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

看着張昭鬚髮皆張的模樣,孫權整個人都呆住了。

張昭的話是什麼意思?

張昭是在用最堅決的態度,闡述着一個足以讓任何帝王都無法接受的事實:

你可以發詔令,但你的詔令不一定會生效。

哪怕你的詔令生效了,也會可能因此引發一場大動亂。

這是張昭對孫權的威脅。

沒想到在孫權威脅張昭之後,張昭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絲毫不虛,就是對剛。

孫權的目光呆滯,可隨着時間的流轉,巨大的殺意正在孫權的眼眶中匯聚着。

以臣子之身威脅君王,這是謀逆!

更是對孫權君權的一次巨大挑戰。

孫權可以容忍張昭的剛正,他也可以容忍張昭的倚老賣老,但哪位君王能忍受的了臣子的威脅。

“來人!

來人!”

暴怒的孫權不顧一切的大吼着。

在孫權的怒吼之下,殿外登時衝進了十數位甲士。

十數位面無表情的甲士靜靜地站在張昭的身後,他們都已經將手中的手按在了腰間的刀柄之上。

只要孫權再發出一道命令,大殿內立刻就會上演喋血三步的情景。

而對於手中掌握着無限權力的孫權來說,他會下不了這一個命令嗎?

這自是不可能的。

但十數位甲士左等右等,卻始終等不到孫權的進一步指示。

孫權在遲疑什麼呢?

若是一般的君王,肯定是不會讓那十數位甲士等待的。

但孫權雖初登帝位,可在三家的帝王之中,孫權的政治才能最高,他的城府也最深。

高超的政治才能,讓孫權很快就反應過來,他眼下絕不能殺害張昭。

不管他心中再如何憤怒。

因爲孫權知道,張昭在大吳朝野的影響力太大了。

正如方纔張昭所說的那般,他的門生遍佈大吳境內。

張昭不是不能殺,可卻不能以犯上的理由殺,若以這樣的緣由殺害了張昭,大吳頃刻間就會發生內亂。

這是諸葛亮想看到的,卻是孫權絕不願意看到的。

孫權心中的理智與憤怒,正在激烈的交戰着。

可到了最後,還是心中的理智佔據了上風。

正如當年赤壁之戰時一般。

那一年周瑜與他之間,發生了很不愉快的事。

那是孫權第一次感受到來自一呼百應的權臣的壓力。

那時候的孫權也是憤怒的,可爲了江東大業,最後孫權還是壓制了心中的怒火。

年輕時的孫權都能做到這一點,當下的孫權沒理由做不到。

Wωω¸тт kān¸℃ O

有着勾踐之奇的孫權,伸出被氣的顫抖的手,讓那十數位甲士退下。

在十數位甲士離開後,孫權按劍一步步從臺階上走下來到了張昭的身前。

孫權的身軀是高大的,而張昭由於年老,他的身軀是佝僂的。

在這樣的身形差距下,張昭本應該感到畏懼,特別是方纔他離死亡只有一瞬之遙。

可身形較低的張昭,卻固執地擡起頭,直接迎上了孫權寒光密佈的眼眸。

“爲什麼?”

“爲什麼?”

似心有所感,往日的師徒,今日的君臣,不約而同地朝着對方問出了這一句話。

孫權不信張昭看不出諸葛亮的用意,孫權亦不信張昭想破壞大吳的基業,那麼他今日又爲何如此呢?

聽到孫權的疑問後,張昭沒有隱瞞,直接說出了他的想法:

“臣不想在臣百年之後,伯符的血脈無法承繼。”

孫權想的是沒錯的,以張昭的智慧,他幾乎是一眼就看出了諸葛亮的意圖。

可看出歸看出,有些事他當下是必須要做的。

“臣只問一句,大喬夫人今何在?紹公子又爲何體弱多病!”

張昭幾乎是悲切地問出了這句話。

而張昭的這句問話,卻讓孫權一直逼視的眼神陡然變得躲閃起來。

有些事,又何必挑明呢?

看着孫權的反應,張昭不由得冷笑出聲。

自孫策死後,大喬與孫紹就被孫權送往偏遠的會稽居住。

若只是如此,張昭是能理解孫權的。

但孫權又爲何要有其他的舉動呢?

以往的數十年間,孫權對大喬母子做的事,張昭並不是不知道。

身爲孫策的仲父,張昭本來早早應該發聲。

但之前的時勢,讓張昭不能這麼做。

數十年來孫權提拔了許多親信,在這種情況下,張昭若貿然支持孫紹成爲江東的下任主君,待孫權的兒子長大後,勢必會引起孫策、孫權兩系的內訌。

孫策創基不易,張昭不能讓自己成爲引發江東內亂的導火索。

可現在在諸葛亮的陽謀之下,局勢已然發生了變化。

儘管從大吳的官方立場來說,並不承認大漢的法統。

但大漢的存在是一個不可詭辯的事實,當下天下的局勢與數百年的戰國並無分別。

三國鼎立,互相牽制。孫登成爲大漢的吳侯,這至少意味着大漢是支持孫登成爲大吳的儲君的,這便是張昭可以依仗的外力。

而孫登被過繼給孫策之後,若孫登能以孫策嗣子的身份回國繼位,那麼在宗法上是孫紹親兄弟的孫登,將來會去殘害孫紹嗎?

