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

看着含章殿下方的數萬漢軍,殿臺上的劉備及一衆漢臣,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豪氣。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當年漢太祖劉邦在登上帝位後,曾有一次回到沛縣故鄉。

在招待沛縣故舊的酒宴上,劉邦趁着酒興做出了這一首大風歌。

或許那時在劉邦的心中,國家初定,急需勇猛之士爲他守護國家。

可如今在劉備及一衆漢臣的心中,他們的心中卻沒有着這個煩惱。

安得猛士?

下方的數萬勁卒不就是嗎?

豪氣頓生的劉備,大笑着率領衆臣踏着臺階一步步朝着下方走去。

當劉備踏上第一層臺階之時,下方的數萬赤甲猛士便在糜暘的率領下,齊齊朝着高處的劉備一拜。

與此同時,一陣陣響亮的吶喊聲響徹在廣闊的含章殿外。

“大漢威武!

大漢威武!”

數萬赤色甲士發自內心的吶喊,宛若冬日裡的九天玄雷,震的天空流雲盡散,亦震的大漢君臣臉露驕傲。

在走下最後一層臺階後,一旁早就等待的內侍,就攙扶着劉備登上了六馬爲驅的御輦。

待劉備的身形進入御輦中後,大漢丞相諸葛亮就立即高呼道:

“啓程!”

於諸葛亮的高呼之下,先是糜暘親率上千身姿壯碩的羽林精騎在前方開道,而後劉備的御輦才行駛起來。

等劉備的御輦一動,在劉備禦輦後方的衆多漢臣,便齊齊跨上身旁的馬匹。

數百匹神駿的馬匹,帶着大漢的一衆功臣,緩慢地跟在劉備的御輦身後行進起來。

而跟在那數百漢臣後方的,正是挺直身體,手持長槍的數萬甲士。

數萬人的行進隊伍,不可謂聲勢不浩大。

還未等先行的糜暘跨出宮城,在宮城外的百姓們就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動靜。

他們感覺到腳下的土地,似乎在隱隱震動着。

難道是地龍又要翻身了嗎?

儘管在上個月,劉備就將他要在元旦告祭長陵的事以露布的形式公佈了出去。

可長安城內的大多數百姓並不識字,忙於生計的他們,也很難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上。

只是就算之前不知道,但隨後看到的一幕,還是讓他們感到震驚不已。

在陽光的照耀下,上千身穿鐵甲的羽林精騎,緩緩地從高大的宮城內走出。

愈來愈耀眼的日光映照在上千羽林精騎身上的鐵甲時,將他們每個人都照的熠熠生輝的。

在尋常百姓的眼中,他們覺得這上千羽林精騎不似凡間的軍士,反而像是上天派來拯救大漢的天兵一般。

而就在大多數百姓,還被眼中的這一幕所震撼之時,劉備的御輦也出現在了他們的眼中。

六匹高大的駿馬,昂首嘶鳴。

它們通體雪白,渾身上下不帶一絲雜質。

在宮廷御者的驅使下,這六匹宛若祥瑞的白馬,正整齊劃一的拉着身後的那輛御輦。

劉備所乘坐的御輦高一丈有餘,寬達數丈,體型如此巨大的車輦,衆多百姓還是第一次見到。

劉備所乘坐的御輦不僅體型巨大,它的車身還鑲嵌有金銀玉器,寶石珍珠;

在那些金銀寶石的間隙中,有着世上技藝最高明的工匠雕刻的龍鳳圖案。

隨着御輦的一步步前進,御輦車身上的龍鳳在百姓的眼中變得栩栩如生,好似下一刻就要騰雲翱翔於天際。

更別說在御輦後方跟着的,數萬精神抖擻,渾身散發着血勇之氣的漢軍了。

如此御輦,如此氣派,盡顯華夏正朔威儀!

自從大漢收復長安後,長安城內就多了許多各方的探子。

那些探子如今正隱藏在宮牆外的百姓中,若說尋常百姓看到這一幕,心中除去震驚外,有的是自豪。

那麼那些探子,則是心中除去震驚外,還有的是敬畏!

