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

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

因爲于禁的要求,所以糜暘從未對外人透露過他的真實身份。

在場將校大多還皆以爲,于禁只是一軍中司馬而已。

而關平見於禁又出來反對他的提議,他心中有些慍怒。

每次他一提議什麼,于禁總都是唱反調,這還是不是友軍了。

關平看到糜暘聽了于禁的進言後,臉有沉思之色,他就想再欲向糜暘進言。

這時糜暘看出了他的意圖,主動對其擺了擺手。

在止住關平之後,糜暘看向于禁言道,“你所言有理,吾並非不知。”

“然我有必擊孫桓之理。”

“法師曾教育過吾:凡與敵戰,須要揀勇將、銳卒,使爲先鋒,一則壯其志,一則挫敵威。”

“敵之先鋒者,乃敵之膽氣所在。”

“若此戰吾能擊敗孫桓,孫桓所部既是江東大軍先鋒,就必是精銳,而孫桓身份非凡,彼等一敗,必能大喪敵軍士氣。”

“敵軍遠道而來,雖以大軍壓我,但公安是堅城,若我能挫彼等大軍銳氣,則來日吾等守城之時,就更加不懼敵軍。”

“且取得一場大勝,可大大提升我軍士氣,此消彼長之下,優勢則在我。”

“至於你方纔所言,若所擊不勝,將大失我軍士氣。”

“若是不以一場大勝提振軍心,來日彼等大軍兵臨城下,我軍士氣可保乎?”

今日就單單聽到敵軍先鋒有數千之衆,就一時令得公安城中的將校軍心不穩。

雖然他們在糜暘的安撫下,軍心已經恢復。

但這些人可都是軍中將校,懂得些許兵法及常識的人,自然容易安撫。

來日江東數萬大軍圍城,人數之密集猶如蟲蟻,守城的普通士卒看到這一幕,又豈能不害怕而士氣沮喪呢?

所以糜暘想主動出擊,爲的就是通過一場大勝,來守住城內守卒的士氣。

只要能獲得大勝,有這個最直觀的例子在前,才能讓城中的那些普通士卒知道敵人雖衆,亦不是不可擊敗的這個道理。

有這樣的事實在,比任何言語安撫,金銀獎勵更能提振城中士氣。

“且若敵軍先鋒一喪,則呂蒙必定慎重。

慎重之下,必謹慎前行。

江東大軍來襲之日,又會耽誤一段時日,這也有利於我方。”

當代大軍出征前派遣先鋒軍除了提振己方士氣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探路。

逢山建橋,遇水搭橋,這也是先鋒軍的一個重要作用。

若將敵方的先鋒軍打掉了,呂蒙估計就會等到大軍全都集結完畢,再持重前行。

聽完糜暘的這個理由,于禁沉默。

若是二十年前,尚且年輕的他也會和糜暘與關平一般,充滿銳氣的想主動出擊。

但現在老將遲暮,他變得越來越保守了。

見於禁沉默,糜暘當即下令城中將校前去召集各部士卒到校場中。

糜暘的這個命令一出,在場諸將校都知道糜暘這是下定決心要主動出擊了。

關平大喜,這是糜暘第一次贊同他的看法。

他急忙跟在諸將校身後,一起去召集士卒了。

而於禁因爲手下無一兵一卒,所以就留在了議事廳中。

在諸將校都走後,于禁問糜暘道,“戰場兇險,主簿有萬全必勝之策嗎?”

方纔糜暘所說的那些理由,都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他要取勝。

若沒有這個基礎,那麼一切都是枉談。

而於禁特地等到衆人都走了,才這麼問糜暘,便是爲了私下再提醒一次。

聽到于禁這麼問之後,糜暘反問于禁道,“左將軍在曹操麾下多年,縱使是以兵法聞名於世的曹操,他每次征戰前可有萬全必勝之策?”

糜暘的話,讓于禁語噎。

也不是沒有,赤壁之戰算不算。

但想到赤壁之戰最後的結果,于禁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表示否定。

“吾雖未獨立掌軍過,但吾也知道,兵家之事,全無萬全二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當初漢中王孤軍深入定軍山,於兵法而言乃是大忌,但最後是他成功拿下了漢中,從此威震天下。”

“吾不敢與漢中王比擬,但亦從那事中受到啓發。

兵爭之事,若有可行之處,當可行之。”

“今孫桓輕敵,我軍有獲勝之理,何不嘗試?”

若是此番是呂蒙親自來,以他的老練,將不會給糜暘任何可趁之機。

那樣糜暘縱使有什麼必擊之理,也會想着穩妥爲上。

況且糜暘也不是貪生怕死之徒。

“若我想萬全,當日在江陵城中時,我大可一路遊山玩水西還,不管荊州死活。

於成都中,我依然是漢中王太子四友之一。”

“若我想着萬全,今日我便可棄城而走,將城中所有大事委於坦之。

有吾伯父在,吾回到成都後,最多一生受囚禁之苦,但衣食、生命當無憂。”

“此二舉吾皆不願爲之,乃是顧念漢中王之恩德,欲以八尺長軀報之也。”

“萬全二字,於我無關。”

糜暘的話令于禁微微一嘆氣,他之所以想勸阻糜暘外出,乃是他看好糜暘的未來。

按如今局勢發展下去,他這輩子都可能難以北還。

若他以後一直在劉備麾下,那麼在南方全無根基的他,就迫切需要找一個人倚靠。

目前看來,糜暘是最適合的。

所以糜暘要是有所不測,那是于禁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回答了于禁之後,糜暘對於禁言道,“你且去準備一下,一會伱與我一同出征。”

聽到糜暘此語,于禁一愣,然後他就明白了糜暘的深意。

最後他老實的離開,前去準備去了。

而在於禁走後,糜暘也喚來親衛爲其穿戴甲冑。

此時在糜暘的懷中,有着一封關羽給他的密信。

密信上關羽所囑咐的事,就是糜暘沒有說出口的,爲何他要主動出擊的第二個理由。

想着關羽對他的新的囑託,糜暘眼神漸漸堅定。

若此戰,他敗而死,那麼他的名字在將來的《季漢輔臣贊》中必有一席之地。

若此戰,他勝而還,那麼將來,就有可能是他親自來主導編撰《季漢輔臣贊》。

在親衛的服侍下,糜暘很快就穿戴好了身上的甲冑,最後他親自爲自己戴上了頭盔。

在穿戴整齊後,糜暘接過親衛手中遞過來的劍,隨後大步朝外走去。

猶記得當日糜暘從成都離開之日,諸位親近之人前來爲其送行。

每位送行的人都送了糜暘一大段祝福語。

其中唯有一位性格高傲,語音的清冷的男子在糜暘對其一拜後,只淡淡對其說了一句話,

“出門在外,生死有命,汝智微薄,前路坎坷,可早歸蜀。”

這時踏出門外的糜暘,想起了這句刀子嘴豆腐心的話,他不禁有些莞爾。

“法師,弟子認爲,前路坎坷,更該奮力前行,以不負此生。”

在陽光下的照耀下,糜暘跨上馬匹,朝着城內的校場揚鞭趕去。

(本章完)

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32章 小心有詐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5章 糜暘的野望訂婚啦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9章 糜暘到了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章 江陵城中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6章 此路不通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