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招安條件

漳州,農學院。

一大早,農學院上上下下都洋溢着一股喜慶的氣氛,經過兩年的試種,今夏播種的三十幾塊實驗地中,有十幾壟地的玉米和番薯都取得了可觀的收成,番薯產量高,畝產能達到千斤,玉米也能有兩石至兩石半的產量。

僅僅如此不足以讓他們如此高興,令他們高興的是這兩種作物可以種在坡地等無用的土地上,而且玉米的耐旱也得到驗證,如今只需再驗證玉米是否能夠抗寒,若是能夠抗寒,玉米絕對可以在廣大的北方各省大力推廣。

畝產兩石到兩石半的產量,這可不是了不得的產量,要知北方的小麥,就是精耕細作,收成也只有一石到一石半,其他北方的農作物基本都只一石的產量,而且從季節上看,玉米、番薯還有可能與小麥、油菜等作物輪種,真要如此,將極大的增加糧食的產量。

消息傳開,整個農學院都是歡天喜地,所有的監生都是欣喜若狂,一個個彷彿從玉米、番薯的前景看到了自己的仕途前景。

聽聞消息,漳州知府何洪修、龍溪知縣孫光輝都第一時間趕了過來,相互慶賀,何洪修大方的在北城的‘歸雲閣’擺了三桌以示慶賀。

孫光輝這才入席,急遞鋪的鋪司便滿面風塵的進來,湊到跟前輕聲道:“大老爺,京師五百里加急。”

鋪司的聲音雖小,坐在上首的漳州知府何洪修卻是聽的清清楚楚,心裡不由一驚,五百里加急可不是隨便能用的,他不由又羨又妒的看了孫光輝一眼,暗忖有個首輔座師就是不同,區區一個知縣,居然有從京師來的五百里加急,而且還是繞過了他這個知府。

聽的是五百里加急。孫光輝也是一驚,他可不是胡萬里,見慣了五百里加急,當即便起身朝何洪修拱手一揖,這纔給幾個同年團團一揖,離席出了院子,隨後進了一間房間。這才從鋪司手裡接過快件,查看了火漆封印,這才拆開,一看是首輔張璁的來信,他心裡也是一緊。

細細將信看了兩遍,他才稍稍鬆了口氣。臉上帶出一絲喜色,張璁在信中,着他先行與東興港接觸,看看有無招安的可能,東興港若是能夠招安,那自然是千好萬好,說實在話。他一直琢磨不透胡萬里與東興港是什麼關係,東興港若能招安,不僅月港可以持續繁榮,胡萬里與東興港縱有往來,也不會遭人詬病。

對於東興港,孫光輝雖瞭解不多,但卻覺的東興港行事還是頗爲顧全大局的,與一般海賊不可同日而語。在月港公開實彈演習之後,月港謝文昌又傳話過來,月港可以按年給朝廷上繳關稅,並懇祈朝廷派員管理,他很清楚,對朝廷而言,關稅的多少尚在其次。主要是朝廷的臉面,一個關稅,一個派官員管理,朝廷可謂是內子面子都有了。

他在將這個提議加急送往恩師後。就料到朝廷對月港、東興港的態度會有所轉變,卻不料朝廷竟然是有意招安,問題是東興港會願意招安嗎?

略微沉吟,他便出了酒樓,匆匆趕回縣衙,叮囑了一番縣丞主薄之後,便換了身便裝,帶了兩個親隨徑直趕到碼頭,乘船前往月港。

不過一個時辰,在月港碼頭上了岸,他便熟門熟路的徑直進了謝家大院,在二門遇見前來迎接的謝文昌,他便微微一笑,道:“賢生不必多禮,進屋再說。”

一聽又開口稱他爲賢生,謝文昌不由暗喜,自東興港在月港實彈演習以來,這位知縣大老爺,就再沒將他當監生看待,看來月港的事情有轉機了,他忙躬身一揖,禮讓道:“恩師請。”

進屋落座,孫光輝便開門見山的道:“本官欲與東興港大東家一晤,不知賢生可否帶爲安排?”

