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降職

確實如衆人所料,郭致遠把這件事鬧得這麼大,陳子貞就算有心想幫他遮掩也遮掩不住,只得如實向朝廷彙報,其實即使陳子貞不向朝廷彙報,朱恭枵也不會善罷甘休,當代周王朱肅溱在聽了寶貝兒子一通哭訴後勃然大怒,親自跑去京城向萬曆皇帝告御狀!

此時東林黨人已經漸漸從“乙巳京察”和浙黨的黨爭中恢復了元氣,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就連接替李廷機任首輔的葉向高也偏向東林黨人,這個時候的東林黨人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嚴重排他的政黨,任何非東林黨人只要被他們抓住辮子都會遭到他們的瘋狂攻擊,現在郭致遠做出這麼膽大妄爲的事,東林黨人自然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彈劾他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到萬曆皇帝的案頭!

萬曆皇帝一聽此事也是雷霆震怒,氣得當場拍了桌子,把案頭上的奏摺掃落一地,怒不可遏道:“這個郭致遠太無法無天了,他眼裡還有朕嗎?還有朝廷嗎?簡直是罪該萬死!……”

那些對郭致遠印象還不錯的大臣也不好幫郭致遠說話了,郭致遠連綁架周王世子這種大逆不道的事都做出來了,這個時候還幫他說話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所以朝堂上對此事的態度幾乎是一面倒的,就是一定要嚴厲處置郭致遠!

不過在如何處置郭致遠這件事上羣臣卻起了分歧,東林黨人的意見是直接將郭致遠按叛黨論處,派大軍去東蕃,將郭致遠緝拿回京城下獄治罪!

而溫和派的大臣則認爲郭致遠此舉雖然有些膽大妄爲,但直接按叛黨論處似乎有些過了,畢竟郭致遠並沒有公然造反,而且更關鍵的是如今朝廷國庫空虛,根本沒有能力發動一起大規模的平叛戰役,派去大軍去東蕃風險太高,若是打贏了還好說,若是打輸了呢,那不就更打臉了嗎?

當然後面的話沒人敢當着萬曆皇帝的面說出來,主持兵部的幾位大臣只是說調動大軍不易,朝廷還欠着大批軍餉沒發呢,能夠不動兵戈還是儘量不動的好。

這下輪到萬曆皇帝頭疼了,現在的他已經不復當初發動“三大徵”時的雄心勃勃了,他只想當個太平皇帝,能不搞事情儘量不搞事情,看着殿下爭論不休的羣臣,他有些疲憊地敲了敲額頭,這個該死的郭致遠怎麼就不能安分一點呢,朕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你幹嘛非要逼朕呢?

此時內閣無人,萬曆皇帝能夠倚重的就只有首輔葉向高了,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他,拖長音調問道:“葉愛卿,你意下如何啊?該如何處置此事啊?……”

葉向高雖然偏向東林黨人,但是他此時一人主持內閣,等於一個人要幹好幾個人的事,也被繁雜的朝政事務搞得精疲力竭,所以不像東林黨人那樣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知道此時的明朝已經是一堵到處漏風的牆,能夠維持這堵牆不倒已經是極限了,根本沒有能力派出大軍去東蕃。

葉向高本身是福建人,雖然已經離開家鄉多年,但是通過家鄉親友的書信往來對郭致遠這個人還是有些瞭解的,方纔朝堂上一面倒地譴責郭致遠大逆不道,他也不好幫郭致遠說話,現在萬曆皇帝點了他名,他也不好不發表意見了,站出來道:“啓奏聖上,老臣以爲郭致遠確實膽大妄爲,公然綁架皇室宗親,不懲戒不足以正朝綱,但若說他有反叛之心,卻也未必,這些年東蕃一直按時向朝廷繳納稅銀,而且其父郭正域向來忠君體國,如今也在東蕃,絕不可能坐視其子行反叛之事,如今國庫空虛,確實不宜輕動兵戈,不若下旨將其降職,令其進京反省,再遣一能臣前往東蕃接替其任東蕃知府,觀其反應,若是郭致遠不肯接旨,則說明其確有反叛之心,到時再論出兵平叛之事不遲……”

萬曆皇帝一聽眼睛就亮了,他還惦記着東蕃每年上貢的二十萬兩稅銀呢,要是郭致遠真的反了,朝廷不就少了一條財路?將郭致遠降職,削了他的權,只要郭致遠肯來京城,就不怕他能翻天了,再派個能幹的大臣去接替他的位子,慢慢將東蕃掌控回朝廷手中,豈不是更好?