不知他們來日會給各自的主君,如何彙報今日所看到的這一幕。

但當下他們的思緒卻全被那正在行進的御輦所牽扯着。

不知不覺中,那些探子的身體就不受控制的,跟隨在數萬漢軍的身後朝着長安城外走去。

而有這番表現的,難道就那些敵人派來的探子嗎?

不。

就連敵人派來的探子都尚且如此,更別說大漢治下的子民了。

內心的自豪,如茁壯成長的春苗一般,在數之不盡的漢家百姓心中升起。

“漢”之國號,本就是華夏民族的驕傲。

現在劉備及他的臣子,只是將這份驕傲還給了大漢子民而已。

除去內心的自豪感之外,長安城內的百姓,對着劉備還有着濃烈的感恩戴德之心。

漢軍雖然收復長安不久,可在劉備入主長安的第一日,就下達了許多利於百姓的詔令。

輕徭薄賦,赦免無辜在牢之人,嚴懲長安城內的不法豪族.

一條條詔令,俱是劉備站在百姓的出發點而發出。

“立志還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劉備從未忘記過他的初心。

許多百姓雖大字不識幾個,但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劉備對他們好不好,這兩個月以來,早就通過方方面面的改變在驗證着。

百姓是淳樸的,他們也是懂得感恩的。

劉備對他們好,那他們就會將劉備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敬愛。

在內心自豪感及對劉備敬愛情感的影響下,許多本來忙碌於生計的百姓,都不免忘記了他今日要做的事。

農夫,士人、商人、工匠,穿着各式衣服,代表着當世不同階層的百姓,他們自發地跟在數萬漢軍的身後,往着長陵的方向走去。

而今日正好是元旦佳節。

許多百姓手中拿着剛剛採辦的爆竹紅聯,他們本來要將這些代表喜慶的物件帶回家中。

但不知怎麼的,許多百姓的心中都不由得浮現了一個想法——或許手中的這些物件,在今日會有着更好的用處。

單單長安城內,就居住着至少二十萬以上的百姓。

而要是加上今日從周圍各鄉落趕來長安採辦年貨的百姓,當下長安城內的百姓,至少有着三十萬。

三十萬的百姓,一開始並不都聚集在未央宮外。

可在口口相傳之下,離未央宮近的百姓,也正不斷地朝着此處涌來。

在不斷匯聚之下,跟在劉備禦輦後的百姓,從一開始的上萬增加爲數萬,最後更是朝着十萬大關逼去。萬人空巷,只會存在史書之中嗎?

不,以德召之即可。

上萬人的行進可稱爲人潮,那麼數萬人的行進呢?

這應該被稱爲人海,一片浩蕩無際的人海。

得虧在之前諸葛亮就曾預料到今日的盛況,故而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數萬漢軍不僅承擔着保衛漢室君臣的任務,亦承擔着穩定秩序的職責。

在衆多訓練有素的漢軍約束下,浩瀚的人海雖看起來令人心驚,但卻終究並未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故。

數萬百姓的自發跟隨,自然瞞不過坐在御輦中的劉備。

或許對曹操與孫權這樣疑心深重的帝王來說,他們在得知這件事後,心中會擔憂數萬百姓中隱藏着許多危險因素。

但對將“以人爲本”作爲處世之本的劉備來說,他卻樂於見到這樣的場面。

危難之計,他都願帶着十數萬的百姓一同逃離敵人的屠刀。

更何況在今日呢?

想起往事後,劉備爲了照顧到數萬百姓的腳力,他示意大軍的行進速度放緩一些。

漢軍放緩行進速度後,與身後百姓隊伍距離正在不斷拉近。

在糜暘走出城門的那一刻,數萬漢軍與數萬百姓的隊伍,已經連在了一起。

城門之外,還有着從周圍各鄉落源源不斷趕來的百姓。

他們在來到城門外後,就看到了此生讓他們難以忘懷的一幕。

一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正不斷地從着長安城的城門涌出。

長安城的城門寬達十數米,但就是如此寬闊的城門,竟也被那支正在行進的隊伍塞得滿滿當當的。

看到這一幕後,許多城外的百姓下意識地驚呼起來。

他們一輩子都沒見到如此多的人,他們更是無法想象,是何人能有這樣的號召力。

而城外剛剛打獵回來的士人在看到這一幕後,饒是自詡見多識廣的他們,也不免被眼中的這一幕所驚嚇到。

驚嚇之餘,許多士人不免回想起他們曾經聽說的一件事。

聽聞當年在荊州時,劉備曾攜十數萬百姓一同渡江逃避戰亂。

當時聽聞這件事時,他們只覺得這件事好似天方夜譚。

古往今來,有何人能如此得民心乎!