要見東興港大當家?謝文昌不由詫異的看了他一眼,胡萬里率艦隊遠征倭國去了,這事他是知道的,孫光輝要見他,自然不可能,不過,他轉念就反應過來,胡萬里就算是在東興港,也不會見他這位同年,定然另有安排。

謝文昌當即含笑道:“恩師要見東興港大東家,學生自當效力,只是,學生能冒昧的問一下,是何事情?否則學生也不好傳話。”

孫光輝看了他一眼,心知這個謝文昌在東興港中地位不會低,也沒有隱瞞他的必要,當即便含笑道:“月港對東興港重要,對漳州泉州兩府也甚爲重要,本官想與東興港的大東家見一見,看看能否達成共識,圓滿解決月港事宜。”

月港的事情還有什麼好商量的?謝文昌看了他一眼,上繳關稅,讓朝廷派員管理,這已經是極限了,微微沉吟,他才欠身道:“恩師,若是爲月港關稅的數額,學生就能完全做主,無須驚動大東家。”

孫光輝呷了口茶,不急不緩的道:“東興港的事情,賢生是否也能做主?”

聽的這話,謝文昌不由暗忖,東興港有什麼人能夠與這位知縣大老爺見面商談?薛良輔是一直跟隨在胡萬里身邊的師爺,孫知縣認識,趙長福也不行,從德州開始便跟隨胡萬里的,孫知縣也見過,劉思武在,但太年輕,難以讓人相信,幾爲姨娘就更不可能了,看來,適合與孫知縣接觸的,還就他和嚴力二人。

想到這裡,他微微一笑,硬着頭皮道:“不瞞恩師,大東家如今不在東興港,去了呂宋,恩師但說無妨,學生即便不能做主,也可代爲轉告,絕不會走漏消息。”

去了呂宋?孫光輝不由暗自着急,暗罵東興港沒將朝廷當回事,纔在月港鬧了一出實彈演習,又在澎湖重挫了永寧三衛,鬧了這麼大的亂子,卻沒事人似的,一轉身去了呂宋,微微沉吟,他才道:“大東家不在,其他還有沒有可以做主的?”

“學生不才。勉強能做點主。”謝文昌含笑道。

聽的這話,孫光輝不由有些猶豫,張璁是以五百里加急送來的書信,顯然易見,朝廷不僅對此事極爲重視,而且也很急迫,天知道東興港那位大東家何時才能從呂宋返回?他實在耽擱不起。張璁在信中說的明白,這是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可不能再辦砸了。

稍一猶豫,他才定下心來,開口道:“滿刺加乃是大明的藩屬國,東興港能否仿效月港的方式。將滿刺加返還給滿刺加王國?”

聽的這話,謝文昌不由一笑,滿刺加王國早已不存在了,還怎麼還?大不了讓東興港再建一個滿刺加王國,當即他便道:“這是小事,東興港不在乎名分。”

東興港不在乎名分?孫光輝不由一窒,看來招安一事。怕是有些難,不過既然開了口,他也不再猶豫,接着道:“西北韃靼一年數次侵邊,邊鎮百姓苦不堪言,東興港火炮犀利,能否贈送朝廷一批大威力火炮,造福邊鎮百姓。”

這要求就有些強人所難了。東興港縱橫海上,敢於不將朝廷當回事,倚仗的就是火炮之威,給朝廷一批火炮,朝廷馬上就能夠仿造出來,此舉對東興港而言,不啻於是自掘墳墓!

微微沉吟。謝文昌才道:“這事着實令東興港爲難,能否問一下,東興港有何好處?”

孫光輝微微一笑,繼續道:“再次。朝廷禁海,東興港能否不收納海上私商?至於好處,本官不說,賢生也應該明白。”

朝廷能給東興港說明好處?無非就是名分,朝廷這是想招安!謝文昌心頭一振,招安,胡萬里會同意招安嗎?就算東興港招安,胡萬里東興港大當家的身份同樣是不能公開,更何況,還要交出新火炮的鑄造法子,這事多半沒有可能。

心中如此想,他卻是含笑道:“恩師,事關重大,學生不敢妄言,恩師暫且回縣衙,學生這就動身去東興港。”

說了出來,孫光輝倒是不急了,他清楚如此大的事情,就算是東興港大東家也不敢輕易決斷,當下便頜首道:“那本官就在縣衙等候賢生佳音。”說着便起身告辭。

將孫光輝送出大門,望着他上轎而去,謝文昌才苦笑着搖了搖頭,朝廷也真是敢開口,要新火炮的鑄造之法,這事怕是沒有佳音了!微微沉吟,他便吩咐道:“來人,備快船,去東興港。”

東興港這段時間有些躁動,隨着開闢萬里商港的消息傳開,外城不少商賈頗有怨言,因爲東興港不允許他們前往萬里港經營,一衆商賈都清楚,萬里港的機會要遠遠強於東興港,不過,即便不滿,他們也不敢有怨言,東興港私鑄火器的事情他們都是知道的,也清楚這消息外泄,會給東興港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好在東興港仍在源源不斷的遷移居民進來,護衛隊的規模一天天壯大,商賈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做,抱怨幾句之後,他們也只能強行壓抑住心裡的躁動。