想到這裡,萬曆皇帝興奮地一拍巴掌,高興道:“葉愛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此議甚妙!那就按葉愛卿所奏,將郭致遠降職爲六品,即刻進京反省,另着吏部甄選能臣前往東蕃接替其東蕃知府之職……”

東林黨人雖有些不甘心,不過葉向高提到郭正域,他們也不好再死咬着郭致遠不放了,郭正域可是根紅苗正的東林黨人,雖然去了東蕃以後聯繫少了,但要說郭正域也和郭致遠一樣起了反叛之心,那豈不是打東林黨自己的臉嗎?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意葉向高的提議,派人去東蕃接替郭致遠任東蕃知府。

本來像這種外放的肥差,朝中各派勢力歷來是要爭得頭破血流的,不過這次要派人去東蕃接替郭致遠任東蕃知府願意去的人卻很少,開玩笑呢,郭致遠連周王世子都敢綁架,這要是再犯起渾來,只怕知府位置還沒坐穩,腦袋就搬家了,傻子才願意去冒這個險呢?

這個時候東林黨人當仁不讓地站出來了,你們不敢去,我們派人去!不得不說東林黨人中還是很有些不怕死的,像著名的“東林六君子”楊漣、左光斗等人都是出了名的硬骨頭,尤其這個時候的東林黨人更是個個以敢於向皇帝死諫自傲,拋開歷史功過不論,僅就這一點論東林黨人還是有其可敬之處的。

東林黨人攬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不過他們也知道要對付郭致遠絕不容易,郭致遠如果沒兩把刷子也不可能在東蕃開創如此局面,讓朝廷都投鼠忌器了,所以這個派去接替郭致遠的人除了要不怕死外,還要對郭致遠足夠熟悉,不會輕易中了郭致遠的圈套,最後東林黨人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派郭致遠的一個老熟人去接替他。

(注: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萬曆、天啓年間兩度出任內閣首輔。關於葉向高是否屬於東林黨人,史上頗有爭論,在魏忠賢閹黨黨羽王紹徽等撰寫的所謂《東林點將錄》中,曾將葉向高列爲東林黨黨魁,不過筆者翻閱諸多史料,覺得葉向高雖然在政治傾向上偏向於東林黨人,但在其主持朝政期間,其作爲和東林黨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真正的東林黨人。)

第三十四章 有得有失第六十三章 真正的高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豬蹄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動萬曆第三百五十八章 開火第四章 有子若此第三百六十二章 輝煌的勝利第五十一章 李代桃僵第九十四章 無人響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態度轉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第五章 老奸巨猾沈一貫第四百五十五章 打疼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絕望第四百零九章 背叛(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二百九十一章 獻俘儀式(二)第二百九十章 獻俘儀式第三百八十九章 我們是來友好訪問的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間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衝突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罪不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宏偉規劃(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授課第二百六十九章 破敵(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撕破臉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治第四十八章 有一間客棧第二百七十六章 送禮的學問第二百七十六章 送禮的學問第一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八十四章 見太子(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造船廠第三百八十一章 求見陳子貞第一百八十章 忘年交第二百三十三章 聯名舉薦第四百零五章 心煩意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徵第二百七十章 破敵(四)第四百零六章 臣接旨第二十一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三十六章 絕望第三十章 要當官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間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養寇自重?第二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九章 楚婉兒第二百三十三章 聯名舉薦第三百九十一章 費麗莎的野心第三十九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二十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豬蹄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辣椒第二百一十九章 營救李旦第五十九章 狗屁不通第十章 趙士禎第四百七十一章 魏忠賢(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七章 勇闖虎穴第二百七十八章 萬曆動了殺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容樂觀第一百三十二章 忽悠神功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度的背景第九十四章 無人響應第三百四十一章 目中無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火種第五十三章 一臉懵逼的殺手第一百五十章 紅薯之父第七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五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零二章 移民計劃(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發展規劃(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歸大海第四章 有子若此第二百九十一章 獻俘儀式(二)第四百零一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十四章 抓住本質第七十三章 一窮二白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罪不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達成所願第三百一十七章 宏偉規劃(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東蕃條約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婚禮(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奇特的父女關係第三十五章 徐光啓第三百九十二章 費麗莎的野心(二)第九十六章 樹立信仰第二百九十八章 達成所願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獲全勝第五十八章 少爺路線第四百二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五十四章 郭致遠的底牌第十六章未卜先知第十三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第四百六十九章 移宮案(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美食攻勢第三百四十一章 目中無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