又有何人能如此仁義乎!

但今日所見,卻讓他們意識到,以往的他們真是坐井觀天。

何人?

那人正是劉玄德也!

其德昭昭,其行烈烈!

劉邦安息的長陵,位於渭水北岸,離長安城有着三十多裡的距離。

在走出長安城後,糜暘便變成了龍首,帶領着身後好似可碾碎長安城的碩大龍身朝着長陵的方向繼續行進。

碩大龍身蜿蜒前行之處,就像有着巨大的魔力一般,會不斷吸引着路上的百姓加入。

當漢軍的隊伍越來越接近渭水之時,與漢軍隊伍合爲一體的百姓隊伍,亦正式突破了十萬大關。

或許今日若不是元旦這樣一個重大的節日,跟隨漢軍前行的百姓人數不會如此衆多。

但不管如何,今日劉備的出行還是不可避免的爲後世留下了一個佳話。

並無提前號召,更無詔令安排,卻能自發引得十數萬百姓跟隨,讓長安城幾乎爲之一空。

如此盛況,古往今來又有幾位帝王做的到呢?

只是再大的盛況,亦有落幕的時候。

對於訓練有素的士卒來說,只要不是攜帶大量的輜重,三十多裡的距離並不算遠。

可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這卻是一件頗爲吃力的事。

在龐大的隊伍行至渭水南岸後,許多百姓都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甚至有不少百姓早已遠遠地落在後方。

體力的不支,讓許多百姓只能呆呆地望着漢軍不斷地渡過浮橋,他們卻再難以邁動沉重的步伐。

可難道百姓表達對大漢,對劉備的敬愛,只能通過跟隨一個方式嗎?

有位中年士子,在氣喘吁吁的同時,下意識地拿起了手中的爆竹。

在當世火藥尚未得到一定的開發,故而當世人在佳節時通常是通過燃燒竹子引發爆炸響聲的方式來慶祝。

手中的爆竹,是他剛剛在長安城內採辦的,爲的就是今晚的元旦佳節。

可現在這位中年士子,腦海中卻有了一個別樣的想法。

中年士子快速地將手中的紅布纏繞在竹身上,然後於身旁兒子詫異的目光中,掏出懷中的起火物,將放置在地上的紅竹給點燃。

當乾燥的竹身遇上火焰之後,登時就發出一陣霹靂的爆炸聲。

突然響起的爆炸聲,讓這位中年士子周圍的百姓紛紛將目光投來。

對於後世被管控的人來說,爆竹引發的霹靂聲可能會讓人不喜,乃至於有一些害怕。

可在當世,這種聲音卻是每位百姓都願意聽到的。

因爲這種聲音代表着當世間最誠摯的祝福。

中年士子的行爲,亦是代表着他要將最誠摯的祝福送給劉備,送給大漢。

而中年士子的行爲,很快引起了周圍百姓的效仿。

他們也願意將自己最美好的祝福,送給庇佑他們的劉備及大漢。

不久之後,越來越多的百姓仿效中年士子的行爲,將手中的爆竹纏繞上紅布,然後於地上點燃起來。

渭水兩岸,風聲呼嘯。

一兩聲的爆竹聲,不足以引起已經渡過渭水的漢軍的注意。

可要是數萬聲呢?

隨着越來越多的爆竹聲響起,數萬聲響亮的爆竹聲瞬間連成一片,以絕對的優勢壓制住了喧囂的風聲。

一時間,渭水南岸盡是代表喜慶與祝福的爆竹聲。

無比響亮的爆竹聲,終於引起了北岸的衆多漢臣的注意。

當糜暘轉身朝着南岸看去時,映入他眼中的是散落於天際的萬家煙火,浸入他耳中的是盪漾於心間的美好祝願。

這一望,讓糜暘及諸位漢臣不由得暢聲大笑起來。

如此大漢,正是他們心中所願!

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2章 出獄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