城內軍營,一個營的新兵正在熱火朝天的練習着隊列訓練,普升一級,有的甚至是連升兩級的老兵勁頭十足的一遍一遍又一遍,無休無止的操練着自己的士兵,護衛隊一擴再擴,大多數老兵都已經搖身一變成爲基層軍官。

會議室裡,團長劉思武與幾個手下則指揮着幾個匠人仔細的製作東興港的沙盤,他這是受倭國沙盤的啓發,他發現沙盤的效果很好,很直觀,一目瞭然,便於指揮作戰,反正在家閒着也是閒着。

“報告。”門外一個士兵響亮的叫道。

“進來。”劉思武說着,頭也不擡的問道:“什麼事?”

“報告團長,月港謝東家來了。”

謝文昌來了?劉思武不由一愣,出了什麼事情,怎麼連鴿信都沒有,就親自跑來東興港了?他連忙站起身,問道:“人呢?”

“在軍營門口。”

劉思武二話不說,趕緊就迎了出去,到的大門口,他正待寒暄兩句,謝文昌已是直接問道:“薛先生呢?”

“薛先生到東興鎮去了。”劉思武說着便吩咐道:“來人,趕緊快馬去請薛先生回來。”吩咐完,他纔打量了謝文昌兩眼,笑道:“看樣子不似壞消息。”

“也不是好消息。”謝文昌說着便徑直進了軍營。

薛良輔並不在東興鎮上,而是在下面村裡,如今趙長福被抽調去建設萬里商港了,東興港的日常政務都壓在了他一個人肩上,胡萬里悠哉悠哉的去了倭國,他卻是放心不下,對於朝廷的反應,他着實有些擔心,特意下來摸摸底,一旦出現最壞的情況,朝廷出動大軍圍剿東興港,他的知道老百姓是怎麼想的,會不會死心塌地的支持東興港?

日頭西斜,薛良輔纔回到東興港內城,一過關卡,守卡士兵便認出他來,連忙上前敬禮,稟報道:“薛先生,劉團長下午便着人四處尋您,說是來客了。”

來客了?薛良輔精神一振,徑直就往軍營而去,進的劉思武房間,見來人是謝文昌,他不由一愣,道:“月港的事情有消息了?”

“朝廷有反應了。”謝文昌起身一揖,這纔將見孫光輝的情形說了一遍。

贈送朝廷一批火炮?劉思武脫口道:“朝廷還真是敢開口,招安不招安,對東興港而言,沒有絲毫益處,咱們不稀罕,區區一個虛名,就想要東興港的新式火炮?”

“虛名不假,但東興港如需要一個名分,否則與南洋諸國打交道不方便,總不能讓那些個藩屬國總將咱們當海盜看待吧?”薛良輔沉吟着道:“再則,新式火炮難以保密,隨着護衛隊擴兵,越來越多的兵丁將會接觸到新式火炮,最多不過一、二年時間,新火炮就會泄露出去,這事可以答應他們,但不能送,只能賣,火炮數量大點,將交貨時間,定於一年之內。”

“不妥。”劉思武沉聲道:“這事太大,必須得等少爺回來。”

薛良輔一笑,道:“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火炮價格擡高點,來回商議幾次,少爺就回來了,少爺若是不同意,隨時可以終止商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58章 談生意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65章 明朝火器第248章 衝擊第67章 霸氣大明第75章 有野心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387章 要俘虜第59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收禮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58章 清譽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23章 揣摩第167章試探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91章府尹之位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482章 吉日第484章 鋪開第433章 找死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68章 上刺刀第433章 找死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5章 南京(一)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382章 依仗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267章 回家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306章 硬骨頭第129章完敗第9章 女兒節第376章 嫁衣?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149章 安撫第 99章 錢法第38章 收禮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55章拉人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254章 物色第269章 哺乳第185章天降祥瑞第363章 有喜第105章 緝私錢第425章 新軍裝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81章 禪位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312章 投降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85章 無奈第149章 安撫第71章 盯梢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23章 揣摩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427章 形勢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51章 南京(七)第218章 踢皮球第12章 跋扈僕從第120章加快進度第131章燒錢第385章 暗助第183章再提開海第157章緩兵之計第382章 依仗第85章 刁難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72章 試探第178章時局第294章 世故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173章改制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199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