第27章 不得不反了!第6章 明君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19章 冤案第2章 隱藏的敵人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15章 一個文雅的人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8章 二次攤牌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17章 信念第23章 終點,起點第13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第9章 悟道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22章 勝利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9章 悟道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4章 不倫之戀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7章 鬥爭,還是隱忍?第16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第22章 制度後的秘密第8章 陰謀第3章 天下的對弈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16章 奮戰第1章 帝王的煩惱第9章 陰謀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18章 袁崇煥第4章 混戰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16章 平壤,血戰第12章 謎團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2章 寧遠決戰第23章 終點,起點第16章 楊漣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21章 結束了第10章 鬥爭技術第22章 勝利第12章 謎團第8章 陰謀第9章 東林黨的實力第12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第11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第11章 必殺劉瑾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14章 毀滅之路第7章 殺人第22章 勝利第9章 致命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