這不可能。

再加上孫登實際上又是孫權的長子,是孫權諸子的血親兄長,那麼將來孫登也不會去殘害孫權留下的子嗣。

這樣一來,在保全孫策、孫權兩系的同時,還能儘可能不讓大吳陷入內亂之中。

從張昭的角度來說,他今日的建言於國,於孫氏來說,都是兩全其美的。

因此他也不懂孫權爲何要執意不答應。

是輪到孫權回答張昭“爲什麼”的時候了。

目光躲閃只是一時的,很快孫權就讓自己恢復了鎮定。

他能做得出,就不怕被別人看穿。

而對於孫權來說,他也並非不懂張昭的用心。

可無論張昭的用心如何,孫權都絕對不可能會答應讓孫登成爲大吳的太子。

“自登兒成爲逆漢的吳侯那日起,他就不再是朕的兒子了。”

“大吳,是朕的大吳。

太子,亦只能是朕的兒子。

大吳的法統,更容不得世人一分質疑。”

孫權愛孫登嗎?

從過往他對孫登的表現來看,他是愛的。

可孫權更愛權力,他更是個自私的人。

若是讓成爲大漢吳侯的孫登,成爲大吳的太子,那麼不是在告訴天下人,大吳承認大漢的法統嗎?

那麼他登基之時宣示天下的誓言,將會是徹徹底底的笑話,大吳的法統亦會遭受重創。

更重要的是,將來孫登登基後,宗廟內他祭祀的只會是孫策而不是他。

孫權連一個皇帝的虛名都不捨得給孫策,又豈會讓這種事發生?

聽到孫權的回答後,明白了孫權心理的張昭,用震驚的眼神看向孫權。

原本他還以爲,過往孫權對大喬母子做的那些事,可能是出於迫不得已。

但從今日孫權的話看來,絕非如此。

爲了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爲了不讓自己受制於人,孫權並不想承認孫策爲大吳的奠基之主,哪怕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從本質上來講,他與孫權都沒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什麼樣的陽謀最無解?

唯有讓兩方的立場徹底對立。

張昭從孫權的話語中,真正瞭解了孫權的爲人。

到了這一刻,張昭已不抱希望通過勸說的方式來讓孫權改變主意。

“臣會堅持己見。

大吳的太子,只能是吳侯。”

張昭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向孫權表明了他的心志。

面對張昭的這次犯上,孫權倒是沒大發雷霆。

對於一將死之人,孫權想出了一個更好的處理方式。

“朕會讓是儀前去取回,朕下給尚書檯的那道旨意。”

“但朕亦明白的告訴你,你所想的,終不可能實現。”

隨後孫權低頭附在張昭的耳邊,冷聲說道:

“好自爲之。”

說完這句話後,孫權揮手轉身離開了張昭的身前。

面對孫權的離開,張昭眼神中有着些不捨。

他知道今日之後,不管明面上如何,他與權已經徹底走向了對立。

可事已至此,張昭也不是會後悔的人。

隨着柺杖敲地的聲音響起,張昭亦決絕的轉身,朝着殿外走去。

在大殿內燭光的映照下,兩位相守相扶多年的身影,卻在這時慢慢的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今日發生了什麼,史書上並無記載。

可後世人知道的是,自今日之後開始,一場席捲吳國宮廷多年的內鬥開始了。

史稱“兩宮之爭”。

……

在許都外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有着一支綿延的隊伍在行進着。

這支隊伍正是不久前從洛陽撤離的,大魏進行遷都的隊伍。

在隊伍中央,有着一輛裝潢氣派的車輦,在外人看來,這架車輦便是曹丕所在的御輦。

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眼下御輦中並沒有曹丕,負責處理日常政務的是曹叡。

在遷都的隊伍經過許都之時,身穿軍裝的曹休就來到御輦外詢問曹叡,是否要進入許都稍事休息。

可曹休的這個詢問,卻被曹叡斷然拒絕。

戰敗遷都,又不是得勝歸來,哪有臉去面見在許都的衆多老臣。

只是在隊伍又行進了一段距離後,曹叡突然之間想起了一件事:

“山陽公尚在否?”

曹叡口中指的山陽公,正是劉協!

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14章 接班人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章 江陵城中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1章 第三條路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9章 糜暘到了第50章 夜襲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3章 先斬後奏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