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中山狼

改變看法了?什麼意思?魏一恭狐疑的道:“長青的意思,霍韜一份彈章就能夠扳倒楊閣老,恩師很快就能重返內閣?”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正是,諸位想想,兵科給事中孫應奎上疏彈劾三位閣老,皇上是何反應?皇上次日就親筆寫詔書挽留楊一清,告誡曉諭張璁,下旨着桂萼自辨,工科給事中陸粲彈劾恩師、桂閣老,皇上即刻便下旨做出迴應,昨日霍韜彈劾楊閣老二十四事,皇上可有反應?”

“沒聽聞皇上有旨意。”孫光輝搖了搖頭頭道。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正是因爲沒旨意,我纔敢大膽斷言楊閣老致仕已成定局,孫應奎彈劾楊閣老不過寥寥數語,泛泛而談,皇上尚且馬上下旨挽留,如今霍韜恣意攻訐,皇上卻懸而不決,這是爲何?這是在等楊閣老自辨或是乞求致仕。

楊閣老會上書自辨嗎?不會!楊閣老四朝元老,三邊總戎,出將入相,兩次入閣,爲官五十餘年,門生故交遍天下,豈能沒有過失?若是上疏自辨,只會越描越黑,或是引來更多的彈劾,如今皇上又無恩旨安撫,他唯有上書乞求致仕,竊以爲,於楊閣老而言,榮始榮終或許更爲穩妥。”

聽的這話,楊獻可不由追問道:“若是楊閣老乞求致仕,皇上會否挽留?”

“皇上若是成心挽留,早就下旨挽留了。”胡萬里篤定的說道:“如今恩師致仕、桂閣老致仕,若是楊閣老再致仕,內閣還有何人?僅翟鑾瞿閣老一人,瞿閣老乃是嘉靖六年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淵閣,且不說資歷人望才幹,內閣就他一人根本忙不過來,皇上定然會很快召恩師回閣。”

聽的這番話,幾人半晌無語,胡萬里說的不無道理,嘉靖帝對霍韜彈劾楊閣老一事遲遲不做表態,確實令人生疑,楊一清身爲首輔,在這種情形下,與其自辨,還不如再次乞求致仕,畢竟他已經是七十四歲高齡,全身而退,榮始榮終與留戀首輔之位相比,孰優孰劣?一眼可知。

默然半晌,蔡克廉才斟酌着道:“長青兄,皇上會否再令朝中大臣另推閣臣?”

“這可能不是沒有。”胡萬里略微遲疑着道:“不過。”說着,他看了周志偉、魏一恭二人一眼,道:“本中、道宗應還記的京郊爲恩師送行的情形吧,我琢磨着,新政是關鍵。

皇上御極登基之後,便興利革弊,整肅科舉,整頓學政,整飭言路,限革莊田,裁革冗濫,整飭吏治,整頓朝綱,壓制宦官,這些新政舉措斷無半途而廢之理,歷來新政皆罪人無數,非剛明峻潔,慷慨任事之輩難以勝任,非聖眷優渥者難以持久,恩師可謂是貫徹新政的不二人選,鑑於此,皇上必召恩師回閣。”

“看的透徹。”周志偉僅不住輕讚了一聲,而後才笑道:“皇上以藩王即皇位,以旁支小宗入繼大統,必然要一番作爲,興利革弊之新政必然要大力貫徹,如此說來,恩師回閣,已無絲毫懸念。”

聽的兩人這一說,幾人皆是大爲欣喜,張璁回閣,極可能榮升首輔,他們這些個門生跟着亦是受益菲淺,特別是胡萬里三人京郊送行,必然會倍受重視,他們自然也能夠跟着沾光,孫光輝笑吟吟的起身舉杯道:“諸位年兄,來,爲恩師回閣,爲諸位年兄仕途通達乾一杯。”

