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

就在天邊微微泛起一抹魚肚白的時候,含章殿內的列位漢臣,聽到了一些細微的聲音。

沉心聽之,不難發現那細微的聲音,是一陣腳步聲,更隱約有着玉器碰撞的聲音。

沉穩的腳步聲與清脆的玉器碰撞聲交雜在一起,在這寂靜的凌晨,顯得格外悅耳。

而隨着天邊的魚肚白色越來越多,那陣悅耳的響聲,也離含章殿越來越近。

待那陣悅耳的響聲在含章殿外停下之時,殿內的列位漢臣也紛紛將目光朝着殿外看去。

這一刻大殿外的天際不再是一片漆黑,今日的第一縷陽光正透過薄薄的雲層,肆意的傾灑在含章殿外。

在第一縷陽光出現後,含章殿外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藉助着明亮的環境,含章殿內的列位漢臣,很容易就看到了站在殿外的身姿挺立的劉備。

劉備身長七尺,相貌偉岸,多年的征戰生涯讓他自身又隱隱帶着一種不凡的氣度。

而漢代帝王的冕服,又十分莊重。

當莊重的冕服穿在本就氣度不凡的劉備身上時,一位不怒而威,令人莫敢直視的帝王形象,就赫然出現在了衆臣的眼中。

可以說在當下列位漢臣的眼中,莊重的漢帝冕服配上氣宇軒昂的劉備,將漢家天子的威儀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在看到這一幕後,列位漢臣在低下頭不敢直視劉備的同時,他們的眼眶中也情不自禁地出現了淚水。

今日是個大喜的日子,而正是這份沉甸甸的喜悅,才讓列位漢臣無法控制自身的淚水。

多少年了呢?

或許是在更早的桓靈二帝在位之時,漢家天子威儀,就在天下人的心中開始漸漸消散。

在座的列位漢臣中,不乏有着當年見過靈帝的老臣。

在他們的印象中,行爲輕佻的靈帝,雖身居帝王之尊,卻絲毫無帝王威儀。

無論是靈帝的日常舉止,還是他在位時下達的一道道政令,都在無形中消耗着天下人對漢家天子的敬畏。

再深沉的敬畏,在長久的消耗之下,也會漸漸枯竭。

當天下人對漢家天子不再懷抱敬畏之後,大漢發生了董卓亂政。

而就在董卓亂政之後,大漢天子的威儀更是徹底蕩然無存。

大漢天子在世人心中,亦不過是一任人宰割的傀儡而已。

大漢天子是大漢的執掌者,大漢天子威儀的淪喪,亦代表着大漢的威嚴在世人心中徹底倒塌。

這對忠於漢室的人來說,無疑是他們數十年來最痛心的事。

數十年來許多忠於漢室的人,只能埋首於浩瀚的史冊之中,孜孜翻閱着大漢曾經輝煌的過往。

因爲只有在那冰冷的過往中,許多忠於漢室的人,才能稍微體會、追思一下大漢天子的威嚴。

而就在今日,他們終於不用再繼續翻閱那冰冷的史冊,他們更不用在翻閱史冊後,內心中抱有莫大的嘆恨。

大漢,回來了。

沐浴在和煦陽光下的大漢真龍,在日光的相送下,一步步踏入含章殿內。

龍行光隨。

每當劉備往含章殿內深入一步,耀眼的日光就跟着劉備的腳步,多覆蓋含章殿一分。

隨着劉備的步步前進,感覺到周圍亮光大作的列位漢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掩面低泣起來。

喜悅的低泣聲,一開始時只有淅淅索索的三兩聲。

可在劉備來到御座上站定後,喜悅的低泣聲卻將整座含章殿都淹沒。

這一刻,整座含章殿亦徹底被耀眼的日光所包裹。

大漢君臣的身形都籠罩在初升的日光之中,熠熠生輝。

這宛若神蹟般的一幕,落入那些新投大漢的臣子眼中後,令他們的心間盪漾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前身爲魏臣的他們,在當年投效曹操之時,早就在心中否定了大漢。

但當看到今日的這副場景後,他們竟也不由自主的眼中帶淚。再如何否定大漢,同爲華夏子民,誰心中又不會對四百年大漢懷抱情感呢?

望着掩面低泣的一位位臣子,劉備的眼眶中又何曾不是蓄滿了淚水呢?

論對大漢的感情,天下中沒有人能比他更深。

劉備沒有阻止衆臣的低泣,他只是輕輕伸手抹去了流落眼眶的淚水。

在手觸及臉龐的時候,劉備感覺到他的臉上早已經溝壑縱橫。

他老了,殿內的許多臣子也都老了。

一輩子的奮鬥,終於換來了今日。

“諸君,我們興復漢室了!

我們做到了。”

一句似感慨,似興奮,更似自豪的話語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這句話是劉備對着跟隨他多年的戰友說出。

數十年前,一位名爲劉備的織蓆販履之輩,號召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喊出“興復漢室”的口號毅然決然地向那看起來不可阻擋的分裂大勢發起了挑戰。

數十年來,劉備及他的同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失敗。

亦不知遭受了多少嘲笑,侮辱。

沒有人相信那奄奄一息的漢室,可以在一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手中再次復興。

那羣年輕人的夢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顯得十分幼稚荒唐。

但當那羣年輕人都步入暮年的今日,他們卻做到了。

儘管天下尚未一統,可收復關中,還於舊都這兩個震驚世人的事,令任何人都無法再自欺欺人。

大漢真的復興了。

張飛、趙雲、諸葛亮、糜芳等追隨劉備砥礪多年的大臣,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他們的衣領早已經被自己的淚水浸溼。

而在劉備的這句話響起後,含章殿內突然升起了一陣陣微風。

陣陣微風吹拂過一衆漢臣及劉備的臉龐,就像一雙雙手在撫摸他們的臉龐一般。

這讓他們恍惚之間覺得是那些人回來了。

關羽、糜竺、孫幹、簡雍.

這種溫暖的錯覺,讓劉備再次朗聲言道:

“諸君,天下人在等着我們,先祖亦在等着我們!

當行也!”

說完這句話後,劉備便大笑着率先邁開腳步朝着含章殿外走去。

當劉備在前引路之後,殿內的大臣在諸葛亮與張飛的帶領下,亦紛紛抹去臉上的淚水,徑直地跟在劉備身後。

告祭長陵,絕不僅僅是屬於劉備一人的榮耀。

衆所周知,漢家歷代帝王都喜歡讓功臣安息在自己的陵寢之側。

今日既是劉備向他的先祖告祭的一日,亦是衆多漢臣向他們的先祖告祭的重大時日。

而當劉備踏出含章殿之後,壯觀的一幕落入了劉備及他身後衆臣的眼中。

數萬身穿精甲的漢軍,在大將軍糜暘的帶領下,正靜靜地站立在含章殿下方的空地中。

數萬副整齊劃一的鎧甲,在明亮日光的照耀下閃閃生光,好似將含章殿外的整片天地,都染成了一片赤色。

真的希望,歷史上這一日真的存在。

復興民族四字,亦是我們華夏民族最大的浪漫。

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8章 關羽之憂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章推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推兩本書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24章 屠殺?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