衆人轟然響應,紛紛起身通乾一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胡萬里呷了口茶,這才放下茶盅,道:“即便恩師回閣,於前眼窘境亦於事無補,道宗的山陰知縣,本中的平順知縣皆有風險,一路赴任,能拖則拖。

恩師乃溫州府人,我與華國、子襄南下赴任,一路定然能與恩師相逢,屆時,看能否在恩師面前斡旋一二。”

一聽這話,周志偉、魏一恭皆是大喜,一衆官員沿途打尖留宿皆在驛站,有心打聽,胡萬里幾人定然能與張璁相遇,他們三人落的如今下場,皆是爲張璁送行的緣故,張璁不知這情形便罷,一旦知曉箇中緣由,必然會伸手相助,否則豈不令一衆門生寒心?

兩人當下便連聲道謝,舉杯相敬,孫光輝亦舉杯道:“預祝三位年兄逢凶化吉,最好能留在京師,日後亦好有人照應。”

楊獻可跟着笑道:“這話極是,咱們幾兄弟也該留幾人在京師,彼此亦好有個照應,至少回京亦有人做東不是。”

“留在京師,還真是沒敢想。”魏一恭含笑道:“能不提心吊膽過日子就燒高香了。”說着,他便話題一轉道:“你們可曾請了文友幕賓及參隨?”

一提及這話題,蔡克廉不由笑道:“如今聘請幕賓親隨已然成風,京師的行情是日甚一日,可道也怪,幕賓尚且不說,那些個親隨何以只跟一任便更換門庭?”

“道卿可知親隨供奉的祖師爺是誰?”孫光輝笑着問道。

蔡克廉搖了搖頭,道:“親隨也有祖師爺?這倒真未聽聞過。”

“親隨如今已儼然成一職業,自然是有祖師爺的,他們拜的是鍾三郎。”

“忘恩負義中山狼?”蔡克廉頗覺訝然的道。

“對,就是忘恩負義中山狼。”孫光輝笑道:“親隨熟悉衙門各種各樣不成文的規矩,瞭解各種拿不上桌面的行情慣例,咱們用之監督制約地方胥吏,他們爲了銀子,往往與地方胥吏相互勾結,哄騙咱們,這些個親隨吃咱們的,用咱們的,拿咱們的,最後還要夥同胥吏騙咱們,可不正是中山狼!”

一聽這話,幾人不由鬨然而笑,周志偉笑道:“經你如此一說,可不活脫脫便是一箇中山狼?他們這祖師爺還真就沒選錯。”

孫光輝接着道:“一般親隨只跟隨長官一任,三年任滿便更換門庭,這是不成文的規矩,一則是咱們自身出於防範的需要,因爲很多上不得檯面的事情皆是由親隨經手,時日一長,難免壞事,再則,做親隨也是有規矩的,見好就收就是其一,換個東家,他們前任所得,便可落袋爲安,否則一旦出事,極有可能將數年所得盡數吐出。”

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190章取而代之第95章 計劃第67章 霸氣大明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67章 回家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88章 布袋陣第383章 翻臉第477章 求盟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112章 齋醮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23章 揣摩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17章 文鬥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152章 軍火商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77章 邸報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73章 結盟第40章 首輔張璁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127章無聊嘉靖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22章 聯手第58章 談生意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426章 飛剪第84章 弱點第318章 唱雙簧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394章 爭權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218章 踢皮球第417章 文鬥第33章 驛傳之弊第217章 彈劾第417章 文鬥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67章試探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223章 揣摩第258章 清譽第31章 赴任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25章 色藝雙全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35章 招攬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2章 錢不湊手第352章 不安第321章 強勢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383章 翻臉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83章 翻臉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40章 首輔張璁第371章 送禮第51章 南京(七)第60章 下聘第124章 分功第226章 化解第231章 不解第58章 談生意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20章 共贏第54章 南京(十)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85章天降祥瑞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77章 邸報第418章 來客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26章 明朝海禁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15章 衝突第284章 算總賬第48章 南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